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XXX胡同的名字来历 作文400字

2020-08-07 12:06:01
相关推荐

《小巷深处》 作者:林莉 1 很早就知道,我是在村那头的坡顶上捡来的。据说,那个季节,天还不太冷,依稀有几片早落的黄叶,在风中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低低地打着旋。 2 当时的我被一件破蓝布袄草草地包裹着。有很多人围在那个坡顶上,却好像没有谁打算把我抱回去。有个好心人跑到巷口时对瞎眼的英姨说:“天赐给你的呢!总比不知冷热的竹棒强。”又有人附和:“收下吧,老来也有靠。”于是,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摊,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身边,随即央求热心人把幼小的我放进了她瘦瘪却温暖的怀里。 3 第二天,巷里的人都看到她拆掉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最深处门口有两个滑溜溜②石凳的小房子。为此,她从一双破棉鞋里拿出了她所有的积蓄——150元。于是,我在降临到人世间一个月后,真正拥有了一个家,我从此也就成了“巷口卖冰棍的瞎眼姨娘的女儿”。 4 据说,我那盲母亲当初是极泼辣③的,并以厉害出名。在我被捡回后,她抱着我到处炫耀:“我丫头多可爱,多漂亮,肉滚滚,嫩生生。”有明眼人曾很不服气地反驳:“我说大姨呀,你捡她的那天我就想说了,收养姑娘嘛,也该挑个漂亮一些的,这丫头,黑不溜秋,眉不是眉,眼不是眼,您眼睛看不见,才吃了这个亏!”我母亲听着便翻了脸,呆在那人家足足骂了半天。不过这些都是后来别人对我说的。在我印象中,母亲从未这样泼过。有人说:“为了这个丫头,英姨改好了!” 5 自我有记忆开始,家的概念就是一张笨重的积满油腻的木桌,一碗拌着焦黄猪油渣的酱油饭,一杯用折价过期的奶粉冲调成的牛奶和一只好大好长的棒冰箱。让很多人费解的是,在这四壁空空的家里,我居然也能顺顺利利地长大,顺顺利利地代替了母亲常年用的那根光润的竹棒。小巷里的人们不再听见那日日重复的青石板上有节奏的叩击④声了,人们常见到的就是我——一个丑女孩,每天搀着一个盲姨娘从小巷深处缓缓地走到巷口。 6 巷口摆的小摊就是维持我们这个贫穷家庭的唯一希望。夏天,母亲总会如尊凝固的雕像般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但令人不解的是,我一直觉得她的生意总比别人的好,有时一天下来,竟收入十多块。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让人满意的数目。我曾问她做生意的秘诀,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那刻,我才知道,这比别人多赚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母亲加倍的血汗⑤啊!到了冬天——冰棍无处可卖的季节,母亲就会操起针线缝制出20多条棉被,租给赶集的或帮工的乡民,每晚租金四毛到六毛不等。于是,整整一个冬天,母亲又忙于拆拆洗洗缝缝补补。 7 由于她的辛勤劳作及苦心经营,我们这个家居然也过得有声有色—— 饭桌上经常能上荤菜,而我衣服上的补丁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直至没有。有很多次,看着母亲太劳累,我极想帮帮她,可她总是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好生读你的书去。”所以,在这个家里,虽然苦点,我却被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读一些母亲不懂的书。 8 而母亲却总以我为骄傲。小学二年级那会儿,老师布置了篇作文,大概我写得比较通顺,而且用拼音代替了不会写的生字,老师大大表扬了一番,说了一些诸如“小小年纪,大有作为”之类的话。回去,我便把作文交给看不见的母亲,还得意地向她转述了老师的话。母亲竟高兴得落了泪。她一直把那篇作文珍藏着,逢人便拿出来给人看,说:“我家莉儿可了不得,老师赞她有出息。”开始讲的时候,那些识字的也还有模有样地翻几下作文本,应和几句。后来说得多了,有人揶揄她:“可不是,都说阿莉是你的冰棍调养出来的呢!”母亲是看不见人家表情的,听了这话便高兴起来,甚至卖冰棍时,我都成了她的广告宣传:“吃我的棒冰吧,吃了就是聪明,跟我家阿莉一样。”弄得我很难堪。从此,即使得了表扬,我也不敢说给母亲听了。 9 开始的时候,我很满足于自己那由肮脏的板壁、黝黑的炭炉、简单的饭菜构成的生活,我总是自豪地倚在极为疼爱我的母亲身边,总是极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馋的永远吃不完的冰棍……。小巷深处,经常有我们一老一少蹒跚着的身影。有人说:“一直听不到您竹棒点地的声音,倒还怪想的。”母亲这时便会骄傲起来,扬起头,握紧我的手,而我也真的以为自己是一个大功臣。 10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11 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呆几分钟。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眼中深深的落寞。 12 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13 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母亲眼光黯淡了。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14 住读生活很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与卑微,也忘掉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谁都不知道我是谁,谁都以为我也同她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15 一段时间中,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板,那门上斑斑驳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殷的招呼声。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16 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17 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50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你的优秀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18 “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19 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 20 “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 21 我点了点头。 22 “造孽啊!……”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呢!” 23 “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 24 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25 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如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26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这么有空个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27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28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彷佛在憧憬,又彷佛在等候。 29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闩,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数字为段落序号) 作者资料: 林莉,1972年生于湖北嘉鱼。出生不久便被抛弃。被一盲女所收养。生活十分窘迫。后来考上了县中,不久后开始了文学创作。《小巷深处》便是她的代表作。作者写母亲这一形象侧重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写“我”这一形像则侧重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文章写母亲对“我”的爱, 《小巷深处》编进课本 却是在抒写“我”对家、对母亲感情变化过程中逐步展开的。全文以“我”的感情发展变化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我”对母亲的骄傲,到“我”长大后对贫穷之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尾,以感情构筑文章框架,文中许多细小的生活场景和事件同“我”感情的脉络连结起来,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文章感情真挚,极富感染力。 见上海教育出版社(试用本)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单元:爱在人间,第六课《小巷深处》选自《黄金时代》1994年第7期,有改动七年级上语文版《语文》第6课) 编辑本段写作作品 林莉是一个普通创作者,这篇文章是她参加黄金时代那年母亲节征文比赛获奖第一名的,先后被多家媒体转载,并曾被中央八台录为电视散文,后收录到教材中。她还曾写过《月光下》、《一个女孩》、 辛勤的创作者 《BYE BYE 少老板》,不过不怎么出名。现在网络上有她写的《蝶儿飞飞》、《红袖添香》、《月红》、《一路走好》。 编辑本段林莉代表作品简介 本文用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善良、坚强的盲母亲。她以母性特有的关怀,抚养了一个被抛弃的小女孩,直到成人。在这一位盲母亲的身上,生与育已没有隔膜。文中那一阵阵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青石板的声音,一直响在耳边,振动着鼓膜,共鸣在心里,它似乎在召唤着一颗心灵的回归亦或是期待着一种久违的亲情……在文中作者毫不掩饰地为我们展示了她的感情变化历程,从热爱母亲到嫌弃母亲,再到重新热爱母亲, 小巷里的故事 读来,让人感到了一颗稚嫩心灵的成熟及母爱的伟大。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点出了自己的不幸——“我”是一个弃婴。但是当围观的人告诉了英姨以后,“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摊,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身边,随即央求热心人把幼小的我放进了她瘦瘪却温暖的怀里”。英姨欣然接受了“天赐”的孩子,因此,英姨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此,英姨拆掉了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最深处的小房子里,拿出了所有积蓄去置办家业,甚至改掉了多年泼辣的性格。接下来,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动人的图画:“人们常见到的就是我——一个丑女孩,每天搀着一个盲姨娘从小巷深处缓缓地走到巷口”。[1] 编辑本段作品节选 人物:林莉、英姨、老婆婆、室友、群众演员、旁白员。 道具:竹棒、冰棍箱、鸡蛋一包、生活费若干元、布娃娃、破布袄各一。 背景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场景(略) 生活是多彩的 旁白:老婆婆拉着林莉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老远,莉儿看到母亲在风中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白发在苍老的脸旁飘着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老婆婆: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深情埋怨):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林莉(视线模糊,泪眼汪汪飞奔扑向妈妈的怀抱):妈妈!……(母女俩人拥抱泣不成声) 旁白:世上有一种最伟大的声音,那便是母的呼唤。母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母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世上只有妈妈好》响起,戏剧达到高潮)[1]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词条图片6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需要这样的平台作文400字 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六一游园活动作文300字 我生活在鼓励之中作文600字 以勇气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我想这样过六一作文400字 2016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文600 生活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高考作文结构模式套用 手机的利与弊英语作文带翻译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作文400字 青春恰自来作文800字 重读长辈这本书作文800字 享受生命中的快乐作文 我和龙的故事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500字六年级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作文600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作文题目 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作文500字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作文600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450字左右 谁谁谁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不一样的六一作文400字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作文300字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作文结尾 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500字 2017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 以勇气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