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运用辩证思维提升高考作文的思想高度

2020-08-23 08:48:01
相关推荐

运用辩证思维提升高考作文的思想高度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丁红霞

高考作文对考生思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文章“深刻”“有创新”。如果不想自己的文章思想肤浅、落后,观点片面、绝对,如果想写出有思想、有见地的作文,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辩证思维在高考作文命题中的体现

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何,通过考查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能够检测出来的。学生的辩证思维、思辨能力如何,语文学科是通过作文命题、作文表达来检测的。

2018年全国卷的作文命题,材料渗透了“个体与国家的关系”这一辩证思想。材料精选中国21世纪以来的重要事件和重大规划。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更加充分地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努力,同时国家的发展又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只有读懂材料的内涵,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把握这一辩证关系,作文立意才能深刻。

2018年全国卷的作文命题,材料中英美军方认为对作战后幸存战机的防护重点是加强弹痕多的部位,而统计学家沃德则认为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所以这些部位才是飞机最需要加强防护的地方。可见,读懂材料,理清弹痕多少与飞机能否返航的辩证关系,对于准确审题立意显得尤为重要。

2018年上海卷的作文命题,强调“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更加充满思辨色彩。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自身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得到满足,人的生活质量才能提高,人生才会更加精彩。个体又生活在社会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被他人需要。被他人需要的人会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人生也会更有价值。这个命题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它的思辨性又有利于写出立意深刻的好文章,不失为一个好的命题。

2018年天津卷的“器”,可以指具体的器具,也可以指抽象的器量;可以是匠人之器,也可以是大国之器。2018年江苏卷的“语言”,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可以是花的色彩,也可以是鸟的鸣叫。雕塑是语言,基因也是语言。这些材料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其实,高考将作文引向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的领域,就是要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内部联系和矛盾,从而全面地审视并解决问题。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意思是论述应该像劈柴一样,贵在能按照木材中固有的纹理将其破开。考生分析说理一定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这样才能够避免泛泛而谈,从而使思想更深刻,使观点更具思辨性。

例如,有的学生为了证明“开卷有益”这一观点,仅仅列举开卷有益的书来论证,而对那些读来无益的书却避而远之。这种“观点+事例”的论证方式其实是把问题简单化、片面化了。

孙绍振说过:“对于辩证逻辑来说,不存在永恒的无条件限制的论点,每一个论点都要防止绝对化。”

论证“开卷有益”这一观点,如果运用辩证思维,就应该对“卷”作出分类,说明不同的“卷”有不同的作用;“卷”不一定指传统的书,还可以指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从反面来看,开卷可能未必有益,比如看宣传迷信、落后甚至反动思想的书籍等。因此,要把辩证思维落到实处,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一定要防止论点出现绝对化、片面化。

2018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不器与器》,考生有这样精彩的论述:“孔子认为,君子不器。即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拘泥于某种特定形态功能,但求一技之长安身,而应当追求‘道’,不断‘致良知’,探求人间真理。”“当代的我们,新时代的青年,面对改革的浪潮,在先哲指引下,更应该胸中有志,敢于跳出舒适的安全区,不甘为‘器’,放远目光,为时代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此,才不负千年之前孔夫子对青年、对苍生的愿景——君子不器。”“心怀天下,不囿于‘器’,然而也要学习‘器’。练就过硬的本领,提升自我的修养,这样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所以说,君子也当器。”考生由孔子的名言导入,论述新时代的青年要不甘为“器”,要勇于放弃舒适的生活,追求远大理想,为时代发展贡献自己力量。该文起笔高远,又紧扣现实,论证精彩。将“君子不器”和“君子当器”两个相反的观点巧妙地融为一体,这种辩证思维使得作者所论述的道理更符合逻辑,更令人信服。

二、运用辩证思维要讲究具体技法

在写作时,学生要把辩证思维落到实处,要求全面、具体、客观地认识事物,克服认识事物的主观性、狭隘性。道理有时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的。因此,我们写议论文的时候,要把写作对象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考虑。这样,论文的观点才更加深刻而独到!

比如,针对司马迁《刺客列传》中太子丹这一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大多是急躁、谋事不周。因为他催促荆轲赴秦实施刺杀秦王的计划,荆轲面对太子丹的质疑,在未等到朋友的情况下就匆忙上路,以致在秦廷刺杀秦王的关键时刻功亏一篑,刺秦不成反被杀。这样的评价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如果人们联系当时秦灭六国的具体背景,就可以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当时的情况是秦军已经打到了燕国的边境,“旦暮渡易水”,燕国危如累卵。一旦秦兵渡过易水,太子丹谋划的刺秦之计就可能成为一纸空谈,到那时即使荆轲的朋友赶到又有何用呢?由此看来,我们还能说他谋事不周吗?况且太子丹虽与秦王有私仇,但更多的是国恨。面对强大的秦帝国,太子丹没有畏惧,而是勇敢地触其“逆鳞”,谁又能说他不是一个嫉恶如仇、敢于反抗的刚烈之人呢?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应该讲究运用辩证思维的具体技法。

首先,对相似的概念要进行辩证地分析和比较。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揭示核心词的含义。有一篇题为《青春弯路无须逃避》的作文,文中对“弯路”和“歧途”做了辩证的分析和比较。作者是这样论述的:“弯路是否就是歧途?不,弯路不等于歧途。歧途会将行人导入错误之途。曾投身革命反抗封建帝制的汪精卫,后来却在抗日战争时期投靠日本,沦为汉奸,走上的是歧途;莎士比亚笔下凯旋的将军麦克白,被权力和金钱吸引,弑君谋权,走上的是歧途。但弯路,无论弯有多大,即使是九曲十八弯,甚至让行人已然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但终究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行人终会走出弯路,回归正途。”作者告诉我们,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弯路”,但“弯路”不是“歧途”,无须逃避,只要大胆去走,终将登上顶峰。这一番辩证分析形象生动,有理有据,使得文章的核心词“弯路”含义清晰,也使得整篇文章观点鲜明,思想深刻。

其次,要看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其实,考生只要抓住量的不断累积会导致事物的质变这个规律,对具体问题做辩证分析,便能够看出问题发生的根源。比如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女乘客是导致事情发生的关键。而女乘客为什么会表现出如此低下的素质呢?的确,与她本人的文明素养有关,但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有没有关系呢?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女乘客发生“质变”的主要原因。201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这样写道:“纵然如此,我们应当明白,忧不可过。将忧无节制放大,会摧毁孩子的个性,牺牲孩子的童年。”考生从无忧则无爱,有忧才有爱,写到忧不可过,再写到在适度的忧中表达爱,才是最合理的爱。考生层层深入地阐释了忧与爱的关系,并且考生对忧与爱关系的辩证说理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第三,运用逆向思维,言人所未言。高考作文强调要有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生成和思辨色彩是密切相关的。罗丹说:“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镜。”每个写作者都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应该不走寻常路。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青春是不朽的”,其中一篇优秀作文题为《青春、衰老、死灭皆为不朽》。在这篇文章中考生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青春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人在那一段时间既保留着童真纯洁,又具备不可遏制的勇气、霸气和决心。所以我们珍惜青春,大呼:青春万岁!”“一向被视为荣华富贵的牡丹,人们大多喜欢欣赏它盛开时的美态,但牡丹之死更加令人惊心动魄:正在盛开的娇艳鲜嫩的牡丹,忽然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的花瓣!那花瓣落地的时候,依然鲜艳夺目,如同被送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拨动了壮烈的悲歌之弦,牡丹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即使死也要给人类带来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由是观之,死灭亦可为不朽。”大多数考生都是论证青春的不朽,而本文的作者从青春的不朽写起,紧扣材料,然后将重点放在论证衰老、死灭的不朽上。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正是这种逆向思考,使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充满了思辨色彩,从而使得文章立意新颖深刻,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当然,运用辩证思维展开论证一定要警惕出现骑墙的现象。如一篇谈“雅与俗”的文章,文章的前半部分谈“俗并不可怕”,后半部分转而写“雅亦非完美”,看似辩证,其实文章已经失去了鲜明的立场,这样的文章很难得高分。辩证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我们千万不可把它简单化。在思想力量日益凸显的当今时代,用思想指导写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很好地运用辩证思维,作者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广博的见闻,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这样看问题才能有更独到的眼光,思想才会更有深度!

此文刊发2019年3月《作文》高中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争做好少年作文 生活需要微笑作文 什么使我快乐作文 保护地球的英语作文 什么让我着迷作文 mytrip作文 成长作文500字初中 看电影作文400字 哥哥打屁股作文 学打羽毛球作文 含泪的微笑作文 埋下一颗种子作文 最熟悉的陌生人作文 课间10分钟作文 厦门植物园作文 把握当下作文 香港迪士尼作文 中秋有感作文 辞旧迎新的作文 什么温暖了我作文 成长需要挫折作文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 我渴望成功作文 描写汤圆的作文 我眼中的色彩作文 写妈妈的作文600字 三年级写景作文300字 坚持的作文400字 快乐的春游作文 初一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