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记叙文写作之首尾呼应

2020-06-03 08:36:01
相关推荐

写作目标 了解首尾呼应法的类型,并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首尾呼应法写作。 技法指津 首尾呼应是指文章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文章结尾处再次出现,使全文形成一个首尾圆合、严密无懈的整体,从而使内容显得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恰当地使用首尾呼应法写作,才能增强文章的回环美呢? 通常情况下,首尾呼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两种常见情况: 一、运用倒叙法的记叙文,首尾呼应在结构上,可以增强文章的完整性。如《记一辆纺车》就运用了倒叙法行文,首尾呼应很是严密。 开头:“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结尾:“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不管是内容、感情、修辞,还是时间、地点、表达方式等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回扣文首。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 二、运用顺叙法的记叙文中,首尾呼应在内容上,强调某种思想感情,以加深读者印象。如莫怀戚的《散步》就是一篇用顺叙法写成的记叙文,其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呼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呼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呼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这四个人。而且呼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再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顺序。总而言之,这种呼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牛刀小试 怀 念 □刘芯宇 清晨,我漫步在林荫路上,路口的杨树被风吹的沙沙作响。看到眼前的情景,我的心头猛然一动,亲爱的外婆,在这个早晨我又想起了你,想起了我们之间曾经度过的快乐时光…… 还记得,小时候陪我玩耍的是她,伴我进入梦乡的也是她,严厉批评我的还是她。那时,我并不理解她的用意,常常在半夜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泣,认为自己只是想得到她的一丝夸奖而已。直到长大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 记得有一次,我和哥哥吃过饭后,闲来无事便在院子里瞎逛。这时,我看到一只蜜蜂飞在开得正盛的红花的花蕊里,久久不愿离去,便问哥哥:“这朵花很香吗?怎么蜜蜂还没有采完蜜呢?”“这一定是因为这朵花的蜜很甜吧!”哥哥不屑地说道。我撇撇嘴,走向花丛,摘下一朵开得旺盛的花,轻轻地吮吸了一下,尝到了一丝甜甜的味道。顿时,惊喜笼罩着我,我急忙叫来了哥哥对这些“美味”的花儿展开了疯狂的掠夺。不一会儿,还开得茂盛的鲜花就变成了一地残花。 这时,我和哥哥才意识到闯下了大祸,站在那里不知道做些什么好。果然,当外婆来到院子时,刚刚还笑脸盈盈,只一秒的时间就铁青着脸,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一个低沉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这些花开得多么漂亮啊,你们怎么就忍心糟蹋了它!既然这么贪吃,今天的午饭就别惦记了,你们好好想想吧!”直到外婆的脚步声消失了,我们才敢抬起头,再看向那一地落花,心里不禁涌出无限愧疚。从那次起,我就明白了,她所谓的严厉也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我。 可现在,我想要回报她,却为时已晚……那个突如其来的早晨,打破了我所有的幻想。当我得知她去世的消息时,疯了一样赶到她身边,当看到她瘦骨嶙峋的身躯以及那张苍白无力的脸时,我的泪像奔涌的泉水般止不住地往下流。我从来没有发现过,她是那么瘦弱,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可以背起我和哥哥的人了;我也从来没有发现过,原来她是那么的“脆弱”。 现如今,我后悔了,后悔当初没有珍惜和外婆在一起的时光,没来得及孝顺她。可这一切,都晚了…… 点评:本文通过记叙外婆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严厉的批评教育以及外婆在病痛中去世的事情,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我”对外婆的思念之情,发自肺腑,感人至深。其中,首尾呼应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完整,主题更加明确。 误区警示 一、呼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会显得呆板。 二、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不能互换而用。 三、开头、结尾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 延伸训练 请以“碰钉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前后照应,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题目可写的内容很多,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同学们可写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也可写在家里的经历,还可写在学校的经历。写作时,务必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去写。这一训练的要点就是首尾呼应,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要说的内容,前面先有交代,从而使文章前后贯通。 论文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16年10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m.xzbu.com/1/view 11160207.ht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题目亲情 暗恋的作文 这一天作文 作文 我的名字 小学的老师作文 秋天的作文怎么写 小松鼠作文 我和爸爸作文 春天300字作文 家乡作文800字 母亲600字作文 感动600字作文 生日快乐作文 写感动的作文 感动中国作文 见闻的作文 与众不同作文 三年级上作文 变化作文素材 善意作文 春天里的作文 关于爱国作文 作文学习 泰山的作文 青春期作文 家乡的特产作文 小狗作文300字 重拾 作文 梦想作文500 写端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