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学霸说|作文从30分逆袭到接近满分:我的素材积累之道

2020-08-30 13:09:01
相关推荐

高中以前写作都如同挤牙膏般困难。语文成绩也很一般。最差的一次是高二期末的全市统考,差不多是86分,班级倒数第三,作文30分。由此我深刻地意识到不可再放任语文不管了,尤其是作文。最终在高三的一模、二模作文都保持在50分以上(满分60分),高考语文总分132分,估计作文在55分以上。如何完成这个逆袭?我愿意把我的经验倾囊相授。

对于作文,没有什么比积累更重要

相信不止一个老师不止一次督促学生看书。说实话,我看书不多,但是积累何必要靠书?记得我的中学第一节语文课,老师就告诉我们学语文的秘诀:爱美、多情、好奇、热爱生活。其实生活不在别处,哪里都能积累素材。我回忆了一下我在作文中用到的部分素材及其来源:

贝克汉姆退役——时事;

钱钟书的一句名言——我考前在复习资料上看到的;

陆羽的诗《六羡歌》——我在一首古风歌曲《风华录》里听到的;

《史记·屈原列传》的部分段落——老师要求我们背诵的课本内容;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因《甄嬛传》而大红的一句诗;

梭罗、沈从文等被我在排比举例段中一笔带过的例子——各种道听途说,或从别人的优秀作文中看到的。

这些材料来自各种地方,无论是你刷微博、听歌、看电视剧、看报纸、读杂志,你都可以有意无意地找到可用的素材。发现素材后,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日后再用。

收集作文素材的几个秘密基地

1

语文试卷

做题的过程本身也是积累的过程。

古文中有可用的事例、句子。如我积累的一个句子: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出自顾炎武《廉耻》。若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不仅显示出你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文势大增,激情澎湃。

大阅读的很多散文都有可取之处,学它的语言和内容。如:同学向我推荐过一篇她做题做到的大阅读散文:陈蔚文《溯水而上——夜读 诗经 》。语言优美,有诗意,内容有深度有广度,可用于很多话题,如:对文化的理解、对经典的传承、细微之美、平凡中的大道理等。

许多作文题本身就是素材,这些素材不但新颖别致、没被滥用,而且往往可适用于多角度、多方面。如07年北京考题:刘长卿的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2011年上海考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但也有的作文题意思太浅,角度太多,不适用于做例子。

2

他人的高分作文

当我在读他人的作文时,我想些什么?

如2011年上海高考高分作文:

风中的余香

(标题有诗意,先发制人,下笔不凡)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此处语言形象优美,化抽象为具体,值得借鉴)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这个例子可以收集,但感兴趣的同学不应止步于此,而应查一查左光斗、东林党的事迹,了解事件全貌,有利于你将来使用这个例子)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揣摩这句话的构成,“形式”和“内涵”相对,“过去”和“永存”相对,但两者存在关联。这种对立统一的句子包含的信息量大,短小精悍、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联系现实,接地气,使文章不是空发议论)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又出现了“逝与留的辩证”,这更显示出作者的深刻思索。“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这样的表述不是普通学生可以凭空写出的,必须多看多想多记多用)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用这个具体可感的过程比喻另一个抽象的过程,贴切、有画面感。写出这样的句子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联想和想象、善于类比。和数学建模差不多)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真正的价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千疮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以问句展望未来,使语言形式多变,抑扬顿挫。余韵无穷,使读者沉思,也显示了自己的思想深度)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又一次举例,比起说理更生动,不显枯燥。以举例作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也是可取的)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结尾点题很重要)

除了积累名句、例子,也要学习语言、构思、层次。每一篇高分作文都有你可学的地方。

又如我读2005年江苏高分作文《善始之论》(当年主题是凤头猪肚豹尾)。此文以古文写作,比较小众,又说理颇多,语言难以学习,但仍有可取之处。

我的高考作文采用了和它类似的结尾。

它的结尾是:“愿斯志之永固兮,东终古而未央!”

我查了这句话的出处,是曹植《铜雀台赋》,原句为:“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后半句是说快乐将延续千年不绝)”

而我写的结尾是:“愿斯志之永固兮,静终古而未央!”

这个句式只需稍改两个字就可以适用于许多不同主题,不仅有诗意,而且豪迈有气魄。可谓万能金句。

3

万能金句如何拾得?

其实考前我和一些同学都欣赏了这篇文章,也许他们只是感叹了一下作者扎实的古文功底,就弃其文于不顾,而我耐心地看完了这篇作文,并查了其中典故、诗句的出处,因此我得以把这个句子收为己用。

由此看来,积累的过程要耐心,关注细节,不放过任何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同样,我也正是本着锱铢必较的心态,才会想要查歌词、电视剧中诗句的出处。不要觉得这是浪费手机流量。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相信的力量作文 心愿450字作文 英语作文五十字 学炒菜作文 西安城墙作文 春节作文250 传统文化作文题目 神奇的大自然作文 写事的优秀作文 我眼中的老师作文 中国精神作文素材 作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 武侯祠作文 北京旅游英语作文 有关自信的作文 假如我是老师作文 春天的发现作文 关于情绪的作文 意外的惊喜作文 从零开始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600字 我的爸爸300字作文 我的改变英语作文 学滑板作文 自由作文500字 优美作文开头结尾 描写日落的作文 我的同学600字作文 礼物作文800字 作文新学期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