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转载2019届中考预测及作文类型分析

2020-07-22 14:30:02
相关推荐

原文地址:作者:

2019届中考预测及作文类型分析

考纲要求:能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根据需要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定题作文,即给一个完整的题目,考生不得更改,只能按题作文。

题目:你是我的太阳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1.审题。“太阳”一词形象而富有诗意,代表了“温暖”“光明”“希望”“力量”等,这就要求考生所写内容应温馨美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而“你”既可以指具体的人或物,也可以指某种抽象的精神品质。所以,作文时,考生既可以写在成长道路上一直陪伴自己、对自己有积极影响的亲友或老师,可以写阅读过的经典名著、关注的优秀电视节目、参加过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也可以写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或他人身上闪现的美好品质等。

“你是我的太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又是一个肯定句。这提醒考生作文时应在字里行间对“你(太阳)”表达一种欣赏、崇敬、感激的情感。

2. 选材。角度一:与自己有一定关系的人,如父母、老师、朋友或给予自己帮助的陌生人等,叙述其中的一个“你”在学习、生活中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角度二:与自己有一定距离的名人、伟人,如周恩来、张海迪、霍金等,叙述他们的故事或他们拥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带给自己的正能量;角度三:与自己有一定联系的事物,如书籍、山水名胜等,通过描写它们的与众不同之处以及其带给自己心灵上的触动来表现它们给予自己的正能量;角度四:能给自己带来积极影响的一句名言,一种精神或是一种价值观等,可通过具体事件表现这个“太阳”每每在关键时候带给自己的希望或力量;等等。

题型突破:1、准确审题,把握题干要领

命题作文一般没有提示性材料,所以考生要学会审清题目,明确写作重点,因为考场作文得分的关键是内容要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要在审题上下功夫。审题时要兼顾命题的范围、立意的角度、适合的文体等各个方面。而有些题目就需要从其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方面构思,确定写作对象,让作文显得比较有新意。其实,在中考题中为了考查考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中考作文题不乏比喻性的文题,这些作文题既可以就字面立意作文,也可以挖掘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作文,如“你是我的太阳”,“你”不仅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经典书籍”“历史人物”“遇到挫折时给予自己鼓励的事物”等。所以作文时要善于对题目的深层次含义进行挖掘,做到选材范围更广,立意高人一筹。

2、抓住“题眼”,明确写作中心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写作中心。如果题目是一个词语,那么题目往往就是“题眼”。如果题目中有修饰性词语、限制性词语和补充性词语,那么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通常起着约束、限定的作用,这些词语往往就是“题眼”。如“同在一个屋檐下”中的修饰词“同(在)一个”便是“题眼”,作文时就可以围绕着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相处时光或同一片蓝天下等空间、时间上的共同性来选择素材。

3、辨别细节,审清限制条件

虽然试题对命题作文的限制性条件不多,但是一些关键性的限制条件往往会隐藏在作文题目中,这些条件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如“你是我的太阳”,虽然“太阳”一词很容易让考生想到积极的、正面的力量,但是题目中还有另外两个限制,即“你”“我”这两个人称代词,它们限定了叙述的角度和对象,作文时考生应该多注意围绕这两个人称限制展开叙述,不能偏离题目要求。

4、依据题目,选择恰当体裁

命题作文的“要求”中虽然都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一项,但并不等于只要不写成诗歌,就可以任选体裁进行写作。作文考题通常都会对文章体裁作或明或暗的要求或提示,审题时不可忽略对作文体裁的选择考虑。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它的特点是既创设了写作情境,又限定了写作范围,既有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又有命题作文的严肃性和限制性。这类作文往往在题干中既有所限制又较具开放性,在选材、立意方面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空间,便于考生展示和发挥写作能力。

题目: 里的微感动

思路点拨:1.审题。“微”字提醒考生可以以身边能带给人些许小感动,能够触动人心的瞬间、细节为着眼点进行写作;而“感动”一词提醒考生要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内心真实的感受。

2. 补题。在补充题目时应注意选词。选词可将“场景”具体化、小巧化,谨防大而化之,这样才能将“微感动”落到实处,才会在作文中有话可说。如可写“角落里的微感动”“一回眸中的微感动”“书本里的微感动”等,从小处入手,情感表达才能更细腻生动,更真实感人。

选材。角度一:自己亲身经历的,如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对自己关心、鼓励的话语,饱含情意的行为细节等;陌生人在自己遭遇困境时贴心的问候、无私的帮助等;角度二:自己看到的,如书中、电视节目中的温馨、感人瞬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触动人心、引人深思的小事;等等。

题型突破:一、常见半命题作文的类型

1. 前空: 的微感动后空:我身边的

3. 中间空:怀念 的日子4.双空: 给我带来

二、补全题目时应注意的问题

忌“空”。所补写的词语应小而具体,这样才容易在作文时有话可说,做到言之有物。如“怀念 的日子”,如果填成“怀念过去的日子”,因其包含范围太广,行文时很难写具体;如果填成“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日子”,就比较容易掌控,行文也会更顺畅。

忌“俗”。太俗或太常见的文题无法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可以大胆舍去提示语中的词语(题目指定的词语除外),舍去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这样能让内容新颖鲜活,文章也就能独树一帜。如“我身边的 ”,如果填成“我身边的无名英雄”,就会让人觉得过于直白、通俗;如果换成“我身边的‘最美’”,就会出彩很多。

3. 忌“长”。太长的题目往往使人感到啰唆、拗口,而且让人较难把握重点,而短小精悍的题目则会给人简洁、有力、醒目的感觉,更易吸引人的眼球。

三、补全题目常用的方法

1. 避生就熟。要想在行文中有更大的把握,应该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从自己熟悉的角度、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如“ 的微感动”,考生可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选取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小事、细节来进行写作,补充题目时可从这些素材中提炼出关键词进行填写。

化大为小。即选择一个比较小而具体的切入口,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比如“留住 ”,实际上,“留住”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果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这篇文章写起来很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情况。但是,如果以“留住信任”“留住真诚”等这样具体的角度来切入,那么就更容易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充实、具体。

运用修辞手法。“题好一半文”,好的作文题目能给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如果补充题目时能够运用到修辞手法,避俗求新,大胆选择带有自我色彩的素材(一般来说,带有自我色彩的东西,大多带有个人“版权”)就比较新颖,更能写出新意。如“ 是 ”,如果拟题为“心愿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就采用了明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让人眼前一亮。

4、好的作文题目拟写的标准

要搭配得当,表达通顺,合乎逻辑,符合习惯,而且要合乎题旨。补写的题目应与自己平时的积累或情感体验相契合;所写的内容,最好是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以便写得更深刻、更精细。

三、(新)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即提供“材料”让考生阅读并按照材料寓意作文。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材料作文”不仅具有选材灵活、丰富的特点,而且有防止“猜题”的优势,为近五年中考作文题中的必考题型。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狮子每次捕猎失败时,总是告诉自己,我的耐力可能比不上猎物,但我的爆发力强,下次捕猎时,我要想办法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年后,它成为草原上最棒的狮子。

思路点拨:1.把握材料寓意。材料中的狮子屡败屡战,善于反思和总结,懂得扬长避短,最后得以成为草原上最棒的狮子。所以本次作文的最佳立意为“善于从失败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并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等,也可以围绕“自信和成功”“目标坚定”等方面立意。

选材。角度一:记叙自己或他人在失败中善于总结、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最后反败为胜的故事,突出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角度二:写成议论文,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述正视自我,扬长避短的重要性等;角度三:以童话的形式呈现,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美妙的故事,揭示出深刻的道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附着在大地上,就是土壤。

飘浮在半空中,只能是尘埃。

思路点拨:1.把握材料寓意。所给材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小诗。诗中“土”这一意象具有象征意义,这首小诗借土说人,托物言志。结合材料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找准自己的位置,给自己正确定位,体现自身价值;要像土壤一样脚踏实地,不做飘浮的尘埃;等等。

选材。角度一:从“附着”“飘浮”的角度来写“找准人生的位置”“懂得选择”“看清努力的方向”等,从正面选取素材,结合新颖、典型的事例来佐证,然后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如何去做;角度二:从“土壤”“尘埃”的不同来写“人生的价值”“脚踏实地的人生”等,选取合适的素材,阐述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观点。

题型突破: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来写作。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等

写材料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材料寓意(主旨)

河南中考材料作文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作。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变更的“制约性”,很多考生常会因把握不住材料中心而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导致“跑题”。因此,

如何读懂材料、在把握材料寓意(主旨)的基础上正确立意成为写好此类作文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分两步走:一是读“懂”材料,即明白材料主要写的是什么;二是读“准”材料,即准确地理解材料要展现的是什么,有什么寓意。要做到这两点就要善于抓住材料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句。以材料一作文为例:首先要明确材料主要讲了一只狮子面对每次捕猎的失败,在分析了自己和猎物的优劣势之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为草原上最棒的狮子的故事;然后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失败”“发挥”“优势”“最棒”等,联系材料中的关键句,即“我的耐力可能比不上猎物,但我的爆发力强”“我要想办法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由此,便可提炼出“失败时不能气馁”“善于总结和反思”“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正确地审视自己”等寓意。

(二)、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则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理解角度,作文前要注意把握、选择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2018年泉州中考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星星羡慕太阳的耀眼,太阳欣赏星星的柔和。是的,星光和阳光都能引动诗情。

对此,你有何经历、见闻,或有何看法、感悟?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首先,材料中的关键词“羡慕”“欣赏”代表双方均肯定对方的优点,而“耀眼”“柔和”喻指“闪光点”,由此可联想到人、事、物的真善美等正能量;其次,关注第二句的进一步阐述,“都能”意味着不是单一一方值得肯定,双方共同发挥闪光点,共赢更有价值。因此,作文时可以从“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欣赏别人也是肯定自我”“欣赏(感谢)对手,彰显自我”等角度着手写作。如果仅从材料的部分内容理解材料的寓意,如写知足常乐、人不能自怨自艾等就会与材料旨意不太相符。

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结合自身对材料的掌握及作文体裁的驾驭能力,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写作,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基础。

(三)、发散思维,写出新意

材料作文中除了有材料定好的写作角度外,任考生自由发挥的地方很多,所以考生在作文时应发散思维,打开思路进行写作。如2015年黑龙江龙东地区的中考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 第一件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件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郑愁予《雨说》

生活需要笑声,逆境厄运时更需要勇敢地笑。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则材料多次提到“勇敢地笑”,并在提示语中加以强化,由此可明确本次作文的主题:生活需要笑声,我们应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拥有直面挫折与失败的勇气。而对于“为什么要笑”,材料中郑愁予的诗就是解答,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积极、正面的力量,它是希望的象征。但是,若考生把“笑”只理解为一种表情,一种单一的情感表达,便显得过于狭隘,无法很好切入主题,写出深意。写这篇作文时,可以从正面切入,以“勇敢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为中心;可以从反面切入,写反对“消极地对待生活”;还可以从质疑反思的角度出发,写出新意;等等。

(四)、恰当巧妙地引用材料

对于材料作文,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适当地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写成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离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地引用材料内容,以免造成与材料疏离的感觉。

(五)、审清要求,规范书写

读完材料确定立意后,千万不能忽略“要求”部分的内容。只有按“要求”写作,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好文章。另外,要保证卷面的整洁,书写要规范。

四、话题作文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它的好处是给了考生很大的写作空间和发挥余地,也是因为这一点,话题作文曾红极一时,但是话题作文的“自由与宽泛”往往会让人无所适从,引发教师、命题者和家长对其齐力讨伐,这类题型遭到冷落。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衣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衣着体现着人的个性、爱好、修养、追求……它的背后往往有着生动的故事,有着不同的见解。

请以“这样的衣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1.审题立意。“这样的衣着”中“衣着”是中心词,在写作时应围绕“衣着”展开,而“这样的”这一限定短语说明这里的“衣着”应是特定情境中的衣着,可以是校服、时装,也可以是代表某一职业的工装等。所给文字材料中提到“衣着体现着人的个性、爱好、修养、追求……”因此,在写作时应赋予所写衣着独特的内涵,并写出自己从中获得的体悟。如:从陈旧破烂的衣衫里可以看到老一辈的劳苦与艰辛;从新年靓丽的新衣里可以看到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从医生、护士的白大褂中可以看到医者仁心;从朴素整洁的着装中可以看到稳重与修养;等等。

拟定题目。一个新颖别致的作文题目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给话题作文拟定题目时应结合自己的立意以及所要抒发的体悟进行拟写,拟定的题目要能体现文章中心。可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如比喻、双关、借代等,以使文章题目更加醒目。

选材。此次作文考生在文体选择上较自由,但在写作时要注意把握所选文体的特点,避免出现文体不明的现象。在选材上,要典型、新颖,即所写衣着应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意义。在作文中要能抒发“这样的衣着”引发的思考与感悟,或赋予“这样的衣着”某种象征意义,增加文章的厚重感。

题型突破:一、读懂材料,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材料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重点,是引出“话题”的媒介,对立意和写作范围均有所限制,必须认真阅读,准确理解。由于话题作文特有的自由性,故命题者往往会加大对话题的限制,增加话题的修饰或限制成分,使话题的范围尽可能变窄。有的话题作文在话题的理解或立意上还必须兼顾话题中的提示语。如果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考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偏题、跑题。

二、选好角度,巧妙拟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话题作文特有的话题限制往往会让考生淡化话题作文的拟题,或干脆把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在拟题时,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求生动,求新颖。最好的方法是围绕话题“前增后补,明点暗扣,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为了避免拟题平淡、生硬,可以巧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还可直接引用或化用学过或听过的诗词、歌曲、广告语等,对题目加以修改,增添文学色彩。

三、立意重在稳中求新

作文时,要善于化大为小,通过小事情、小场景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而重大的社会主题,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或以深刻取胜,能透过现象探求本质,抓住结果追溯原因,发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或逆向思维,针对人们习惯了的理念,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从反面提出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独到的观点,以新眼光去分析、评价事物,提出有建设性的见解或看法。当然,“新”并不是钻牛角尖,故作高深,怪异另类,而是在于显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发他人之所未发而又言之有理。

高分作文技法点拨

一、立意深刻:浙江省对一类作文在内容上的要求是“思想感情健康,立意深刻,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所以,立意是否深刻与新颖,是衡量文章高下的重要依据。那么,如何做到立意深刻、新颖呢?

首先,应明确“立意”二字的内涵。

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它是一篇作文所确立的文意,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为文章立意应做到:1.正确、鲜明。“正确”是立意的基本要求,即主题应反映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所谓“鲜明”,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旗帜鲜明地表现出爱憎好恶。

集中、明确。主题是统摄全文的总纲,必须明确。

深刻、新颖。“深刻”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而“新颖”是指所确立的主题是作者较之其他的新认识、新感受,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积极向上。所谓“积极向上”,即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等不能有任何不健康、消极的因素存在,文章所突出体现的应为真、善、美等正能量以及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其次,以小见大,从细微处着手。

作文时一定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人物、小事情、小场景,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而重大的社会主题。可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所选具体的人、事、物来表达人类的普遍感情和某种抽象道理;可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或时代背景之中,让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弘扬时代精神。

再者,纵向挖掘,做到与众不同。

在作文时对同一问题或事件的认识或看法要高远,主题思想的提炼要深刻。写人物类文章,应该找出影响人物言行举止的思想根源和精神动力;写事物类文章,应该找出故事透射出的思想意义中最具现实价值的内容。

二、选材典型,内容充实

高分佳作除了需要有深刻的立意外,还必须选用适当的素材来充实内容。其实,考生在考场作文时无话可说或“大脑空白”,往往并不是因为缺少素材,而是不会运用素材。那么,如何运用素材呢?

首先,围绕主旨,合理选材。

文章素材的选择都是为文章主旨服务的,因此选择素材时应根据文章主旨或内容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在叙述角度与侧重点上把握好分寸。中考作文题的命题角度有时会与平时复习阶段练习的作文命题角度一致,所以在面对看上去陌生的命题时不要过度紧张,要学会借用同一则经典素材写出不同主旨、不同风格特色的佳作。

其次,根据需要,巧妙剪辑。

在作文时,如果只使用一个事例、一则材料,会显得单薄、片面;若干材料组合运用则会产生合力,使文章内容充实,有说服力。组合素材时,一定要联系材料主旨,找到契合点,不能让素材“孤军奋战”,或直接拼凑,这样会大大降低素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还要学会把本质上相近、内容上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素材,根据主旨和内容的需要,合理剪裁,巧妙组合,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意蕴绵长。具体组合时,一定要注意分清轻重,排列顺序要合理。形式上,可以是同类事例并列组合,层层推进,逐步深入;也可以是正反事例对比组合,相互映衬,对比突出。

再者,要学会加工素材。

不少素材是作者的原创,其内容、情节、叙述等方面难免庞杂并有鲜明的作者印记。在作文时要根据内容需要适当地取舍:舍去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细节;“充实”素材中与内容或情感表达关系密切的“骨肉”,如描写某一真实事件或人物,事件本身简单,情节平淡无奇,或只是一个轮廓与梗概,这就需要作文时发挥想象,合理地补充一些故事情节与具体细节,并注入自己的感情倾向,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内容丰富、深刻,人物形象丰满、鲜明。

但是要注意对素材的加工,更多的是根据文章主旨,采用一线串珠或镜头剪辑的方法,将一些富有文化内涵与底蕴的材料巧妙地串联起来,以显示丰厚的文化积淀,即将长期大量阅读、思考所积累的素材内化为思想与文字,从而使文章更具灵动性和诗意性。

三、语言精彩

“文从字顺,语言准确生动”是河南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高分佳作的要求。“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彩的文字,飞扬的文采,灵动的语言,会让文章字字珠玑,彰显文章的魅力。因此,精彩的语言是中考考场作文得高分的又一法宝。

根据文章主旨和行文的需要,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让文章灵活多变。

所谓整句,是指字数相近,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一组句子;而散句是相对于整句而言的,它不太注重句子的整齐对称,长短自由,结构多样,灵活诗意。如:

面对着苍茫的群山,面对着无际的原野,面对着清澈的小溪,面对着芳郁的野花,面对着浅浅的草叶,我沉默,我惊叹,我欣喜,我欢乐,我无言。

整散相得益彰,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运用修辞,让语言灵动、鲜活。

巧妙地运用修辞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能够让语言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同时它也是彰显文采最直接的方式。作文中最常用的两种修辞就是比喻和排比。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能让文章生动形象,满文生辉;排比能增强气势,且排比节奏分明,便于叙事,长于抒情,恰当运用排比会给文章增色不少。如:命运就是西楚霸王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叹;命运就是屈原一心报国而屡遭排挤后遗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就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悲壮的交响;命运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的华章。

颇具底蕴的语句铿锵有力地述说了作者对命运的理解,似铁锤般敲击着读者的心,让人自然屈服于作者的思想。

引用诗文、名言等,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恰当引用名人名言、诗句等,可以给语言添彩,使文章增色,也可以展现作者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

引用时可以直接引用,即直接抄录诗文,这是最常见的引用方式。而最实用的技巧就是借用一组排比句,然后在排比句中巧妙镶嵌恰当的古诗文名句,这种方法明快、简洁,可以使文章语言灵动,使句子更有书卷气,更有诗意。如: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归”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诗句于文章中巧妙嵌合,读来让人觉得字字珠玑,满口生香。

另一种引用方式便是灵活化用,即引用时不是照录原文,而是对原诗文巧妙化用,将古代诗词名句中的只言片语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中,使其融为一体。它对作者变通语言的能力要求较高,既要援引前人词句,保留原有的韵味,同时又要演绎翻新,为己所用。由于兼容古今,思接千载,语言典雅,意境悠远,常能产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表达效果。

四、结构严谨独特

作文时要保证文章整体逻辑严密、浑然一体。首先,要注意文章标题与内容的呼应,正文内容的前后呼应,文章的首尾呼应。其次,要学会巧用线索,贯穿全文。要让线索在文章中灵活穿插,将全文有机地串联成一个整体。第三,讲究由果及因,由表及里。写作时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按一定的顺序叙述现象、挖掘其本质,或叙述事情的结果、分析其原因等。

五、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卷面整洁与否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影响阅卷老师对作文的整体印象。所以,“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是河南中考评分标准对高分佳作书写的要求。“字体工整”指字体书写端正、整齐、规范;“书写规范”指字体端正、不歪斜;“卷面整洁”指字迹清晰,好辨认,涂改少,书写力度均匀,浓淡适宜。

所以,为了不让书写影响作文成绩,考生就要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对书写给予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做到沉着冷静,将字写得工整、规范。书写时应尽量写正楷,不要写连笔字,字体、行距、字距要适中。要达到以上要求除了要自己拥有较硬的书写功底外,还需要有“给力”的书写工具,考前应准备好考试规定的书写工具并试用,以防笔迹过浅或过浓对书写造成负面影响。在写作前最好能在草稿纸上拟个提纲,胸有成竹后,再动笔行文,尽量避免因为考虑不周而涂改甚至重写。如果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应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不要乱涂乱画,以免影响卷面的整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400字写人 杭州西湖景色作文 关于醒的作文 有一种声音牵动我的心灵作文 作文家乡美景 smartphone作文 中国发展作文素材 游玩公园的作文400字 动人的一幕作文 中秋赏月二年级作文 手机的用途英语作文 桂林作文400字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神笔的作文 国庆节去玩的作文 青春的路作文 家乡的稻田作文400字 爱的味道作文700字 诚信与责任作文 五年下册作文 我眼中的英雄300字作文 坚持话题作文600字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批语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文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作文 升旗仪式作文 二年级作文题目大全集 游记作文400字爬山 观察小鸡作文 去年中考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