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单元作文 > 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放荡不羁

2019-12-29 11:45:01
相关推荐

【成语名字】放荡不羁

【汉语拼音】fàng dàng bù jī

【成语解释】

“放荡”,放纵,行为不加检束。语出《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不羁”,不受拘束。语出《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放荡不羁”原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后用以形容行为放纵随便,不加检点。

【成语典故】

1、“放荡”:《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郡国守相至公卿,而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与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诙啁而已。久之,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其言专商鞅、韩非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复诙谐,辞数万言,终不见用。

【成语注解】

1、朔: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西汉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时,入长安自荐,待诏金马门。后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观察颜色,直言极谏。曾以辞赋戒武帝奢侈,又陈农战强国之策,终不见用。着有《东方朔》二十篇。

2、自讼:替自己申诉、争辩。

3、 商鞅:公元前390?~前338,姓公孙,名鞅,战国时卫国人。少好刑名法术之学,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为相,说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国富强后,受封于商。用法严苛,树敌众多,孝公卒,被车裂而死。亦称为“卫鞅”。

4、韩非:?~公元前234,战国时韩国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口吃而不善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5、诙谐:谈话风趣、幽默。

2、“不羁”:《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于卑乱之语,不夺于众多之口。……今人主沈于谄谀之辞,牵于帷裳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

【成语注解】

1、谄谀:逢迎阿谀。

2、帷裳:车子的帷幔,有障蔽的功用。此借指姬妾及左右内侍。

3、 牛骥同皁:比喻贤愚不分。皁,音ㄗㄠˋ。见“牛骥同皁”。

【成语出处】

1、《晋书.卷八二.王长文列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2、《四游记.东游记.第一九回》:“蓝采和者,乃赤脚大仙之降生也。身虽为人,不昧本姓(性),放荡不羁,玩游一世。”

3、《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灿若)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

4、《济公传.第一七四回》:“陆炳文一听,心说:『怪不得他这样放荡不羁,敢情是我师伯的替僧?怎可打下的!』”

5、《镜花缘.第九六回》:“看了看,这七个人都是放荡不羁,目空一切。”

【成语用法】

一、

语义说明:指豪放而不受拘束。

使用类别:用在“豪放不拘”的表述上。

【放荡不羁造句】

1、我放荡不羁惯了,很难适应官场的生活。

2、他生性放荡不羁,所以不太注意生活细节。

3、我常想象李白斗酒诗百篇,放荡不羁的样子。

4、在这正式的会场上,他的放荡不羁作风更显得突兀。

5、在这紧要关头,他一改平时的放荡不羁,很正经地陈述着他的想法。

二、

语义说明:形容行为放纵随便,不加检点。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不受拘束”的表述上。

【放荡不羁造句】

1、他自负有点才气,平日放荡不羁,很不讨人喜欢。

2、这孩子一天到晚,游手好闲,放荡不羁,真令人操心。

【近义词】 放浪形骸,放纵不拘,放浪形骸,放纵不拘

【反义词】 规行矩步,循规蹈矩,谨小慎微

辨似:

形音辨误

同:“放荡不羁”及“放浪形骸”都有行为放纵,为所欲为的意思。

异:“放荡不羁”侧重在不受约束,可用以形容一个人的表现或性格;“放浪形骸”侧重在不拘外在形貌,用以形容一个人的表现,不可形容性格。

放荡不羁 放浪形骸 辨似造句

对于放荡不羁的艺术家,一般人常用宽容态度接受他们。

他生性 放浪形骸,所以不太注意生活细节。

【参考词语】:放浪不羁

【汉语拼音】:fàng làng bù jī

【成语解释】:即“放荡不羁”。见“放荡不羁”条。

1、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一.李铁笛》:“饶州道士曹与善,……与河北李陶真道人相识。李好吹铁笛,盖放浪不羁之士也。”

2、清.叶廷管《鸥陂渔话.卷六.米紫来自书诗卷》:“盖其天性放浪不羁,故发于词翰,超然自异,非寻常绳尺所可拘也。”

【参考词语】:放浪无羁

【汉语拼音】:fàng làng wú jī

【成语解释】:即“放荡不羁”。见“放荡不羁”条。

1、《石门文字禅.卷三.遇如无象于石霜如与睿廓然相好故赠之》:“法朋半是奇逸者,我亦放浪无羁人。”

【参考词语】:放达不羁

【汉语拼音】:fàng dá bù jī

【成语解释】:即“放荡不羁”。见“放荡不羁”条。

1、《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有轻财傲物之志。”

2、《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缘》:“久闻唐伯虎放达不羁,难道华安就是他?”

【放荡不羁的成语故事】

“放荡不羁”系由“放荡”及“不羁”二语组合而成。“放荡”是出自《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东方朔是西汉武帝时文武双 全的杰出人物。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具有文学才能之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在其中。武帝看了东方朔的自荐书后,赞赏他的气 概,就命令他在公交车署中待诏,俸禄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后来因为他临危不惧,机智应变,不畏君权的作风,被任命为常侍郎、太中大夫,得到武帝的信 任。此处是说东方朔上书给武帝,提出耕战以强国的建议,并且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官职而申诉。其行文用语可比美商鞅、韩非,“指意放荡”─语意流畅而不受 拘束,写了数万言,最后仍然没有被重用。“不羁”则是出自《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邹阳,西汉时齐国人,和当时的羊胜、公孙诡同为梁国孝 王的门客。羊胜等人因为嫉妒邹阳的才能,在梁孝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孝王很生气,就把邹阳交付官吏办罪。邹阳担心死后要承担莫须有的罪名,于是就在狱中上书 梁孝王,列举许多古代的君王、贤人,他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或猜忌,都为国家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而当今的国君,也沉湎于阿谀谄媚的言词之中,牵制于姬妾近侍的 包围之下,使得“不羁之土”─那些贤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马与牛同槽共食一样,贤愚不分。这也是周朝隐士鲍焦之所以对世道忿恨不平,对富贵毫不留恋 的原因。因此他劝谏梁孝王,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应该与贤臣们肝胆相照,共同治理国政。梁孝王在看了这封书信后,就派人把邹阳放出来,并且成为他的贵宾。 后来“放荡”和“不羁”【成语典故】被合用成“放荡不羁”,用来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又被用以形容行为放纵随便,不加检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生生日作文 记事优秀作文 各种英语作文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作文 蒲公英的自述作文 作文写景的 榴莲的自述作文 关于坚持作文的结尾 在逆境中成长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老师 看烟花的作文 推己及人作文 坚持的作文题目 青年 作文 化腐朽为神奇作文素材 新闻类作文400字 给妈妈洗脚作文450字 一次快乐的经历作文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 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夏至的作文 春节600字作文 爱画画的同学作文 我的叔叔于勒作文 网络暴力英语作文 信心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宠物的作文600字 春天来了作文四百字 关于性的作文 关于景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