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评价一个人的优点作文

2020-07-13 15:45:02
相关推荐

篇一:我熟悉的一个人评语 2、有的同学选取的事例不典型,没有能反应人物的特点或优秀品质。 3、还有的同学语句不通顺,读起来很费力,甚至基本没有标点符号。 1、选材没有问题的同学,拿到作文本,结合赵老师的点评,认真修改, 反复品读。 2、选材不典型的同学先不要急于修改,读一读其他同学的作文,再看看自己的对比一下,重新选材修改,老师给予的修改建议也 要在改后的文章体现出来。 评语:你很有才气,写出了姐姐的心灵手巧,描写很细致,写出了纸鹤和青蛙的样子,很耐读。 评语:在和朋友的相处中你明白了和别人要互相谦让,你的朋友宽容、大气,真高兴你有这样的好朋友。 评语:你很会写作文,你的语言很流畅,能写出自己的想法,这非常好。 评语:习作抄写工整,内容生动,看后令人赏心悦目,你真是个小才子,写的作文越来越精彩。 评语:你笔下的艾力克真机灵,你把艾力克的特点写出来了,习作动作描写非常形象。 评语:习作形象地写出了小妹妹的天真 可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得出,小作者非常喜欢、关 心小妹妹。 评语:习作清清楚楚地写出了哥哥为家里买月饼的事,哥哥是个很棒的小伙,快过节的时候能想到大家,想到为大家带来幸福 和欢乐,你有一个好哥哥。 评语:习作很有思想性,小作者对人对一些社会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写出了爸爸对弱者的关心和爱护,读后很受启迪。 评语:你的妈妈真会教育你。小伙子,坚强点,如果你真爱妈妈,你就像她说的那样,自立一点。 评语:写出了姐姐的外貌特点,语言流畅,写出了姐姐与“我”融洽的关系。 评语:姐姐就是姐姐,对待弟弟的失误是这样的宽容,一言一行,处处都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大家都应向这位可爱的 小姐姐学习。 评语:你的小弟弟非常天真、可爱,通过一件事你的小弟弟还明白了一件事,这件事将对他的成长很有帮助。真佩服你的叙述 能力! 评语:作文就是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本篇习作你写得很成功,写出了哥哥的特点。 评语:姐姐心疼“我”,关心“我”,还 跟“我”一起游戏,真是我的“偶像”!真为你有这样的姐姐感到 高兴。 评语:多么有趣的描写呀!读后令人忍俊不禁。虽然事情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但却能体现出家庭中浓浓的亲情,是一篇佳作。 评语:你很会抓细节,习作非常生动地写出了“小书虫”爱读书的特点。通过自己的心理来写“小书虫”读书的专注,你很会 表达。 评语:你写得真形象,像一部小电影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语言描写很生动,最后还点明中心,是一篇有思想的佳作。 评语:很真实地写出了爸爸对我的耐心指导,爸爸,可亲可爱;爸爸,永远是你最亲密的人。 评语:习作写了我与朋友张一游戏的情景,很真实。写出了孩子之间游戏的快乐。 评语:习作通过“过家家”的游戏写小弟弟的活泼可爱。孩子就是在游戏中成长起来的,你写了游戏,写了自己的生活,其实 作文就是写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经历。 评语:写出了弟弟的活泼可爱,你的叙述能力很强,能把事情的经过叙述得清清楚楚。 故事波澜的“核心”就在第三段的那个“估计”上。在故事的开端、发展之后,这个“误会 ”在这里营造了一个高潮,自以为 得计的害人行为结果害到了自家人的身上。“多行不义必自毙”— —作者的反省是深刻的。 全文各个层次的语言标志清晰,文面匀称。全文叙事流畅,心理刻画细腻,结尾巧妙呼应文题,含义丰富。 一是开头自然,入题迅速,且选定了“妈妈不让我做事”这个便于展开话题的角度;二是巧选文题中的材料,以“摘菜”为话 题,承上而启下;三是再增加一个妈妈“替我参加劳动”的例子, 深化妈妈的形象,增加叙述的份量,并为下一步的议论作足够的 铺垫;四是用比喻来讲道理,既表达了肺腑之言,又显得文气高 1.环境设置的技巧。小作者将故事放在“雨境”中进行,“雨”是人物活动的场景,由“我 ”在“雨”中的困难而表现出周围人 们的心灵之美。 2.画面组合的技巧。作者注意到“美,在我们中间”的“我们”两个字,所以她组合了校外和校内两个方面的材料,有力地扣住 如果说要使这篇文章显得更美,还可以在“剪裁技巧”上下一点功夫。 作者的笔下,没有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父亲”,对儿子一句话也没有;但文中有“粗细” 两种行动描写。“细”的,是三年前 开学的前一天,父亲为我送行的情景;“粗”的,是对父亲三年中 的关爱的概述。这些安排周密的事例,使父亲的形象显得格外美 好。文中有一些妙语: 比如“三年前”与父亲告别时,“我骤然发现父亲那被朝阳拉长的佝偻的身影,分明是一种象征,一种父爱的象征”;又比如三年 来,我感受到“父亲用他那双皱裂的手塞给我一把钱时,好像是 将自己成吨的汗水连着一颗纯朴的爱心,伴着日月星辰一起塞给 了我”,这些都是真实的心灵感受。 “生活像一只五味瓶”像一根彩线,串起了“我”对生活的种种感受——酸、甜、苦、辣,文章的主体内容十分突出。 开头的句子写得美,“有人说?有人说?有人说?我说?”组织起很大容量的内容;收束的句子也写得美,“生活是?生活是?生 活中?”总括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 这篇文章的文题是一个“大题”、“宽题”,所以作者也将内容铺得很宽。铺宽了也就带来了一个毛病,那就是写得不大“透”。 文章的开头能够抓住读者的视线,文章的主体能引起读者的同情,文章的结尾能让读者牵挂。为什么短短的文章能够产生这样 的力量?就在于小作者抓住了“悲伤”二字,突出了“悲伤”二字。 她没有编织大量的情节,没有衷心的期望与祈祷,没有升华也没 有点题,只有现实的无限的烦恼和痛苦,文章写完了,她仍在沉 浸在悲伤之中。 这篇文章在很多“细节”上处理得好:开头写得好,情感丰 富,入题快捷。 小标题设计得好,七言句式,副正结构,先说“快 乐”,再说“烦恼”。 过渡语安排得好,“可是,烦恼也来扣门?” 可谓“碧水东流至此回”。 诗句穿插得好,两个层次中都出现了 诗句,都焕发出文采。 结尾写得好,好像是不经意的一句,其实 在结构、在情感、在主旨上都有作用。 这篇文章的妙处,在于 它中间的“波澜”。 本来,妈妈为了给女儿送语文书,走了10多公里的路,又在寒 风中等候多时,这样的事已经足够让人难忘了,如果进行情景交 融的叙写,也一定是一篇好文章。 但有意思的是,妈妈辛辛苦苦送来的,竟是一本假语文书!这本假语文书引来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比送真语文书更为动 人。它深深地撞击着女儿的心扉,也学深深地震撼着读者的心。 也许,妈妈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但这件事在女儿心中,一定是永远难忘的。 面对很难写的作文题,作者敏锐地抓住题目中“追求快乐和幸福用乘法”的提示,以“回报妈妈”为表达目的,记叙了母女间 相互关爱的故事,选材立意都合乎文题的要求。 但此文的优秀,更在于表达的技巧。其一,作者开头就说想“吻”妈妈,但她不接着说下去,而是宕开一笔,写妈妈对自己的慈爱。 这一笔处理得特别好,它使全文的情感抒发有了牢固的基石。其 二,有些局部的表达,如第二段中“想吻”的排比句,第三段写 “沉思”的设问句,第四段中对妈妈的描写句都写得很美。第三, 结尾巧用文题中的材料,自然而贴切,点题恰到好处。 开头一段,是作者剪辑的第一个镜头,它表现的是,“我时常迷在书中”。 第二段,是作者剪辑的第二个镜头,它表现的是,“我的这种‘迷’,是由来已久的”。 第四段,是作者剪辑的第三个镜头,它表现的是,“读书真让我着迷呀”。 现在我们明白了,这里所谓“蒙太奇”手法,是说像电影一样,为了表现主题思想,把很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篇前 后连贯,首尾完整的文章。 这篇文章很好地达到了文题的要求,叙议结合,观点明确,叙事清楚。 先是“放开”,头两段先反后正,进行对比议论,紧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 再是“收拢”,选出与自己有关的一个例子,叙述、介绍一个乐于帮助自己的好朋友。接着再“放开”,承接前面的事例,进行两 个层次的议论,尽力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清楚完善。 文章的缺点在于结尾的议论较“虚”,应该紧紧扣住作者自己提出的“贵在坦诚”进行议论才是。 口子“小”,主题专一。作者注重谈好一个问题,谈清一个观点,始终在“不能这样做”上下功夫,给人以深厚、有力的感觉。 结构“紧”,全文议、叙、联、结,浑然成为一体。每一个段落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段与段之间又注意相互勾联。由于结构 紧扎,也给人以有力的感觉。 语言“精”,全文用语准确、恰当、精练,句式简短、表达明晰,显得生动活泼,同样给人以有力的感觉。 “雨夜,我一个人在家”是一个很“虚”的题目,乍一看,真还不知道如何“下手”。此文的作者很聪明,他她巧妙地运用了 “化虚为实”的构思方法,而且将“化虚为实”的角度确定得十 分美妙。 一般来说,可能都是写“雨夜,我一个人在家”做什么,而此文的作者却别辟蹊径,写 这个“想什么”的角度也是十分的精妙——那一盏火苗跳动的小油灯,将作者引向对昔日生活的回忆。 于是小小油灯就有了一定的表达意义,那就是“我”懂得什么是爱、“我”走向了成熟。 这是一篇选题作文。在“考场”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作者选择了“扩写”。相对于写议论文,这种选择是较为有利的。 文章写得相当有水平。情节的发展合乎情理,外貌、心理、环境的描写要言不烦,语言的描写与“人物”的身分相符。由于作 者以语言描写为主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全文便段落细密,文面美 难得的是结尾的议论。由于文题中的材料没有点明寓意或者是含义,所以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得把材料理解透 文中一句“智慧胜于勇力”,说明作者确实是议论到了“点子”之上。 这篇文章的题目及要求设计得有新意,作者按要求将一首诗改写为一篇描叙文,写得也有新意。 这种新意就是它给读者的层次感与画面感。文章在我们眼前展现的,先是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接着是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再 就是翩翩飞舞的蝴蝶,最后是 写得好的作文,受人称赞的作文,往往有一个大优点,就是选材好,角度新。 这篇文章便是这样。作者没有宥于对“家中小事”的习惯性思维,没有认为“家中小事”就是实实在在的“事”,他写的,是一 家人的一次“玩”的合作。 作者写“玩”也挺有“心计”,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他一个人玩积木时,总是“拼不好,拼出来了,又不美观”,而爸爸、 妈妈和他在一起时,便把那个“家”建得“美极了”,文末的点题 显得自然而然且含义丰富。 两文开头的表达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点明题意,引起下文。两文主体内容的表达目的相同,都是完整地记叙一件小事,以有力 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两文结尾的表达目的也相同,都是为了呼应 文题,再次点题。 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是:在叙事中注重抒写自己的感受。 [作文的这个开头很好。是否一定要写李老师的外貌,一要看文章本身的需要,而要看学生是否能写出外貌特点。我觉得不写 李老师的外貌并不影响本文要表达的意思。再就是对于三年级小 学生,要想写出“这一个”人物的外貌特点是很难的,要不然多 是“炯炯有神”之类的套话。] [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能这样清楚明白地写出李老师怎么“不怕苦、不怕 描写人物特点作文每天早上七点,楼道里总会响起那熟悉的脚 步声和洪亮的叫门声“牛奶来了!每当听到这一声响起时,我便 知道那为送奶工来了,我就会爬起被窝去开门。那位送奶工很普 通,是一位50 多岁的伯伯。那位伯伯的皮肤黝黑黝黑的,一看就 知道是长年在外风吹日晒的结果;在他花白的头发下,有一双不 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因为他的牛奶 又浓又香,所以很多楼层的住户都订了牛奶的。其中一家在六楼, 六楼那家订户也就是我们家,12 层楼,这上上下下一趟,不拿东 西就已经把人累得够呛了,何况那牛奶瓶又圆又滑,一不小心就 要摔坏几瓶。 冬雪覆盖了大地,万物披上了银色的时装,漫长而 又寂寞的严冬提前来到了。但不管刮风还是下雪,那位伯伯总是 会来送牛奶。 清晨,还是跟往常一样冷。“丁零”门铃又响了起来,我还想在被窝里睡觉,可又必须去开门,无赖中,我慢吞吞的去开门。打 开门,只见往常一样站在门口,面带着微笑,穿着一件黑大衣, 额头上有深深的皱纹,好像能把蚊子夹住似的,但是这样看起来 也很有精神。我随手拿过牛奶瓶,哪知牛奶瓶一下重重地摔倒了 地上,我失望地自言道:“哎,今天的牛奶算是泡汤了!”那位伯 伯笑呵呵地说:“不打紧,今天再补一瓶,不收费。”我接过牛奶, 道了一声谢。又是寒风呼啸的早晨,这位伯伯又来送奶,他小心 翼翼地把流奶递给我,当我接过牛奶瓶时,发现他的手都已经被 无情的寒风给吹裂了,皮肤好象老松树的皮,皱皱巴巴的,有一 道道的口子,他的头发被冷风吹的微微颤动,我见他的嘴皮在颤 抖,显然他非常冷,尽管还是笑着的。我问他:“天这么冷,您不 带手套吗,要不我叫爸爸送你一双?”他边说边指着瓶子:“你看, 这瓶子外有一层冰珠,戴上手套,瓶子就容易滑掉,而且我已经 习惯了。”他走时,我趁他没注意,把爸 爸的黑色手套轻轻放在 又一天清晨,“送牛奶啦!”我打来门,只见那双手带了一个黑色的手套,对方微笑着,当然我心里也在开心的笑。 天地间,水雾漾漾,一片苍茫。在这泥泞的小路上,依然只我一个人,如同茫茫大海上一叶无舵的扁舟,漫无目的地游荡着。 湿漉漉的我不停地打着冷战。寂寥的旷野,除了这棵杏树,连个避雨的地方也找不到。我该去哪儿呢? 蓦地,一朵小小的花苞,在风的撕扯中,怀着无尽眷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枝头。 我心头不由一颤,忙伸出双手,牢牢捧住了那娇小的身躯。这小小的花蕾,还没来得及绽放生命中的灿烂,就这样过早地凋零 默默握着这早谢的生命,我感觉得到,她也紧紧握着我的手,而这相握的手呵,谁能温暖谁? 我们有着同样的悲哀和伤痛呀。 家,已成了一个陌生的概念。家,如同一只渡船,载了我十六个春秋,还没到彼岸,就抛弃了无助的我。 然而,现在已什么都不可能了,就像这朵花蕾,在枝头的时候,还编织着许多美好的梦,只一刹那就灰飞烟灭了。一切,都只有 留给记忆和痛恨。 六年前,那个和今天一样春雨浙浙沥沥的下午,不知为什么,妈妈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去了一个至今我也不知道的地方,我清 楚地记得妈妈那双愤怒的泪眼。 从那天起,洗衣做饭,忙前忙后全是我的,哪怕是一杯漱口水,那女人也要我端给她,稍有不周,就要罚我白干活一天,且不准 吃饭和上学。但只要能上学,我还奢求什么呢? 今天中午,她那五岁的儿子过生日,许多人来庆祝,只我一个人仍和往常一样躲在被窝里默默地啃冷馒头。 热闹是他们的,冷清是我的。宴后,那个我一手带大的男孩,请保留此标记他当一次马骑,说恐怕以后再骑不上了,因为今天 他外公就要带他到很远很远的大城市去。 众人面前,我这个十六岁的女孩无奈地俯下身子,习惯地用手撑着地,可是,驮了他两圈之后,再不能自已,失声痛哭起来, 无意把他摔了下来。不料,这下竟闯了通天大祸。 她骂我不给面子,连弟弟一个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接着,照例和爸一人扯住我一只手,她凶狠地揪着我的头发往门上碰。 他们坚决要我滚,叫我去找我妈去,一切哀求都无济于事。我好想妈妈,可她在哪儿呢?就这样,我就像一块用破了的抹布被随 手扔了出去。谁敢收留我呢?爸爸权势那么大。 我不知能走到哪儿,也不知该走向哪儿。花蕾,我惟一的伙伴,你能告诉我吗?有人说“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而我连一次的 机会也不可能了,尽管时下正是春天。“?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 要多大的地方?”谁家的录音机在远处隐隐约约地响,那听歌的 人是否也和我一样,我的家在哪里?扑棱一声,一只喜鹊飞进了树 梢上的巢。怀着无尽的羡慕,我呆呆地望着。远处,响起了许多 熟悉的呼唤声。我知道,那是许多伯母婶子们在喊他们的孩子吃 晚饭的。 有家真好,有妈真好,我酸酸地想。那质朴的呼唤是怎 样的慈爱温暖呵。期待了许久,依然没人唤我。此时,若有人能 唤我一声该多好呀,我一定会扑进她的怀抱她一声“母亲”。那呼 唤即使极其微弱,哪怕只我自己能听到。可能吗?可能吗?我本 文来自:Www.bdfqY.cOm 摘:评价一个人的优点作文的家乡,我的伙伴,我的同学,我的老师,难道我们就此要永别 了吗?风,还在刮;雨,还在下。篇二:怎样写好描写人物特点的作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是因为,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 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外貌描写包括静态外貌描写、动态外貌描写两种。怎样把人物的外貌写具体呢? 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 矮胖瘦)、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在具体描写静态外 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貌也定会有所不同。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 决不等于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 征进行具体刻画,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 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方法: 眼睛——写内心”。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 若画了全部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穆老师的眼 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 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这段外貌描写仅两 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注意抓住服饰特 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的服饰往往也就 不同。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出一个人 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 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 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少年闰土》)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 了当时浙江绍兴一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 外貌描写“千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 俩酒窝儿”)的现象。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然后逐一写来。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 个人的外貌,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 这样杂乱无章的外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怎么 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描写写人物局部的“特写镜头”。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 梧,还是瘦小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行描写; 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 眼睛、面颊、鼻子、嘴、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风 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 衣,布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 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 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很疼爱他, 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 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 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 踏得忽闪忽闪的。(《老水牛爷爷》)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 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 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 都会在神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 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 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 具体,效果也好。如: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 喊道:“掉头,回去!”(《忆铁人》)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 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 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提示: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 是继父,便把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 亲切地说:“丽敏,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以后我哪儿做 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别闷在心里。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 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 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 同每个人的长相一样。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 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所以,描写语言,就一定要真实、准确,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特点。这是把人物语言写具体的重要前提。 例段中的小作者,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她所描写的继父的语 言,合情入理,与当时的情景很贴切;真诚坦直,朴实无华,非 常符合劳动人民的身份;善解人意,饱含爱抚之情,充分体现出 劳动人民为人的特点。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最爱犯的毛病 就是“众口同腔”,或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用描写小弟弟的语 言来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来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 识分子的语言来描写劳动人民,等等。其实,这并不是你描写的 人物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错误的。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重视具体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 这对刻画人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如:例段 中,“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是小 作者在描写继父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这些语句,与说的内容互 相映衬,真切而生动地表达出继父对“我”的关怀、爱怜。行动, 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 表现。看一个人,不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 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 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呢?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否悟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 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 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 怎么又回来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 自己的房间。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 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 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 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 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 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着腿,抽屉伸着舌 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一路上也 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 无声了。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 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 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很简单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 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此 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 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 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 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如:例段中“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抄起桌上的 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等,这些行为、动作描写准确贴切, 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既淘气又毛手毛脚,生活和学习缺少条 理的同学的形象。 人物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 展开——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 作的先后次序,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描写 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 股脑儿全写出来。如:例段中,作者把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 过分成“发现没带用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 这三层, 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 表现时的神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 “怎么做”,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 人物的动作描写自然也就具体了。如:例段中,“三步并作两步奔 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 “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 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人物急促、慌乱的形 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心理,又叫心理活动,指的就是 人物想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 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状态,是直接 刻画人物、把人物写真写活的又一重要方法。 描写人物的心理,又分描写自己的心理和描写他人的心理这两种形式。 (1)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作文时,无论是主要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是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往 往都需要描写自己的心理,用来展示自己心理活动的经过,或是 为了烘托主要人物,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 心里想些什么、怎么想的,自己最清楚,所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 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采取“我想”的方式写出自己的心理活 动。只是要注意:描写时,既要写出自己“想什么”,还应写清“怎 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就把自己的心理活动 写清楚、具体了。另外,要写出深层的、真实的心理,避免口号化,表面化,遮遮掩掩。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 是怎样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的: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 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自行车的老奶奶正艰难地 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这一举动顿时使 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在觉得不 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随便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默 地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只是往前 走了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大约六十多 岁的老奶奶。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 想,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真 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个人方便,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惭 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这段话记叙的是小作者看到老奶奶艰难地 弯下腰,去捡“我”扔掉的废弃物时,心里想的内容。作者不但 写出了自己想什么(想认错可又不好意思只此一次,不能再扔 了老奶奶真了不起自己图方便,给他人带来麻烦),而且写清 了怎么想的(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这么想(见老奶奶捡自己扔 掉的废弃物,惭愧不已),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思想活动。 (2)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因为我们不可能钻到人家的脑子里,所以要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就比较难了。怎样把他人的心 理活动写具体呢?尽管他人头脑中是怎么想的,我们无从知晓, 可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从他的表情神态、言谈话语、行为举止 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具体描写他人心理活动的方法 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来反映 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自言自语”,让人物直接 倾吐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尤其是一 些细节的动作,来揭示人物内心隐蔽着的微妙的感情。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取描写人物幻景的方式,来具体展示他的心理活动。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具体的: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课,亮亮看见我手里的钢笔,硬 要拿。我说:“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 摇头又甩胳膊,“不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见了,对 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 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地哼着,还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看,看 大家是不是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上移到姐姐那儿,一会 儿又移到我身 1.回顾写作的要求: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表现出他的精神风貌或优秀品质。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认真修改。 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表现出他的精神风貌或优秀品质。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认真修改。 课前我们每个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了自读自评,通过朗读自己的文章,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问题?是怎样改的? 学生共同朗读要求,懂得自读自评的要求,自己写完习作后,书写认真,卷面整洁,要认真修改。 1.同学们有很多优秀的习作,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个开头片段。选取优秀习作开头片段,读给大家听。 嗨——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班。我们班人才多多,学习好的可算是“人山人海”呀!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方神圣”都聚集在 我们班。其中,有一位同学最让我敬佩。 请亓紫烨朗读开头片段,大家听了之后,你觉得她什么地方写得好?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师:亓紫烨本来用了一个词是“何方神圣”,老师给她改了一下,成了现在的“各方神圣”,现在请“各方神圣”发言。 师小结,大家都知道凤凰很美丽,凤凰的头更美,一起来看,出示ppt: 这是赵丰年写的文章结尾,大家看一看第一稿和修改稿有什么不同?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生:加了“无限的安全感”,更加 具体了。 3.大家来看,王睿卿同学写的妈妈,他的妈妈做了什么事呢?请王睿卿来读,大家听后说一说感受。 明天就要去还书了,妈妈就想着明天去送。可是呢?老天就是要和我妈妈作对,这不,说好明天去送的,可就在那天下起了大 雨,风呼呼的刮,像魔鬼在森林中呼啸,大雨打在地下,把平时 干裂的泥土变成了又软又脏的泥巴。可是妈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 跑了出去,骑着车子,去给那个阿姨送书了,过了半小时后。妈 妈骑着车子回来了,尽管她的身上已经淋得湿乎乎的,但是她告 诉我,她这次去送书,很开心。妈妈又说:“人最重要的是诚信, 如果一个人不守诚信,别人就不信任你了。所以,诚信是最重要 1:景物描写用的很好,写了风、雨,可是妈妈还是坚持把书还了回去。 有一次,我生病了,病得还不轻,是哮喘,吃药也治不好,只能打针了,我看着那针头,害怕会很疼,妈妈看出来了,所以, 就把大针头换成了小针头,可是我还是怕会很疼,妈妈就劝我, 说:“不用怕,闭上眼睛,一会儿就好了。”说完,我闭上眼睛, 针瞬间就扎了进去,一点儿也不疼。就这样,我打了三天针,我 这病就完全好了。 妈妈是一位医生。曾治愈过好多人的病,挽救过许多人的性命。记得有一次,妈妈得知有重病号,赶紧配了药方,让他打上了针, 以后妈妈还经常去他的病房看他,给他量体温、换药等,渐渐地, 这个病号就好多了,但是他还没有完全痊愈,所以,妈妈还给他 配药回家慢慢调养,后来他的病就痊愈了。听爸爸说,在2003 “非典”病毒袭击我国部分省市,这种病毒传播的很快,死亡率也很高,大家时时刻刻提心吊胆,不敢走出家门半步。而妈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09-30 06:11冬晴[江苏省网友]IP:1732165523
    这篇作文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认可和欣赏,让人感受到了被肯定的温暖。
    顶5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