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教师天地 > 语文优秀试卷

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试题(二)

2020-04-05 09:00:01
相关推荐

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试题(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奴婢 麻痹 并行不悖 厚古薄今

B.弹劾 遗骸 骇人听闻 言简意赅

C.妩媚 欺侮 趋之若鹜 宁缺毋滥

D.践踏 信笺 把盏言欢 临行饯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说,美国就子虚乌有的“浓缩铀计划”指控朝鲜,这只能被看成有

意拖延核问题的解决。

B.卡尔扎伊不仅要会见中国领导人,还要与中国的媒体见面,日程安排太紧,像故宫

等名胜只好忍痛割爱,而长城是不能不去的。

C.印度载人登月计划可能“泡汤”。“人在太空里能做的事情,仪器也可以。”印度空问

研究组织主席马达范•奈尔以这样一句话说出了打退堂鼓的原因。

D.对失职官员的惩处,古已有之,典型案例当推民间家喻户晓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

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B.当前,国际反恐怖合作使带有明显恐怖主义色彩的“东突”势力处境十分尴尬,一方

面他们对本•拉登恐怖势力被击毁痛心不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表示对美国军事打

击的支持,试图拉开其与本•拉登恐怖势力的距离。

C.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

在这方面。

D.“MP3”、“优盘”销售市场看好,于是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致使顾客蒙受损

失,相关投诉直线上升。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所熟知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天论》)这一名句,道出了

一个真理:世界有其特定的内在规律,它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高考优秀作文选》)。

B.“你走南门,”奶奶叮嘱我,“那边不会塞车,时间会省不少”。“行!”我飞也似的跑了。

C.十八九岁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许多人还不知道如何选报第一、二、三志愿,提高命

中率。

D.书写美观,是指字迹清楚、匀称、好看,字体规范,是指不写错字、别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法国石油研究所(IFP)几天前作出了关于石油储备的乐观估计:未来不会出现石油匮乏。

专家们认为,新技术的发展将保证世界在使用石油方面至少延长一个世纪。石油研究所的这次预估是在石油天然气极限用量研究协会(ASPO)作出其悲观评估几天后作出的。后者推出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世界石油的消费高峰将于2010年提前到来。法国石油研究所主任奥里维耶•拉贝尔说:“经济学家要比地质学家更乐观。”他认为,ASPO没有把技术进步的因素考虑进去,他说:“早在1973年时,他们就曾说过世界石油储量只够30年之用。”

的确如此,几年前,人们还无法想象在地下六千多米或水下三千多米处开采石油。然而,美国进行的一项试验实现了在地下8000米极深处开采石油的壮举,而壳牌石油公司的深海开采深度也达到了2313米。如此深度的油田都是一些未开发的处女地,人们对它知之甚少,这里可能隐藏着一些新油田。它向人们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技术挑战。

奥里维耶•拉贝尔指出,钻探深度每增加500米,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就要增加一倍。因此,石油业界如今正在试验碳素纤维管道及一系列隔热措施。尽管石油的“怕冷性”是众所周知的,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去寻找可以勘探的、新的、更加危险的油田,例如北极地区的油田。许多业界负责人最近都表示,他们打算在高纬度地区进行海上钻探,这就要求解决棘手的石油凝固的问题。凭借其丰富的高纬度石油储备,俄罗斯在这方面具有最大的发展潜力。

除了新的勘探技术之外,其他一些技术还能通过提高原油的开采率来提高已知油田的储量。根据油田的不同,开采率的区别很大,有的油田的开采率为80%,有的仅为10%。在一般情况下,新技术以及注水法和注气法的使用可以使开采率达到35%。像印度尼西亚杜里油田这样的一些油田,原油开采率在40年之内提高了6倍。当今的研究目标是,在未来10至15年的时间内将世界油田的平均开采率提高到50%。由于重油黏度太大而很难提炼,研究人员建议用类似于洗涤剂的活性剂对油井进行淋滤,将原油稀释。但这种化学方法的成本还需降低才有可能被广泛采用。通过注入蒸汽的办法给原油加热是另一种亟待研究的办法。

研究者们还计划对钻头进行改良,采用更加坚固的材料,为其安装显像设备,使之能够到达更深、更为复杂的地层。

5.下列不能作为“新技术的发展将保证世界在使用石油方面至少延长一个世纪”的证据的一

项是

A.美国的一项试验实现了在地下8000米深处开采石油,壳牌石油公司实现了在深海

2313米处开采石油。

B.凭借其丰富的高纬度石油储备,俄罗斯在这方面具有最大的发展潜力。

C.采用更加坚固的材料来改良钻头,并安装显像设备,使之能够到达更深、更为复杂

的地层。

D.新技术以及注水法和注气法还可以通过提高原油的开采率来提高已知油田的储量。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未来石油储备的估计,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乐观的,一种是悲观

的。

B.法国石油天然气极限用量研究协会(ASPO)认为世界石油的消费高峰将于2010年

提前到来,而石油研究所(IFP)的专家则认为新技术将保证世界在使用石油方面至

少延长一个世纪。

C.一般情况下,新技术、注水法和注气法都能有效地提高原油的开采率。

D.当前人们已经在研究用通过注人蒸汽的办法给原油加热来提高原油的开采率并逐步

降低原油的提炼成本。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技术的进步,油田开采率的提高,石油储备将越来越丰富,人类不必为石油匮

乏而担心。

B.目前油田石油的开采率普遍较低,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10至15年内世界油田

的平均开采率将提高到50%。

C.用活性剂对油井进行淋滤将原油稀释的办法能有效地提高原油的开采率,将很快得

到广泛的运用。

D.新技术虽然能保证世界在石油使用方面的时间延长,但石油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

因此人类要从长远发展考虑,研究用其他能源来替代石油。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

官,卖以取费,号“私觌官”。丹:“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因著令。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完宗褒美。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置南北市,为营以舍军,岁中早,募人就功,厚与直,给其食。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日:“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司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循吏)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 故事:按惯例

B.丹覆其粮,亡三千斛 亡:丢失

C.帝命有司与之,因著令 因:于是,就

D.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 则:那么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韦丹大行仁化的一项是

① 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因著令

② 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

③ 丹召工教为陶

④ 贫不能者,畀以财

⑤ 岁中旱,募人就功,厚与直,给其食

⑥ 籍其家,尽得文记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丹力主革除陈规旧法。他认为出使外国所用的资费,应该由朝廷拨付,不应该沿

袭陈规卖官筹款。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修改了法令制度。

B.韦丹担任言官以正直闻名。他认为如不以强力威慑,人们就会轻忽法令;刘辟反叛

如不加讨伐,朝廷就无法统辖全国。为此他得到了皇帝的赞扬。

C.韦丹执法宽厚仁慈。对于依仗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的主仓吏,他只是责令限期归还。

对于违犯法令被判死刑的兵卒,他也没有执行,而是将这个兵卒释放了。

D.韦丹为政功绩显著。他担任地方官以仁化为本,多方造福地方百姓。他被诬告的罪

名经查验也尽属不实,这更显现出他的功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I卷中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5分)

答:

(2)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5分)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词的上片是怎样描写游子的离愁的?

(2)“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如何融情于景的?

13.写出下列名篇名旬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 。(姜夔《扬州慢》)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夫夷以近, ; ,则至者少。

,常在于险远,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宋朝的雨

陈 富 强

(1)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2)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3)我建议你去苏堤。

(4)雨在树梢上、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5)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涸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6)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7)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8)机会终于在时隔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1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9)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

(10)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11)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

(12)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苏东坡在杭州所作的诗文中却很少提及,直到去扬州任上,才在答友人的诗中回顾治湖的经历。可见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有史以来与西湖相关的,你知道能与苏东坡与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固然是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但他们都是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但他们却留下了一世英名。

(13)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14)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14.第(5)段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何作用?(6分)

[文章来源于 www.qwen.cn]

15.为什么说“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5分)

16.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写苏轼和苏堤,但第(13)段却插入岳庙和岳飞的描写,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5分)

17.本文的题目是“宋朝的雨”,但内容却主要是歌颂苏轼在杭州的政绩,所以有人认为有些文不对题。你怎样看?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六、(15分)

18.阅读下列有关数据,先归纳出一个结论,再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各在25字以内)(5分)

据国土资源部报告显示,从1996年到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1.2亿亩,约占耕地总量的6.6%。截至去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人均1.4亩,世界平均水平为4.2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约相当于美国的1/8、印度的1/2,而且现有耕地总体质量不高,高产田仅占28%,低产田为32%。

结论: (3分)

观点: (2分)

19.西方基督徒在吃饭前要祈祷一番:“感谢主赐给我们食物。”我国许多学校也在进行 “感恩教育”,还有人给“感恩”列出了“菜单”:3月5 日学雷锋日——感谢别人的帮助,奉献自己的爱心;3月8日妇女节——感谢妈妈、感谢奶奶、感谢外婆,使我们懂得尊重女性、尊敬长辈、感悟亲情……

以下四项也是“菜单”中的内容,请从“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中秋节”中任选两个节日,仿照例句各写一句感谢的话。要求突出节日的特点,句式大致相同。(6分)

(1)

(2)

20.写一段文字介绍下面的漫画,并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80个字)(4分)

介绍漫画:

寓意:

七、作文(60分)

21.承受是一种力度和气度,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一个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人生的步履往往显得沉稳,但人生却因此丰富和深厚。承受了阳光,就有了鲜花硕果;承受了巨浪,就有了登临彼岸时的放松释然;承受了炼狱之痛,就有了获得新生的欢欣和感悟。承受的结果,是一种对灵魂的提升,道德的修炼,能量的聚集。每一次承受,无不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生为人,我们需要承受,只有承受。

请以“承受”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B 6.D 7.D 8.B 9.D 10.C

【解析】

1.(A读音分别为bì,bì,bèi,bó;B读音分别为hě,hái,hài,gāi;c读音分别为wǔ,wǔ,wù,wú;D读音分别为jiàn,jiān,zhǎn.jiàn)

2.(“忍痛割爱”是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割舍给别人。故宫原本不属于自己所有,且参观故宫的打算也不是具体的东西,不能说“忍痛割爱”)

3.(B,语序不当,“他们”应在“一方面”前面;C,“这”指代不明;D,不合逻辑,“仿造伪劣产品”应为“制造伪劣产品”)

4.(A旬末的句号应放在“改变”后。B‘‘时间会省不少”后的句号应在引号内。D“好看”后的逗号应为分号)

5.(此项只能说明俄罗斯高纬度石油储备量大)

6.(“已经在研究”错,原文说是一种“亟待研究的办法”)

7.(A“石油储备将越来越丰富”不符合客观事实,在使用中只会越来越少;B开采率提高到50%,这只是研究的一个目标,不一定能达到;C原文是说,这种化学方法要降低成本后才能得到广泛的运用)

8.(“亡”通“无”,少了)

9.(排除①⑥,①是说韦丹力主革除陈规旧法,⑥为叙述韦丹查获证据)

10.(“依仗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的”应是“权吏”而非“主仓吏”,被韦丹“责令限期归还”的也应是“权吏”们而非“主仓吏”)

11.(1)出使外国,对于资费上的不足,应该向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

(2)你们仗着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这是犯罪,我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归还这些粮食。

12.(1)① 开头三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渲染离愁别绪。

② 三、四两旬用比喻的手法抒写离愁。离愁像一溪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2)这两句借助想象写楼头思妇凝目远望,越过春山的阻隔,伴随着渐行渐远的游子飞向天涯的情景,抒写了游子、思妇对对方深深的思念之情。

13.(1)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则游者众 险以远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4.特点是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细致地描摹出苏堤春晓的动人景致。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苏堤和苏轼的有关内容。

15.因为苏轼修筑的苏堤解决了西湖的淤塞和西湖上往来不便的问题,长堤上杂植的芙蓉、杨柳和六桥九亭为西湖增添了一道美景。他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16.插入岳庙和岳飞的内容,可以与苏堤和苏轼相映衬。两人一文一武,一个以生命捍卫国家,一个以智慧治理山河,两人皆为人杰,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从而丰富了文章内容。

17.没有文不对题。因为①雨是全文的线索,潆漾细雨,衬出西湖独特的韵致,同时也渲染了一种迷离空漾的意境,为“邂逅苏轼”的想象提供背景。

② 苏轼用心血和智慧构筑了苏堤,造福于民,这种人格和胸襟犹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后人。

18.结论:中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观点:我们一定要大力保护耕地。

19.示例 端午节——感谢屈原,为我们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伟岸的风范:爱国爱民,忠贞不渝,志洁行廉,刚正不阿。

五四青年节——感谢我的年轻伙伴,让我们共同享受友爱的欢乐,永葆青春的情谊。

国庆节——感谢祖国母亲,为我们创造了和平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秋节——感谢父母,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温馨、幸福的港湾。

20.示例:漫画中有一个人,一只手扯下的“义”字扔在地上,头伸进铜钱7L中,双脚蹬倒凳子,吊死在钱眼里。(2分)

寓意:讽刺社会上那些见利忘义自我毁灭的人。(2分)

21.作文(参照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令陕西省西安市)人。新罗国的国君去世,皇帝诏令任命他为司封郎中前往吊唁。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国,朝廷赐给他十个州县的官职,让他将这些官职卖出来得到出使的费用,这称作“私觌官。”韦丹说:“出使外国,对于资费上的不足,应该向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奏,皇帝命令有关主管部门拔付给他,其后就把这种做法写在法令制度中。还未出行,新罗国继位的国君又去世了,韦丹还朝做了容州刺史。他教导百姓耕种纺织,禁止懒惰游乐,兴办学校,对于因贫穷而卖身为奴的百姓,将他们赎出并让他们回家,严禁官吏把他们抢掠来作为奴隶。开始兴建州城,城垣周长三十里,屯田二十四处,教百姓种植茶树、麦子,仁政教化得以广泛实行。朝廷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韦丹还朝任职,韦丹以正直闻名。刘辟反叛,议政的官员们主张放过他不加讨伐,韦丹上奏,认为“在孝文帝时代,法令废弃,人们轻忽法令,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现在不讨伐刘辟,那么朝廷能够管辖的就只剩下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这两京了。”这得到了宪宗皇帝的赞扬。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起初,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韦丹召来工匠教他们烧制砖瓦,把这些建筑用的材料聚放在场上,根据制造它们的费用定出价格,不要赢利。有能力建造瓦屋的百姓,从官府领取木材和砖瓦,可以免除一半的赋税,以后慢慢地归还欠款。因贫穷无力建瓦屋的百姓,给予他们钱财。韦丹亲自前去勉励和监督。韦丹又建立了南北两个市场,建造军营来驻扎军队,年中大旱,韦丹广泛征召百姓来做工,给予优厚的工钱,给他们食物。有一个官吏主管粮仓十年,韦丹审察库存的粮食,少了三千斛,韦丹说:“难道这个官吏能够自己耗费如此之多的粮食吗?”查抄登录他的家产,得到了全部的账目,都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的,韦丹就召集这些官吏说:“你们仗着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这是犯罪,我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归还这些粮食。”这些官吏们都叩头谢罪,到了限期没有一个敢违约的。有一个兵卒违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韦丹没有处死他把他释放了。他离去后,上诉状告发韦丹违法,皇帝下诏将韦丹解送官府等候处理。就在此时,韦丹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查验兵卒告发的罪名,都不符实,韦丹的为政的功绩就更加显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六年级我想对你说 餐桌旁的一家子作文 好朋友作文结尾 英语剪纸作文 中秋节作文400字 永远的朋友作文500字 什么是片段作文 四年级优秀作文10篇 成长在路上作文800字 父爱的作文600字 冰激凌作文 春季预防传染病作文 小升初满分作文 扶老人过马路的作文 环保作文1000字 白萝卜的作文 北京四合院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童话 最难忘的礼物英语作文 写借物喻人的作文 人生的作业作文 烤羊肉串的作文 特别的礼物作文500字 书香作文400字 运动会赛跑作文 我被妈妈感动了作文 世界变了作文600字 外貌特点作文 我家的电饭锅作文 假如我是云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