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小学生作文 > 小学一年级作文

怙恶不悛

2019-12-30 16:45:01
相关推荐

【成语名字】怙恶不悛

【汉语拼音】hù è bù quān

【成语解释】

怙,凭恃。悛,悔改。“怙恶不悛”指人作恶多端,不肯悔改。语本《左传.隐公六年》。

【成语典故】

《左传.隐公六年》

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成语注解】

1、成:和解、媾和。

2、难:灾祸。

3、悛:悔改。

4、其:难道。

【成语出处】

1、《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列传》:“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恶不悛,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甚非抚绥远人之意也。”

2、《金史.卷一○九.许古列传》:“彼若有知,复寻旧好,则又何求。其或怙恶不悛,举众讨之,顾亦未晚也。”

3、《元史.卷一九二.良吏列传二.周自强列传》:“若能悔悟首实,则原其罪;若迷谬怙恶不悛,然后绳之以法不少贷。”

4、《荡寇志.第四九回》:“本县初临此地,不忍不教而诛,尔可传谕宋江,即日前来投到。那时本县或可转乞上宪,代达天听,从宽议罪。若再怙恶不悛,哈哈,卢俊义,卢俊义,恐你悔之不及了!”

5、《东欧女豪杰.第二回》:“野蛮政府,怙恶不悛,偏要和我们为难,历年以来,不知害了我们多少同志,说来真真令人发指!”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指人作恶多端,不肯悔改。贬义。

使用类别 用在“毫不悔改”的表述上。

【怙恶不悛造句】

1、对那些怙恶不悛的累犯,定要严惩不贷!

2、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怙恶不悛,终遭天谴!

3、一个人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终将自取灭亡。

4、这些飚车族如果怙恶不悛,继续胡闹,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5、这些歹徒坏事作尽,完全没有悔意,可以说是怙恶不悛,岂容宽恕?

【近义词】:执迷不悟

【反义词】:改邪归正,改过自新,改过迁善,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翻然悔悟

辨似:

形音辨误 悛,悔改。不可写作“俊”。

【参考词语】:长恶不悛

【汉语拼音】:zhǎng è bù quān

【成语解释】:犹“怙恶不悛”。见“怙恶不悛”条。

1、《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2、《旧唐书.卷一一八.元载列传》:“代宗宽仁明恕,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参考词语】:讳恶不悛

【汉语拼音】:huì è bù quān

【成语解释】:犹“怙恶不悛”。见“怙恶不悛”条。

1、《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昔秦政烦苛,百姓土崩,陈胜奋臂一呼,天下鼎沸,而面谀之臣,犹言安耳。讳恶不悛,卒至亡灭。”

【参考词语】:怙恶不改

【汉语拼音】:hù è bù gǎi

【成语解释】:即“怙恶不悛”。见“怙恶不悛”条。

1、《封神演义.第八二回》:“岂得怙恶不改,又率领群仙布此恶阵?”

【怙恶不悛的成语故事】

“怙恶不悛”原作“长恶不悛”。据《左传.隐公六年》载,春秋时,结邻的陈、郑二国时常发生争端而彼此交恶。后来郑国曾提出请求,希望能够与陈国和平共处。当时,陈桓公弟五父认为广结善缘是国家的重要施政方针,因此建议接受讲和。但陈桓公却认为宋、菱攦国才是难以对付的敌手,郑国算不了什么,就拒绝接受郑国的讲和。结果在陈桓公六年五月时,郑国入侵陈国,陈国大败,被掳去许多财物及俘虏。对于这样失败的结果,当时的人便加以评论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陈桓公因为不广结善缘,让恶因滋长蔓生而不知悔改,随之而来的便是自取祸害。后来“怙恶不悛”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人作恶多端,不肯悔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600字 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官网 二年级作文我的好朋友 桃花源记作文 初中优秀作文500字 我的妈妈二年级作文 中国文化遗产作文 什么是幸福作文 挠痒痒作文 关于景色的作文 酸甜苦辣作文 竹子作文 合作的作文 小草作文 致敬英雄作文 端午节作文300字左右三年级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600字 尝试作文400字 那时花开作文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 我的童年趣事作文 劳动创造幸福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100字 幸福的味道作文 二十年后的我作文 我的老师400字作文 关于四季的作文 含羞草的作文 我家的小狗作文 满分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