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2020-05-06 16:24:01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冲刺阶段复习策略高考作文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勿问元吉

百家号02 0419:49

高考作文的复习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就冲刺阶段而言,作文复习的基本策略可概括为“五定”,即定目标、定体裁、定素材、定技法、定亮点。

一、定目标

凡事有个目标,行动就有追求。冲刺阶段的作文复习亦不列外。

那么,在冲刺阶段,考生应该如何来确定自己的作文目标呢?可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熟悉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是分等分类制。标准先将所有高考作文预先设定为两大等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每一等级又分为四类: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四类文。评分标准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就是考生作文的目标。因此,熟悉了标准,自己的作文能达到或应该达到哪个层次,考生才能心中有数。其次,要熟悉自己的写作状况,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确定作文的目标。在这一点上,考生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作文能力差一点的,应以守为攻,坚决守住“基础等级”的40分;在这个前提下,谋求发展等级的20分。作文能力强一点的,应以攻为守,力求在发展等级上得分;当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基础等级的40分必须守住,不能含糊。作文能力位于中间层次的,应攻守兼备,即一方面要坚决守住基础等级的的40分,另一方面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向发展等级发起冲锋,争取在发展等级中夺分。下边我们侧重说一说坚守基础等级的最佳技法。

坚守基础等级最佳技法无过乎“风头·猪肚·豹尾法” ,即开头一段亮明中心展风头,中间部分运用列举法列举三到四个典型材料壮猪肚,结尾总结全文,画龙点睛亮豹尾。这里重点说一说中间部分的写法——列举法,供不太擅长作文的考生参考。 我们先看一篇高考作文:

这世界需要你

记忆如线,时间如剑,线断总因无情剑,经年往事难再现。人总在行走,何必回首?总有一种力量,支撑自己前往。世界需要这力量——梦想。

乘着梦想的船,拿破仑戴上了法兰西帝国的王冠。在拿破仑青年时期,有一次,叔叔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拿破仑一本正经地回答:“我要拥有自己的军队,我要征服整个欧洲!”叔叔笑了:“空想!你这根本就是空想!我看你将来还是做个小说家吧,这样还能在小说中实现你的帝王梦。”拿破仑非常平静,独自到窗边,望着太阳高挂的天空,心里却闪耀着自己的那颗星星,它是拿破仑的梦想,它发出像星星一样的光芒,照着拿破仑前进的路,给他希望。而拿破仑正是怀揣他的梦想,才会最终登上法兰西帝王的宝座。

扬起梦想的帆,史泰龙在好莱坞的舞台上大放光芒。在席维斯·史泰龙还未成名之前,他自己曾写了一个剧本,当时好莱坞的500家电影公司他一一记录下来,按照名单上的顺序一一拜访。第一次,500家公司没有一家搭理他;第二次,结果等同于第一次;第三次,仍然没有一家公司欣赏他。 他对自己很失望,就这样放弃吗?可是,为了梦想,好吧,第四次。终于这次尝试中的第350家公司被他的诚心感动,同意出资拍摄,并让他担任男一号。电影公映后,空前成功,史泰龙凭借此片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这就是《洛奇》的奇迹。奇迹的背后只有不放弃梦想的努力,没有任何奇迹,是梦想,成就了成功。

音乐大师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没有放弃他的音乐梦想。没有了耳朵,他可以用灵魂弹奏出最上乘的音乐,还命运一记有力的耳光。绘画天才凡高在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穷困潦倒中依然执着于他的画,只因他心中一直憧憬一个梦境,那里有缱绻的星空月夜,金灿灿的向日葵,夜间的咖啡屋……

有了五彩的梦才有了斑斓的世界,浮起沉落中,几度春花秋月。时光的洪流会席卷记忆的领地,明天才是值得期待的未来。把梦想挂在向阳的地方,问问他雄壮的气息,心际才会闪动灵光,震慑起雄关漫道的豪壮。

剑落收锋,对苍天:这世界需要你——梦想。

这是2011年高考山东卷的一篇满分作文。文章开头段开门见山,旗帜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世界需要这力量——梦想。中间部分采用列举法分三段列举了四个典型事例:拿破仑、史泰龙、贝多芬、梵高。前两个详写,后两个略写;四个事例均有精到的分析。结尾总结全文,画龙点睛。这是一篇成功运用列举法的典范之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列举法来结构文章的主体部分,不仅能很好的守住基础等级的40分,而且发挥好的话,照样可以夺得发展等级的20分。

二、定体裁

高考作文在文体方面的要求一般是: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高考作文在文体方面的这项规定为考生在复习的冲刺阶段确定自己最拿手的应试文体提供了依据。在复习的冲刺阶段引导考生尽快确定自己最拿手的应试文体有诸多好处:

1、可以反复锤炼,有利于把握此类文体的基本特征,不至于出现“四不像”的文体。在复习备考和高考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四不像”的文体:既像记叙文,又象议论文;既像散文,又象故事新编;既像杂文,又象记叙文等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同考生对相关文体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把握十分模糊、糊涂密切相关。而考生在冲刺阶段一旦确定文体后,在反复的训练中,在老师的反复指导中,他就会逐渐的认识和把握他所选定的文体的基本特征,不致于在高考考场上再写出不伦不类的文章。

2、可以在反复锤炼中由熟而巧,写出新意,写出亮点。“熟能生巧”,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考生在对自己所确定的文体的反复锤炼中,自然就会生出一些巧思、新意,从而使自己的应试作文更上层楼。

考生在确定自己应试作文文体的时候,还须注意以下三点:

1、“大路文体”是首选文体。考试作文的“大路文体”是议论文和记叙文,考生在确定自己的考试作文文体时,这两类文体不能不考虑。

2、必须是自己最擅长的。对那些自己没有把握,偶或一写的文体最好是敬而远之。

3、文体确定下来后,就应当坚持练下去,不能朝秦暮楚,左右摇摆。在这件事情上,考生最应坚守的信条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最适合我的可能只有一条。

三、定素材

对一个读了十几年书的高中生来讲,肚子里边积存的作文素材最少不会下于100个。面对这不下于100个的作文素材,考生不可能个个都非常熟悉。因此,在冲刺阶段,考生应如何使用它们,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就成了备考冲刺阶段考生不能不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的经验和做法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中筛选出20个素材作为自己的“经典素材”,在冲刺阶段的作文训练中反复使用,并在反复使用中对这些“经典素材”的相关信息不断地补充、完善,对这些经典素材蕴含的意义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断的挖掘、体认。如下边四个作文片段对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的10余名大学生勇救两名落水儿童的素材的使用:

文段1:大爱无疆。爱,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我们的心房;爱,犹如人生的一盏明灯,引导我们前行。荆州两个在江边玩耍的小男孩不慎落入江中,情况危急,长江大学学生发现后马上前往救助,由于河水湍急,学生体力不支,手拉手形成的人梯被冲散,九名大学生落入水中,最后,两个小男孩获救脱险, 陈及时等三名大学生却沉入江中,不幸身亡。你看,因为有爱,那长江大学的学生舍己救人;因为有爱,上了年纪的冬泳队员奋不顾身。滚滚长江水,流不去的是他们的爱。大爱无疆。

文段2:做人应该勇于担当。因为勇于担当,生命才会少一份遗憾,多一份坦然。长江大学学生为救落水小男孩,奋不顾身甚至有三名遇难。对于我们来说,这样年轻的生命的逝去是一种遗憾,但于他们自身来说或许就是一份坦然了。如果当时他们没有下水救人而最终造成两名小男孩溺水而亡,他们于心何安?做人应该勇于担当。

文段3、我们永远无法忘记在不久前发生的一起悲剧。三个正值花季的大学生为救不幸落水儿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义无反顾,奋不顾己地救人的精神着实可歌可泣,令人感动。然而,在我们肃然起敬之余更应该引起我们更深的思考,那就是救人是否应该量力而行?是否要考虑应付的代价。毫无疑问,救人是一种崇高的美德,是对生命的敬畏。让这三名大学生在湍流面前毫无惧色,救助溺水者。但是在敬畏他人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应尊重自己的生命,这不仅是在对自己负责,对关心我们的人负责,从更深高一方面来讲,更是对社会的负责。否则,则更麻烦。所以,遇人有难,该救,这是良心,更是道德,但却要智救,只有如此,方能取得“双赢”的结果。

文段4:安全教育,势在必行。不要以为自己离危险很远,因为天有不测风云。不要幻想大家都能面对险情,随机应变。不要心存侥幸,我们需要的是防患未然。荆州两个小男孩在河滩上玩耍不慎落水,长江大学十余名学生前往救助,因河水湍急,体力不支,九名学生跌入江中,最终两名小男孩获救而陈及时等三名学生却不幸身亡。如果不是因为安全教育不到位,小男孩怎么会下水,三名大学生又怎会有这样的悲剧?

这四个片段分别是从四个角度来使用上述材料的:文段一是从“大爱无疆”的角度来使用的,文段二是从“做人应该勇于担当”的角度来使用的,文段三是从“智救”的角度来使用的,文段四是从“安全教育,势在必行”的角度来使用的。

由此可见,一则材料蕴含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的,考生只要学会从这个层面上去把握自己 精心筛选的“经典素材”,相信在素材的使用上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快。

四、定技法

作文技法千千万万。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作文应试技法类的书籍更是多如牛毛。面对如此庞大的技法队伍,考生在冲刺阶段又当如何取舍呢?笔者的经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筛选并确定两三种技法反复锤炼即可。

从高中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这里着重谈一谈议论文的结构技法。

高考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技法有三种:“风头·猪肚·豹尾”式、“总——分——总”式、正反对比式。

“风头·猪肚·豹尾”式。元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讲过这么一段话:“乔梦符吉博学多能,以乐府称,尝云:‘作乐府亦有法,曰风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这是这一结构方式的来源。运用这一结构方式,其关键环节是写好“猪肚”。如何去做,才能写好“猪肚”呢?本文前面介绍的列举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总——分——总”式。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运用这种结构方式的关键还是写好中间部分的“分”。中间部分如何来“分”呢?常用的方法就是设置分论点。如下文:

中国崛起的背后

短短的几十年,中国改革开放深入人心,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不可或缺,而且越来越响亮……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其原因何在?让我们探究中国崛起的背后一一

天道酬勤,中国崛起的背后是勤奋。

"勤能补拙"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而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中国人的眼里,勤奋不仅是一种励志的精神力量,还具有伦理道德的色彩。靠勤奋,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国土上建立了工厂,建立了现代文明;靠勤奋,我们在十年浩劫后千疮百孔的废墟上构建了美好的家园,构建了幸福生活。

活力勃发,中国崛起的背后是创新。

地质学家李四光不迷信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的传统"贫油论",创新地提出了自己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理论,使我国终于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

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力更生,坚持技术创新,使海尔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占领国际市场,企业才能更加兴旺发达,是创新铸造了祖国今天的辉煌。

见贤思齐,中国崛起的背后是学习。

当我们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天朝大国的陶醉中清醒后,我们迅速打开紧闭的窗子,呼吸新鲜空气。本着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高扬邓小平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实事求是的旗帜,顶住压力,不断探索,取其精华,去其糟粒,学习、借鉴了国外大量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使我国在几十年间发展为一个现代化强国。

众志成城,中国崛起的背后是凝聚力。

2002年世界发生SARS疫情,中国也在所难免,但伟大的人民仅用七天就建造了一座有一千张病床的隔离医院,强大的凝聚力震撼了全世界。汶川大地震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高效率救援行动令西方国家瞠目结舌……在大灾大难面前,13亿同胞,团结一心,凝聚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展现出"团结成一体的中国"的惊人凝聚力。

中国的崛起不是偶然的,崛起的背后是中国人的勤奋、创新、学习、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等优秀品质,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巨大资源。

这是2011年新课标卷的一篇满分作文。这篇作文之所以被定为满分作文,原因之一就是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起笔就很简洁,要言不烦的提出议论中心,然后从“勤奋”“创新”“学习”“凝聚力”四个方面着墨,逐一论证,最后总结全文,申述观点,一贯而成。从技法的角度看,这位考生最拿手的技法无疑是运用分论点的方法来结构文章主体部分、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这篇文章体现得充分、鲜明,运用得也非常成熟。

正反对比式。顾名思义,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取材、论证,在正反对比中彰显中心论点。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是论述过程更加严密,见解更具说服力。如下文:

学然后知不足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

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

无止境地进取,用句古人的话说,就是“学然后知不足”。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我国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别了师傅。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四顾胆落,坠桨失舵”。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

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著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域的接触也越大。因此,他对他的学生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这位科学家正是始终不满足,不断地进取,才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列宁说:“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巴甫洛夫说:“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知识。’”这些教诲,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知识源泉的源头。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灌出智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

本文先从反面入手,举例论证,指出“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接着又运用举例论证法从正面论证,分析了学习的好处,最后总结归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思路清晰,对比鲜明,可称得上是一篇成功运用正反对比式结构的典范之作。

对上述三种结构技法,在冲刺阶段,考生不必都掌握,考生可从自己的写作能力、写作爱好、写作特点出发,确定其中的一种反复锤炼,不断完善,力争完美。从近几年各种媒体刊发的高考满分作文来看,只要运用得当,用这三种技法中任何一种技法写出来的作文,都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五、定亮点

一篇作文,从头至尾,从内容到形式,可以打造成亮点的地方很多。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能够成为亮点的地方却是有限的。且看一篇高考满分作文:

恩情递接

扑面即逝的岁月,恰如一江春水,匆匆又匆匆。绚烂的生命呼唤恩情的点缀,正是绵绵不息的恩情的递接,才使得这一江春水愈见澄澈,这一缕幽魂馨香动人!

天苍苍,地茫茫。一次次回眸历史长河,顿悟到,递接的恩情,鼓动了李易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大义凛然;鼓动了诸葛亮“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的无私忘我;鼓动了“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不懈追求;鼓动了尼采“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的动人心魄的疑问……

秋瑟瑟,水滔滔。一次次回眸历史长河。“长太息以涕兮”的屈公告诉我,为了递接生命给予他的恩情,虽举世浑浊,而不愿随其流而扬其波,更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你行吟汨罗江畔,想到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身陷奸佞的沼泽,你怀着感恩的心,毅然选择清白的自我,终于,你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将自己对清白生命的执着与感恩在滚滚江流中展露无遗,击起无数晶莹澄澈的水珠。为了清白人生的传承与递接,你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洁净明朗的天堂流连。好一朵莲,出淤泥而不染;好一缕动人的魂,芳香四溢!

舟遥遥,风飘飘。一次次回眸历史长河。“登东皋以舒啸”的靖节先生告诉我,为了递接生命给予他的恩情,他知道“悟以往之不鉴,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因为感恩,你珍视自己的理想,无视高官厚禄的骚首弄姿,叹乎:“请息交以绝游!”过着“到东篱采菊,幽忧然与南山同醉”的自由生活。为了透彻人生的传承与递接,你舍去了荣华富贵,生活在贫困却富有的天堂。好一朵菊,清高孤傲,好一缕馨香的魂!

星点点,月朗朗。一次次回眸历史长河。泛舟赤壁的苏子告诉我,感恩就是“赏山间无尽之清风,寄天际变幻之明月,若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清爽人生。你被贬黄州,却从不哀叹堕落,而是寄情山水,豪抒胸臆。为了感情的传承与递接,你用乐观的态度面对艰难的人生。好一枝梅,如清水,如洁玉,好一缕沁人心脾的幽魂!

雾蒙蒙,景幽幽。一次次回眸历史长河,我终于知道,“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不正是递接的恩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不正是递接的恩情;“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的洒脱,不正是递接的恩情……

请不要再迟疑,用良心去递接恩情。且说云很轻很轻,随风漂流,我也很轻很轻,但我不会被风带走,因为我懂得递接恩情,就能够沉稳地临风而立,脚踏实地地挥洒人生!(2007年全国Ⅱ卷满分作文)

本文最突出的“亮点”是在文中彰显出了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内涵——李清照、屈原、陶渊明、苏轼、文天祥,均被作者巧妙的聚汇于文章主旨之下。这些中学生耳熟能详的文化历史人物,在往年的考场作文中似有被用滥用俗之嫌,但能像此文一样思接千载,精要嵌入的确属不多见。

此外,能打造成亮点的还有:立意、构思、文采、材料的选用等等。总之,只要在平时的训练中用心作文,在冲刺阶段每一个考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并展现自己的“亮点,从而使自己的考试作文稳稳地进入发展等级的行列。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冲刺阶段的作文训练亦当如此。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勿问元吉

百家号最近更新:02 0419:49

简介:致力于原创教育随笔,尤其是语文教育

作者最新文章高考作文冲刺阶段复习策略02 0419:5102 0321:2902 0219:57相关文章红网02 04北晚新视觉网02 04看看Knews02 04光明热点02 04看看Knews02 03??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乡下风景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青海作文 描写东西的作文 长大作文600字 就这样长大作文 大连的变化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片段 小学生法制作文 趣味运动会作文450字 作文教训 做个妈妈不容易作文 家乡的草原作文 英语作文朋友 长城作文怎么写 旅行游记作文 长城的特点作文 小人物作文500字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亲情最珍贵作文400字 冰箱的自述作文 美好作文 合作的事例作文素材 五年级作文历险记 课余生活的作文三年级 作文精选片段 富贵竹作文600字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作文 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作文 六一快乐的节日作文 写学校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