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教育要以身作则作文

2020-07-05 14:39:01
相关推荐

2020 03 27 02:47:08分类:>阅读评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爱孩子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而不是带坏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在课堂上讨论两种学习方法,一种是自己独立学习,另一种是几个同学在一起学习。说到它们的优劣,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和同学在一起学习可以互相帮助,有不懂的问题能够互相商量。

话音未落,一个男孩子冲动地喊出了“我不同意!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我学到的知识凭什么告诉别人啊?”,显得特别的理直气壮。我心中暗暗不解,一个刚上初一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阴暗的想法呢?跟他的班主任一了解,我找到了答案——妈妈的不良影响。

一件事情足以说明问题:老师去家访,当着孩子的面,这位母亲不无自豪地向老师炫耀“您看我这个家的装修,全是我利用工作时间偷跑回来干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作为一位国有企业职工,以占了国家便宜为荣,还能对孩子有什么好的影响吗?

就在最近,中央电视台《周刊》栏目播出的一期节目,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一期的题目叫“陪伴者”。说的是一位小学生的父亲叫曹师智,发现自己儿子班里的一个小女孩,每天上下学没有人接送,孤独地穿梭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很让人怜惜,也很危险。

曹先生考虑到,长此以往,一些不安全因素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比如车辆、比如坏人;而更严重的是有可能给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比如孤僻、比如自卑。

于是有爱心的曹先生走进小女孩的家,更走进孩子的心里,每天在接送儿子上下学时,顺便带上儿子的这个同学,让父子俩成为她的“陪伴者”。

据说刚开始小女孩是胆怯的,甚至有点拒绝,但是逐渐孩子的脸上有了笑容。这时候班里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也加入进来,形成一个“爱心”小群,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她更多的帮助,从此小女孩有了更多的“陪伴者”,她不再孤独。这期节目内容的焦点是“陪伴”,是对素不相识的人的爱心陪伴,是对正能量的一种弘扬。

但是我却要为曹师智先生最后的一句话点赞,当采访即将结束,主持人问:你这样做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影响?曹先生的回答是:“我的儿子参与这件事情当中,他是会有收益的”。好个会有“收益” !这位父亲是孩子的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收益一定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显现出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爱孩子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而不是带坏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教育孩子需要以身作则,对吗?

谢邀!

个人认为,教育孩子一定要“言传身教”,而并非必须“以身作则”!先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是一个四岁男宝的妈妈,也是一名兼职撰稿人,由于白天需要带孩子,所以工作时间都大多在晚上。孩子小的时候这个办法还是可以的,但到他三岁以后,每次一觉醒来发现我还没睡的时候就会开始发起质问了:“妈妈,你让我早睡,你问不要睡呢?”并且经常以此为理由不按要求休息。后来,在我以不工作没钱为理由,断了他两次购买新玩具的情况下,他才终于慢慢接受了“他与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不能混在一起”的说法。其实,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事实上,孩子出生以后,生命的前几年里,由于年龄与身体发育的限制,其判断力和辨别力是比较薄弱的,但是他们的模仿、学习力却很强。而恰恰这几年,也是他们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接触最为亲密的时间,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性格、脾气等,均会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并且孩子这种的学习结果往往会影响他们很长时间,甚至是一生。因此,我们说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说教,而是言传身教!但相较之下,个人认为 : “以身作则”,却并不十分适合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以身作则”的大概意思就是以自身的行动为标尺来带带动孩子,但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却又并非是合理的。毕竟,孩子与家长处于一个极度不同的人生阶段,所以,生活的规律、要完成的任务、时间的安排等等都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为了教育孩子就非要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完全保持一致的做法,不但着实有些让人勉为其难,有时还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比较自我或极端的认知,反而会得不偿失!

上联:以身作则,怎么对下联?

上联:不忘初心,

下联:以身作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作文是规定一定要写和教育有关的作文,还是从材料的多个角度自拟?

这个不要受思维局限,初衷是测查你的写作能力

中小学生在校园禁用手机,各校各出“奇招”,家长要怎样以身作则?

我认为应该坚持几个原则,首先中小学生不能以任何理由把手机带进校园,毕竟自控力有限,带了很难保证不影响学习。现实中有些家长不以为然或者经不起孩子软缠硬磨,这样的结果怎样不难猜出。回到家中也要约定时间,教育孩子分清主次,把手机给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你们企业的领导在批评教育你们的时候有以身作则吗?

著名翻译家傅雷曾经这样说过:“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别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傅雷

事实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老板对员工的管理是相通的,在“身先”这一点上是非常相近的。一个家长懂得很多的育子道理,教给孩子许多好习惯,但是自己却不去做,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多么苦口婆心、严加看管,都不如家长自己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更有效。

张木匠并没有读过多少书,可是他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名牌大学。村里的人见了,都来向张木匠“取经”:为什么他没读过多少书,孩子却都考上了大学,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或是秘诀。张木匠回答说:“装象呗!”

张木匠知道,若是想让自己的孩子爱学习,家里必须营造出学习的氛围。在孩子刚上学时,他就做了一个大木桌放在家里,每当吃过饭时,他就会坐在那里看书,其实都是几本旧书,从卖破烂那里找来的。张木匠把书放在书桌上,包上书皮。两个孩子上小学,并不认识上面的字。张木匠拿着书坐在那里认真地看着,两个孩子也拿起自己的书,坐在大桌子旁边看。这样,从小就培养了孩子读书和学习的习惯。

张木匠自己也说,每次坐在那里装着看书,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其实他是想打麻将、想玩牌去的,可是那样对孩子的影响不好。而且,农村的家长都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自己孩子同龄的那些孩子很少有爱学习的,为了给孩子营造学习的环境,必须要学会装样子。

村里有一个年轻的爸爸,他的儿子上了小学三年级,不爱写作业,成绩也很差。他愁眉苦脸地来向张木匠求教经验。张木匠问道:“孩子写作业时,你在做什么呢?”“我一般不是看电视,就是招呼着左邻右含在打麻将。”

“孩子在哪里写作业呢?”

“在一个角落里,我给他安了一张小案。”

“那不行,我帮你做一张大桌子吧,让孩子和你都在这张大案子上看书,那才行。”

年轻的爸爸按照张木匠说的去做了,果然孩子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张木匠的教子方法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做不到,也要装着做到。对于一个公司或群体的领导人来说,也必须像家长一样,事事做到“身先”,也就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这是很有效的管理方式。如果不具备这一品质,懂得再多的管理理论,有再多的管理制度,也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历史名人赵简子,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有这么多“家”的头衔,他是靠什么起“家”的呢?简单地说,就是做到了“身先。”

赵简子

有一次,赵简子被派亲自统帅三军讨伐卫国,这个时候,他并不懂得带兵之道,胆子还很小。当来到敌军近前,准备发动进政的时候,赵简子怕伤到自己,躲在了屏障和盾牌后面。他躲在后面击鼓进军,是催促士兵赶紧往前冲。可是士兵们发现自己的主帅不见了,便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赵简子击了几通鼓,士兵们都不动。躲在后面的赵简子看到这种情况后就扔下了鼓械,气愤地说道:“这些士兵都太差了,在战场上竟然不听主帅的号令,看回营后我怎么处罚他们!”

行令官烛过是个正直的人,他听到了赵简子的话后,非常不服气,摘下头盔,横拿着戈,走到赵简子面前说:“大人,想我直言,在我看来,士兵们之所以这样,只不过是您有些地方没有做到罢了,士兵们并没有件么过错的!”

赵简子一听这话,气得火冒三丈,他立刻拔出剑来,对准烛过的胸口,说道:“我能不顾生死,亲自来到战场上,这难道做得还不够吗?你说,我哪些地方没有做到?要是有道理便罢,没理我立刻刺死你!”

烛过面对这种情况,毫不畏惧。他注视着赵简子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道:“既然您不明白,我就说给你听。贤君献公,即位五年就兼并了十九个国家,因为他能做到身先士卒。再说文公,他即位三年,以勇武联砺士卒,这样不出三年,士兵们个个都变得坚毅果敢。结果文公在城渡之战中大败楚军,围困卫国,夺取曹国,安定周天子,名扬天下,成为天下霸主。文公有什么高妙之法吗?没有,他用的也是这样的身先士卒。根据几位名君的作法,我说您只不过是有些地方没有做到罢了,士兵们并没有什么不好,难道我说得有什么不对的吗?”

赵简子一听,立刻明白了,他放下剑,赶紧给烛过赔礼道歉说道:“多谢您的指教,我明白了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到。”然后,赵简子离开了屏障和盾牌,和士兵们一样,站到了弓箭的射程之内。这个时候,他再次击鼓命令士兵冲击,结果只击了一通鼓,士兵们便奋勇出击,攻上了城墙,战斗大获全胜。

战斗结束后,赵简子对有功的士兵进行奖赏,他重赏了烛过,并感叹道:“这次之所以能大获全胜,完全得力于烛过。兵车千辆不如烛过的一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道理:在战争之中,身为指挥的将领能够身先士卒,才能取得胜利;培养孩子,老师和家长亲身示范,才能被孩子所信服。作为一件事情的带头人或一个集体的领导人,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影响他人,推动事情的发展。

老赵刚被提升为公司的副总,面对公司管理混乱的现象,他决定要先烧几把火,把一些坏习惯纠正过来。他最无法容忍的就是员工经常有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不是这个借口就是那个借口,迟到的说堵车或者是没听见闹钟,或者是写字楼的电梯太挤了,等了老半天才坐上电梯。早退的不是说头疼,就是说要银行交电话费等,总是有各种理由。

老赵决定要治一治这种“歪风”,他规定上班时间必须要按时到,迟到的扣罚半天的工资,早退的也是如此。“治乱世用重典”,面对办公室这种混乱情况,老赵认为自己必须用“重典”才行。

迟到早退的制度宣布下去之后,老赵对这方面就放心了,接下来,他要制订一系列完善的业绩考核制度,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为了这些制度,老赵工作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闹钟都没能叫醒他。当他醒来时,发现已经晚了,他赶紧打车急匆匆地来到公司,可是走到楼下时,他发现还是迟到了一刻钟。在等电梯时,发现公司的几个员工也挤了进来。他们看见老赵在,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到了公司之后,老赵非常气愤,命令财务人员,赶紧收罚款,扣罚这些迟到员工的工资。这几个人说到:“赵总,那你不也迟到了嘛!领导都迟到,我们员工当然得跟上领导的步伐了。”

老赵毫不客气地说,自己头一天晚上加班了。员工不服气,说并没有加班就可以迟到这条规定。老赵命令每个迟到的人都交了罚款。可是接下来又出现了问题:有的员工到办公室楼下之后,发现迟到了,干脆就请半天事假不来上班了,反正也是扣半天工资了,不如去玩、去逛街了。有的想早退的,也是下午早早就请半天假,办完事后去闲玩了,因为早退一个小时也是半天的工资,不如索性玩上半天。

面对这种情况,老赵发现自己上任的这一把火没有烧好,于是,他去请教一个国外留学归来的同学,这个同学对企业管理非常在行,他请求这位同学帮他制定一个严密的管理制度。同学看了看老赵制定的制度,说道:“你这些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问题不在于制度不好,而是你自己做到了吗?古语说道:‘自身正,不令则从;自身不正,虽令则不从’。你应该从这方面着手去做。”

老赵听了同学的话,从那以后,他每天早上第一个来到办公室,然后站到门口,来一个员工,他就点头微笑,打招呼:“平!”员工一见,赶紧回应,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工作。对于来晚的员工,他也是点头微笑。迟到的人一见副总早早就来了,还跟自己微笑打招呼,都觉得不好意思。不出一个星期,就没有人再迟到了。

无论你有多么严格的管理措施,有多么先进的管理办法,都比不上以身作则的作用大。如果一个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那么就会增加自己的威信,还会鼓舞别人,实现最大化的激励作用。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在那个时代可谓是风云人物。我们知道,赫赫有名的“胡庆余堂”就是胡雪岩开办的。胡雪岩在经营药店时,就曾身先士卒,带领手下人一起制过药。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在清代的时候,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考取功名,进入仕途。当时有一位学子,一心想考取功名,为此他学习非常刻苦,可以说是头悬梁锥刺股。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取进士。消息传来时,因为高兴过度,如“范进中举”一般,变得疯癫了。当时,市面上有一种能治疯病的药方,但是许多药店都不敢配制,原因是太麻烦。因为在药粉中掺入础霜后,必须搅拌得极其均匀,稍微有一点儿不均匀,药粉中某个部分的础霜含量精微高了一点儿,就会毒死人。也就是说,这种药若是配得好,能治病,若是配不好,能“致命”。一些老中医都不敢配这种药,宁可不挣这份钱,也不想担这份责任。

这可愁坏了疯学子的家人,他们四处买药,都买不到,非常着急,就来找胡雪岩,要求他无论如何,救疯学子一命。胡雪岩把此事交给了药店的伙计,可是伙计们都不愿意做,也劝胡雪岩别找这份麻烦了。胡雪岩说:“那好,我跟你们一起来配药,出了责任由我一个人承担。”

于是,他和伙计们,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搅拌掺了秘霜的药粉。就那些药粉,反反复复地搅拌,大家觉得枯燥,早就烦透了。胡雪若想出个办法,在药粉上反复写“龙虎”几字,以此方法来实现搅拌药粉的目的。他身体力行,带头去做,与伙计们一起在药粉上写字,当写到第九千九百九十九遍时,础霜在药粉中的含量也就被搅拌得非常均匀了。三天后,药粉配制成功,疯学子的家人拿回药后,给病人服用,病人很快痊愈了。

聪明的老板用制度管理员工,有德行的老板用行动管理员工—躬亲示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更能带动一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事业的成功。

惩戒教育要还是不要?

关于惩戒教育要还是不要的问题,要辩证的看待。从孩子的成长来看,惩戒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这种惩戒教育,现在多数由家长来实行。因为惩戒教育的度不好把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学校教育是杜绝惩戒教育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如果没有惩戒教育,孩子很可能就没有很强的是非观念。年幼的孩子,三观没有形成,他们或许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说服教育可以帮助一部分孩子改正错误,但是对于特别调皮的孩子来说,也许惩戒才能让他们记忆深刻,吸取教训。几乎所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使用过惩戒教育。比如:在孩子不认真写作业时,会严厉的批评他,撕掉他不认真书写的作业,甚至也有脾气急一点的家长,会动手惩罚孩子。事实证明,在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安全的情况下,适度的惩戒,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至于学校的惩戒教育,确实没有一个明确的、合理的、适度的参照参照标准,能够既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又对孩子的错误加以惩罚,使他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未成年的学生受到伤害,惩戒教育还是有家长去做比较合适。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热门推荐关于端午节的美文诗词2020 03 25英文经典诗词2020 03 25人教版小升初诗词解析2020 03 25思押韵的诗词2020 03 25描写家的诗词2020 03 25仕途得意诗词2020 03 25台湾经典诗词2020 03 25北师大初中必学古诗词2020 03 25汉囗诗词2020 03 25红楼梦诗词林黛玉2020 03 25赞美吊环舞诗词2020 03 25张璐古诗词精彩翻译2020 03 25人生感情诗词2020 03 25诗词有多少年的历史2020 03 25中国诗词大会假2020 03 25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美好的一天的作文 奇妙的想象作文50字 长征作文 难忘的军训作文 动物作文英语 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作文 理性思维作文 我喜欢的一项活动作文400字 我喜欢的昆虫作文 北京高考语文作文 描写植物的作文500字 狗忠诚的作文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文300字 作文触动心灵的风景 小狗欢欢作文 有关内在美的作文 小鸟的声音作文 有关老师的英语作文 与端午节有关的作文400字 推车作文 第一步作文800字 姥姥的生日作文 森林防火知识作文 母爱的作文100字 留在心底的歌作文 豆芽的作文400字 英雄事迹作文400字 作文坚持800字 汾河二库作文 吹气球大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