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编导剧本对白的四大要点…

2020-08-05 12:21:01
相关推荐

戏剧人物性格鲜明,说话应有鲜明的特色。试看,不同年龄,不同身分,不同出身,不同爱好的人,都有他们各自的思想、性格、品质、风貌。设计角色说话时,必先再三认识“他”的身分、性格、特点。年纪大的,说话老成点吧;“他”身为一家之主,说话严肃一点吧;“他”出身书香世代,说话文雅一点吧;“他”爱好挣面子,说话得体点吧!我们还要注意“他”处于什么时代,在民初、在现代、在古代;老成、严肃、文雅、得体都有各时代不同的表达词藻,不同的说话方式。

说话要看对象

“他”对后辈的说话,往往以长辈的语调作教训;对方是平辈的时候,话也会减去直接教训的态度,以规劝的方式进行了。如果对方时“他”的长辈,同一意思的说话,会变得谦卑有礼,可能更加间接的规劝,十分含蓄的进谏了。同一件事,同一番说话,不同的对象,便大大的不同。

说话也看处境

说话的环境影响一切,公堂上、法庭上的说话,影响对原告被告的裁判,说话态度是谨慎而理智的。只有“他”们两人共处一室,没有其他人在场时,私话与公堂上的话便截然不同的。同一意思,在不同处境,有不同的说法。

说话看时机

“他”处于刻不容缓,千钧一发的时候,在发出最紧急的要求时与胜券在握,滋油淡定,十拿九稳时,怎可能相同呢?说话也看事态。“他”处于危急存亡,事情发展对“他”极之不利的时候,说话自然紧急、迫切。“他”处于有利地位,事情人急“他”不急,语态当会悠闲。谈一宗公事,说事实的会多,谈情说爱,说感情的话居多了。

故此,落笔写对白时,要仔细留心各种情况:时代、身份、性格、对象、处境、时机、事态。

关于古装剧

没有人听过古代人物的对话,古代人怎样组织说话从何而知呢?录音机只发明了几十年,古人对话的方式,只可以从古籍中获得资料。一般而言,写古装的话要注意:长幼尊卑的身分,这是古装剧对白一大特点。古代重男轻女,重文轻武,重老轻幼,尊君轻民,都是观众习惯了的情况,编剧要留意及遵守。古装剧也注意古代说话的修辞及称呼。同一种事物称谓,古代与现代大大不同,现代人可能以外来语“拜拜”表示再见;古代人绝不会说“拜拜”,“再见”也似乎太现代了,可能说声“请”。现代人称“爹地”、“妈咪”,古代可能称“爹”、“娘”。凡此种种,都应多参考古代小说、武侠小说以吸收写古装剧的词藻。

关于现代时装剧

写现代时装剧应该从生活中吸收对白的时代感资料。日常生活,要留心各种不同年纪、身分、教养、阶级的人,他们有组成说话的不同语法。年纪老的,所用词藻与青年已不相同了。年老的可能仍然称警察为“绿衣”,邮政局为“书信馆”,他们说话中要分长幼尊卑,限界分明;年青的,已不计较老嫩尊卑辈分的客套语了。

不同地区的语言差异

同一时代的人,也因长年居住的地方,接受不同文化而产生不同语法和词藻。例如在香港长大的人,与在大陆长大的人,对于某些事物谓,某些语法的运用,均大大不相同。即使同样香港长大,也因阶级不同而说不同语法和词藻。世家子弟与市井之徒,说话怎可以一样呢?世家子弟多用有关系连接的说法;市井之徒,多用简单直接的说法。而受洋文化教育有点艺术修养的人,说话喜欢含蓄,带点幽默感,一句话可能有多层意思,“嗒”落才发觉。手作仔、劳工阶层,说话总是直接简单。遇上复杂感情,或千头万绪的道理时,他们的语言变成不敷应用,拙于表达。

各行各业的惯用语

再者,现代各行各业都有惯用语。警察之间互相交谈,公事上有不同的代名词;商人之间谈生意,有行业的惯用语;黑社会里人物之间交谈,用很多“切口”(暗语),三教九流之中,暗语更多。编剧写到各种人物,各种阶层人物时,要亲身观察,深入认识他们,才可以写出肖似他们的对白。

多留心,多观察

留心聆听各类人物组织说话的方法:惯用的词藻。称呼,表达的范围、对象;抽取特点,从语言中才能恰如其分的刻划到人物的身分、教养的性格。

2、话中有剧

生活中所说的话,所听的话实在很杂乱,戏剧中的对话不能杂乱。戏剧是浓缩的艺术嘛。

戏剧中的对话主要有两大功能:

A.描写人物的性格

B.推动剧情发展

根据两大功能检查所写的对白,既可描划性格,亦可推动剧情,有“一石二鸟”的作用。只能满足其中一项功能,亦起了对白的作用;反之,若对白中没有上述功能,便大可以删除了。

人物性格之间产生矛盾,做成冲突之后,剧情便顺利发生。剧情发生之同时,直接、间接参与剧情的人物会有“反应”。这“反应”就诉之于戏剧动作和语言了。故此,“活”的对白、富戏剧性的对白都是从戏剧冲突中迸发出来,是从人物心理抒发出来的。有此情,有些境,才有此“话”,有此“话”,就有此“答”。对答、说话、争辩、解释、调协、说明、责备等等语态,须带动剧情,把剧力(冲突)发展下去才算是戏剧的语言。

茫茫头绪,四处找寻写什么对白,是舍本逐末的办法。解决剧情应如何进展,如何使剧力上升,再契合人物性格,对白便油然而生。不必探索枯肠始可写好对白。

3、语贵精炼

戏剧语言是表达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观众从语言中感染人物的性格。

编剧如何利用这个方法呢?

这是思考及组织说话的问题。

上文所说,对白要视所讲人身分、教养、阶层等等而定。地位高、教养好、阶级尊贵的角色懂得运用词藻,组织语法,把复杂的内容简洁化、精炼化、含蓄化。然则地位、阶级、教养较次的人物语言难于简洁化,精炼化,含蓄化吗?又简洁、精炼、含蓄的对白有什么价值呢?

了解这问题,道德要明白戏剧语言简洁化、精炼化、含蓄化是什么?

对比日常生活的语言,生活中的语言是绝不简洁、精炼的(也许有时会含蓄)。戏剧把时间、空间都压缩了,只让观众看最有戏剧性的部分,也是最有趣的部分,故此,连带戏剧语言必须是“必定的存在原因”才存在的。这就是简洁化了。

同一组或同一句说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相等于同一事情,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编剧要选择最有剧力、最少误会、最易引人注意含最丰富感情的方式来说话。

至于说话精炼,有以下几个原则:

(1)简洁:简洁是不啰嗦,不冗长,要说的话不兜圈子(描写肖似啰嗦的性格时,或许会啰嗦)。落笔写时,心理已有这个简洁的准则,写来就会简洁很多。一般而言,编剧未想透该场的剧情,未深入认识所写的角色,才会啰啰嗦嗦让角色说一轮不关重要的话,这反映了作者本人未决定怎样写的心理状态。

日常生活中,好些话都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因为不准确,于是用上很多句子、词藻来补充说明。剧本的对白要一针见血、“到肉”,下笔时,对于要表达的意思,宜反覆试想多遍。比较用怎样的说法是最准确的意思,同时又符合人物性格、关系、处境、事态,一如作诗的人,推敲所用的文字一般。最准确的说话,一定是简洁而有力的。

运用准确的说话,要注意选用最合适的动词。说话和文字之中,动词是一句话中最叫心的词语。阅读文章须留心文字的运用,着眼点在动词。记取作家精警的动词,对剧本语言有莫大的帮助。平日生活多观察,也非常重要。各阶层都有各类不同的词藻,有各类不同的动词。吸收这些材料,对写作极之有益的。

编剧不同写文章,对于过冗长的形容词要考虑才可入稿。不适当采用形容词使到对白生硬,不似日常的说话,失去生活化的物质。

(2)“戏眼”:所谓“戏眼”是舞台剧中的用词,有点相似英文punchline。

“戏眼”是富有哲理性、激发性的一句话。这种话在合适的人物口中、合适场合之下,说出来犹如画龙点睛、一语中的。观众被这句话击中“要害”,登时发出共鸣,继而发出欣赏。“戏眼”是必要的,是编剧精心安排的杰作。挑动感情、煽动情绪之后,利用高度浓缩、刻意雕琢的一两句话,把作者的思想,透过剧中人语言表达出来。

上文说过,观众看戏,并不是看讲论文,也不是研究哲理,他们是为求娱乐而看电视、电影的。记着这动机,无论如何不要让角色长篇大论的发表哲理,而哲理性的话、共鸣性重的话,得待观众进入状态后,才锐意一“击”。一“击”之后,切勿画蛇添足,妄加补充。观众在极度精神集中之下,百分之一百懂得作者弦外之音。

(3)条理:文章要有条理,对白亦需要条理分明。编剧须懂得“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运用。电影剧情最宜直接及简单化。九十分钟里,观众的理解力、分析力不能接受线路纵横、过度复杂的剧情及语言的,而且他们也缺乏时间细味消化。电影电视剧情都是“顺流而下”的,观众看了画面,懂或不懂,画面瞬即过去;不似画籍文章,不明处可以翻看前页,或咬文嚼字或覆卷细思(看录影带、拉射碟虽可以翻卷覆看,但一般观众不会如此做)。故此,电影编剧要懂“复杂事情简单化”的技巧,把对白简单化。最佳方法是削去枝叶,把“线”拉直。

然而,没有枝叶,没有曲折必枯燥无味,编剧也要识“简单问题复化。”

或会问,这不是矛盾得很?让我介绍这个问题的中心点吧。

无论“简单化”、“复杂化”都照应着条理来说。先要看准条理,才决定怎样“化”。看条理要抓重点,重点之外,要简单化时就简化;重点枝节,要复杂化时就要细意描绘刻画,与写对白精炼原理也是同一原则。

重点的对白,不妨加以绘形绘声,强调渲染夸张。闲话可删则删、可短则短,不说也无妨。是故,戏剧语言有“虚”有“实”,有直接有间接,有花巧有平实。矛盾是可以统一的,只在乎是“要言”或“闲言”。

4、含蓄

含蓄是精炼的深一层、纵一面的发展,是戏剧语言的一种技巧。一如剧情的铺排,对白贵乎有“弦外之音”,贵乎“不一览无遗”,贵乎“曲径通幽”,贵乎“似隐似现”。

含蓄的语言,也来自生活。与人交谈,句句平铺直说,太乏味了。文字与语言有一种魅力,读者观众可由一言一语中“心领神会”内在的意思。

观众溶入剧中,认同剧中角色性格时,他们此时的思想,便会与剧中角色一般。观众设身处地,幻想自己就是剧中人,在此情此境中了解剧情,感受情感,处于“入戏”的状态下。而这时,含蓄的对白会发生奥妙效用。

(1)潜台词

编剧加诸角色心底里的说话(又称潜台词),观众自自然然的“领会”到,即使表面一句话,内藏不同的意思,观众是决不会误会、决不会误解的。他们不需要细加分析,一番思考才能领悟,因为含蓄不过是技巧,含蓄并非“混淆”。

观众欣赏含蓄的对白,因为这个“谜语”的答案,早有前因相连,早有情绪联系。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角色的表情、眼神、动作、轻微反应,都可使观众“心领神会”,完全明白角色要说的话、心想的话。这种没有声音的话,比有声音的说话更有力量,更具吸引。含蓄的“没有说话的说话”,使剧情更加增强。

“潜台词”有加强戏剧力量的作用,往往也产生于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戏剧性最浓时,例如双方针锋相对的对话,编剧宜细加电教,不要说得直率,毫无隐藏,要有技巧地表现曲折、含蓄,好好用潜台词。请记着,剧本产生浓厚戏剧性的地方,最容易产生潜台词。同理,潜台词宜在戏剧性最浓的地方出现,效果事半功倍。

广义地说:潜台词有几个不同的表现方法。

(2)比喻

合适的比喻,能够令情况和事态更明白清楚,巧妙地、深刻地表达出要说的话。

有段古剧说蔡伯喈中了状元,被迫与姓牛的贵族小姐成婚。蔡伯喈怀念糟糠之妻,又惧于环境,难于直说。

这场戏中,就用“比喻”之法,写蔡伯喈暗示牛小姐他的心事,是一段含蓄的对白。(已译成白话文)

牛:我知你会操琴,为什么还闪闪缩缩呢?

蔡:不是,这弦不中弹呀!

牛:为会么不中弹呢?

蔡:当日用的是旧弦,我弹得惯,这是新弦,我不习惯弹哩!

牛:旧弦在哪里呀?

蔡:我抛弃了旧弦多时了。

牛:为什么要抛弃了它呢?

蔡:只为这条新弦,我就了旧弦。

牛:为什么不抛弃新弦呢?

蔡:新弦难于抛弃呀,我心里只想那旧弦呢!

牛:算了罢!

大家照应着蔡伯喈与牛小姐的关系,了解蔡伯喈被迫弃妻赵五娘的情绪,一定明白蔡伯喈所说的潜台词,也欣赏这一段对白的技巧。

“旧弦”、“新弦”、“弹不得”、“舍不得”、“抛不了”字字都有外面一层意思,内边另一层意思。观众明白比喻,明白情况,觉得这段对白生动、“过瘾”。假如拙劣地写蔡伯喈坦白向牛小姐承认舍不得前妻赵五娘,牛小姐不及赵五娘,他恐惧权势才娶新妇,那末,什么戏剧味道也完全消失,观众的兴趣也荡然无存。写对白之技巧,是在戏剧性浓厚的地方,巧妙地安排曲折而浅显的对白。

(3)双关

双关、甚至“三关”“四关”是巧妙的语言安排。一言含两个意思;或者一言之中使甲听到其中一意;乙听到另外一意,观众明白隐藏的两个意思,欣赏编剧巧妙的智慧设计。

“坐楼杀惜”中宋江与淫妇阎婆惜感情破裂,婆惜与姓张的奸夫找机会与宋江决裂,宋江心知肚明,碍于情面,二人未正式反目而已。

知道背景,再看这场夫妇决裂的对白,便甚堪回味!

宋江:你这双鞋子,花儿好,样儿也好。

阎婆惜:(讽刺地)你还有什么要褒贬的呀?

宋江:有褒贬就是“颜色”有点不对!

阎婆惜:你知道“颜色”不对,就不应该来看哪!

“颜色”在对白中指鞋子颜色,骨子里暗指阎婆惜的面色。“颜色”一语双关,观众看了,双关之意都一起明白,兴趣油然而生。

相关的对白用处很大,喜剧应用一语双关更是普遍。欲想熟习运用双关词句,必要从多看文字着手。吸收作家对文字的运用,研究成语出处典故,善查字典、辞典。又对文字、词语发生追源溯始的兴趣与行动,不经不觉,可以掌握文字多样形式的运用。一触同类的说话,双关词句油然而生,不需搜索枯肠的。油然而生的双关语,独具特色,巧妙绝伦;堆砌生安的双关语,失却巧妙之意,不宜采用。

(4)反语

反语是用相反的意思来表达正面的意思。

说反语先要明白“正语”应该说什么。从上文中及感情连续中理解“正语”应该说什么时,角色说出的“反语”才有力量,始不会混淆误会。

喜剧、讽刺剧常有挖苦、揭露丑恶的说话,也能引起哄堂大笑的效果。多采用“反语”。

选用《红楼梦》几段对白做例子。《红楼梦》是小说,写的对白却充满戏剧性。留心观察小说的对白写法,对刻划人物,明写、暗写台词都有很大益处。

第一段引第六回故事。

故事说刘姥姥第一次入荣国府,获得管家媳妇王熙凤的接见。刘姥姥是穷家人,来探远亲目的不外想占少少便宜。机灵的熙凤,一早洞悉姥姥心愿,不能破坏大家风范的前题下,她好好歹歹说些漂亮而不衷心的说话,志在打发姥姥。这段对话,充满“暗流的冲突”,表面风光客气,内里各怀“鬼胎”。

王熙凤出来见姥姥。未见面诈作不悦,埋怨通传人周瑞的老婆。

凤姐:“怎么不早说!”

(这句话像说给周瑞的老婆听,其实指东说西,说给姥姥听,解释待慢的原因)。

姥姥见了,连忙在地上拜,口中问候奶奶安。

凤姐:“周姐姐,挽着不拜罢。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儿,不敢称呼!”

(这句话表现出王熙凤巴辣的性格,用“年轻”来饰掩她的“不知”。不知姥姥是什么关系的亲戚,暗示姥姥上来贾府做什么?彼此的关系即使有,也很遥远,称呼也成为问题哩!)

周瑞的老婆:“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

(这里不写姥姥回熙凤,是一种不说台词的台词。观众可“见”姥姥尴尬的面色,读者可以想像姥姥尴尬的反应。叫姥姥怎样说他们稀薄的关系呢?观众听了王熙凤暗藏的质问,会“嗅”到机灵尖锐的凤姐对着愚昧率直的姥姥,会有一场未可分辨胜负的“斗争”。)

凤姐(笑):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有人似的。

(这是极富性格描写的一段对白。技巧上作者利用“反语”来描写凤姐麻利的性格。一句“疏远”了,就先划分了界限,“弃嫌”这两个字就是反语,世间怎有穷人弃嫌富贵人家呢?下一句是反“反语”:“只当我们眼里没有人似的”,看起来是她不会这样做,实在的意思,包涵了她便是这样做。她说得明白点,就是眼里没有穷亲戚!这种欲盖弥彰“反语”的话,观众沿着王熙凤性格想,必定会明白真意。剧中人刘姥姥当更清楚这句话里的骨头。)

姥姥(忙念佛):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到这里,没的给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瞧看也不象。

(姥姥针锋相对的招数,只有尽量“认衰”(自谦),把自己降到不可再下降的底层,凤姐还怎样去踩。凤姐尖酸而藏锋的对白,志在踩姥姥。姥姥让你踩,自己也踩自己,看凤姐还有什么对拆招数?写姥姥对白,作者关照到这场“唇舌之战”怎样明打、暗打下去。)

凤姐: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的虚名,作个穷官儿罢咧,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儿说的好“朝廷还有本门子穷亲”呢?何况你我?

(这是绝好刻划性格的。从凤姐简简单单的话中,见到她的神态,也见到她个性的特色,机巧而泼辣。凤姐见姥姥踩自己,用“自认地底泥”化解穷亲戚的挖苦,马上又顺着此路“认只有虚名,只有空架子”。虚名、空架子是“虚话”又是“实话”。说“虚”,哪有人信大富之家徒具虚名、空架子呢?是自谦之辞而已。说“实”,先关上后门,穷亲戚小心,帮不了大忙的哟!凤姐加上一句语带双关及有刺的话,“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一句话把姥姥定了位、压下去,这叫“比喻法”。加重语句,凤姐还说“何况你我?”这句不由得姥姥开口了。)

曹雪芹写到这里,也计算到刘姥姥穷于回答,便不写姥姥反应。观众读者却可从凤姐尖锐的对白中,发觉刘姥姥的面应一块红,一块白。穷人被损自尊心的惨状,历历在目。

再看凤姐怎样打发姥姥离开的一段对白。

陪坐了不久,平儿(凤姐的丫头)来回话。

凤姐:我这里陪客呢,晚上再来回。要有很要紧的,你就带进来现办!

(这句话表面说给平儿听,实际说给姥姥听。“陪客”是客气话,凤姐的对白是陪这位客人呢!她表现极忙,顶多要事,就想姥姥提出离开。凤姐的对白是“反语”,暗藏逐客令。但姥姥似乎听不懂。)

一会儿,周瑞的老婆又报:“太太说:‘今日不得闲儿,二奶奶陪着也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周瑞的老婆这番说话其实是王熙凤的心声,大有可能是平儿教周瑞的老婆说的,为了替凤姐“解围”,不再被姥姥缠着。周瑞的老婆说话也不失大户雇妇的风范。她又不是直接说,好像通传太太(王夫人)的话。最后两句,直截了当,“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是摊牌的话,迫姥姥摊牌。对白的艺术就在于时隐时现,时虚时实。王熙凤的话,隐中有现,周瑞老婆的话,实中有虚。)

姥姥: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的情分。

周瑞的老婆: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和太太是一样儿的。(一边递眼色。)

姥姥(会意,红了脸):论今日初次见,原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我今日带了你侄儿(指外孙板儿),不为别的,因他爹娘连吃的没有,天气又冷,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推板儿)你爹在家里怎么教你的?打发咱们来作煞事的?只顾吃果子!

(作者借刘姥姥不善词令,吞吞吐吐的话,描写她当时的心态,也刻划她的性格。读者观众一定知道姥姥进贾府的真正动机,她是来求施舍的。凤姐更知姥姥的目的,故此才发出有骨的奚落的话。姥姥的对白写得明,反而不美,要写得吞吐才见到戏。读者观众早知的,作者不必画蛇添足,也不必低估观众读者了解的能力,宜以他们所知的程度,顺势铺排下去。)

凤姐(笑):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留心这个笑字。这‘笑’的动作包涵了胜利、耻笑的味道,笑的表情也是丰富的潜台词,一笑包涵了很多说话。)

招呼未吃饭的姥姥和板儿吃饭之后,正文才来。

凤姐(笑):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经知道了。论起亲戚来,原该不等上门就有照应才是;但只如今家里事情太多,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我如今接着管事,这些亲戚们又都不大知道,况且外面看着,虽是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给人也未必信。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遭儿和我张个口,怎么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罢。

(请细看凤姐说话的安排,哪一句先讲,哪一句后讲。每一句都说得仁义已尽,每一句也说得风光得体。字里行间,含蓄暗示‘长贫难顾’,却反‘长贫难顾’四个字收藏起来,若隐若现。姥姥及观众听了,心里总会意会到的。这是戏剧性语言含蓄、精炼的典范。)

姥姥(喜上眉梢,眼也开了,笑):我们也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

(姥姥的答覆并不容易的。直接说多谢,感恩不尽,不似乡下老妇的说话;再修饰客套的话,更不似姥姥无知愚憨的身分。怎样致谢才贴切呢?作者用一句乡下的俗话代替了文雅人千句谢辞。这种对白,便是一石二鸟之法,既描写姥姥身分性格,也满足她想的意思,一句俗话比喻不尽的情怀。怎样才可以有此灵感呢?重覆一次写对白的秘诀:编剧要留心观察,记取多阶层人物的说话方式,吸收大量资料,需用时,脑海自然流露合适的对白。要是脑海的仓库空虚,哪有神来的一笔呢?)

交了银子之后,看凤姐的收场说话。

凤姐: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改日没事,只管来逛逛,才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起来了。)

(细味凤姐这段收场说话,言语中很深无地埋藏了一句:‘请不要再来’。她说做件冬衣,意思是这点救济可以使穷人捱过了寒冬,春来之后,有了耕作不必再来乞助了。她说‘改日没事再来逛逛’,背后是说,‘有事’不要来逛逛哟。一番似暖的问候,也尖酸得很。‘该问候的才问候’,她不说:‘问候府上各人’。问候有不该的吗?不该问候的是谁呢?显然是有点讽刺姥姥的了。姥姥也没有回答。作者利用精妙的笔法,安排一个势利尖酸的王熙凤对一个愚昧懵懂的刘姥姥,造成强烈的对比。对比出两款性格截然不同的特点,描绘出富人贫人之间利益的矛盾。这是对白之外,深一层的写作人物技巧。)

透过上述一段的对白,希望能够领略到写对白的技巧原则,再加仔细玩味、引证、吸收。写剧本的技巧和写对白的技巧,都不能死记公式、套用公式,是灵活动用公式和原理;编剧要举一反三,也要触类旁通。欣赏例子,研究原理时,加入自己分析理解,‘技巧’才可以融汇入脑海中。当技巧融会贯通之后,任何素材也可以化成合用的写作材料,编剧功力始能提升的了。

〈End〉

ID:yikaogw

素材:来源影视公开课,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成长类的作文 过年作文300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抗美援朝作文 满分作文800 幸福作文400字 关于爱情的作文 难忘的经历 作文 五年级上册的作文 喜欢的食物作文 真了不起作文 做好自己作文 饺子英语作文 牵牛花作文 春天作文500字 我的书包作文 好的作文素材 路600字作文 追赶作文 二年级作文200字 看日出作文 坚持的作文素材 游玩作文400字 英文春节作文 假期生活的作文 跑步比赛作文 风景作文500字 下雨了作文 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英语作文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