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9年高考模拟作文题审题参考立意及范文点评

2020-06-13 10:30:01
相关推荐

2019年高考模拟作文题审题参考立意及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有人说,网络传播着真相,利于正义的抵达。有人说,网络沟通着你我他,传递着温馨温暖。有人却说,从沉默是金到众声喧哗,围观没有改变中国。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限制性1.写作内容限制。“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引导语要求考生围绕“以上几种观点”做深度思考,离开所给言论材料行文则视为偏离题意。前两种言论观点强调网络在舆情监督、信息沟通中带来的便捷与高效,第三种言论反思网络围观现象没有产生积极影响,三则材料表面上是围绕网络这一大概念话题表达看法,实则写作范围限制性较强,不能扩大化地就网络带来的利弊泛泛而谈。2.思维限制。命题人设置的任务是要求考生回答对于“以上几种观点”的看法和思考,题目给出的是一个矛盾性的真实情境,考生要能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在多维度的比较中权衡斟酌,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或“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在选取一方进行阐述时,其他的两方也应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3.文体限制。“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看法”,即写作者的见解、观点,“思考”侧重理性思维,文体指向议论文。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前两种观点是正面肯定,第三种观点含有反面否定意味。考生可从三种观点中任意选择一则或两则作为审题立意的基础,形成可阐述的看法。可肯定网络在舆情监督上的正面作用,亦可反思网络围观现象背后的心理本质,进而寻找对策,指明方向,着眼成长。但行文中应该将正反两种观点结合来思考,就像是投身一场论坛,论事说理,以理服人。2.联想思考自由。考生在论证过程中联想运用时事素材或历史事件是自由的,对材料的深度思考是自由的。解题这是一道多则言论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科学理性思维,并检验考生的社会关注、社会参与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言论一的关键词是“传播真相”“正义”,群众可利用互联网监督扑朔迷离的社会事件,督促真相浮出水面。言论二肯定网络拉近时空距离,让人们可以为陌生人困境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言论三中“沉默是金”与“众声喧哗”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本质均是“看客”的“围观”,即人们以旁观者的姿态面对事件与人,不论何种性质的事件,都如同看戏一般,对当事人没有理解与共情的心理反应;其背后是社会责任感的丧失,须知“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考生若选择三种观点之一来立意,最多只能归到二类文;若能结合正反两方面来辩证思考则为上佳之选。参考立意1.趋利避害,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2.传播正义,沟通你我,做有节有智的网民。3.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4.做理性网民,莫让网络网住灵魂。5.做互联网的“驯火者”,让网络属于正义。6.传播真相,传递温馨,拒做网络看客。7.网络传播真相,不明真相者请勿喧哗。……??范文展示?? ??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仿佛一叶扁舟,载着信息瞬时漂洋过海,带着正义的风浪,也卷着评论的乌云。它既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来传播真相与正义,传递温馨与温暖;也让围观者的阴暗与苟且有了肆虐的空间。我认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这把“双刃剑”。确实,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信息工具,其优势十分明显。它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列快车,带着我们奔向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比尔·盖茨曾说过:“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备受青睐,如朋友圈、视频聊天等都在无形中跨越时空的障碍,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前几日的河南郑州,44个小时内,全城接力,在朋友圈为3岁的男孩然然寻找丢失的小耳蜗,更是给严寒的冬天增添了一抹春天的温馨与温暖。但与此同时,网络带来的弊端亦不容忽视。网络发言的自由性和匿名制度,再加上少部分人素质不高不辨是非,引起了许多不良现象,如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围观起初形成的舆论的确可能倒逼不少公共事件从幕后走到台前,督促事件从失衡走向公平和正义。可是在缺少约束的网络虚拟时空中,自私、狭隘、刻薄等深潜在人性深处的“魔鬼”也会悄然伸出它的触角,很多人在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就妄加评论,甚至诋毁辱骂。这样的肆意评论一旦主宰舆论风气,往往会隐藏事情的真相,进而“借刀杀人”。比如之前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不明真相的群众将一位正常行驶的女司机推上了风口浪尖,险些丧命的她却被扣上了“始作俑者”的帽子。若不是公安当局及时发文澄清,这一盏生命之灯是否会熄灭也未可知。言论自由不等于造谣自由。一个自由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充当无聊的看客与隐匿的喧哗者,这注定是一个没有公共精神的社会。因此,对于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来说,不仅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坚守正确的价值观,保证网络言论的文明,确保自己言行有“节”;还要提高对不同信息的辨别能力,既不做言论自由的滥用者,也不做推波助澜的看客,做到有“智”明辨。正如《止学》中所言:“天贵于恒,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为了使中国“得以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应在道德法律约束内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做有节有智的优秀网民。点评作为一篇考场任务驱动型作文,本文逻辑严密,思考有深度。文题揭示了中心论点,第一段紧扣材料提炼概括观点。行文中段落中心句彰显思路的清晰,使得论证结构层次分明;文章引用准确,有理有据,显示了考生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学科网每份资料都启用了数字版权保护,仅限个人学习研究使用。任何分享、转载行为都会导致账号被封,情节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作文春天 家风家训作文400 我最爱的朋友作文 写母爱的作文结尾 写四季的作文800字 写校园人物的作文 17年山东卷语文作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在线听 读书作文400字 作文400字 写同学的作文350字 新加坡旅游作文 关于友情的作文记叙文 作文下象棋300字 与文明有关的作文 化妆与本色的作文 我的乐园作文700字 关于献爱心的作文 放学路上作文800字 亲情类作文片段 写华山的作文300字 各地语文高考作文 爱是无形的作文 铭记作文600字 我穿越到了古代作文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作文 母爱的作文300字 秋天作文200 有关朋友的作文题目 介绍菏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