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8年高考作文10大预测和16大押题与范文

2020-08-23 15:21:02
相关推荐

2018年高考作文10大预测和16大押题与范文2018年高考作文10大预测和16大押题与范文

招考帮手

百家号05 2513:39

2018年高考作文十大猜想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庄照岗

猜想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全面小康、乡村振兴与美丽中国

押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40年前,我们穿衣服崇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40年后的今天,商场里的各种衣服琳琅满目,任君挑选;40年前,坊间流传“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40年后的今天,则是“米仓满,面仓满,鸡鸭鱼肉随便选”;40年前,筒子楼里冒黑烟;40年后的今天,高楼大厦遍人间;40年前,自行车都属于“三大件”;40年后的今天,满街都是小轿车……

而这些,仅仅只是老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的航母下水了,我们的飞船上天了;我们的环境变美了,国际地位上升了——改革开放40年来,生活在红旗下的同学们,一定深切感受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是否有故事要与大家分享、有心里话要说给党听?请写一篇演讲稿,在班里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①写下你的故事,说出你的心里话,让我们共同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增光添彩!②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0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讴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呈现改革开放人物群像,书写改革开放时代新篇,鼓舞激励全国人民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继续前进,凝聚起共同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人民日报社将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

请你写一篇文章给人民日报社投稿。要求:①呈现你的所见、所闻、所感。②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解析

1.改革开放,重在“变”一字。40年沧桑巨变,那条东方沉睡的巨龙,如今已站在了时代的浪头引领着人民走向新的征程。

2.我们可以以小见大,从自我、社会角度出发:从日常生活习惯习俗的小变化到社会乃至国家的大变化;从自我成长的“变”到国家教育、科技、民生、国际地位、文化和民族自信的“变”。

3.可以从抽象的词立意:新与旧,变革与反思,创新与超越,想与做,教条主义与锐意进取等等。

名言指引

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

示例:《诗经》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说,周朝虽是古老的邦国,但其使命却在于革新。同样的道理,中国虽是文明古国,但想保持长盛不衰,就需要不断地自我更新。

——人民日报《文以化人日新其德》

2.没有痉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车尔尼雪夫斯基

示例:拥有改革开放,就足以洞穿历史的迷雾,击破厚重铁幕,挣脱陈腐枷锁的束缚。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没有痉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一定程度而言,没有濒临深渊,就没有绝地反击,没有痉挛,就没有改革开放。

——人民网《深化改革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最高致敬》

3.惟变所出,万变不从。——吕本中

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示例:正如梁启超所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一代代中华儿女坚持不懈的求变与探索。社会在变化之中发展,坚持与时俱进,这才是真理。

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示例: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懂得适时而变。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若像刻舟求剑中主人公那样不懂得变通,终究要为自己的愚钝付出代价,不会走得太长远。

6.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佳作示范

歌颂改革开放40周年的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亲爱的××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春风化雨沐华夏,改革开放乘东风!”

弹指一挥40年——从1978年到2018年,回头却不是从前。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庆典,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是什么在40年前给我们如此大的动力?是改革开放;是什么在这短短40年使我们发生沧海桑田般变化?是改革开放;又是什么让我们在40年后的今天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还是改革开放!

我,是一个80后的青年,可以说,伴随改革开放的时间并没有40年,或许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时间甚至更短,但是,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我想用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三个阶段来表白我同改革开放一起走过的日子。童年时,很少有品种多样的蔬菜和肉食,包饺子是家里最开心的时刻;玩具是父母手工做的,穿着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颜色单一,样式简单;少年时,可口可乐、健力宝和各种新奇的图书逐渐出现于我们的视野,连环画已经被镭射录像和装帧精美的漫画小说所取代,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雪糕占据了少年青涩的眼球,15寸的黄河黑白电视已经换成了21寸的熊猫彩电,里面播放的已经不仅仅是联播和动物世界了;青年时代的我,尽管对街边数不清的零食不再感兴趣,却发现汽车、火车、飞机、地铁、轻轨等各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世界各国品牌的衣服已经挂进了我的衣橱,超市的蔬菜比肉类更受欢迎,大背投和等离子早已不再稀奇,电脑笔记本和网络悄然地构架起了我生活的点、线、面。

朋友们,饮水不忘掘井人,居安当思归来源。历史告诉我们,是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引来了改革春风,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使中国驶进了一个高速前行的快车道。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让华夏儿女迎来了思想的解放,“部分人先富起来”让经济大胆地插上翅膀腾飞,紧密地团结在党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领导核心周围,中华民族昂首阔步挺向世界民族之林。

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因为我见证了40年风雨沧桑,凤凰涅磐,巨龙腾飞的过程;我,为自己是一名××而自豪,因为我参加了这支无怨无悔守望国家走向安定团结、繁荣昌盛的××。在今后的日子,我,作为一名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还会守卫改革开放十年、二十年、40年、甚至更多,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无比感激之情为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扎实履行××历史使命。

猜想二: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化、大国责任与合作共赢

押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1989年11月9日,作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的主要象征,柏林墙被拆毁。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冷战的结束,世界开始向多极化发展。

材料二:

2006年,在暴力活动、走私和非法移民犯罪不断升级之后,美国开始在美墨边境修建铁围墙,隔离两国。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曾一度搁置了这一工程,特朗普上台之后下令继续修筑围墙。

材料三:

2017年10月18日,领导人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现实背景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领导人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基本理念

国际权力观

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观

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则饥民将大规模涌向别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为难民潮的流动提供了可能,而人道理念的进步又使拒难民于国门之外面临很大道义压力。互联网把各国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在世界任何一点发动网络攻击,看似无声无息,但给对象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失却有可能不亚于一场战争。气候变化带来的冰川融化、降水失调、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不仅给小岛国带来灭顶之灾,也将给世界数十个沿海发达城市造成极大危害。资源能源短缺涉及到人类文明能否延续,环境污染导致怪病多发并跨境流行。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别人活得好。

可持续发展观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研讨会,会上首次有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进行专题研究。该委员会1987年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式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此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中国从斯德哥尔摩会议开始就参加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历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制度建设、发展援助等方面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约300亿元人民币债务,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超过60%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000多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这些数据说明,可持续发展不仅已经从理念变成了中国政府的行动纲领和具体计划,而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全球治理观

全球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可以推动全球治理朝更加公平合理、“包容发展、权责共担”的方向发展,可以利用全球治理形成的倒逼机制促进中国国内改革,中国也可以从全球治理中获得更多的和平发展机遇,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又形成了有力的“正能量”。

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基础。

精选语录

1、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领导人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领导人

3、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领导人

4、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领导人

5、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领导人

6、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领导人

7、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领导人

8、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领导人

9、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献瓦。——领导人

10、我们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而来,要引领世界前进步伐,带动全球发展潮流,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领导人

11、“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形”,星星之火可成燎原,涓涓细流可成大江。尚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将汇聚大众的意愿而成和平的潮流,将妙凝百姓的呼声而成合作的春雷。它唤醒了昏昏沉沉的天地万物,也敲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钟声。——人民网

12、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于中外传统命运论的智能创造和卓识开新。融实而和合是打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智慧,是化解人类生存厄运的一种武器。——人民网

13、在全球化、信息革命时代,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小,牵一发而动全身。民族、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在全球紧密相连的世界里,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高度融合,彼此依存。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和合则两利,抗争则两败,和则兴,斗则亡,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全球命运休戚相关,兴衰与共。——人民网

14、在此错综复杂的全球环境中,必须高瞻远瞩,“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度越一般世事的种种关系形态,以和合学的思维开放包容性,使各文明之间彼此互相理解、借鉴、尊重、吸收,为人类的长远利益、未来命运提供智慧卓越的中国方案创造了机遇。——人民网

15、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昔日那种你死我活、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越来越过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期盼。——新浪网

猜想三:时代变局与传统坚守与脚踏实地

押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②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

③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桓宛《真诚铁论·地广》)

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颧雀楼》)

⑤ 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⑥ 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鲁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仿照17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命制的新材料作文题目,任务性强,文化味浓,考生审题立意时首先要理解每句话的含义,提炼出出相关的主题,然后选择其中的两三句确定立意,完成任务,展开写作。

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②“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出自《管子正世》。“不慕古”反对的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留今”是提示人们不要受现实所惑,陶醉于今日的成就中;“与时变”倡导的是因时而变,顺应潮流;“与俗化”即随着习俗一起发展。

③“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出自桓宛《真诚铁论地广》,意思是不因穷困丧失节操,不因低贱改变志向。指节操和志向不受境况和地位的影响。

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颧雀楼》的名句。意思是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也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

⑤“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意在提醒人们要自信自重,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不可亦步亦趋,随波逐流。

⑥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意在提醒青年人要多做少说,埋首工作,而非夸夸其谈。

据此我们可以选择立意:A.③⑤组合可以从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的角度立意;B.②④组合,可以从志向高远,顺应潮流立意,也可以从高瞻远瞩、追求创新立意,还可以从创新改变要有所准备,付出努力方面立意;C.①④组合,可以从做任何事情事先都要有所准备立意(技艺和志向);D.①⑥组合,可以从敬业、工匠精神等方面立意;E.②⑤组合,可以从顺应时代但要有所坚守方面立意,也可以从创新改变不是推翻传统,要有文化自信,在继承中创新,精益求精,不满足于现状方面立意;F.①②组合,可以从创新的前提是好的基础与技艺,创新不是凭空而生的,要做好充分准备方面立意。等。

猜想四:芳华与新时代与梦想、初心与奋斗

押题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某知名杂志近日公布了2017年最受关注的年度热词。其中初心、芳华、新时代、奋斗、改革开放、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佛系、油腻、阿尔法狗、小程序、知识付费等排在前列。

请从中选择你所欣赏的两三个词语,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名词阐释

1.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联系近期反腐中一些落马官员的忏悔来品味这句话,不禁令人感慨。这些贪腐官员在“末路”时分,往往追悔莫及:自己起初也是一名好干部,兢兢业业工作,但随着事业的攀升和权力的增大,逐渐放松了警惕、迷失了自我、背弃了誓言,最终滑向罪恶深渊……

“初心”是什么?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是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当然也是我们年少时笔记本扉页上的人生理想。初心纯洁、热烈、美好,她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事业开端的承诺与信念,迷途困挫中的责任与担当,铅华尽染时的恪守与坚持。她在向真向善向美的追寻中,在升迁进退的守候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党员干部的初心,就是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就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时期,正是一批批共产党员恪守初心、接续奋斗,我们才迎来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青春与芳华

严歌苓:每个人都有青春,但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芳华。有理想的青春才叫芳华,也希望我们所有的年轻朋友都能坚持自己的理想。

青春不是年华,是心境,是无边的憧憬,是恢弘的想象,是炽热的感情,是美丽的象征,青春是你我的人生最好的季节。

青春是人生最铿锵的篇章,青春是旭日东升的力量,青春的我们意气风发,青春的我们敢作敢当,青春的我们斗志昂扬。

3.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网络流行词,含义是指那些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该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把喜欢独自待着,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与“佛系青年”相关的词还有“佛系”、“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等一系列的词语。

4.油腻

“中年油腻男”的走红反映出中年男性的深层焦虑。中年男性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生活压力较大,加上职场的天花板开始显现,难以取得更大的成就,继而心理上出现自我否定、怀疑不安等情绪。而“油腻”、“肥胖”或是中年男性早出晚归、蓬头垢面、拼命工作赚钱养家,过度使用快餐品,无暇顾及自身形象所致。

年轻人失败了大不了重头来过,但中年人在社会、家庭的重压之下,心理包袱较重,改变现状对他们而言不是一件易事,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在不满足与向现实妥协之中不断挣扎,最终陷入深深的焦虑。

“中年油腻男”的走红是世代战争的产物,或反映上层人士的阶层优越感以及社会对年轻人的追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理念发生了转变,开始注重食材的健康。身体发福是“中年油腻男”的一个典型特征,在以瘦为美的主流审美下,只有保持良好的身材才能凸显生活的格调。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90后已经走向社会使年轻人逐步掌握了话语权。作家蒋方舟曾指出,“讨好年轻人,是社会的通病。青年是巨大的消费群体,青年对于文化产品和商品的喜新厌旧的选择,对市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了获取更优质的社会资源,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与久经职场的中年人之间的矛盾凸显,正如加V用户@肖锋所说,“油腻中年男自黑的文章,引起共鸣,背后是世代战争:90后上位,70后80后不让。”

这是对男性的歧视,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有网民认为,这些所谓的避免油腻的要求浮于表面且透露着高人一等的态度,是典型的对男性的歧视,若有人调侃中年女性,可能会受到女性主义者的猛烈抨击。

范文展示

在不懈奋斗中绽放最美青春芳华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始终是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重要力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五四青年节前夕,领导人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深圳是青春之城、活力之都,青年是深圳发展的生力军。无数青年在深圳燃烧激情、创新创造,谱写着活力四射、激荡人心的青春之歌。自4月底开始,2000多项“五四”系列主题活动在深圳展开。如此大动作、大手笔,彰显出深圳对青年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 青年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有学者做过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通过对公元1500年至1960年间世界上1200多位杰出自然科学家和19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至45岁,峰值是37岁,以此证明青年时期是开展创新创造的“黄金期”。 青春正当时,莫负好时光。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不是用来蹉跎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去年年底,“佛系青年”在网上刷屏。青年当然会有生活的压力、竞争的焦虑,但张扬的青春绝不该不悲不喜、无欲无求。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倘若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苟且偷安,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那么青春何以为青春?难怪有人戏言,“佛系”也行,那起码也该做一个“斗战胜佛”。 青春,因梦想而绚烂,因奋斗而出彩。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才能绽放最美的青春芳华。从去年开始,深圳启动了每年一次的“深圳好青年”推选活动,选出一批锐意创新、求知奋进、实干担当、爱心坚守、追求卓越的青年榜样。入围的“深圳好青年”,有的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孔雀计划”人才、创新型企业创始人,有的是扎根基层一线的公安民警、教师、工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用实际行动演绎奋斗青春,将个人的成长与深圳的发展融合在一起。青春建功,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也会激发更多有志青年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潜能,引导青年人才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为城市和国家发展注入强劲青春活力。 青年的群像即是未来的样子。青年发展好了,未来更加可期。当前,深圳正在全方位立体化推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一方面让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客观环境、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好地满足青年的发展需求,提高城市对青年的承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让青年对城市发展更有为,将人才工作与城市定位、科技发展、产业规划统筹谋划,引领青年与城市同成长、共发展,提高青年对城市的认同感、参与感、贡献度。在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心怀梦想为之奋斗,想想就令人心动。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青年,为了无悔青春,奋力向前冲吧!

猜想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为人处世与核心素养

押题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描述当代青年的新鲜词汇,如:二次元、杀马特、非主流、颜控、啃老族、考碗族、热力青年、空巢青年、空巢青年、吃货、互联网原住民、宅男腐女、北漂族、毕婚族、高冷、节食、网红、创客、拍客、晒客、房奴、游戏奴等。

你觉得哪些词语可以代表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或生活状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阐述。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押题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著名作家刘震云在母校北京大学给2017届毕业生作演讲时讲了两个小故事。一个故事关于他的外祖母。外祖母割麦子割得非常快,是因为“只要扎下腰”就“从来不直腰”,“因为你想直一次腰时就会想直十次、二十次腰,我无非是在别人直腰时仍在割。”外祖母说。另一个故事是关于他的舅舅。舅舅的木匠活特别好,远近闻名。舅舅说:“别人打一只箱子花三天时间,我花六天时间。”“我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选择原料时,更喜欢那些长得虽慢,但品质更好的树种。”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押题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最近,一张湖北诗人、作家野夫收徒行跪拜礼的照片在网上曝光,引起人们一片热议。照片上,野夫端坐于椅,所收之徒正跪在垫子上行叩头礼,桌子上供奉着关公塑像并燃红烛两根,关公像背后则贴着红纸黑字的“拜师礼”和“天地君亲师”字样。

有人认为,这是重拾封建糟粕,拜关公更是充满江湖习气;也有人认为如何收徒是个人自由,与他人无关;还有人认为,当今社会,更应强调师道尊严,彰显道义与礼数。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封信给野夫,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事件现象类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情境性很强,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已经严格限定,考生要有鲜明的角色意识,以“小明”的身份写信给野夫,表面自己的立场和看法。考生主要可以从两面进行立意:

第一、赞成,鼓掌欢迎。理由有:①收徒是私德范畴,民间私学,私相授受,行跪拜礼是仪式、是良俗、是对学问的尊重,只要两厢情愿,有何不可?②江湖之中,各行各业,三教九流,都要讲道义和礼数,以及严格的家法和规矩。洪门论兄弟,青帮论师徒,袍哥论上下,入门都要拜武圣关公,这样才心中有敬畏,自我有约束。因为什么都不敬畏,才导致官人和民间都无恶不作。③叩头礼,拜关公,燃红烛,贴红字,这是传统的礼数、仪式,跪拜礼,彰显的是庄重、严肃,表达的是对老师的尊重,对师门的认可与敬意。跪的是学问,跪的历代前辈和先烈,跪意味着服管束、懂礼数、知尊卑。④有了这个仪式,师生关系更融洽,更紧密,师傅更尽心,徒弟更努力,教育效果更好。⑤现实意义,西学东渐、礼崩乐坏的当下,整个社会都存在着不尊重老师和不爱学习的流弊,甚至学生殴打老师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全社会的悲哀和耻辱,也是礼仪丧失与道德恶化的表征。

第二、反对、批判。理由有:①封建糟粕、江湖习气。跪拜彰显的尊卑、贵贱,是身份阶级,象征的是绝对权威,是封建专制的遗毒。跪拜固然是一个仪式,却未必是良俗。②与现代社会契约和法制精神背道而驰。野夫收徒拜的是关公而非孔夫子,打出冠冕堂皇的文化传统大旗,却混淆江湖道统和文化传统,求学问却拜关公是不伦不类。文化保守主义的三教九流的江湖规矩,与自由主义奉行的社会契约和法制精神,是格格不入的。③跪拜是以绝对权威之形式实施对被跪者的精神驾驭与统治,讲究绝对忠诚与服从,是对人的精神与心理的柔性占有并侵入。④跪礼”是近代革命的重点批判对象,野夫收徒的跪拜礼,很难被理解成一种单纯的礼仪,更容易唤起人们古老的臣民记忆,让封建奴性的糟粕再沉渣泛起。④野夫是一位享有盛名的公众人物,要考虑到公众人物的表率作用。私人场合之礼,毕竟只是行于私域而止于私域,公开传播乃至“兼答天下”就不大适宜了。⑥尊师也可以很自由,很平等。可以鞠躬,可以敬礼,不只有跪拜一条路径。

佳作示范

您是野夫,您不懂

李瑞云

尊敬的野夫先生:

您好!

近来听闻先生沿用旧俗收徒,小生欣然赞赏,但又见现代社会中的网民们大骂您重拾糟粕。依愚之见:您是渔樵野老,心中只怀着对师与从师的崇敬,您不懂那些市侩之人的算盘。

吾以为,您的行为是对师道意义的重申,为褪色的师道点染上庄重的大红色。想必您与您的徒儿都不会忘记这次仪式吧!在红烛的庄严氛围中,在关公的凛凛注视下,他缓缓屈身向您跪拜,您直直端坐着,接受大礼。这样严肃的仪式无疑会有洞穿时间的力量,从此他对“师”敬重有加,您对“师”兢兢业业,师的尊严与骄傲便是在这一次仪式中复活了。从此,在您的教学生涯中,“师”会走上新一级台阶,它会变得有品格,有道义。师不再是社会上个别同学用刀捅死的职业;不再是被人们抓住把柄就不断贬低的职业;不再是会对学生想入非非甚至染指同学清白的职业。因为师与徒之间曾有过贯穿一生的承诺,因为师又重新有了道,有了尊严。

在您的仪式中,我不仅看到您的徒儿的拜倒,它更是一种您也参与的对传统的溯源膜拜,以期待传承古代的师生关系。

吾坚信,您的行为是对古代师生关系的一次回望,对终身师生情义的展望。这一关公,不正是当年桃园三结义的关公?这一烛红,不正像歃血为盟的唇间一点红?这样的富有江湖气息的仪式,正是对曾经义气的一脉相承,将之融入师徒关系中,使徒与师的联结与羁绊得以维系一生。从师不再随意,不再如现代社会的为学而师,而是真正的从师而学,从一师、学一生。我想,您与徒弟之间的情义,必定悠长;您与徒弟之间的关系,必定方正。

然而,您是野夫,您不懂!您不懂有些人将先人所有的智慧都当成糟粕垃圾;将先人所有的血气都看成封建污水;将所有的社会行为都换算成现成的利益,包括神圣的从师!您不懂他们只奔利益,不求情义的价值观。正如印第安人首领西雅图对美国人不爱自然的疑惑,他说:“我是印第安人,我不懂。”您对当今社会的不爱传统,不重师道,不重情义也只能摇摇头,“您是野夫,您不懂”。

您是野夫,您只把守一寸师道,一方情义,您不懂那些将教育视为一场交易的“现代”公民,但先生,请您一定要将您的师道与江湖坚守住,我相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小明

点评:此文紧扣材料,围绕“野夫收徒行古礼”的核心话题展开,并能抓住材料中“行叩头礼”、“拜关公”、“燃红烛”等核心细节,议论集中,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从师道意义的重申,传统师生关系的回望,现实只奔利益,不求情义的价值观等,多角度肯定了野夫收徒行古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全文用词准确,表达流畅,是难得的考场佳作。

猜想六:中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与中国故事、中国辉煌、中国形象

押题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大量以戏谑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插队”、“中国式思维”等等,于戏谑中表达着自嘲与质疑,于调侃中彰显着反省与担忧。

另一方面,“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改革”、“中国梦”、“中国创造”、“中国信心”、“中国力量”等“最美中国式”正变成先进、正能量、国家魅力的代名词,为世界所接受,成为各国的标杆。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押题九: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代有一代之风度,一代有一代之生活。先秦时讲君子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魏晋时讲风度与风骨,追求任性放诞、清俊通脱;汉唐时讲气象,以开放包容著称;宋明时将风韵,追求趣味与性情……但是在现代风度上,大家发生了分歧,有的说是创新,有的说是竞争,有的说是穷忙、宅、腐、控,还有说是休闲、旅游、健康…

你觉得现代风度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佳作示范

为“中国式”反思,为“中国”自豪

佛山南海中学一考生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和他的国人被贴上不少“中国式”的负面标签,成了缺乏文明素养的标志。今时今日,我们的伟大“中国”终于成为文明、互励、共赢、富强、美丽的代名词,让我们不禁为之惊呼:“厉害了,我的国!”从“中国式”到“中国”的变化,让我们可喜,亦值得我们反思,这些称呼名词,提醒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

中国式开头的热词,暴露了我们的问题与不足,是中国向现代化发展不可避免的羁绊与坎坷。你也许对此并不陌生,“中国式过马路”讽刺着中国人过马路,无视交通灯指示,淡漠交通规则的习惯;“中国式插队抢购”,直指中国的客在旅游景点疯狂扫货的场景,指向国人亟待提高的素质与公民意识;“中国式父母”,矛头指向“保姆式教育”,无微不至照顾并培着一批巨婴的“畸形”的育儿理念;“中国式学生”呈现了应试教育下,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创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问题。这些词批判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我们深入透视“中国式”现象的背后,不应只看到其负面的表象而如愤青,而是应关注国人素质未能提高背后是规则、法制教育的不健全不完善,监管制度存在漏洞等更深层次的矛盾,反思“中国式”是正视我们的短板,走出自卑不足的阴影,面向更长远的发展。

“中国”开头的热词,书写着新时代辉煌中国的崛起和国民新风范树立的崭新篇章,在纪录片《辉煌中国》中,“中国铁路”走向世界,为贫瘠的非洲大地吹去发展的东风;“中国智造”惊艳世界,c919飞机、洋山港、港珠澳大桥等等,无不彰显大国实力、大国魅力,这些词语描绘着创新中国;“中国女排”顽强拼博,永不服输,赛场上的咆哮吼出了中国人的雄心壮志,“中国爱心”表达中国人与全人类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中国志愿者”的足迹遍布全球,这些词语谱写着国民积极热情、文明风范的乐章。透过这些“中国”,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是中国理念、中国人思想的进步,是国人不懈投身奋斗建设的果实,为中国自豪,自觉与自信,展望未来!

反思与骄傲自豪交织,综合看待助力中华崛起、可持续发展。我们当从“中国式标签”中寻找存在的问题,有信心也有针对性地将其解决,把调侃化为改变发展的动力;我们也要从中国热词汲取发展的精神动力与经验, 去糟粕取精华,摒弃自负自卑,为谋求“中国发展”而努力奋斗,发扬“中国自信”,做优秀“中国青年”,做优秀“中国工匠”。

忆往昔,“中国式”曾令人皱眉;看今朝,“中国”令人振奋,中国人让我们剑指远方,把热血青春抛洒铸造更厉害的国,告别“中国式”的暗淡。

点评:本文审题准确,能结合“中国式XX”和“中国XX”的现象实例来展开,写出对“中国式XX”“中国XX”的感触和思考,思想深刻,思路清断,结构严谨。首段开篇明义,照应了标题及回应了写作任务。然后采用对照式和层进式的结构:写为“中国式”反思,写为“中国”自豪;然后提出我们当从“中国式标签”中寻找我们存在的问题,把调侃化为改变发展的动力;我们要从“中国”热词汲取发展的精神动力与经验,摒弃自负自卑,呼吁为谋求“中国发展”面努力奋斗,发扬“中国自信”,做优秀“中国青年”,做优秀“中国工匠”。这一层把“中国式XX”“中国XX”的关联进行深化与拓展,写得深刻大气。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精炼形象意蕴丰富。本文还有一个亮点是论是论据材料丰富,并且对论据材料的评析精准透辟,观点的提炼很有深度,很有说服力。

猜想七:优秀文化节目的火热、电影票房的新高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押题十: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镜头一:“起大早,排长队,大门一开冲前位。”近日,故宫年度画展拉开帷幕,诸多堪比《清明上河图》的传世名作相继亮相,备受关注。几天来,“冲刺”看名画的“故宫跑”,再次成为网络热词。

镜头二: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出游人次达到7.25亿,多处旅游景点游客“井喷”、人气爆棚,场面堪比春运。

镜头三:更多的人选择出国游,消费方式则逐渐回归理性,不再单纯“买买买”或“拍照炫耀”,注重旅途上的精神享受,追求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选择。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押题十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去访古探幽,大家争论不下,求教于阅历广泛、游历天下的小王,希望他能给出好的建议。

如果你是小王,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明确建议,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使用恰当的措辞,有理有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首先概括材料内容:面对小明和几个朋友高三毕业暑假旅游在地点上分歧,你的建议是什么?其次,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选边站的意识,具体明确地给出建议的去处。第三,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考虑到小明等人的身份与出行时间,在行文中要体现出建议的意思,不能仅仅是自我态度的呈现,观点的展示,而缺少建议的成分。第四,要结合具体的景点阐述建议的理由,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①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秀丽美景;自然是繁冗世俗的避风港,感受自然是休闲放松、愉悦身心的最好方式;自然能安抚狂热而躁动的心,让我们暂且摆脱世俗,回归本心;自然美景能给予人无尽的宝藏,让精神丰润起来;自然不仅是这个世界原色的缔造者,是数以万计生灵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灵魂的皈依之所。自然的清新、安静、舒爽、自由、真实…

②历史名城。古城是纽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游历古城,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历史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华丽而不造作,优雅而不显媚态,古韵承载在人们平凡生活中,历久弥新。历史古城经受过岁月的雕刻,时间的淘洗,斑驳的城墙上刻满的是历史与文化,是传承与悠远;可以倾听历史的心跳,可以感受人事的变迁;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可以修身养性,鉴古知今;可以感受古意盎然,可以遥想时代兴替,还可以怀想悲欢离合。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③繁华都市。倾听时代的脉搏,感受现实的喧嚣;关注社会,丰富阅历;体会真实的生活:充满竞争与压力、心酸与血泪、奋斗与拼搏、荣耀与失败…;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的发展变化、繁荣进步,从基础设施、文化品位、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科技发展、法治建设、…;以及城市的包容度、开放度、文明程度、创新性、竞争力,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

④异国情调。别样的生活、别样的文化、别样的习俗,开阔眼界;国际化的视野;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增强国家认同;增进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借鉴吸收。

佳作示范

访古探幽,重拾诗中景

王云天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旅游,有人想感受异国情调,有人欲领略城市风采,亦有人欲投身自然。在我看来,其虽不失为良策,但何妨借此机会去访古探幽,重拾诗中景呢?

历史名城的青砖碧瓦,该承载着怎样的人事啊。

可还记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中的京口北固亭?想当年,金戈铁马壮;可还记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那座萋萋空城?想当年,龙盘虎踞雄;可还记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的那一尾乌衣巷?想当年,秦淮歌舞艳;可记得“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想当年,春风十里扬州路。如此之景,除了历史名城,又能往哪里去寻呢?只有在这样的历史名城,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是浓厚的文化沉淀,什么是沉厚的人文情怀?

访古探幽,除诗中的景,我们更应领略诗中的情。

不走进那雨巷听听那雨打芭蕉的声音,又怎么领略那红尘女子独守空阁的孤寂呢?每一座老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来过无数的人亦发生过无数的事。当你立于那一面青砖碧瓦的古墙前和一扇雕花漆红的大木门后,思绪便自然而然地开始翩翩起舞了。谁曾在此处生,又在此处死呢?谁曾在此处爱过,又在此处放手释怀呢?不亲临一座有历史的都城,以上种种都是无从体会的。在这样一座老城,每一片瓦都是有情感的,每一块砖亦是有温度的,这就是积淀,是无从模仿的专属记忆。

诚然,体验异国风光和探访大都市抑或是走进大自然,也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有哪一样能比徜徉在有厚重历史的古城更有韵味呢?异国风光固然美丽,但那毕竟是异国他乡;大都市的繁华固然令人神往,但充斥着是更多的是现代的嘈杂和喧嚣;大自然的静谧固然让人放松,但当代青年需要的更多是文化的滋养与传统的熏陶,更何况,细雨滴落在空调机上发出的单调声响是无法与雨打芭蕉绵密的声音相媲美的——不然为什么叫听雨呢!纵身于自然享受自然风光,但缺了人间的温情,自然又是否会显得有些冷清了呢?

在这样一个为数不多的长假中,选择去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何妨去看一座老城,观一处古迹,慢慢去品味每一座古殿的巍峨,每一条古巷的幽深,每一面古画的山水诗意,去感诗中情,去品画中意,去探城中事,此乃人生之幸事。

点评: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行文畅达的议论散文。亮点有四:其一,开篇点题,观点明确,毫无拖沓之感;其二,大量古诗词的引用与古城古迹契合无间,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味道;其三,善于描述,笔端带情,文章有画面感,具体形象;最后,能对比说理,辩证地突出了自己观点。

猜想八:中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融合

与理解、包容、学习、创新

押题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2016年7月12日,英国教育部决定,未来4年,全国约8000所小学将采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并为此向这些学校拨款5400万美元。据介绍,这项改革涉及全英约一半小学。不仅如此,英国还建立了35所专业数学教学中心,作为普及“中式教育”的平台。

关于“中式教学”,争议由来已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分数为上的考核体系等,都动辄得咎。很多国人觉得问题一大筐,英国教育部官员却来取经,并大范围推广“中式教育”模式,颇堪寻思,也激起了人们对中国教育方式的关注和热议。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的审题,首先要概括材料,找准核心关键词:面对动辄得咎、饱受诟病的“中式教育”,而英国近一半的小学将采用其数学教学方法,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其次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明确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思考。第三要有细读材料的意识,英国学习“中式教育”,并非全盘照搬,而是有选择地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在小学阶段推广中式数学教学方法。第四,对“中式教育”的议论不能笼统,要将其具体化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分数至上的考核体系、高强度的练习等。最后,写作要有针对性,可以针对世人对“中式教育”无理无知的批评,结合英国来华取经,凸显“中式教育”的优势和上千年来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上的贡献;可以针对看到英国来华取经,国人对“中式教育”盲目的自信,表达自己的忧虑,并希望“中式教育”能正视自己的问题,不断改进。

还要注意写作过程中的四个不良偏向:

①只谈“中式教育”的利与弊。不是扣着“英国小学将采用‘中式数学教学’方法”这个事件来展开对中式教育的思考,而是抛开材料,只抓抓住“中式教育”来议论,给人脱离材料,写作没有针对性的感觉。

②机械地选边站,文章逻辑奇怪。有同学的文章的行文大致是这样:英国学习中式教育是不明智的选择,原因在于中式教育的弊端皆是,例如填鸭式扼杀思维,评价单一带来的巨大压力……。这种文章的逻辑是:中式教育是一团臭不可闻的狗屎,而选择学习中式教育方式的英国也是有眼无珠的傻子。

③把握材料不准,盲目推崇英国来华取经,而置“中式教育”于不顾。有同学的行文思路是,在这个事件的 我看到了教育强国的英国人的国际视野,对自身问题的反省能力,对多种不同教育方式的吸纳的开阔眼界和胸襟……。一个教育强国近一半的小学采取中式数学教育方式,难道中式教育的优点不是被学习和借鉴最应该突出的吗?你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去了哪里?

④背后强烈的民族自卑感,缺失了大国国民的自信与胸怀。还有同学面对英国人学习中式教育,充满了忧虑,可是这个忧虑是为英国人操碎了心:英国那种以人文情怀、具有顶尖大学的国家,引进我们这种弊端重重的教育方式,会不会受到冲击啊?读这样的文章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情感不适,让人觉得,你根深蒂固的民族自卑心把你逼到墙角,还弯着腰,惴惴不安地仰着头,深怕来访客人不满意!任何文章,特别是这种涉及到国家层面、民族层面的文章,特别是一个少年,该有的虎虎锐气,蒸腾的自信力,舍我其谁的霸气是应该有的,把它们融入到文章的逻辑中、语言中,撑起文章的框架。

佳作示范:

习人所长,去己糟粕

黄筱惠

英国普及“中式教育”的消息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为颇受责咎的“中式教育”平反。而笔者认为,为其平反为时尚早,在他人取我精华时,我们为何忘了去己糟粕?

诚然,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都有其可取之处。分数为上的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学生不断向上、积极进取;对数学高强度的教学与训练也能启发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学科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式教育填鸭式的教学很难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将除“高考”外的可能性斩除在深宫苑墙之外。英式教育恰恰相反,它将学生放归“森林”,让学生去寻找自己愿意栖身的树。它提供了充足的选择与自主,赋予了每个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它所缺的,不过是学科教学的方法。

正如中式教育有着坚实的学科大地,却住在井里;英式教育有着广袤的素质之空,却无落足之地。英国走到井边,拾起石子,开始建设自己的大地;我们却笑以为自己是最佳模范,仍住井底。孔子早已向我们阐明了从师学习的道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昌黎亦曾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英国择我善者,我们切不可以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技高一筹,实际上,这恰恰是英国在这平等的交流学习中抢占了先机。英国看到了我们的优势,不巧的是,我们看到的也是自己的优势。

英国取我精华,我亦应去己糟粕,习人所长。令人庆幸的是,中国的教育改革已在浙江点燃,不幸的是,考试机制的变革只能让分数更真实、有分量,一旦深究其神,我们会发现,衡水还是衡水。归根结底,国人对教育的观念仍然老套而片面。教育不是标准化生产,一套试卷不足以作为标准来束缚教育;教育不是为了让人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它是教书、育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与未来,传播一种思想,传播一份关怀。为此,国人必须认识到中式教育的不足,敢于直面缺陷,虚心向他国学习,方能离开井底,拥有一片广袤的素质之空,切勿重蹈晚晴闭守之辙。

英国之举既值得我们学习,也是对我国人民智慧的肯定。望平反之事暂歇,改革之旗高举,望我们也能习人所长,去己糟粕,真正做到“育”人。

点评:本文立意高远,视野阔大,既能扣紧材料,抓住材料的核心内涵和具体细节,又能理性思辨,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能客观公正地看到“中式教育”的优点,又能一针见血指出其弊端,牢牢抓住“习人所长,去己糟粕”的中心论点,娓娓阐述,言简意赅,毫不拖沓。

猜题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珍妮是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一个学生,近期正在准备一个有关传统中国的演讲,演讲要求从中国汉字、中华武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长城、京剧、春节、中华美食、四大发明、四书五经、礼仪之邦、炎黄、唐朝、忠孝仁义等选取一两个关键词来呈现自己印象中古老的中国。珍妮觉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灿烂辉煌,很难用一两个关键词来呈现,于是陷入了踌躇与迷茫,求教于正在内罗毕大学交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小王。如果你是小王,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明确建议,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使用恰当的措辞,有理有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押题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喜爱并积极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美国女博士安妮爱上了中国的皮影戏,把传承保护皮影戏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疯狂地爱上汉字并自创网站推广汉字;德国“80后”帅哥马林喜欢中国古典建筑,成了一个宣扬中国古建筑的德国“网红”;奥地利小伙喜欢中国陶瓷,打算放下手中其他的事情,把中国陶瓷文化传播到他的家乡;美国老人丹尼尔因中医治好了自己的癌症而痴迷中医,希望“让中医惠及更多的人”;智利人阿诺·博赛兰从14岁开始学习中国武术,如今开了一家名为“龙魂武道”的武馆,教授形意拳、太极拳和汉语,把中国武术、中国文化传播到智利。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猜想九:中学生的人文底蕴、哲学素养与理性思辨意识

押题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轻与重,大与小,冷与暖,美与丑,刚与柔,善与恶,真与假,内与外,空与满,有与无,收与放,虚与实,同与异,是与非,难与易,勤与懒,先与后,快与慢,义与利,达与穷,新与旧,平凡与伟大等,汉语中有那么多相反相成的词语牵动人心,惹人深思。

请从中任选一对词语发表看法,展开写作。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示范

把握生活的“轻”与“重”

生活于我们不是一片平原,它时而重峦叠嶂,时而小桥流水,正如一些事物对我们重若泰山,另一些则风轻云淡。唯有把握好生活的轻重,理性面对,我们才能自由徜徉于山水之间。

学会“看重”,人生才有可能获得境界的飞跃,登上高峰。“看重”是重些什么?对爱因斯坦而言,是对科学之美的深入挖掘;对塞林格而言,是对文学麦田的守望;对梵高而言,是让艺术散发向日葵般的光芒。看重的事物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在它们的身上都体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最终他们也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一块里程碑。可见,唯有对理想倾注身心之“重”才有可能让人生站上新的高峰,而这条道路是充满着艰险与负重的。“我担心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到了,他将他的苦难与其一生都倾注在了书写底层的命运之中,他的人生因而完满。面对生活之“重”,我们若想达到理想的高度,必要背负与之相应之“重”,而结果必会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光彩。

同时,学会“看轻”,人生才能变得自由。人生而不自由,生活赋予了我们许多枷锁,世俗的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这些往往都成了通往理想之路的绊脚石,学会看轻,我们才能自由前进。王维行到路穷时,坐看云起时;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一骑白鹿游访青崖;托尔斯泰放下贵族身份,来到林间回归自然本真。他们放下了牵绊自己的事物,在理想之路上自由前行,如此这般的洒脱,人生怎不叫大自由呢?雨果有言:“心灵是人类的枷锁。”若要解开这束缚,我们还得学会一份看轻,让心灵真切地看到比起那些琐碎的事物,真正的重要的事物在何方,如此一来,人生之路将更加清明。

说到底,看重与看轻终究是统一的,看清一些事物,看重一些事物,都是为了人生能行到更远处,更高处。孟子的舍生取义便是这个道理,为了生命活出其应有的价值,我们必得舍去一些事物,才有可能获得更珍贵的事物,而其中的评判标准,是我们的人生理想与追求,把握了这般轻与重的关系,何愁人生不能更高、更远?

孰轻?孰重?用一颗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心去看清,让风景洒满人生之路!

快与慢

兵法云“兵贵神速”,谈交战用兵的快;谚语说“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显慢的真谛。“快”与“慢”似一对冤家,各据半壁江山,互不相让。而我说,快慢各有长,把快与慢结合在一起,才是上上策。

快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时代的步伐。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在快节奏的今天,这是我们必须的行走方式。我们追求快,追求速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对此时而无奈,却也享受其乐。看改革开放以来,如雷贯耳的“深圳速度”,激励着多少的昂扬斗志;看高潮迭起的奥运会赛场,博尔特、菲尔普斯一次次用速度征服对手,征服观众,书写历史。快,是一种进步,一种能力,一门艺术。我们紧跟其后,一步步感受快的气息与魅力。我们需要快,我们必须快。

而慢是一份豁达。不再去回首因慢而挨打的中国近代史,无需去担心“快”将人间的温情冷却。走过千山玩水,慢早已沉淀一份淡然,成就一份豁达。细嚼慢咽,精雕细琢,用慢创造的往往是永恒的精品,仅要文火足矣。李时珍一本《本草纲目》用二十年的光阴;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走过十九年,司马迁著《史记》耗时十三载,曹雪芹一部《红楼梦》梦过十年……精品,是这样炼出来的。慢中的豁达与智慧,早已渗透在点滴之中。慢,慢慢的享受,慢慢的酝酿,收获一份从容的生命姿态。

殊不知,快与慢的完美融合则是一种智慧。在享受快与慢的同时,更应该找到它们的交集。

楚河汉界,仕相炮马,各显神通。是“卒”厉害还是“车”凶悍?小卒一步一个脚印,却也勇往直前,绝不回头,无所畏惧。深入腹地,你将仕能奈何几分!车来势汹汹,横冲直撞,了无障碍便直闯无忌,谁见了都怕三分。可是,烽火战场,它们谁都少不得,谁又能说清是快车好还是慢卒好呢。此时的战场,正是联合车与卒的力量,快慢相辅,冲锋陷阵。

捧起一本好书,是一目十行还是咬文嚼字?快读一气呵成,掌握文本主旨,领悟精髓;慢读品字赏词,感受字里行间的细腻。显然,二者皆不可少,各有其妙。这便是联合的智慧。

生活中的许许多多都是快慢并行的。而控制节奏,驾驭快慢则是一门高超的学问,一种智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或是慢节拍,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要知道,快慢相宜才是真正的境界。

我们的生活需要快与慢的结合,人生亦然。把握快与慢的平衡,你便是真正的赢家。

猜想十:互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核心技术

押题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一些购物网站或app会根据用户的性别、年龄、所在城市、喜好等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推送信息,这些经过加工筛选后的信息显然更全面,准确性、匹配度更高,从而大大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效率。

材料二:有用户反映某打车软件,存在“杀熟”现象。同样的行程,iPhone用户比小米用户贵10%。同时,测试的两款手机设置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车型类型一样,也没有新用户补贴,但是级别更的用户费用更贵。

材料三:近日美国媒体披露,一家名为“剑桥分析公司”的数据分析企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获取了美国社交媒体“脸书”多达5000万用户的信息,用于设计软件,以预测并影响选民投票。消息一经曝出,舆论一片哗然。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时代背景

“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领导人在主持学习时,深刻分析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我国实际对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部署要求,为用好大数据、赢得新时代发展的战略主动指明了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有人感叹:数据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纪最为珍贵的财产。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大数据对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国家治理、人民生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现在,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技术研发、数据共享、安全保护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抓住大数据发展的时代机遇,开创发展新局面,也是我国必须解答好的时代课题。

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和产业革命,也将带来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新的治理课题。从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打破信息壁垒、推动信息共享,再到利用大数据平台形成社会治理合力,用好大数据这个利器,将有力提升治理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的新时代必修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教育、就业、医药卫生、住房等领域大数据普及应用,弥补民生短板;加强精准扶贫、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助力。让大数据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民众,就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佳作示范

善用大数据带给我们的洞察力

陈凌

当空间地理与大数据相遇,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济南成为2016年度最堵城市”“华为员工加班时长最长”“周杰伦开个唱最添‘堵’”……近日,一份《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在社交平台刷屏,详细具体的分析、新奇好玩的结论,让人感慨大数据的神通广大,也让人期待大数据的应用前景。

如果说,几年前的一本《大数据时代》把我们带入了大数据的“启蒙”阶段,那么如今我们已经迈入大数据的“工业革命”时期。不管是通过互联网把分散的停车场联接起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缓解“停车难”问题,还是通过数据分析,智能调节红绿灯,提升道路车辆通行速度,抑或是把食材的“前世今生”刻写在二维码上,让数据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发挥“雷达”和“哨兵”作用,从大数据融入日常生活的速度,已经能看出它将深度参与我们未来的生活。

大数据应用成为一种趋势,不仅仅在于它能提升人们生活的便捷度,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更在于它背后的观念变革,有可能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万物互联”的特性,让大数据分析能够抽丝剥茧,揭示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内在规律,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社会;另一方面,“物皆有灵”的品质,不仅让生活更加智能化、智慧化,还将深刻影响人际交往方式,塑造不一样的社会生活。某种意义上,谁能下好这步“先手棋”,谁就能掌握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

在这样一场“可预见”的变革中,治理者要有乘“云”而上的自觉。客观地说,这些年来,政府管理部门在大数据运用上已有许多尝试,比如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身份证异地受理、政务信息公开等,也给群众带来了不少便利。然而,仍有一些梗阻存在,一些痛点未被抚平。比如,有很多公共数据仍然沉睡在政府大院里,“养在深闺人未识”;各类数据中心、信息中心应运而生,但标准不一、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管理部门之间,数据壁垒森严,“公章四面围城,审批长途旅行”仍未消除。可以说,让数据“活”起来,道阻且长。

对大数据的分析运用,本质上是一种为自己赢得主动的思维方式。有人说,大数据的价值在于获得洞察力。大数据分析,能提前发现不少社会治理的堵点、痛点,从而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奠定基础。与其等着群众拿着“问题清单”找上门,为何不带着“解决方案”沉下去?对于治理者而言,分析那些冰冷的数据本身不是目的,更重要是通过它来“解码”公众需求,让公共服务始终有温度。

想通过大数据真正提升社会福祉,维护公民隐私和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就在前几天,支付宝被曝出现安全漏洞,让不少网友惊出一身冷汗。虽然官方紧急提升风控等级,但这无疑是对信息安全的一个警示。管好数据,不只是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分内之事,更是政府部门的应尽职责。正如有人所说,收集的大数据就像是河水,如何过滤、杀菌、去色,将其变成自来水,供不同的企业和家庭使用,是大数据发展面临的重大考验。下好大数据应用的先手棋,就必须提前为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建好防护堤。

思想有多深,前行的脚步就能走多远。在大数据、云计算东风劲吹的时代,善用大数据带给我们的洞察力,才能在新时期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在这样一个互动时代顺势而为,让善治与我们的梦想相伴而行。

让隐私保护跟上大数据时代

盛玉雷

在当下中国,对个人信息的各种商业利用已远远走在了隐私保护前面。登录电商网站,推荐商品多是依据浏览痕迹;打开微博微信,广告投放定向植入;打开理财客户端,也因人而异……通过对浏览记录、点击频次的统计分析,从中挖掘出性别、职业、喜好、消费能力等信息,被不少企业视为理所当然的商机,然而在隐私保护方面鲜有人投入同等的关注,这无疑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大数据算法在商业应用中一骑绝尘,说明在个人和商家的博弈框架内无力解决好隐私保护问题。因为个人选择空间很小,你要么选择让渡自己的信息,要么远离其他人已经拥抱的便捷生活。只有公共管理部门介入,才能在某种程度上平衡这一对矛盾。近日,针对这一隐患,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和国家标准委等四部门联合启动隐私条款专项工作,首批将对微信、淘宝等10款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隐私条款进行评审,力求提升网络运营商个人信息保护水平。公共监管深入微观层面,对个人信息保护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拓展。

相比个人信息应用方面的大踏步前进,隐私保护目前只有一些抽象的法律原则性条款。在实际生活中,哪些信息采集是必要的,基本没有经过法律的审视,而取决于商家的需要。比如,注册一个APP,就需要提供手机、身份证等各种信息;办一张会员卡,生日、住址等都是必填项。当前的保护政策,未触及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微观层面,无力扭转当前对个人信息的滥采滥用,导致个人隐私的边界不断后退。

事实上,在社会治理层面,隐私保护在价值排序中也处于比较低的优先级。比如,共享单车要求实名注册,从解决乱停乱放的角度看当然合理,但从隐私保护的角度看,等于是把所有责任都放在企业自律身上;行人乱穿马路的现象让很多城市管理者头疼,部分地方选择利用面部识别定位、将路人信息公布于大屏幕的方式来应对,效果固然有了,但显然是完全没考虑个人的隐私权,更遑论保护了。

隐私保护的粗放滞后,与我国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状显然是不匹配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智慧物流、移动支付等垂直领域全球领跑,如果任由信息流像脱缰野马一样,迟早会对公民个人生活产生破坏性影响。在这方面的社会治理水平,倘若跟不上商业开拓的步伐,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四面漏风的状况,到时候想保护也得付出比现在大得多的努力和代价。

互联网生活早已成为公共生活一个庞大的子集,个人信息保护不能纯粹指望约定俗成的自律,而要通过具体而微的制度建设使之变成一项可以积极主张的权利。目前流行的“个人许可”监管模式,搜集者的责任仅限于征得所有人的同意,并告知用途,而许可者无法确认信息的最终流向,权利和责任是失衡的。此次四部门联合开展隐私条款专项工作的意义,不只是在具体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对数据搜集使用者的监管,更重要是完善隐私保护的政策框架,在个人生活、商业利益、社会治理之间寻求可能的平衡。

大数据号称“网络时代的科学读心术”,它的价值就在于能把人的特征、行为、选择等信息化,反过来为人类生活提供某些便利。身处这样一个时代,生活中完全拒绝让渡任何个人信息,是很难想象的。我们能做的,是让这个信息交换过程变得更可控,造福社会而不是毁坏人们的生活场景。

附1:

版本二:2018年高考作文大猜想

猜想一:青年观,当代青年的使命

猜想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猜想三:国家宝藏节目热映,感受传统文化

猜想四:“佛系青年”背后的现象

猜想五:《战狼2》热映,民族复兴

猜想六:《厉害了,我的国》,大国情怀

猜想七:如何看待网络语言的流行

猜想八:共享经济

猜想九:失信黑名单,坚守道德底线

猜想十:如何看待“网红”文化

版本三:2018年高考作文大猜想

1、传统文化

2、科技与创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改革开放40年

5、中国梦

6、大国风采

7、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8、振兴乡村 留住美丽 记住乡愁

9、家庭与时代

10、修身与教育

**********

2018年高考必读时评范文10篇,助高考高大上!

1、人民网评:如何熄灭长江的“生态红灯”?

文 / 郑言之

关于长江,我们再熟悉不过。吟过“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也读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更熟识“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还有那“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古人墨客、历史掌故、朝代故事,因长江一水颂出了万千故事。可是,诸如“不尽长江滚滚来”“惟见长江天际流”“碧水东流至此回”,是何等的雄伟气魄,哪种情绪不是因长江的长、长江的阔而自然流露?这就是长江之美的历史底蕴。

自然是延续的,美更要呵护。正如一江之水,不会因为任其流动就变得更加瑰丽,也会因为随意利用而变得黯然失色。自然是有规律的,发展需要遵循规律,保护更应该按照规律办事。领导人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就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为新时代保护长江自然生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总基调。

为什么要“大保护”?为什么不能“大开发”?

因为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了”。在过去几十年,长江流域的各地区因发展而飞速成长,但长江作为滋养的载体频频亮起“生态红灯”。污水横流、砂石漫天、轮船排放、河湖萎缩,由此导致上游“遇瓶颈”、中游“肠梗阻”、下游“卡脖子”,千疮百孔令人心痛。极为宝贵的中华鲟濒临灭绝就是警钟,让人们必须检视粗放发展的代价。

发展不意味着污染,保护不意味着停滞,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要经济的高质量,更要长江的清洁美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领导人才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十字方针”。围绕长江而展开的绿色发展课题,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这就要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这“5个关系”,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历史任务做在当下,让万里长江“绿意”奔涌。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今天看长江,是为了看中国;当前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为了校准未来发展航标。领导人指出:“新发展理念要体现到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只有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形成合力、挖掘潜力,让长江真正成为无穷的源泉。

2、“牵妈妈的手”,守望家风报春晖

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

有多久没对妈妈说心里话?有多久没吃过妈妈做的饭?有多久没陪妈妈散步?有多久没牵过妈妈的手?春节长假里,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与众多网络新媒体共同发起的“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引发超过15亿人次关注,成为今年春节最暖心的记忆。

小时候牵妈妈的手,只因这双手是遮风挡雨的坚定倚靠;长大后牵妈妈的手,则是为了表达寸草春晖的无尽感恩。时间在爸妈身上过得很慢,他们并不在意岁月易逝、容颜易老,对子女的满心牵挂仿若他们依然是不懂事的孩子。时间过得又很快,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爸妈鬓角白了,背变驼了,手上的老茧又厚了。年虽然过完了,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家庭给予我们的精神涵养:“妈妈的手”所牵动的,是远方游子对温暖家乡的深情凝望;“妈妈的手”所托举的,是亿万中国人骨肉团圆的精神原乡。

一杯茶放在桌上还没来得及喝,老父亲忍不住唠叨“茶凉了不能喝”;跨上车去走亲戚,老妈跟出门外连说了三遍“慢着点”;一饭桌的美味,恨不得让孩子全部吃完……“有妈在就是孩子”,回家过年,多少人被来自爸妈的温情关怀所包围。他们大多并不存在生计难题,但却缺少子女膝下承欢的欢愉,成了实实在在的“亲情无依式父母”。正是在春节团聚中,奔波的游子深切体会到“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焦灼情愫,体会到“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的精神倚赖,体会到“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的深刻含义。“多想让时光逝去得慢一些,多想把时光分享给父母一些”,网络上暖心的话语,正代表着无数游子的心声。

牵起妈妈的手,牵起的也是孝亲敬老的好家风。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发自眷恋亲朋的心灵感触,也源自注重孝亲、注重家庭的文化自觉。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领袖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被无数人转发分享。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家风传承不竭,让重视家庭、重视家风成为现代社会文明风尚的标配,千家万户定会更加和美幸福,国家和民族定会更加和谐安定。

一封“逆行”的春节家书,同样也感动了无数人。“守卫万家灯火,我能看到尽头是家”,本是亲情团聚的时刻,无数解放军战士却因为职责所系坚守在哨位之上,守护着万家灯火。央视春晚上,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奉献芳华、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打动了无数观众。离家或许是必然选择,但在五千年的中华血脉里,“小家”同“大家”从来都同源同根。正如母亲齐心对领袖所说的,“关键还不在于你来不来,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报国济民、匡扶孤弱的担当,何尝不是一种人间至孝?

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始终是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温暖港湾;那双“妈妈的手”,永远是给我们力量的精神支撑。心中的亲情迎着春天动情绽放,所到之处必定满是沁人芬芳。

3、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同样离不开的还有干净整洁有序的“美村子”。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曾经,这是不少乡村环境的真实写照。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的愿望,有了清晰的落实蓝图。

这些年在农村采访,既听过乡亲们对于村庄环境恶化的抱怨,也见过乡亲们在村庄环境改善后的欣喜,深知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对于提升乡亲们幸福感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迅速普及,乡村的物质基础正在越变越好。同时,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不少公共服务也在从城市向乡村延伸。应该说,过去5年多时间的努力,已经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很不平衡,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等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比较严重,因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最突出的矛盾。而在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乡村的“脏乱差”,不仅与农民兄弟对宜居环境的期盼有较大差距,也成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健康成长的制约因素。很难想象,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故园,如何承载离乡游子的乡愁乡情;同样无法想象,如此模样的乡村,何以激发城市游客的休闲兴致。

领袖多次强调,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而今蓝图已经绘就,但落实起来最忌一刀切。纵观我国乡村,从南到北,有山区也有平原,自然禀赋条件各异;从东到西,有发达也有欠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面对差异巨大的基础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坚守的一条基本原则。

人居环境整治应从各自的地理、民俗、经济发展水平出发,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科学确定整治目标和任务。特别是在做价值排序时,应把回应农民关切放在首位,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还要注意提供符合自身发展水平的方案。干净整洁有序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基本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相应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标准,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切莫盲目攀比,更不能增加农民负担去搞所谓“一步到位”的“高标准”建设。

立足乡村实际,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农村的生活有农村的特点,春种、秋收的农事生活遵循的是自然规律,熟人社会、亲情伦理的人文氛围涵养的是传统根脉。如果在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时盲目追求西洋景观、城市风格,农民不可能舒适地生产生活。这样的乡村,即便一尘不染也不会得到农民的认可,到这里寻找精神慰藉的城里人也一样会迷失。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同样离不开的还有干净整洁有序的“美村子”。“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以十九大精神的春风,焕发新时代乡村万木生芽的新面貌,就一定可以用美丽乡村的春色,去开启美丽中国的四季。

4、作百般新曲,唱千年词章

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今人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国学的意义,在于“传承的价值观”“文化基因”以及“独特标识”。

春节期间,一档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燃”遍朋友圈。

一提诗词吟唱,我们容易想起白须长袍的宿儒,用抑扬顿挫的古调吟咏古诗,雅则雅矣,却让习惯快餐文化的今人敬而远之。而这档《经典咏流传》,不但把古诗词唱出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磅礴的现代风范。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这一大型文化节目,古诗词联翩而来,喷珠溅玉;学者、明星、主持人绝活迭出,回清倒影,让观者听者心魂俱醉。难怪开播次日就拿下豆瓣9.4的高分。弹幕上,年轻人纷纷点赞,“听了想哭”“这气势,能把李白唱活过来”……

李白的《将进酒》,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不羁,被歌者“凤凰传奇”悉心演绎,更让乐曲原创者中科院“摇滚博导”陈涌海,带着我们一起,跨越1200年,燃烧在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境界,“与尔同销万古愁”。

而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并不知名,却一夜爆红,相关视频全网播放突破4000万。“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被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天籁般唱出,平凡的、哪怕被太阳照拂不到的微弱生命,也有怒放的能量,给了观者最深的感动。一次吟唱,让一首“孤独了几百年”的小诗,被世人牢记。

这让我们恍然:现代传播并非国学天敌,反而能让古典文化插上更有力的翅膀,让更多人分享。

《三字经》《木兰诗》《鹊桥仙》《枉凝眉》《梁祝》《明日歌》……连续几个晚上,这些已成中国文化符号的经典之作,被虔敬用心地重新演绎。从此,我们与中国节,我们与至亲,我们随身相携的重重叠叠情感包袱里,会更多珍藏并分享着这些被李白、秦观、曹雪芹们口角噙香涵泳过,古人今人一起吟诵过的中国气派、中国瑰宝。

其实,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我国的诗、歌、音乐,从来都缠绵相依。《诗经》的雅乐,《楚辞》的民歌元素,汉乐府丰富的音乐性,唐诗的平仄节奏,宋词、元曲的丝丝入乐,都曾令人叹为观止。而今音乐与诗词酣然重逢,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更喜悦的体验。

当网络罩住全球,当AI炫目登场,人们曾经忧虑国学传承之难,仿佛一触即溃。而今,在众多文化人、媒体人、文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精品节目的纷纷加持,哀叹或可稍缓,先人远香,而今仍酣。

国学的意义,在于“传承的价值观”“文化基因”以及“独特标识”。忘记了唐诗宋词,孔子屈原,昆曲京剧,湮没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无用”的东西,中国人除了黄皮肤、黑头发,在多元的世界里,我们靠什么让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华夏文明继续瓜瓞绵绵?我们的孩子将从哪里得到民族自信与民族魂的滋养、欣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与曼妙?

《经典咏流传》再一次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今人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如果沉迷玩王者荣耀的孩子们,在哪个晚上也能稳住心神听诵李白,曾辗转于屈原李白李清照唇齿之间的文化清香,或也会慢慢卷土重来呢!

5、“歌以咏志”,唱响生命赞歌

经典诗词中寄托着诗人们的情感和志趣,饱含着对人生况味的思索与探寻,将诗歌与人生相结合,主张“文以载道”和“直抒胸臆”,着重表现人在社会历史中的起伏跌沉。他们用诗词忠实地记录着自己的人生境遇,诉说着对人生的感慨,对生活的希冀,将时代洪流的巨变转化为自己的切身体验,再融入经典诗词的字里行间。中国传统诗、词、曲、赋、音乐、绘画、舞蹈等传统文艺样式,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承载者,深深地影响着当代文艺美学精神。中国古代圣贤和文人骚客也早已诠释了这一美学精神内涵,那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并深深影响着当下的每一位中国人。经典诗词是对社会的描述、对情感的抒发,以及对生命的观照。因而,尽管时移事迁、岁月更迭,我们仍能从经典诗词中找到情感的慰藉和人生的方向,在其中看到高洁的品质、坚忍的性格和豁达的胸怀。

梁俊老师带领贵州山区的孩子们传唱的《苔》在一夜之间登上众多网站的头条,“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的这首《苔》,正是对每一个个体生命价值的真实写照,对积极生活态度的真诚赞颂。远在新加坡的中国第一代钢琴演奏家巫漪丽老师年近九旬,当双手在琴键上上下飞舞、轻盈跳动时,我们感受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爆发力,她的心中仍旧蕴藏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和执着坚守。“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奥运冠军孙杨演绎着刘桢的《赠从弟》,有着令人激奋的壮志豪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香港演员汪明荃、罗家英合唱《鹊桥仙》时,上演着现实生活中的伉俪情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歌手黄绮珊唱着苏轼的《定风波》,笑谈自己人生道路的荣辱不惊、顺逆成败……

当舞台上仿若竹简的LED屏幕缓慢落下,经典诗词慢慢呈现,让现在的我们跨越时空向经典致敬、向古人致敬。同时,经典传唱人也在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绎的不仅是经典诗词和优美旋律,更是自己的人生,每一首歌曲里都在诉说一个故事,谈及一段过往,分享一则感悟。

《经典咏流传》在文化传递和音乐创新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在满屏喧嚣浮躁的泛娱乐化包围中脱颖而出,坚守自己的艺术品质和文化立场,将经典诗词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它带给观众的不仅是复苏文化记忆的历史呈现,更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时代强音。

6、拥抱新时代焕发新气象

2月15日除夕之夜,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餐——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如约与观众见面。整台节目呈现出“喜气洋洋、欢乐吉祥”的氛围,许多观众称赞今年的央视春晚有思想、有情怀、有共鸣,聚焦新风尚、振奋新精神、激荡新梦想,令人耳目一新、看着高兴。

据了解,2018年央视春晚通过综合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军事农业频道及少儿频道全程并机直播,频道《一年又一年》相关特别节目中插播了部分节目,包括地方电视台在内,全国共有182家电视频道进行了同步播出。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西、法、阿、俄频道以摘播方式,通过198家海外媒体,在14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央视网、央视新媒体全程直播。播出期间,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看春晚的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

晚会播出后,不少观众称赞2018年央视春晚是最具深情的一次春晚,通过春晚,人们看到了豪情、感受了温情、激荡了情怀,不少节目收获了喜爱和口碑。

新姿态引领全新风尚

2018年春节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个春节,春晚节目新气象扑面而来。在4个多小时的节目中,各类接地气、有新意、动真情的作品精彩纷呈,渲染出全民大联欢、普天同喜庆的基色。

歌曲《我们的新时代》《幸福新起点》旋律优美,武术节目《双雄会》刚柔相济,舞蹈节目《亮花鞋》《丝路绽放》翩然优美,少儿节目《旺旺年》活泼欢快,戏曲节目《盛世梨园美》主打家国情怀。一个个节目真情、动人、暖心,在阖家团圆的时刻,抒发中华儿女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乡情……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2018年春晚为观众送上了一顿充满新意的文化“年夜饭”。今年春晚力求推新人、出新意,首次登上春晚舞台的演员、歌手、舞蹈家等超过了50人,占演员总人数的1/3。主持人阵容也采用全新的组合方式,康辉、朱迅、任鲁豫、李思思、尼格买提在主会场联袂主持,为观众送上欢声笑语和新春祝福。

春晚是人民的春晚。今年的春晚节目把“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原则寓于百姓的语言、身边的故事中。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数量多达8个,欢乐度高,充分体现了3个“新”。题材新,故事反映新生活,很有代入感。阵容新,汇集海内外优秀演员。表达新,紧跟时代步伐。

新风貌展现万千气象

今年春晚以一号厅为中心,携手4个分会场。一号厅主会场以汉字为结构的立体化舞台、意韵深远的背景画面与各类节目完美融合,展望新蓝图带给中华民族的新未来。

观众在贵州黔东南“侗乡第一寨”的民族风情中,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满满幸福感;在广东珠海的开放活力中,体验到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创新硕果;在山东曲阜和泰安的古朴氛围中,聆听到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盛世乐章;在高科技和体育元素相互映衬下,感受到海南三亚的青春节拍。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正在被更多的全球友人接受。2018年春晚继续深挖传统文化精髓,并不断加强国际属性,两相结合碰撞出无数火花。在《欢乐的节日》中,俄罗斯“小白桦”舞蹈团身穿鲜艳服装,挥舞着中国秧歌特有的红绸子,时尚与传统完美融合;国际歌唱家团队在春晚舞台上放声歌唱歌曲《我爱你中国》,带来了全新感受,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如此五彩斑斓、四海欢腾的热烈景象,展现了万紫千红的新春天,万千气象的新时代。

新形式拓展互动融合

今年春晚的互动性更强,联欢效果更好了。“国宝回归”特别环节讲述了长达30.12米的巨幅画作《丝路山水地图》重回祖国怀抱的故事。大幕上清晰展现的画作,令人大开眼界。

春晚融媒体传播充分发力,大屏带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联受众的传播效果十分突出。红包互动全面升级,在家看电视的观众从“一个人中奖”变为“全家中奖”。新技术新应用带来新体验,观众可以通过“中央电视台”移动客户端观看春晚VR短视频,还可以借助头盔收看三维立体视频。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思想引领新方向。2018年央视春晚唱响“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主旋律,描绘新时代祖国山河的秀美壮丽,奏响生机勃勃的新春交响,鼓舞起了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7、蓄势而发,推动改革再深入

中国改革的方程式,就是在一次次突破禁区、打破桎梏、破旧立新中不断成型的。

“改革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要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推进改革,敢于自我革命”“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要鼓励基层创新,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近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领袖明确提出“四个要”,发出了“改革再深入”的动员令。郑重的嘱托、殷切的期待,在冬日里又一次点燃了全社会推进改革的热情。

“航船”是在论及中国改革时,常被用起的一个比喻。以此观之,40年前启程时吃水尚浅,凭着“千里快哉风”可以劈波斩浪;而如今,巨轮行于静水深流的航段,吃水深了,更容易触到水底暗礁,对掌舵行船也有了更高要求。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这样的发展规律,也必然要求改革不断深入下去,去除深水区的礁石、突破航行中的瓶颈,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转变。

“善战者,求之于势。”40年来,中国的改革一次又一次掀起澎湃浪潮,每一次的拍岸惊涛都是改革势能的释放。“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十八大后,领袖首次离京考察便在改革前沿阵地庄严宣示,为继续推进改革凝聚强大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简政放权到“三去一降一补”,从异地医保结算到人民军队革命性重塑,从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到户籍制度改革……随着一系列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落地生根、渐次开花,结构性、深层次、历史性的变革也悄然发生。

有人将新一轮改革大潮分为“起势”“蓄势”与“破势”三个阶段。如今,改革已经走到了如何“破势”的紧要关头。放眼国际,我们正面对诡谲多变的世界局势;揆诸国内,改革本身面临着期待值上升的压力。投资活力不断增强,为什么还会有“过不了关”的担忧?蓝天保卫战初战告捷,但何时可以彻底跟雾霾告别?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又怎样迎接近在咫尺的“银发浪潮”?在今日中国的改革清单上,思想障碍与利益藩篱交织,调整阵痛与发展烦恼叠加;当越来越多的深层次矛盾浮出水面,就更加呼唤改革的力量。

34年前,福建55家企业负责人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推动了改革时势。不久前,又有企业家写信倒营商环境的苦水,也提示着继续深化改革的迫切。党的十九大后,领袖就“四风”问题新表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改革再深入,要突破思想的藩篱、突入利益的禁区,就要彻底改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扫除那些阳奉阴违、敷衍塞责,以真抓实干落实中央精神、完成改革任务。勇于担当、勇于创新,改革才不会被架空,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继续书写“史诗般的进步”。

时至今日,改革依然是最有号召力的旗帜,我们依然需要拿出敢拼敢闯敢试的血性。无论是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最多跑一次”,还是斩断医药与医院之间利益链条的“三明医改”,探寻这些改革实践背后的成功奥秘,让人感叹勇于推进改革、敢于自我革命的改革决心。事实证明,中国改革的方程式,就是在一次次突破禁区、打破桎梏、破旧立新中不断成型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敢于向积存多年的沉疴痼疾开刀,敢于适时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才能为改革扫清创新发展的梗阻,进而开辟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境界。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有磨砺,始得玉成。1992年春,深圳仙湖公园,邓小平同志铲土种下一棵高山榕,早已亭亭如盖;今天,深圳莲花山公园,领袖手植的那棵高山榕,正长势喜人。两棵苍翠挺拔的高山榕,映照着40年的改革图景,也预示着通向未来的勃然生机。矢志推动改革深入、再深入,在新起点奋力实现新突破,我们就能在改革画卷上书写浓墨重彩的时代华章。

8、监察体制改革彰显果断行动力

成立即是开局,开局就要打响。待到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一张覆盖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大网即将织就。

2月25日,随着广西大新县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全国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已全部完成组建。党的十九大作出将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的重大决策部署后,短短3个多月时间,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就全部组建完成,人员、编制、场所等问题悉数解决,各地推进改革的速度令人惊叹。

监察体制改革缘何能做到蹄疾步稳、又快又好?首先离不开党中央高瞻远瞩、精心谋划,分步走的战略部署起到关键作用。2016年11月决定在北京、山西、浙江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等试点经验成熟后向全国推开。事实证明,3个试点地区在一年的先行试点过程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监察体制改革的具体路径,始终坚持审慎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圆满完成试点任务,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在全国推开试点提供了示范样本和实践经验。

其次,各地区根据中央确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按图施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如期完成改革任务。党中央作出在全国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后,各试点地区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改革始终。各试点地区党委强化集中统一领导,把改革试点工作列入党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全会工作部署,由原来侧重“结果领导”转变为“全过程领导”。各地成立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扛起“施工队长”的重任;省纪委负专责,全面抓好改革试点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具体落实;各成员单位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党委负主责、纪委负专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从具体部署看,此次改革试点中确定了先转隶、再成立、再挂牌的原则,并将换届工作与试点工作紧密结合,确保了各级监察委员会如期成立并及时开展监察工作。人员是改革的关键因素,只有把人集中在一起才能进行集中指挥、开展下一步工作,因此各级各地均按照中央要求,先将转隶人员划转到位,通过会议动员、调研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对转隶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转隶人员拥护改革、投身改革;对转隶人员和原纪委人员采取“交叉配置、混合编成”,绝大部分转隶干部充实到了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部门,监督执纪一线力量得到加强。

为确保监委成立后就能迅速开展工作,各地普遍组织开展了对转隶人员和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推动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真正做到合编、合力、合心,力求达到“1 1 2”的效果;同时,全面试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赋予监委的12项调查措施,加强监察机关与执法司法机关的统筹协作,尽早实现监委高效运转。正是由于各级监察委员会在组建成立前做足了功课,成立后才能够迅速开展工作,多地一成立就已实施留置措施、查办多起问题线索,体现了监察委员会“成立即是开局,开局就要打响”的坚强战斗力。

三级监察委员会的迅速组建,彰显了改革的果断行动力、旺盛生命力。有理由相信,待到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自上而下的四级监察体系的拼图完成,一张覆盖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大网即将织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

9、给培训降虚火,为教育出实招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整治行动,切口虽小,瞄准的却是社会治理、国家发展的大问题。

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决定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冬去春来,中小学校陆续开学,相关部门的措施能否给过热的校外培训有效降温,还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成为线上线下热议的话题。

刚刚过去的寒假,是校外培训旺季。“假期比平时忙”,许多孩子早已习以为常;而动辄数千甚至上万的培训费用,更令不少家庭难堪重负。去年暑假,网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曾刷屏朋友圈,击中的正是孩子的痛处、家长的焦虑。更令人担忧的是,校外培训还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有的培训机构场所过于简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有的则干脆不具备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有的只顾砸钱做广告招徕生源,而实际教学与宣传内容相去甚远……凡此种种,令家长寒心,治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校外培训在满足孩子个性化教育、差异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野蛮生长、过多过滥的窘境。实际上,任何产业领域在起步阶段都可能经历粗放发育期,问题关键不是简单“叫停”“打板子”,而是如何为不成熟的市场匹配成熟的监管机制,培育市场主体的法治精神,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此次教育部印发的通知中,既有对不符合要求的培训机构的惩戒,也有对“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的纠偏,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举措正划定市场边界、厘定行业规则。

市场反应只是表象,校外培训过热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不平衡问题。由于我国适龄入学儿童数量大,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不可避免导致好学校门前只能摆“独木桥”,并采取相对单一、教条化的评价体系。为了给孩子更好教育,家庭之间搞培训竞赛、争相培养“牛娃”、上“坑班”,也就不难理解。而由此形成的“影子教育”,不仅反过来冲击常规的义务教育体系,也打破了孩子在成长阶段的身心发育规律。超前学习打造的神童,能为家长在晒娃时带来一丝欣慰,却也可能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性格、修养、情操以及身心健康,远比琐碎的知识重要得多。回归教育本质,需要家长、学校、企业乃至国家在教育的最根本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努力。最近,教育部明确将在2020年前逐渐取消特长招生,这既是在制度上纠偏,也是让特长教育回归纯粹。另一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给校外培训降虚火,关键还是开源筑基,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进一步做大。近日,中央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不再是一句空话,以优秀教师为代表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望拓展新的增量。

更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整治行动,切口虽小,瞄准的却是社会治理、国家发展的大问题。狠抓落实,避免培训异化,回归教育本质,为孩子铺就更广阔的人生路,将给家庭带来更多获得感,也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提供强劲动力。

10、人民情怀彰显不变初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郑重承诺里,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自我要求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沿着崎岖山路,在大凉山腹地一一走访贫困户,“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十分欣慰”;在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实地察看灾后恢复重建及发展情况,勉励“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和乡亲们一起喜迎新春,动情地表示“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春节来临之际,领袖冒着严寒,到四川多地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亲切的问候、动人的场景、感人的画面,让人们深切感受一个大党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

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领袖连续第六次在春节前夕来到群众当中。回望过去几年,从在陕北梁家河用自己的钱为乡亲购买年货,感慨“把心留在了这里”;到第三次上井冈山,与老乡一起打糍粑,强调“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再到“暖气热不热”“粮食够不够吃”“孩子上学要走多远”的温暖关怀中,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

岁月沉淀着启示。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们的所思所盼,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山西赵家洼村的一位村民曾深情回忆,领袖“一边翻看我家的扶贫手册,一边问我家里几口人、收入多少、都种些啥,问得特别细”。有媒体曾用“走得远、看得全、问得细、想得深”四个短语概括领袖的考察特点,这给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有益启示:心中有民,脚下就得有动力;心中有责,肩上就得有担当。工作再忙,都要抽出时间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问问老百姓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跟老百姓打成一片,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容偏离的执政根基。把人民当亲人,人民才会愿意把干部当家里人。

“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领袖的铿锵宣示温暖人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是最根本的哲学,也是接续奋斗的永恒坐标。过去五年,无论是一分钟脱贫20多人、一天增加4万多家市场主体,还是新增相当于英国人口的就业数量、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一直被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有人注意到,领袖历年的新年贺词,人民、改革、发展是反复出现的高频词;而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更有200多处强调“人民”。可以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郑重承诺里,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自我要求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投身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造福人民“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脱贫攻坚,如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切实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又该如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们要破解的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性难题。而新的社会增长点、经济发展潜力,恰恰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三年时间,敢于并善于推出更多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成办好,才有可能让群众生活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真正得到保障。

考察期间,在离开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时,村里的男女老幼排起长长的队伍,同领袖依依惜别。村党支部书记向领袖献上彝族传统服饰查尔瓦,表达对领袖的爱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一个将人民置于最高位置的政党必将力量无穷,一个珍视人民的国家也必将兴旺发达。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招考帮手

百家号最近更新:05 2513:39

简介:为考生提各类院校招生信息查询服务

作者最新文章2018年高考作文10大预测和16大押题与范文05 2513:3905 2413:0505 2313:14相关文章凤凰科技05 25凤凰科技05 25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8-17 00:42匿名网友[国外网友]IP:1876949640
    @待我婚纱落地绊死祢可好感谢分享这些预测和范文,对我们备战高考作文真的很有帮助。希望自己能够在考场上发挥出色。
    顶9踩0
  2. 2020-04-04 19:48待我婚纱落地绊死祢可好[甘肃省网友]IP:1873715195
    这些预测和押题真的太有用了,希望自己能在高考作文中有所收获,加油!
    顶2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500 开学计划作文600字 追梦路上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天作文300字 打铁花的作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感恩有你作文600字 可爱的小猫作文300字 追逐梦想作文6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600字 新学期新征程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开头 沟通作文600字 尊重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600字 想象作文300字三年级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被老师打屁股作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每逢佳节作文 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寒假作文300字 拜年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50字 突破作文600字 元宵节400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200字 春节作文五百字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