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范文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浙江宁波 温州 台州考察报告

2020-02-02 03:45:02
相关推荐

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考察组一行18人赴浙江宁波、温州、台州,就三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及项目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考察。所到市对这次考察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配合,召开了3场专题座谈会,并安排我们现场参观了5个开发园区、十几家知名企业及部分城市建设项目。这次考察虽然时间短暂,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深入,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一、总体感受 这次浙江之行,所到三个城市都属浙江经济发达地区,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干部群众思想活观念新、经济发展势头猛实力强、城市建设起点高手笔大,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宁波市XX年完成生产总值2100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151.7亿元,增长29%,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65亿美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已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10位。温州市XX年实现生产总值1402.9亿元,增长14.1%,财政总收入182.4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2元,分别增长10.6%和11.8%。台州去年实现生产总值1173.8亿元,财政总收入102亿元,工业总量近3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8元,城市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8位。 二是民营经济实力雄厚。改革开放后宁波民营经济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目前宁波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其他混合型企业在内的民营经济实体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1.5%,9家企业进入全国私营企业500强,8家企业进入全省私营企业50强。民营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不少私营企业已走出了传统管理模式,完成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家庭式管理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温州市民营经济是以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经济为代表的,经过20多年来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呈现出集团化、区域化、集约化的新趋势。全市现有企业集团170多家,涌现出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等一批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的无区域性全国大型企业集团。台州是我国私营企业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支撑台州经济发展的是3.3万家私营企业,7.6万名投资者,个体、私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私营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8.7%。 三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着。宁波市目前有145个省级块状经济区,占浙江全省519个块状经济区的27.9%,其中产值超亿元的86个,超5亿元的50个,超10亿元的9个。温州市的城镇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多数重点镇的发展,是伴随着产业集群企业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目前温州市已形成一批全国闻名的区域性产销基地,柳市镇、桥头镇成为全国最大的纽扣生产和销售基地,市区的服装、鞋革、灯具、打火机已形成规模型支柱产业,塘下镇是全国汽车配件主要生产基地,柳市镇已成为全国最大低压电器城,低压电器产销量占全国的三分之—。台州是浙江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目前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及配件和摩托车及配件生产基地,具备年产30万辆轿车、年产2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规模,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仅吉利、钱江集团就带动汽车、摩托车及配件生产企业4500余家;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服装机械生产和出口基地,工业缝纫机占世界市场的50%,家用多功能缝纫机占世界市场的10%,宝石、飞跃集团带动缝纫机及配件生产企业100多家。其他诸如模具制造、塑料制品、家用电器、阀门泵类产品、罐头食品加工等产业集聚效应也都很明显,规模都居国内行业之最。 四是品牌优势十分明显。浙江省是品牌集中的区域,品牌优势在我们这次考察所到之地显得尤为明显。在宁波,波导、雅戈尔、杉杉、太平鸟、帅康、罗蒙、方太、大红鹰等重量级品牌享誉海内外,114种工业产品在全国列单打冠军。在温州,拥有正泰、德力西、大虎、康奈、奥康、红蜻蜓、长城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全市已形成27个“国”字号特色产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业基地,拥有9个中国驰名商标、16个中国名牌产品、65个全国免检产品、246个省级着名商标和名牌产品、8个品牌成为XX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台州市拥有钱江、吉利、飞跃、星星、海正、苏泊尔等一批大企业和国内知名品牌,共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免检产品6个、浙江名牌产品65个、台州名牌产品94个,共有48个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第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台州的特色农业也很具规模,宁波市通过认定的国家级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15个,台州市共拥有37个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产品,12个特色农产品获“中国特色之乡”称号。这次我们专程考察了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生态500佳”的奉化滕头村,这里的生态农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村坚持生态建村,“农”“游”结合,积极利用即种子种苗、绿色农业、花卉苗木基地、观光农业四大工程和村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和农业观光旅游文章,走上了一条以农业为龙头,以“游”养生态,以生态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1999年,宁波市提出了城市东扩的战略构想,明确了“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的建设方针,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几年来,宁波的建成区面积扩大了60%以上,人居环境达到较高水平。温州在全国最早运用级差地租原理,进行土地有偿出让,筹集建设资金,把基础设施由公益型转变为经营开发型,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收机制,运用“bot2”、“tot”、“政府特许经营”等融资形式搞建设。政府还通过控制土地—级市场、建立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筹措建设资金,实现城市建设滚动发展,建成一批对温州形象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目前温州市区建成区面积已从六年前的27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00平方公里。经过XX年的发展,台州市目前城市化水平达47%,市区建成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实现了以分散的小城镇为主体向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市发展格局转变,城市新区规划科学,景观丰富,建设档次很高。 二、做法和特点 一是注重发展理念的创新。在谋划发展方面,这三个城市的思路很活、办法很多,许多领域都是超常规的。温州人凭借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

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实行国有土地有偿转让,等等。台州是全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全国第一家经政府工商部门注册的股份合作企业和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都诞生在台州,如今台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股份合作制的大胆创造和推广。在经营城市方面,他们体现了非常灵活的运作方式,善于通过启动民资,实现城市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如宁波市把13项单体投资过百亿的重大市政和基础设施项目向民营经济开放,其中世界最长、全长36公里、总投资160亿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让民资控股了51%。 二是注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温州市、台州市都以红头文件形式明确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突出项目带动,重视发展开放型经济。温州市明确提出今年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要达到50%,在发展战略上提出由原来的“在温州之外再造一个温州”,转变为将长期民营资本输出地转化为资本吸纳地。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规模宏大的全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对各县(市、区)领导干部和市级机关负责人全面下达了年度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书,各县(市、区)长还当场与温州市长签下了招商引资“军令状”,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同时还采取了依托国外华侨组织,国内各地温州商会,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建立温州招商引资联络机构的方法,不断拓宽对外招商引资的渠道。赋予93个社团组织对外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增挂温州招商引资联络处的牌子,市政府根据招商引资的结果给予奖励。台州市将开展“工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作为今年工作的主抓手,特别加大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奖励力度,专门制定了《关于利用外资社会中介奖励办法》,以及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和市级单位和驻外办事处利用外资考核办法。温州、台州都把市几套班子和市直部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成效,与税收增长提成和奖励措施挂起钩来,重奖重罚,突出实绩,真正体现了围绕项目抓发展和“以奖促引、鼓励争先”的外引内联工作导向。 三是注重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政策扶持方面,宁波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加快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全市32个与个私经济发展有关的部门相继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进一步形成了适合个私经济发展的氛围。温州市在个私企业的税收征收上采取了先发展,发展后再征税补税的政策,藏富于民,鼓励民间投资。针对民营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及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温州市提出了“四个创新”,即:“创新制度”,鼓励个私企业相互兼并联合,走混合所有制的路子;“创新管理”,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面向全球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创新技术”,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培植品牌,争创名牌,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鼓励获得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等等;“创新政策”,实行环境整治,切实治理“三乱”,依法保护个私企业利益,反对歧视性做法,做到“六个平等”,让民营经济在企业登记、税收管理、金融贷款、市场准入、部门服务、规费征收等六个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平等的权利。台州市一方面积极引导个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上等级、上水平,创建工业明星乡镇等举措,着力培育大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 四是注重品牌的塑造宣传。品牌意识强是宁波、温州、台州三个城市从政府到企业、商家都具有的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坚持把品牌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实施,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提水平,以品牌树形象,强势的品牌效应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所参观的市或知名企业,都建有档次很高的产品展示中心,全方位地向客商介绍城市或企业的发展面貌。台州市还专门建有台州品牌展示中心,集中展示了台州各个行业特别是制造工业的知名品牌产品,效果很好。与此同时,他们也注重对城市品牌的塑造和宣传,宁波市就专门设立了城市建设展览馆,建筑和设计理念都很新颖,成为宁波城市品牌宣传推广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启示和建议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先行。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感到,与发达地区相比,三明在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根本还是在于思想观念滞后于人,缺乏他们那种真正敢拼、敢闯、敢试的胆气和硬气,缺乏在市场经济中善于应变的能力和魄力,缺乏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由此建议,市里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市、县几套班子领导分赴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进行专题学习考察,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汲取经验、为我所用。在全市展开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的专题讨论,动员全社会共同为促进三明发展献计出力,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致力发展、谋划发展的热潮。 2、招商引资工作要强化。建议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在完善、兑现“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考核奖励办法的基础上,采取更为有力的“以奖促引、鼓励争先”的考核奖罚措施,对招商引资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领导干部、各界人士都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可以采取根据实际到资或上缴税收数按比例进行一次性奖励或一定几年奖励的办法,以利于更好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更好地挖掘社会各个层面的潜能。 3、民营经济规模要壮大。从这次考察的三个城市看,民营经济的优势决定了城市综合的优势。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加快三明发展的活力所在和潜力所在。当前,一定要牢固树立抓民营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认识,正确处理抓国有经济、外资经济与抓民营经济发展,抓大企业、大项目建设与抓千家万户发展的关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建议要继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准入,并从战略上引导发展集群经济,加快构建特色板块,通过“小题大做”,促进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小配件大配套、小产品大行业、小企业大协作、小资本大集聚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 4、狠抓落实的机制要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是推进工作落实的关键,有利于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议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年十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关系三明发展全局的问题,如项目带动、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年味的作文 记住这一天作文 我最好的朋友作文 担当作文 作文网 桃花作文 精选作文 中秋节作文 自信作文 作文读后感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 妈妈的爱作文300字 做汤圆作文 绿萝作文 初中生作文 赤兔之死高考作文原文 假期计划英语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 校园作文 打雪仗的作文 春节作文结尾 我的姐姐作文 桃花的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 过新年作文300字 出发作文 北京作文 英语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