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1500字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1500字

2019-12-11 14:33:27
相关推荐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1500字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1821-1880),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法国19世纪小说史上三位巨人之一,福楼拜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曾在巴黎攻读法律,因病辍学。福楼拜的出身对他的写作有巨大的影响:看惯了手术刀的他不相信宗教,崇拜真实——这在他的小说中都有充分的反映。他依靠丰裕的遗产过活,专心于文学创作,他终生过着独身生活。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包法利夫人》的艺术形式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新转机。从《包法利夫人》问世以后,小说家知道即使是小说,也要精雕细琢。这不仅是一部模范小说,也是一篇模范散文。但是,《包法利夫人》也为作者带来了麻烦。许多人对号入座,批评福楼拜这部书“破坏社会道德和宗教”,他还被法院传了去:原来是有人告他“有伤风化”。这时许多读者纷纷向福楼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连一向反对他的浪漫主义作家也为他辩护。法庭上,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作家被宣告无罪——由此可见《包法利夫人》的影响。

书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出生在外省的一个还算富裕的农家.她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说中的情节使她对爱情充满了童话般的幻想,以为结婚就可以实现她的愿望.在机缘巧合下,爱玛嫁给了医生夏尔.可是在婚后才发现一切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里,她体验不到快乐,在此后的相处中,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胆小懦弱,迟钝无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在哪生活在她看来变得不再绚丽多姿,只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活着罢了.

这时莱昂闯入了她的生活,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在频繁的交谈中,莱昂发现自己渐渐爱上了这个有夫之妇可莱昂不敢向爱玛袒露自己的心迹,他怕被爱玛拒绝最后选择了逃避,去了巴黎.爱玛在莱昂离开之后才后悔没有挽留他。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怀念被渐渐冲淡了,另一个男人走了进来.

罗多尔夫第一次见到爱玛就被她与众不同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乎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女人弄到手,他很自信自己能够成功,因为他有钱.罗多尔夫用尽花言巧语是爱玛神昏颠倒,她的虚荣心迅速膨胀起来.一开始爱玛有过犹豫,但在罗多尔夫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下,她臣服了.爱玛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小说中向往的生活,感到既刺激又欣喜.可是爱玛的独占欲很强,久而久之,罗多尔夫对她产生了厌倦。当爱玛下定决心抛弃眼下的生活,和罗多尔夫双宿双飞时,他退缩了.罗多尔夫觉得一切都是逢场做戏罢了。他狠心的写下了一封信,可笑的事文字中完美的掩饰着自身的疲倦,反之把一切都归咎于"命运"二字,极力地推卸责任。他无情的走了,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似的走了.爱玛崩溃了,从此一蹶不振.

最终她积债如山陷入身败名裂的绝境.爱玛求助于她的情夫,但他们在这时却像个缩头乌龟似的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在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时候,世间丑态在爱玛眼前展露无遗.她走投无路了,最后选择了死亡.

爱玛,也就是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却不知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当爱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时,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果,无论过程如何使人沉沦,结局都只有一个.是谁使她走向了绝路。是人们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无门,还是自己对命运的臣服,最终导致了爱玛的悲剧,或许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逼得她服毒自杀的。

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上天给我们一次调整心态的机会。在繁华和虚荣里,也许你会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拥有的,珍惜自己获得的,www.qwen.cn,不要总陷入没有结果的幻想中,来虚度光阴。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1500字

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是一个阶级森严的年代:农民,工人,商人,资产阶级......

包法利夫人--爱玛,一个农家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式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的主义色彩的小说,整天活在幻想中,期待浪漫高雅的爱情.一个农民看起来有身份的医生--包法利.查理,于是成了爱玛的丈夫.然而所期待的爱情并没有到来.包法利既无才能,又无雄心,举止没有风度可言,谈吐和人行道一样平板,所以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梦想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自私懦弱的文书.她的偷情没有为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带来了可乘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他挥霍殆尽了,情人不肯伸出援助之手,她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服毒自杀.这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作家居斯塔天.福楼拜的第一篇作品<<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爱玛原是一个农家的女儿,父母却让她接受大家闺秀的教育,希望有一天她能走进资产阶级贵族的生活圈子.即使她有美丽的外貌,佼好的素质修养,但在那个身份等级严明,人们极重视家庭背景的年代,他们的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正是爱玛所接受的这种教育,感受到的贵族生活的奢侈糜华与她现实生活矛盾,而造就了她一生的痛苦.如果没有接受这种教育,没有亲身感受到奢华,她的期待向往和梦幻就不会那么强烈了.她追求精神上的丰富,希望有一个风度翩翩的勇猛的男子爱她,给她所憧憬的甜蜜浪漫爱情.但她却不清楚她所期待的精神生活需要贵族式的物质(花园别墅马车)作为后盾,最后她的精神追求变成了物欲和淫乐.

对爱她的,把她当作高高在尚的女神的丈夫,她有内疚与自责.曾经试图努力成为一个贤妻良母,但是她的自责与内疚只是小河的涓涓细流,而物欲与淫乐是大海的波涛汹涌.波涛汹涌的猛烈撞击总是使她不顾一切去追求,连最后残留的一点妇道都丢弃了.

她本来可以有一个平凡幸福的家庭,一个爱她的丈夫,只因为她不切实际的浪漫追求而把一切毁灭掉了.在她临死的时候,她有留恋她的丈夫和女儿,但她更期待快点离开喧嚣的人世,去天国.也许只有那一刻她做到了无牵无挂(她从没真正牵挂她女儿和丈夫,牵挂的只是她的爱情),只希望早点结束她痛苦的生命.

爱玛的悲惨命运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冲突的结果,自她进修道院的那天起,她就无法摆脱这个悲惨的结局.

人所接受的教育越高,精神生活就越丰富,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就越大,走向自杀的可能性就越大.近两个星期华浓四个跳楼自杀案子就引人深思,即使不明其中原因.但这种轻视生命的行为是我所不认同的(除精神病患者外).

当人处马斯洛'五需求层次理论'的最低需求--满足生理上的需求,他们日夜奔波劳碌只为解决温饱,希望生存下来.没有生命的来源,不用自杀也会自己走向死亡.要处于高层次的人向低层次的转变是一件极难接受的事,但有时也不妨去看一下身处比自己低层次的人的生活,可能你就会发现自己比较幸福.

世上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唯心主义有时是不科学的,但也许会令你活得开心.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1500字

包法利夫人是我看的第一部法国长篇小说。说实话,初读时我几乎提不起兴致,情节淡如清涟,几乎毫无起伏,只是平平上演最日常生活中的桩桩件件,但渐渐就觉出隐藏其幕后的人生况味。直到爱玛出现在查理的视野中,这个故事似乎才开始鲜活起来:田庄里的宁静安袢,房屋里精致的器皿灼烁熠熠,比第厄普象牙还白净令人惊讶的指尖,爱玛拾鞭时脸颊涨红,阳光下微扬的灰尘,精细散漫的勾勒描绘氤氲着雾一般浪漫的氛围一一但这些只是一场雾,一下子又晴朗照旧起来;这不是个风花雪月的故事。

这时候我才开始读出兴致来,觉得这就像一杯茶,初呻时索然无味,但静静闭上眼睛才可细尝到舌齿间萦绕的气息,有一点甘甜,更多的是苦涩,却哀而不伤。因为早已知晓结局,所以从头到尾都没有激荡的心情,没有因悬念而滋生的怀疑这是我头次接触到,因为在国内的作品中最忌惮这个,(当然也有列外只是我没看到)虽然也有情节的高低幅度,但都很滑顺,似乎理所当然。我在前言里曾看到这样一段话:“福楼拜主张从作品排除自我,不流露感情,不插入议论,不让一字一句留下作者的观点或意图的痕迹。”当时还糊里糊涂,直到接近结尾才慢慢领悟,福楼拜用“我们”的纯客观视角的一缕线,将我们牵引进了他事先编排好的境界中中,燕子在路上颠簸激起的尘土飞扬,教堂里清越的钟声,永镇寺的一草一景,人们忙碌时的阴影憧憧,鸡在鸣狗在吠,让我们影影绰绰看见那个时代社会的生活。而不见作者一丝身影。他不是在陈述而是在演绎这个故事,所以他能如此隐藏。

爱玛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激烈冲撞下的牺牲品,更是一个被上流的社会所遗弃的可怜人。她出生在农庄,拥有丽质卓绝的美貌,在修道院里不但没有因宗教信仰而受到制约,相反还被那些浪漫主义所熏陶,她耽溺于小说里的爱恋如痴,月光下的喃呢,情意绵绵,渐渐背弃了宗教信仰,而宗教里的“避世离俗”让她越发远离现实真谛,她将自己的灵魂囿于她编织的与自我现实格格不入的绮丽的梦中,她永远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不可达成的虚妄,一直竭力寻找。农庄里的生活庸俗而乏燥,所以她不安于静,日日翘首有一个契机达成愿望,于是当查理出现时,她本能认为这就是那个契机,那个骤然而至的爱情。她不加考证,不假思索,急不可耐就随之而去。但却怆凉地发现这不过是大漠里的绿洲,在生活与期待的胁迫中的彷徨急躁的错觉,于是后悔莫及。而那场宴会恰逢打开了她心中的欲望之门,让她越发渴望那样的生活,绮丽的梦越发缠紧,可无从突破现实,只能一味沉浸在幻想中,也就对查理的关爱熟视无睹。

赖昂的出现无疑给她的希望燃起了一盏灯,他风度翩翩,他循循善诱,他忧愁不解,他感触诗情,他无一不符合她心目中那名白马王子的所有特质。同样的情怀令她想入非非,但她并没有完全遗忘家庭,这也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的思想。她惧怕取舍决择,对赖昂若即若离,最后他走了,她分外难过,懊悔不已,觉得为了一个缚束自己的家庭而放松一段海阔天空的爱情太不应了。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懊悔让她在道特耳弗的追求下半推半就屈服了他,事后她又觉得彷徨,尤其是看到女儿时便有罪恶感,加上查理医学业上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于是她再一次发狠将注意力放归家里,期望查理一将成名,但依旧失望煞尾。她便再无留恋,一心想与道特耳弗远走高飞,但他只是一个风月老手,只当她是情史中的一个过客。被遗弃的爱玛大病一场,梦碎了但依然残留支离的碎片在心里。这时赖昂又出现了,她也有过犹豫,但还是又一次拥入了欲望的漩涡。此时她的欲望已经显露无遗了,虽然她一直强调那是爱情:她借幽会之名大肆挥霍,渐离中心点,对赖昂感到厌烦,却还在一起,就是为了这种近似上流的享受。读到这里,我隐约觉得她已经猜到了自己的结局,才会如此肆无忌惮,如烟花,自知短暂所以盛开绚烂凋零绚烈。可她从未开心过。

爱玛一生都在希冀童话中的爱情,然而她始终不曾意识到那样的爱情是需要物质来滋养的,而她没有那样的资本却一直想僭越上流的生活,她混淆了想象与现实,迷糊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爱玛又比周遭的同等角色更俱有好强心与上进心,只是她一味痴迷,不懂适度,忘记了循序渐进的生存法则,急不可耐用狭隘的意识形态看似摆脱了所谓的下流社会:她频频与情人幽期密约,对情人慷慨大方,不但不索财还从并不殷实的家中调用资金来补贴,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那可悲的虚荣心、意识上的超脱。她自以为是她应当做一个上流人,事实上她也有这个资质,可卑微的身世背景从一开始就奠基了她的社会地位、先赋角色。她想跻身上流却被上流人所摒弃。这是每个时期都存在的社会尖锐矛盾:“一般平民并非短视地满于自己的制度性先赋角色,而是必然的要梦想从社会下层解脱出来,完成向自致角色的转变,走向主流社会。“人往高处走”是他们理所当然的要求、人之常情。可是,不幸的是,他们的想法是为社会和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所不能容许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对于他们来说,制度性的先赋角色,是不可动摇的天理。如果有谁非要执拗地往上爬,则不但上流社会的“君子们”不愿意,恐怕还要采取“名正言顺”的肃清清剿措施。所以,社会角色间的禁闭之门在这样的社会是绝不容许被开放的。”(摘自黄田《爱玛的悲剧命运溯源———试析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段落)在小说中除了爱玛以外还有很多对此现像的喻世,尤其是农场展览会上的获奖老太太,毫无委婉的刻画人物令我不敢置信,然而这是这夸张丑媸的手法鞭挞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的制度。

爱玛天赋才情却是怀才不遇,虽然她的所作所为为世人所唾弃、谩骂,但她亦值得人们深思她命运转折、堕落的一系列因素与过程,进而起到警示自我的作用,甚至应觉同情惋惜。而比爱玛更可怜的我想就是查理了吧,他是个俗人,但用情至深,哪怕是对他从未心动过的寡妇的离世也曾痛苦不已,况且是对一见倾心的爱玛,更是呵护倍至,只是他完全不懂她眼中的“爱情”,而且情商太低,当道特耳弗过逾与她接触时他竟毫无危机意识,甚至还间接怂恿她的出轨。这是一种无私的爱,可惜爱玛却从未重视过,因为她过去在浪漫小说中没有见过这种心平气和的爱情,她不懂,激情就像一把火,再怎么炽烈燎原,也有柴枯成灰一日,终要回到生活的平淡中。

爱玛一生都在追逐所谓的爱情,但至死都不晓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qwen.cn/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qwen.cn/dushubiji/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追逐梦想的作文 高考三卷作文 有关创新的作文 妈妈真好作文 假如我什么作文 摘抄作文500字 关于兔子的作文 关于反思的作文 作文优美语段 写人的500字作文 旅游计划英语作文 成长作文200字 优秀作文三百字 开学的第一天作文 写事作文题目 传递正能量作文 写警察的作文 风俗习惯作文 关于农村的作文 叙事作文700字 我的家乡作文结尾 作文大全350字 关于雷锋作文 友谊作文500字 关于时光的作文 我想对你说的作文 写钓鱼的作文 中国结作文 身后作文 我和我的朋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