趣文网 > 教师天地 > 教育教学论文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访谈-蔡澄清 - 语文新课标论文

2009-11-23 06:30:20
相关推荐

核心提示: 蔡澄清和他的点拨教学法 安徽省芜湖一中的语文特级教师蔡澄清,1982年在《语文教学通讯》第二期上发表了《重在点拨》一文,正式提出点拨法。点拨法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坛引起了强烈..

蔡澄清和他的点拨教学法

安徽省芜湖一中的语文特级教师蔡澄清,1982年在《语文教学通讯》第二期上发表了《重在点拨》一文,正式提出“点拨法”。“点拨法”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坛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体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点拨法”的理论基础



什么是语文点拨教学法?蔡澄清认为: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这种点拨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它是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学的一种方法。可见,蔡澄清的语文点拨教学法是在继承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加以创新的产物。蔡澄清就点拨法的指导思想坦言:“‘点拨教学思想’不是我的创造和发明,我只是一个竭力的倡导者和躬行践履者。从孔夫子到朱熹,从宋代二程到清末梁启超,以至当代的叶圣陶,他们的教学实践和理论著述中,都贯串着‘点拨’这根主线,都闪现着点拨教学思想的光芒。我提出‘点拨法’的目的在于总结前人的思想,结合现代语文教学需要,对符合我国汉语文教学特点的点拨教学理论作一个初步的系统的整理,从而使现代语文教学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点拨法’的立足点在于结合中学语文的实际和学习实际,具体落实启发式教育原则”。



“点拨法”汲取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形成了“点拨”法的理论体系。



1. 哲学基础



哲学是一切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著名观点,就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原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点拨法的一个根本观点就是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习主体身上,注重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只有学习者本身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点拨才有实效,学习者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