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记叙文 > 记叙文素材

体悟式作文评讲的一般方法及操作步骤

2019-12-25 12:15:01
相关推荐

体悟式作文评讲法,是指作文评讲过程中,让学生模拟当老师,亲历典型习作的评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和总结归纳。这种评讲法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修改,引领学生重新进入原来的写作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握正确的写作标准,提高他们辨别作文优劣、调整作文策略、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等,学生的收获是多方的、鲜活的。它的操作步骤一般是:

一、老师审阅,挑选典型

老师根据本次写作训练的目标或作文的总体情况挑选典型作文,挑出来的作文,可以是典型的好作文,也可以是典型的问题作文。主要看老师想通过这次作文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如审题、立意、选材、语言、写作技巧、写作修改等,每次重点一个目标。如《乐在其中》这篇命题作文,是一篇阶段测试作文,我选了四篇较好的作文,希望对学生的写作有启发。

第一篇作文,写的是姐弟三人捉蝴蝶的事情,通过有声有色的描写,生动而富有情趣。这篇作文素材来源于小作者的生活,选择它,希望学生写“生活作文”,学会从平常的生活中撷取有价值的素材,具体生动地写出来,写出有自己独特感受的文章。

第二篇作文也是一篇“生活作文”,写小作者的一次心路历程,面对忙碌的生活,繁多的作业,由先前的烦躁不安到后来的乐在其中。但它与第一篇角度不同,它紧扣文题写出了心灵的变化过程,乐在其中也就显得丰厚了许多,选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学习这样的构思方法。

第三篇作文呢,也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构思巧妙,“乐在其中”含义丰富——爸爸沉浸在阅读中,“我”沉浸在爸爸的阅读中,沉浸在阅读爸爸中。“在这个多情的春夜里,一定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发生”这句话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深长意蕴。选这篇作文,目的是希望学生审题方面能够更多向化,并且注意精彩自己的语言。

第四篇作文,属于“文化散文”,小作者在“阅读经典”、“品味历史人物”和“吟诵诗作佳篇”中自得其乐,条理清晰,积累丰厚,让人赞叹小作者的见识和才气。选择这样的文章,是希望学生从这点出发,多阅读,多积累,使自己的文章充满文化的气息,使自己的文章更厚实一点。

挑选作文关键要“典型”,能够符合学生的学情,要有明确的写作训练指向,让学生有所得。

二、展示典型,学生评改

展示作文采用匿名形式,或投影,或朗读,便于学生畅所欲言,甚至还可以让小作者自己评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学生评改和自我评改的水平。

学生的评改可以按照下面的提示进行:

假如我是语 文老师,我将给这篇作文打 分,理由是

美中不足的是 ,可作如下修改:

采用这样的角色转换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让学生做老师,富有挑战性。从多次的课堂实践情况看,很多学生表现很积极,评改作文的水平一次次提高,听课注意力也大大提高了,这样一次次的实践,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也很快。就拿我今年任教的初一两个班级来说,经过两个学期的实验,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在今年6月的期末考试中,两班学生作文均分为23.3分(总分30分,原来均分21分左右),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

展示的作文,每篇可由2—3名学生评改,可以补充,可以辩论,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参与,作引导或点拨。如2009年4月14日作文评讲课的情况是这样的:

那天上课,我评讲作文《就像一座山》,其中有个环节是通过这篇作文告诉学生如何选材,如何组织材料,我选取了周雨心和王子月两位同学的作文。这两篇作文选材相同,都来自于感动中国2008年度获奖人物李桂林、陆建芬在二坪村支教18年这个材料。周雨心的作文我给了34分,王子月的作文我给了40分。

我先没有告诉学生两篇作文是谁的,也没告诉他们我的评分和意见,上课先由我读作文,读完后让学生当老师,给两篇作文评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没想到的是,大多数同学与我的意见相反:给周雨心的作文打了高分,说她语言好,有诗意;而给王子月的作文打了低分,说她的语言没有周雨心的华美。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以为学生和我的意见一样呢。

我稍稍停了一下,对大家说:“同学们,请你们再耐心地听一遍这两篇作文,再想想有没有新的意见?”

我把两文又读了一遍,同学们听得也认真。听完后,我给他们时间再思考:听第二遍后,觉得谁的好一些?大家听完后,思考讨论很热烈。

很多同学的意见发生的变化,他们觉得王子月的文章耐读,耐人寻味。

我乘势说出自己的意见:“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篇同题材的文章?我想告诉大家什么呢?正是因为我们班不少同学都写周雨心这样的文章,我才非常担心的,这样的文章表面一看也许还不错,但细细再读就会觉得很空很泛,概述性的语言太多,评价性的语言多,缺少感人的描写和动人的细节,甚至有点说教味。而王子月的作文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加进了自己合理的想象,描写比较具体。其实,初学写作者要注意写具体,情节具体了,细节具体了,文章的情和趣也就具体可感了。”

通过这两篇作文的评改,我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素材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阅读,后者的范例像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当从自己的阅读中选取素材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少一些概述,少一些直接“拿来”,而应该有自己的创作。否则,要么是“搬运工”,有转述别人作品之嫌;要么是“评论家”,流于空泛,前者是投机取巧,后者是取之不巧。

体悟式评讲作文展示的注意点:

每次评讲,出示习作的形式也要有讲究。

如果一篇一篇地出示,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篇进行多方位的体悟式评讲。这一篇既可以是典型的成功之作,也可以是典型的问题习作。如果是成功之作,学生要能容易学上;如果是问题习作,经过简单的修改便可以升格。

如果是一次出示两篇或三篇,这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比较,这种形式,对比鲜明,效果强烈,但要注意分寸,尤其是反面例子的选择,既要典型,又要一分为二,否则很容易挫伤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和写作积极性,尤其是常常以某些同学为反面典型,副作用非常大。

三、老师综述,总结提升

在师生共同合作评改后,老师对这次的作文进行总结。总结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本次作文的亮点;

2、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3、今后努力的方向。

如《成长的快乐》这篇作文,我最后的总结是这样的:

1、本次作文的亮点:

不少同学选择自己成长中真实的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有一个同学的感悟“小时候的快乐很简单,一个玩具,一个棒棒糖,一朵小红花就是快乐”就很真实。也有很多同学写出了自己不同阶段的快乐:幼儿园的快乐是搭积木得到老师的夸奖,放学有一朵小红花;小学的快乐是考试考出好成绩,星期天不去上课外班;初中的快乐是自己独立,拥有自己的朋友。

这次作文写得比较好的有金秋羽、倪天悦、阚新蕊、李雅竹等,他们能够选取成长过程中的几个节点的快乐,体现了成长是一种过程。

2、本次作文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准,审题不清。

很多同学的文章只有“快乐”,没有“成长”,这是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成长”是一种过程,至少是“线”,可是很多同学无视“成长”,他们的作文写成了“爬山的快乐”、“游泳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等。“成长”还可以理解成一种进步、一种提升,可以写自己的一次进步提升而带来的快乐。可惜这次很少有同学想到,这是审题不深刻造成的。

有的同学虽然注意了“成长”这个词,但文章写的是成长有无快乐,而不是成长的快乐,这是由于对题目的结构理解不清造成的。

②立意不高,有“意思”却没意义。

什么是快乐?快乐不是一笑了之。快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快乐是不道德的,调侃逗笑类的快乐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低级庸俗的。如一个同学写数学老师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数学老师有一天边在黑板上作图边说:“同学们,请注意,我在这儿放了一个P!”下面的同学哄堂大笑,我们很快乐。还有一次,数学老师骂一个学生:“你是十二生肖之外的第十三种动物——英格兰纯种大白猪。”我们大笑,我们快乐。以上两种快乐都不好,不雅甚至有些低俗。

只有那些真正让我们身心愉悦的、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和深刻启示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如有个同学说,成长有如登山,登山的快乐不仅在于“登上山顶我为峰”的征服之乐,更在于一路的风景和坚持爬上山顶的过程,这种快乐就比较有意义。所以作文不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③布局欠考虑,“心有数”但“言无序”。

有的同学写成长过程中的快乐,抓住几个节点,如听课、下课、打球、爬山、放学、郊游等,选材也比较真实鲜活,但是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节点?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有没有重复之嫌?这些节点之间有怎样的顺序?这篇文章修改修改可以成为很不错的文章,修改时可以借鉴著名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的方法,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最后用这样的话作结:“在成长的每一天,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都能寻找到快乐。”

3、今后努力的方向

①审题准,审题清。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拿到一个作文题,第一步就是要认真审题,审视题目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理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如“成长的快乐”这个题目,“成长”什么意思?“快乐”是什么?“的”字表明修饰关系,应该写成长中的快乐,而不是成长中有没有快乐。

②有意思,有意义。

找些有意思的事、有乐趣的事、有收获的事写下来,还要挖掘出这些事情背后的意义,这样的作文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启发人。

如作家肖复兴的儿子肖铁的作文《第一次挂钥匙》有这样的文字:

今天,我第一次挂钥匙。以前我是不会的,可奶奶去世了,不会给我开门了。

可是,现在永远、永远不会了。我得自己在脖子上挂钥匙了。

昨晚,我怕不会开门锁,偷偷拿钥匙练了一遍,发现门挺好开,心里才踏实了。今天上课时我总想:回到家干什么呢?有人来了怎么办呢?我自己怎么热饭呢?……

中午放学回家,我用手一直捂着钥匙,心咚咚跳,一直跑上楼,到了家门口,我敏捷地打开了门,长长松了一口气。

肖铁刚上四年级时,奶奶突然去世了。家里少了老人,爸妈又上班,肖铁放学回家不会有奶奶开门,他只好像许多双职工的孩子一样,脖子上挂一把钥匙。不过,因为奶奶刚刚去世,那钥匙便和他对奶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他写得很好,不仅写出了感情,而且写出挂钥匙之后微妙的心理变化,是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有意思而且有意义。

③心有数,言有序。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这段话形象地揭示了结构对于文章的重要意义。当你完成了审题、立意和备料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体结构最后决定着作文的成败,心有数还要言有序,谋篇布局很重要。

体悟式作文评讲要处理好这样两种关系:

第一,导与教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对典型的习作进行体悟式评价,必须辅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体验感悟肯定有模糊不清或不到位等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教来指点迷津,可以让学生澄清认识,强化注意点,为他们后面的写作提供关键性指导。要明白教师的力使在哪儿,学生的劲用在什么地方。

第二,点和面的关系。

作文评讲必须兼顾点和面两个方面。这里的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就习作而言的,一方面是就学生而言的。就前者说,点是个别情况,面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就后者说,点是少数人的问题,面就是全体的问题。有面无点,容易空洞浮泛;有点无面,容易狭隘偏颇,没有代表性。体悟式评讲,学生接触到的,感受到的,往往是一个一个的点,最多是线,缺乏面。这时候需要老师适时地补充归纳,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这次作文的整体情况充分知晓,便于改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处理点面关系,尤其要防止只盯着几个作文尖子,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把作文评讲变成几个人的表彰会、大多数人的挨批会。

作文评改,从参与评改的主体来看,主要有教师单边评改、学生单边评改、师生协同评改等。教师单边评改,劳多功少且弊端甚多;学生单边评改,教师撒手不问收效不会好;师生协同评改,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能动性,利于培养学生感悟能力与写作能力。体悟式作文评讲法属于第三种,作文评改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叶圣陶说:“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文而异,灵活处理,作文批改才能发挥它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亲情作文300字 我的卧室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范文 一件小事作文 珍惜时间 作文 校园生活的作文 满分高考作文 作文500字大全 盼作文 挫折的作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作文 细节决定成败作文 爱就在身边作文 不一样的我作文 关于写事的作文 自然景观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300字 满分作文网 春节的作文300字 展望未来作文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 实验作文 我的一天作文600字初中 推荐一本好书的作文 妈妈的爱作文400字 关于勇气的作文 贴对联作文 描写小狗的作文 奇妙的想象作文 关于妈妈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