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教师天地 > 语文优秀试卷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

2020-03-30 17:30:02
相关推荐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

[基础知识]

1.名句默写。

(1)臣闻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 。

(2)不念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 。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

(5) ,择善而从之,则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 。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 B、则思正身以黜恶(斥退)

C、简能而任之(精简) D、宏兹九德(此)

3.下列句子断句停顿的切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B、虽董之以严刑

C、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D、代百司之职役哉

4.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克终者盖寡 盖在殷忧

A

善始者实繁 则思慎始而敬终

B

臣虽下愚 虽董之以严刑

C

不念居安思危 总此十思

D

5. 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乐盘游 B、则思正身以黜恶

C、宏此九德 D、何必劳神苦思

6.对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泉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

B、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

C、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最终只能使人们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怀有仁慈之心,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并不心里佩服

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7—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 B、承天景命(大)

C、盖在殷忧(深) D、克终者盖寡(能够)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善始者实繁 择善而从之

A

居域中之大 怨不在大

B

臣闻求木之长者 塞源而欲流长也

C

不念居安思危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D

9. 加点的词有活用的一项是( )

A、戒奢以俭 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C、勇者竭其力 D、仁者播其惠

10.“下”字用法相同的一对是( )

①臣虽下愚

②必竭诚以待下

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④则思虚心以纳下

( )和( )

11.理解时,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 )

A、戒奢以俭 B、振之以威怒

C、则纵情以傲物 D、则思知止以安人

12.下列句子所包含的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B、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文章来源于 www.qwen.cn]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3.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4.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帝宴群臣积翠池,酣乐赋诗。徵赋《西汉》,其卒章曰:“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帝曰:“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它日,从容问曰:“比政治若何?”徵见久承平,帝意有所忽,因对曰:“陛下贞观之初,导人使谏。三年以后,见谏者悦而从之。比一二年,勉强受谏,而终不平也。”帝惊曰:“公何物验之?”对曰:“陛下初即位,论元律师死,孙伏伽谏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曰:‘赏太厚。’答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人使谏也。后柳雄妄诉隋资,有司得,劾其伪,将论死,戴胄奏罪当徒,执之四五然后赦。谓胄曰‘弟守法如此,不畏滥罚。”此悦而从谏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言‘修洛阳宫,劳人也;收地租,厚敛也;俗尚高髻,宫中所化也。’陛下恚曰:‘是子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发,乃称其意。’臣奏:‘人臣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近讪谤。’于时,陛下虽从臣言,赏帛罢之,意终不平。此难于受谏也。”帝悟曰:“非公,无能道此者。人苦不自觉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二·魏徵》 )

1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卒章曰(最后) ②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约束) ③直百万(只) ④徵见久承平(太平) ⑤劾其伪(核对) ⑥执之四五然后赦(争执) ⑦宫中所化也(影响感化) ⑧陛下恚曰 (发誓)

A、③⑤⑧ B、①⑥⑦

C、②④⑥ D、①④⑧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戴胄奏罪当徒

人君当神器之重

A

比政治若何

比一二年

B

见谏者悦而从之 陛下虽从臣言

C

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

意终不平

D

17.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凡百元首 B、比政治若何

C、勉强受谏 D、人苦不自觉耳

18.不属于介宾结构后置的一项是( )

A、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 B、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

C、导人使谏 D、帝宴群臣积翠池

19.翻译:

(1)见谏者悦而从之

(2)是子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发,乃称其意

20.对语段透露出来的信息的筛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魏徵指唐太宗纳谏三阶段的表现分别是:“导人使谏”、“见谏者悦而从之”和“勉强受谏”,与此相关的人物分别是:孙伏伽、戴胄、皇甫德参与魏徵。

B、唐太宗虽为明君,但文中也提到,他因国势承平已久而心生过怠惰忽慢。

C、魏徵在积翠池宴上借赋《西汉》寄讽谏之意,当时唐太宗没有领会,所以后来又追问此事,才有君臣一番论谏的对话。

D、魏徵言谏,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条分缕析,不仅达到进谏的目的,而且使唐太宗番然省悟。

【参考答案】

1.(1)必固其根本 必浚其泉源 (2)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3)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4)载舟复舟 所宜深慎 (5)简能而任之 智者尽其谋 垂拱而治 2.C 3.D 4.B 5.A 6.C 7.A 8.D 9.C 10.②和④ 11.B 12.D 13.(1) 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 (2) 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14.D 15.A 16.C 17.C 18.C 19.(1)见到进谏的人就感到高兴并听从他们的意见 (2)这是你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份租,宫里的人不出一个念头,才合符你的心意 20.C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理想作文议论文 高考作文没写完怎么办 关于家庭成员的作文 时间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三年级秋天的景色作文 作文4 敬老孝老作文 拥抱什么作文600字 我的童年玩具作文 父亲作文题目 礼让作文素材 快乐的国庆作文500字 感谢阅读600字作文 校园里的桃花作文 一次奇妙的旅行作文 桂花香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作文300个字 感动作文400字六年级 智多星作文 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作文 废物利用作文500字 保护大象的作文 温馨的回忆作文 我英语作文 叶罗丽作文 以时尚为话题的作文 书籍是一剂良药作文 想念的味道作文 桃花作文200字 游公园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