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旭日弘文作文教程转载

2020-07-13 09:30:01
相关推荐

1.根据写作训练项目的特点需要什么招就支什么招。不千篇一律,有的从“写什么”“找材料”“怎么写”“写得妙”支招,有的直接从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角度支招,还有的从怎样观察生活支招,还有的从我们怎样认识一些问题支招。支招这个概念好,支招就是出主意,自信心强,操作性强。出主意或支招具体,能去做的,那才叫招,不能做的那不叫支招。2.作文小子支招是有步骤的,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化解难点,把握写作要点,而不是大而化之,囫囵吞枣的支招。它的每一个支招总跟上具体的东西,而且支的招附上一篇参照文章,支招后的效果如何一目了然。这样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化解作文写作难点。3.作文小子是实在的,不支空招。每支一招都用一篇或一段例文,给学生实实在在的帮助。4.作文小子的作用是支招,不是指手划脚,更不是下命令。支的招可以用,而且可以选用,全用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看到了四个特点,我们就会请作文小子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帮忙。如果它只是一个概念化的东西,或者没什么用,就有可能把我们作文教学的步骤搞乱了。教材的作文导航方式很新颖,而且通过作文小子的支招,写作导航既丰富多彩,又万变不离其宗。所谓丰富多彩是针对样式上说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是从做人的角度来讲的。这两个方面紧紧的按照课标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落地有声的完成,不允许架空。第三个步骤动笔实践,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步骤。这三个步骤叫做教学思路的三个阶段,也可以叫做完成这套作文教程应当做到的基础训练,也是高质量完成这套教程的最落实的训练。按照这三个步骤,老师容易学会教作文,学生容易很快学会写作文。三个步骤的连贯和简化,就是一个能驾驭教材、上好作文课的过程。(三)这套作文教程从操作层面解决了读写结合这个难题读写结合是我们喊了几十年的口号,多读多写是从鲁迅就开始形成的多年的优良传统,但是读多少叫多读,写多少叫多写,这两个多怎么结合?多读的,并没多写,是不是就不会写?多读的天天写是不是就会写。老语文教师都有这个经验,谈到读写结合,在理论层面上很容易做到,在操作层面上非常困难,这套作文教程在操作层面上大体解决了读写结合这个难题。请大家看看《旭日弘文作文教程》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我想从两个角度剖析。1.通过读,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问题。教材设计了看图、听音乐、听故事、听演讲、口头交流、师生互动、调查采访、与人沟通、朋友聚会、讨论会、恳谈会、看电影、听广播、看杂志、上网等等,都把它编成了读的方式、吸收的方式。都成了积累素材、引发情思、训练技能技巧的由头,也就是说都成为读与写的结合点。读,充其量是吸收。写,说到底是表达,我们把这两个概念,比较开放的、比较高屋建瓴的驾驭之后就会发现,读的方式就是吸收的方式,而吸收的方式,耳眼鼻舌,人在现实生活中变得耳聪目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都叫阅读。在这套作文教程中,鉴于少年儿童的写作特点,这种形式,生动活泼,各样的各种吸收和表达结合在一块,就都成了读写结合点。2.做到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读写结合。教程中的作文小子,就是通过读写结合来教学生作文。每支一个招,就是一篇作文,每一个招都是读写结合。至于读什么要根据写什么来定。支招过程所选的文章,就是读的东西,可以是名人的,也可以是草根作者的,也可以是学生的。可以是成段的、成篇的,也可以就写个句子,需要什么就拿来,需要什么,就用读来促进写,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等到最后“佳作赏析”的时候,引导学生读精品,读名篇,在更高的层面上,把读写结合上升到提高思想修养提高文化品位,而不是再落实在写自己的文章上,这也是一个创举。这是多层面的读写结合。这样就把多年来口头上喊和实际操作上脱节的读写结合真正落到实处了。在五个教学步骤中,第一个步骤选学生习作,用来指导怎样写。作文小子支招,每一个步骤都是教学生怎样写。特别有意义的是,在破解写作过程中难点的时候,在点上用学生的习作和学生的写作相链接,搞读写结合。比如在“怎样把景物写活,怎样把人物写活”这类的写作指导上,有若干个点,比如:写人物动作,选阅读材料,在人物动作的点上结合;写好人物的语言,就在语言的点上结合,就把读写结合的层面搞得很丰富。字词句段篇,都在不同层面上搞读写结合,而且结合的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学生落实在自己的写上。在操作上很有创意。(四)《旭日弘文 作文教程》用好了将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来说五步教学思路。作文教程中的五步教学思路,我把它叫做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而不是公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的教,千篇一律教不了。研读教材仅仅是备课中的一个环节,由教材结构脱化成一个教学结构,写出教案,能够上课。这中间有一个过程。从宏观上说,刚才强调了五步教学前三个思路是第一个阶段,后两个思路是第二个阶段,不见得这两个阶段都要用在同一节课上。这个说法是针对刚刚起步刚刚教学的青年教师说的。对于刚刚调来教作文的青年教师我建议好好掌握前三步教学思路。在备课过程中研究这三步,包括课前准备,教材中是怎么编的怎么引的,作文小子怎么支了那么多招?哪些招是必用的,哪些招是不用的,哪些招是这节课用,哪些招是下节课用,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很快就会教作文了。如果要认真的当作文老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的前三个步骤。每节课都好好阅读“阅读感悟”“写作导航”“动笔实践”,尤其是写作导航里作文小子这些招,怎么应对。首先看支这招看懂了吗,进而研究这些招都有用吗,顺序在课堂上能不能调一调啊,支八招我用三招就行,四招我都驾驭不住,下次教的时候再用四招五招。争取在一个月之内就能上讲台教差不多合格的课。最怕的是望而生畏,最怕作文小子,尤其是“写什么、找材料、怎样写”后面还跟着一个“写得妙”,“写得妙”支的招比“怎样写”还要高,教学生怎样写人物外貌,这些招用哪个就可以,哪些个等学生写完了再修改或评改学生作文中我再用“写得妙”中的一两招。这叫做吃透教材,为我所用,才能当一个好的教师。(五)从课上积累如何使用教材的经验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包括人教社的教材都不能也不允许照本宣科。照本宣科既上不了阅读课更上不了写作课,下面举个例子来探讨。四年级上册有一个训练项目是场面描写。我看过两节场面描写的课,归纳一些使用教材的经验。第一节课是吉林达慧学校的邵磊老师上的课,第二节是北京王馨华老师的课。邵磊的课第一个环节是跟学生交流,和学生缩短距离。第二个环节学习场面,请同学看一段视频,先观察然后说说看到了什么?(老师们别忘了刚才的教学步骤“阅读感悟”“写作导航”“动笔实践”)课件播放刘翔比赛的场面。学生说了,看到刘翔、比赛场面,看到观众。老师说接下来看看片段描写的什么?主要写了谁?学生说写刘翔,刘翔比赛的场面。老师说这刘翔就是场面描写中突出的一个点。在场面描写中,除了刘翔还有观众,在一个场面中不能对所有人都描写,就需要面上的概括。面是参加活动的整体情况,环境气氛等等。这个点和面结合在一块就形成场面,在哪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当时情况怎样就是场面描写,在场面描写中只有面上的概括是不够的,必须还有点上的详写,就是要写出参加活动的人想的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写场面只有把点和面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如实再现活动全部过程,同学们看在这个教室里谁是点谁是面?学生说:老师是点学生是面;一个学生是点,其他学生是面;老师是点,听课的是面。第三个环节,老师带领玩一个小游戏,今天来一场吹气球比赛,比赛规则,全班同学分两组,每组出一名同学,哪组在三十秒内把气球吹得很大,而且没有爆哪组就获胜,比赛共进行三轮。第一名同学上台,老师采访,心情如何?又问下面一个胆小的女生,你心情如何?老师说究竟比赛结果如何,同学们还要仔细观察自己的队如何吹?其他的队怎么吹的?然后开始比赛。第一轮赛后,问同学们刚才是一个场面吗?点是谁,是怎么吹气球的。面是谁?他们又有什么表现?进行第二轮比赛,提醒学生,除了观察点还要观察面及周围人的表现。第三轮比赛,回忆游戏过程,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为什么你对他印象最深?老师指导说出学生的心理活动。除了场上的队员,场下的拉拉队怎么表现的,他们在干什么?让同学把刚才吹气球的场面写出来。现在看前面的步骤:阅读感悟、写作导航、动笔实践。如果邵磊没有把这三个环节研究透就设计不出这个课,我念得比较概括的那个环节是很精彩的。三组孩子吹气球,学生热火朝天地助威,很支持自己的组,有意思的是组里的瘦子都胜利胖子全失败。最精彩的是配合老师上课的校长,做了全方位录像然后回放,通过录像同学们第一次见到了自己那么激动的各种表情,把怎样写点怎样写面,谁是点谁是面,怎么写就叫做点面结合,讲得那么清楚实在。如果上完课后阅读感悟没有这个环节就设计不出看刘翔视频的阶段,无非阅读的不是文字材料,如果没有写作导航这个环节就没有教学生一点点认识什么是点什么是面、怎样写点怎样写面的过程设计,无非是没让“作文小子”出来,他自己的“作文丫头”出来在那指导。而他的指导不是用一篇篇的文章,而是用一段一段的活动一段段的视频,他是从习作导航中脱开出来的。最后动笔实践,三步和教材说的一模一样。假如照着教材扒,看看作文小子支招里邵磊的课用了几招,用了跟教材的关系是什么?这是一个作文老师在用教材过程中的必由之路。教材为我所用,没有教材的教学三步就设计不出自己的教学三步,照着教材那几步扒,就不会有教学效果。还有一位是王馨华的课,她的准备活动是出现几个画面,让学生说这是干什么呢?有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有小朋友跳皮筋的,小孩种树的,大家大扫除的,有拔河比赛,有跳绳比赛,还有表演,由这个引出场面。这就是阅读感悟,没有用原文,而是几个图片,这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方法,未必就用一篇文章,不一定非用教材原文就好,离开原文就不好,否则大家教的千篇一律了。下一步问,平时都见过哪些场面?学生说拔河比赛等。老师说那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拔河比赛,小孩就开始说。接着就把拔河比赛给放了一下,老师有准备,这拔河比赛就是他们学校组织的,参加者正是这个班的学生,所以回忆这个来顶替教材的“习作导航”,教学生怎么把场面描写一招一招地写好,这也是一种创造。(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包粽子的方法作文 被男友打屁股作文 一封书信作文 做灯笼作文500字 作文簿的读音 月亮作文600字初中 关于国庆的作文600 了不起作文600字初中 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作文摘抄加批注 四级作文满分 吃汤圆作文200字 被老板打屁股作文 学会了包饺子作文 感恩母亲的小作文 春雨作文600字初中 读书感悟作文400字 假期作文800字高中 关于非遗的作文 这儿真美的作文 英语80词作文 什么是酷作文 争论作文700字 春节节日作文 哈尔滨作文400字 重庆作文600字 高考作文2018 迪士尼作文300字 作文评语集锦大全 与诗歌同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