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耸人听闻

2020-02-10 11:30:01
相关推荐

【成语名字】耸人听闻

【汉语拼音】sǒng rén tīng wén

【成语解释】

“耸人听闻”之“耸人”,【成语典故】作“耸动”。使人听后大为惊骇。※语或本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七.洪君畴》。

【成语典故】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七.洪君畴》

近世敢言之士,虽间有之,然能终始一节,明目张胆,言人之所难者,绝无而仅有,曰温陵洪公天锡君畴一人而已。方宝佑间,宦寺肆横,簸弄天纲,外阃朝绅,多山门下,庙堂不敢言,台谏长其恶,或饵其利,或畏其威,一时声焰,真足动摇山岳,回天而驻日也。乙卯元正,以公为御史。公来自孤远,时莫知为何如人。首疏以正心格君为说,且曰:“臣职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固已耸动听闻矣。

【成语注解】

1、疏:古代臣下进呈君王的奏章。

2、宪府:御史治事的地方,指御史台。

【成语出处】

1、清.恽敬〈杂记〉:“其时朝野多故,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听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2、清.汪师韩《诗学纂闻.刘随州别严士元诗》:“其言『细雨湿衣看不见』者,以比浸润之谮;『闲花落地听无声』者,闲官之挫折,无足重轻,不足耸人听闻。”

3、《野叟曝言.第三五回》:“文白以区区一衿,敢于指斥其短,欲诛戮其身,真可谓不畏强御者矣!比着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使人听后大为惊骇。

使用类别 用在“惊恐骇人”的表述上。

【耸人听闻造句】

1、我这么说绝非耸人听闻,而是真有其事。

2、这本书里所讲的都是耸人听闻的真实案例。

3、最近发生的这几桩社会案件,实在是耸人听闻。

4、每天翻开报纸都有耸人听闻的社会案件,实在令人忧心。

5、有些报刊为了引人注意,总是用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制造效果。

6、这场战役当时本来就很惨烈了,被能言善道的解说员一讲,更是耸人听闻。

7、自从有人半夜在后山遇到灵异事件后,各种耸人听闻的传说就开始流传。

辨识

【近义词】:骇人听闻

【反义词】:不足为奇,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参考词语】:耸动听闻ˋˊ

【汉语拼音】: sǒng dòng tīng wén

【成语解释】:犹“耸人听闻”。见“耸人听闻”条。

1、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七.洪君畴》:“首疏以正心格君为说,且曰:『职臣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固已耸动听闻矣。”(源)

【参考词语】:耸听闻

【汉语拼音】: sǒng tīng wén

【成语解释】:即“耸人听闻”。见“耸人听闻”条。

1、明.李开先〈贝江刘凤鸣才喜其逢而惜其去也诗以送之时正暮秋〉诗二首之二:“若逢花艳日,来看草玄文;雅志真超绝,雄谈耸听闻。”

【耸人听闻的成语故事】

“耸人听闻”原作“耸动听闻”。耸,惊骇、惊动的意思。听闻,所听到的事情。“耸人听闻”的意思是指人对于所听到的事情感到惊骇。宋朝周密所撰《齐东野语》这本书记载很多南宋旧事,而〈洪君畴〉一文是写洪君畴的生平事迹。洪君畴,名天锡,宋朝泉州晋江人。理宗宝佑年间,宦官、外戚为祸,却没人敢上书弹劾,那时洪君畴恰好被任命为御史,他一向敢于直言,任职后在首次上呈的奏章,强调身为御史,应以公正无私的心,匡正君主行为,并且说:“职责所在,不但不能奉承大臣的旨意,也不敢奉承陛下的旨意。”当然,这种看法和官场谄媚风气相达异,使人听到这些话后大为惊骇、震憾。后来“耸人听闻”这句成语可能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表示使人听后大为惊骇。出现“耸人听闻”的【成语出处】如《野叟曝言.第三五回》:“文白以区区一衿,敢于指斥其短,欲诛戮其身,真可谓不畏强御者矣!比着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暑假里一件事作文 龙舟节的英语作文 作文母亲的爱600字 中学600字作文 二年级作文小动物100字 万能作文开头排比句 这就是幸福作文 碰碰车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300 什么的汉字作文 人景合一的作文 相反作文 传统节日200字作文 关于努力的作文800字 日记大赛作文 作文万金油 小学生筑梦作文 苏州评弹作文 写景状物作文800字 励志作文800字 外公去世作文 反对校园欺凌作文 五年级上六单元作文 初二通讯作文 我的小书屋作文 校园新事作文 保护环境作文四百字 黄角树的作文 李密作文素材 我发现了什么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