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高考时评作文素材:去芜存菁 汉服文化便能破蛹成蝶等4篇

2020-07-21 08:24: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2020高考时评作文素材:去芜存菁 汉服文化便能破蛹成蝶等4篇

01

博物馆奇妙夜不只是开放时间的延长

陈禹潜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多地博物馆宣布开始夜间开放,就连国家博物馆也要尝试在周六延时闭馆了,“夜游博物馆”成了新的娱乐风尚。这种让市民能在晚上感受“博物馆奇妙夜”的措施,广受公众期待。

按照往常的管理,博物馆工作日早上10点开门,下午5点就关门了。参观时间对于假期丰富的学生和退休在家老人还算方便,但对上班族可就不算友好了。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到夜间,考虑到了上班族的参观需求,也将吸引更多人感受别样的博物馆时光。

博物馆延长闭馆时间,其运营之处也会相应地增加。不过,此举对于文旅事业乃至于人民的精神生活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4月,某主流旅游平台以“博物馆”为关键词搜索及预订旅游产品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5%,和往年相比,今年18~30岁的年轻游客占比增幅超过28%。年轻游客成为博物馆游的出游主力,博物馆游也成为休闲生活的主流方式。

在精神文明急剧提高的今天,博物馆游览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精神刚需”,人民有着迫切的游览、学习需求。全国各大博物馆不约而同地延长开馆时间,正是对于这样追求的正面回馈。

国外很多博物馆都有在夜间延长营业时间的习惯。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和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都会在在周五延长开放时间到晚上8点半,这个时间段是上班族约定俗成的减压时光;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主推“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专门在晚上7点之后再次开启,吸引父母陪着孩子一起来博物馆游览……夜间开放博物馆,与大都市的城市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所谓“博物馆”,本就是为了博闻知物,通达古今,这对于欣赏者的品味本身有着一定的门槛,当市民的审美水平、经济水平都大幅提升的时候,博物馆的开放时间自然也开始往人流多的时段顺延。这是可喜的变化,也是精神向上的潮流。

当前,博物馆作为承载知识的实体,“合诸人之知识,致知在格物”,有时候确实略显严肃。现在,进入全民游览博物馆的年代,博物馆陈列方式并不一定要那么的程式化。许多博物馆都在推行更轻松、愉悦的游览模式,就连中国最富盛名的故宫也是如此。

今年农历正月十五,故宫博物院推出“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首次接受公众预约夜间开放。在故宫里赏灯,这个脑洞大开的策划,让故宫上元夜的网络预订一票难求,服务器连连崩溃。每个市民或许都想看看“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景象。这样的例子表明,博物馆作为一种新的休闲风尚,其形式必然会更加多样,而博物馆想传达的精神、知识也正在这些新形式中潜移默化地散播下去。

“博物馆奇妙夜”的想法是一个好的开始,争取流量、让文化更好地浸润心田,是博物馆应当完成的任务。等到全民都爱去博物馆休闲放松的时候,那可真是“苍穹之大,若在执掌;瀛海之遥,如同衽席”了。

02

中青报:去芜存菁汉服文化便能破蛹成蝶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最近两年,在特定群体中早已流行许久的“汉服文化”,似乎有着一股跃跃欲试的“出圈”势头。对于身处“圈外”的普通人而言,“汉服”的存在感也显得越来越强,各种以“国风”“古风”为名的类汉服设计迅速走俏,深刻影响着社会审美与流行趋势。

熟悉中国互联网的老网民一定记得,“复兴汉服”的理念在早年间遭遇不少白眼与挫折。那时,许多汉服爱好者组织的活动往往应者寥寥。某些打着汉服旗号哗众取宠的人,以及早期汉服产业相对粗陋的设计与工艺水平,让普通人难以产生好感。钟爱汉服的年轻人,只能在诸多误解与压力之中与“同袍”抱团取暖。

在短短数年之内,汉服文化取得如此大的突破。造就这一结果的,必然是多重利好因素在时势中的交汇,而不可能是任何单一的原因。

使汉服“出圈”的第一要素,便是民族情怀与传统文化热潮在近几年里的迅速兴起。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国内民众对本国文化的兴趣与认同也随之快速升温。这种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想要得以维系,就必须得到具体、鲜活的传统文化要素的支撑。早已悄然发展多年的汉服文化,正是一个理想的“文化富矿”。在这种社会性情绪的鼓动之下,大批新人涌入,为汉服爱好群体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汉服仿佛成了“传统文化复兴”的一面旗帜,寄托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与火热、炽烈的情怀相对,促使汉服“出圈”的第二大要素,则是趋利、理性的资本。伴随着汉服需求扩大,对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汉服成了有利可图的产业。任何存在产业的地方,都必然会引发社会资本的兴趣。这意味着原来汉服爱好者圈子里“土法炼钢”式的生产与消费模式的瓦解,也意味着汉服产业的全面正规化、市场化。

此外,正因为有了那些默默从事科普、考据、设计、传播等工作的汉服相关从业者的积累,今天的汉服产业才抓住了风口的机遇。这样的结果,对那些可以被称为“核心圈层”成员的资深爱好者而言,无疑也是一种令人欣慰的回报。他们对汉服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满怀憧憬,期待自己能够扮演更关键的角色。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让汉服文化爆发出了令人惊叹的社会影响。然而,也正因如此,汉服承载了太多迫切而沉重的预期和寄托,这很难说是一种服装就能完全承载得了的。如果汉服文化钻进一味复古的牛角尖里,就可能失去创新与对外交流的生命力。资本的介入固然让汉服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倘若资方逐利的欲望过强,很有可能造成各种乱象,损害原本和谐、淳朴的社群生态。而一些核心成员多年的耕耘,也意味着这些核心成员很可能会为了圈子里的话语权互相争斗,排挤“圈外”成员。

汉服文化若要成功破茧成蝶,一方面需要广大汉服爱好者与从业者在诸多相异理念的碰撞中,摸索出定位上的共识,以竞合而非对立的方式,促进汉服文化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排除负面隐患,以去芜存菁的方式实现自我蜕变。

当下,主流社会给予汉服的认可和期待是空前的。汉服文化得到了诸多主流媒体的传播,很多学校举办了相关活动或成立相关社团,以汉服为主题的“中国华服日”吸引许多年轻人参与。这些现象说明:当前的汉服文化,正处在从野蛮生长向有序发展转型的过渡时期,而这一过渡能否最终成功,取决于此时此刻的局中人能否作出正确抉择。

在汉服文化发展扩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乱象。乱象的存在并不可怕,但有乱也不能不治,唯有及时将乱象一一化解,汉服文化的生命力才能长久维系。对此,社会不妨对汉服文化的未来发展拭目以待,乐见其成。

03

钱江晚报:身居人间烟火,不妨碍寻觅诗和远方

胡欣红

这几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食堂火了,因为打饭窗口画风突变。“咸菜肉片2.5元”“玉米青豆3元”的菜单下面,居然出现了“不错过花开的美丽/屋檐躲一场雨/星星眨眼的秘密”,“友人拍下肩/要顺其自然/指尖无意间/老去的容颜”。这位“扫地僧”的传奇被小时APP推送后,引来了出版社的关注,著名诗人黄亚洲很有兴致地点评了其中几首。(9月19日钱江晚报)

在公众印象中,厨师与诗人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称号。作诗上千首的“厨师诗人”,确实令人惊艳。“厨师诗人”成网红,当然与两种身份之间的巨大悬殊极大地吸引了眼球密切相关。但透过表象,还应该看到这一桩爆款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与远方。低头人间烟火,抬头诗和远方。烧菜不误写诗工的宋成宝师傅,生动诠释了“诗与远方”其实离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他的诗究竟写得如何,可以见仁见智,但这份对初心的坚守和质朴的情怀,值得所有人敬佩。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但写诗却是一种小众化的追求。在丰富多彩的当今世界,作为曾经流淌着唐诗宋词的国度,很多人对“诗意的栖居”虽然心向往之,但囿于种种因素,难以转化成实际行动。“厨师诗人”宋成宝师傅,用他的热爱和坚持,给我们做出了表率:只要真正钟情于诗的生活,是可以把生活过成诗的。生活就是这样,质朴而又真实,我们可以像宋师傅那样,尝试着把生活写成诗,把日子过成诗情画意。

“厨师诗人”还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宋师傅的诗,主要是记录生活、旅程、情感和自己的哲思,堪称是一位“生活诗人”,很多接地气的诗,让学生深受触动。此外,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大多满怀憧憬步入大学校园。前不久,中青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00后大一新生不愿“吃喝玩乐过四年”,91.2%受访大一新生称会给自己立规矩。但问题是,在诸多“诱惑”面前,起初的雄心壮志常常会渐渐消减乃至沉沦。在斗志松懈的时候,如果打饭时抬头看到橱窗上展示诗歌,又将做何感想?身边活生生的事例所起的教育作用,或许胜过课堂上苦口婆心的千言万语。

04

钱江晚报:一次完美的急救,胜过一百次空泛的宣传

胡欣红

这个中秋,杭师大钱江学院2016级学生陈婧琦过得很充实。据本报报道,因为一次学以致用的现场急救,她挽救了一个陌生人的生命,收获点赞,还因此获得阿里天天正能量的奖金5000元。

9月9日晚上,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候机厅,一男子突发心源性猝死,生死100秒内,等待登机回杭返校的陈婧琦及时伸出援手,将上学期考试时学过的除颤仪知识用于实践,通过紧急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除颤,挽救了患者生命。网友们纷纷称赞这位关键时刻见义勇为的姑娘“人美心更美”。人生在世,谁都可能遭遇意外,如潮般的赞誉,无疑也折射了公众对危急时刻获得及时救助的渴盼。

相比发达国家30% 40%的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我国急救技能不到1%的普及比例,我国的大多数公众并不具有最基本的急救技能。

就以在这次急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为例,很多人都闻所未闻。据悉,很多场合都有配置的“救命神器”AED,简单易用,像傻瓜式照相机一样,它会有语音提示,跟着做就行了。也就是说,当你发现一个人失去反应且没有正常呼吸,即便你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只要遵从机器的指示,就可以挽救生命。但问题是很多人不知道有这款“宝贝”。就算知道了,如果没有一定的宣传演示,紧急时刻,敢拿出来用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次“完美急救”不仅救了一个人的生命,更起了普及宣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功效,可谓善莫大焉。

类似的事情,几个月前也有过一次。今年6月17日中午,衢州某学校餐厅内,一位六年级男生进餐时吞咽不慎,一块馒头滑入气管,同桌吃饭的同学见状立刻向当班陪餐教师刘绍光报告。十分庆幸的是,刘老师之前恰好在网上看过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相关视频,在慌乱中急中生智,下意识地就用了上面教的方法,助其吐出气管内的馒头,转危为安。

恕我孤陋,在这件事情之前从未听闻什么海姆立克急救法。看了媒体图文并茂的详细报道后,才知道原来是一个被洋气的名字所遮盖的“土方法”,简便易学,人人皆可以做到。但如果不是因为一桩突发事件,即便听到这样的名字,恐怕也不会有兴趣深入了解一下。诚如一位阿里工作人员所言:“一次准确、及时、完美的急救实践,胜过一百次空泛的宣传。”

当然,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宣传,不能一味依赖类似的暖闻。突发事件固然是宣传的极好契机,但毕竟可遇而不可求,可以时刻准备顺势而为,但绝不能坐等,还需从长计议,功在平时。令人欣喜的是,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今年7月份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据急救专家介绍,普通人通过急救技术培训不是一件复杂的事,现有的课程,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能掌握。只要真正贯彻落实,应急救护技能的普及理应不是难事。到那个时候,女大学生“百秒急救”之类的事情,很可能就成为寻常之事了。

文章来源:中青报、钱江晚报等媒体,如有侵权,告知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春节作文的结尾 自信作文600字 春节作文500 作文封面 春作文 作文700字 作文爱 爱作文 作文的英语 坚持的力量作文600字 作文稿纸模板a4打印 开心的一天作文300字 我的寒假计划英语作文 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 假期生活作文600字 有什么真好作文 元宵节习俗作文 英语作文100字左右 跨越作文600字 写物作文400字 寒假作文600字 大年初一的作文 我的乐园400字作文 写烟花的作文 叙事作文500字 放假了作文 扫地作文 300字作文三年级 环保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