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征文选登:从支付方式变化 看百姓生活变迁

2020-06-09 17:45:01
相关推荐

晚上7点多,“70后”熊先生来到小区附近一家超市。牛奶、水果、蔬菜、猪肉、生活用品……在装满购物车后,他来到收银台使用手机支付,方便快捷。 现在看来很平常的一幕,40年前连想都不敢想。改革开放40年以来,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没票证,吃食堂都成问题 在凭票购物的年代,粮票、布票、肉票、油票、肥皂票……见证了当时商品短缺的窘境。城里人吃饭穿衣也要凭粮票、布票等限量供应。结婚想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光有钱不行,必须先弄到票证。 熊先生的父亲熊尚荣,今年74岁,是东风刃量具厂的退休职工,他对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记忆犹新。“1969年,在我当兵前,老家谷城农村是凭劳动力发放粮食。5岁以下是每月8斤粮,6至10岁每月15斤粮,11岁到17岁每月20斤粮,18岁成年后每月30斤粮。”熊尚荣说,粮食紧张,每个人都有定量。 退伍后,熊尚荣来到十堰二汽刃量具厂当机械工,每月可领35斤粮票。他拿粮票去食堂换成食堂餐票,再用现金换成钱票。拿着餐票和钱票,才能在食堂买馒头和米饭。当时,熊尚荣的爱人孩子都在农村,他心疼妻儿吃不饱,每月总是省吃俭用,给家里寄去粮票。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凭票证,才能买到“奢侈品” 熊尚荣说,在那个年代,吃、穿、用的都要定量。就他而言,油票是每月半斤,肉票也是每月半斤。工厂里,各种物资票证发放,会按年龄、工龄、职务等标准发放。而一些“奢侈品”的发放,还要经过厂里讨论决定。 手表在那个年代,就是一样奢侈品,即便有钱,没有票也买不到。而熊尚荣刚好相反,有票但没有钱。“1974年,厂里有购买两块手表的名额,因为我在外搞机械,需要掌握时间,单位把一块手表票给了我。”熊尚荣笑着说,当年一块手表100多元,得他好几个月不吃不喝才能买下来。熊尚荣最终把这张手表票转赠给了他人。直到1979年,熊尚荣的工资翻了一番,他才花钱买了一块手表。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熊尚荣还狠下心购买了一样大件 一台红梅牌缝纫机。“一个姓冯的同事,老家是老河口的,当时,那里有个光化缝纫机厂。好不容易托人弄到了一张缝纫机票,等老冯回老家时,就让他帮我带了一台缝纫机。”熊尚荣说。时至今日,熊尚荣仍将这台缝纫机留在家里,舍不得扔,“它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从现金支付到手机支付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粮票、布票、肉票等各种票证退出历史舞台。 除了超市购物,熊先生还热衷网购。“我常在网上买些东西,服装、鞋子、大家电、手机、零食等都买过。”在网上购物,可供选择的商品更为丰富,还能海淘国外商品。 网购的发展推动了移动支付和物流运输的发展。如今在商场、超市、理发店、菜市场等地,无处不能使用手机支付,就连路边小摊都挂着两张二维码,供扫码支付。 从支付方式的变迁,商品种类的丰富,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刃量具厂 曾雨 陈敏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迎难而上作文 目标作文600字 挫折类作文 兴趣爱好英语作文 中秋节作文结尾 理想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优美句子 初中作文多少分 选择作文500字 优秀作文四百字 成考语文作文 关于景的作文 我的校园生活作文 端午600字作文 五年级读后感作文 打乒乓球的作文 初中600字优秀作文 瞬间作文800字 四年级写事作文 留白作文 忐忑不安作文 四百字优秀作文 什么是爱作文 拔萝卜作文 如何制作文档 游重庆作文 科技强国作文 惜作文 拖地的作文 尊重他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