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学科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张衡传》教案

2020-01-27 22:45:01
相关推荐

人教版必修四《张衡传》(人教版高一必修)

宝坻区李家深高中 张景刚

设计——模块四第四单元《张衡传》

宝坻区李家深高中张景刚

单元分析模块四第四单元

1、 本单元学习古代人物传记。所选作品分别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主人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科学和文学成就享誉后世,都令人景仰和追慕。

2、 体裁:古代纪传体散文

3、 重点:(1)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文言语感。(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感情。(3)学习传记作品成熟多样的叙事写人技巧。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物,概括其个性特点。看看作者是怎样选材、怎样组织材料达到恰当表现人物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的。

张衡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范晔及《后汉书》。

(2) 梳理掌握文言知识及相关文体文化知识,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人物传记写人叙事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 采用质疑导读法,让学生在自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全面发展的伟大科学家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2、 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策略:

1、 设计艺术: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2、 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导读法、探究法、联系旧知归纳法。

教学计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疑难词句的处理。

2、 探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文章重点记叙了张衡的科学成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一篇文章《数星星的孩子》,可见主人公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范晔《后汉书》中的《张衡传》一文,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位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的汉代科学家张衡。

二、问题设置:

1、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2、 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3、 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让学生联系文章原句多角度探究问题原因。教师巧妙运用质疑导读法,鼓励学生将疑难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逐步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联系文句自己组织答案。)

师问(1)张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在文章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说明其中原因。

启发:(2)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

生:“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不慌不忙,镇静,淡泊宁静。

译文注释为: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

启发(3)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4、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给“员、尊、饰、形、首、隐、际、所在”等词作注,要求学生参照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翻译,同学以个人思考为主,然后讨论交流共性的疑难词句,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师问:本小节不足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概括要点。(学生讨论逐句概括)

同样分解成两个小问题:

(1)该段的语言有记叙有说明,分别指出。

(2)具体说出本文说明文字的说明顺序。

(这一小段文字像一篇小型说明文,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

5、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教师引导(1)“明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

再引导(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

三、深入探究

1、 除课文中介绍的事迹外,同学们对张衡还有那些了解?

方法:将相关知识引入自学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课前布置预习:我了解的张衡情况。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有效资料,通过个人钻研以及同学间的交流、切磋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张衡是检验阅读效果的较高层次的要求。讨论交流是自学活动的主要方法。

2、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让学生课前可以上网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各写一篇读后感,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同学们先组内初评,然后各推荐一人上台演讲,各组竞争。这样从文字表达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巩固阅读成果的迁移训练。

四、疑难探究

1、 学生课上梳理探究虚词“乃”和“于”的用法。(人人课前做好预习作业,课上由各小组选代表在大屏幕上板演并讲解,其他同学对疑难例句广泛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2、 本文涉及的文化常识较多,如各种史书的体例,有关辞赋的文体知识,古代官职升降与人才选拔等等,可先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分类整理完成作业,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就其中的疑难知识课上探究讲解。

五、课堂小结:学习文言文必须在落实字词句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又反过来帮助我们识记文言词句。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括了张衡一生中善属文、善机巧、善术学、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课下熟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二翻译训练。

六、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二翻译句子。

2、 梳理本文出现的通假字、多义词、异义词、活用词、虚词(乃、于)、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七、板书设计

善属文无骄尚之情不行

才高于世善机巧品德高尚从容淡静不就

善术学(不慕当世)不应

善政事忧国忧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人物传记的写作要领。

(2) 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3) 品味本文凝练平时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本文是一篇典型而又精彩的人物传记,以详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一生。描述了他在文学、科学、政治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得当,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行的由衷景仰之情。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作者是如何将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展示给读者的。

二、问题设置

1、 从传记中可以看出张衡经历了几位皇帝?(由此看出人物传记多按时间顺序组材。)

2、 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的?

教师小结人物传记写法:○1以时间为序组材,概括人物一生。○2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3、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请同学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味,然后与大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三、深入探究

1、 学习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下列课题仅供参考。

(1) 罕见的科圣——张衡。

(2) 张衡的成才之路。

(3) 张衡若在今天。

(4) 张衡的创造性思维。

四、疑难探究

1、 本文和《屈原列传》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结合课文的写法,总结了人物传记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以便在今后的人物传记写作中借鉴。

六、作业

1、 多媒体课件展示:阅读《曹植失宠》完成1-5题。(课堂作业)

2、 郭沫若先生曾评价张衡是个“全面发展”的人,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发展对人们学业“专”的要求越来越高。请结合我们现实环境想一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今是否有必要,并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七、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1、 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

2、 剪裁详略得当。

3、 语言凝练平实又不乏情致。

八、学科组长点评:这份教学设计既体现新课程改革要求,又能切合学生实际。特别是质疑导读法的运用,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法,只要认真落实、长期实践一定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

九、教学反思

《张衡传》教学反思

李家深高中张景刚

在本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质疑导读法,用来指导学生在自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从确定自读目标、指点自读门径、授以自读方法三个方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没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还是习惯于越俎代庖,既怕自己讲不清,又怕学生一时间掌握不好。

十、精彩片段(实录)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张衡传》精彩片段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请同学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味,然后与大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学生品读圈画)

师:同学们都已经准备就绪摩拳擦掌了,谁先谈谈?

生:第四段,介绍地动仪的这段说明性文字就很精简,不到两百字,就详尽介绍了地动仪的制造时间、材料、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比如在介绍结构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了地动仪的构造特点。

生:补充一点:在描写地动仪的形状时用了一个比喻:“似酒尊”很形象很具体,接着又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地动仪的准确无误。

师评:这两位同学都着眼于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的文字谈了自己的感受和品味,评价有材料有观点。回答思路清晰,语言上也做到了言简意赅。

生:在第一段中,作者用“少善属文”四个字就说明了张衡具有先天的文学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它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而且还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不慕当世的高洁品德。作者只是寥寥几句话就把一个德才兼备的学者形象勾勒出来,如在眼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童年作文 宋作文 拼搏作文 四季作文 作文评语 关于消防安全的作文 大学英语六级作文 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 我的父亲作文600字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500字 关于温暖的作文 难忘的事作文 实践作文 我的乐园优秀作文400字可抄 myhobby英语作文 关于年味的作文 记住这一天作文 我最好的朋友作文 担当作文 作文网 桃花作文 精选作文 中秋节作文 自信作文 作文读后感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 妈妈的爱作文300字 做汤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