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近60年高考作文题发展变化解析及审题立意探析

2020-09-03 10:00:01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试题一直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建国以来,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大体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型材料作文等几种形态。 (一)从 命题作文 到 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是我国写作能力培养与考查的重要途径。建国初期的高考作文试题基本上是命题作文,而且高度政治化、时事化,例如《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6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58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65年)等。1977年恢复高考,作文题型仍是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高考作文题型也呈现出新气象,缩写、改写、读后感、看图作文等多种形式的 供料作文 也陆续呈现,例如《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缩写,1978年)、《陈依玲的故事》(改写,1979年)、《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1981年)、根据漫画《挖井》写议论文(1983年)等。 供料作文 后来发展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打性、标配式题型 材料作文 ,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材料作文 的材料大致包括 文字材料 图片材料 音响材料 实物材料 几种类型。高考试题中一般采用 文字材料 图片材料 两种。如1995年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一则寓言诗《鸟的评说》,要求考生完成一个对话描写片段和一篇议论文。1996年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两幅漫画《给六指做整形手术》《截错了》,2016年全国卷(新课标Ⅰ卷)提供的材料是关于学生考试分数与挨打、受表扬的一幅漫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材料作文 大多要求根据材料完成一小一大两篇, 小作文 多为片段描写, 大作文 规定为议论文。 1996年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 (二)从 材料作文 到 话题作文 从1998年起,高考作文试题在要求上出现比较宽松的趋势,虽然仍是给定材料,但要求文体自定,不再严格限定于议论文,例如《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1998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999年)。从2000年开始,高考作文试题在 要求 中直接标明 话题 二字:如请以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并且在 注意 中强调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从此 话题作文 正式登场:提供一段材料作为话题,让学生按照具体要求写作 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这种作文题型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特点,因此广受社会认可,一度成为高考全国卷、地方卷作文试题的重要题型。全国卷具有方向引领性价值,继2000年之后连续多年都考话题作文,如2001年至2005年,作文话题依次是 诚信 心灵的选择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全国卷Ⅰ)、 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全国卷Ⅰ)。总之 话题作文 曾经出现 一统天下 的局面,直到2006年,全国高考16套语文试卷中,仍有7套明确标明 以 话题 写作,话题分别是 读 (安徽卷)、 问 (四川卷)、 雕刻心中的天使 (广东卷)、 雨燕减肥 (江西卷)、 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浙江卷)、 走与停 (重庆卷)和 创新思维课上引起师生关注的三个话题 (福建卷)。 (三)从 话题作文 到 新型材料作文 随着话题作文的广泛使用,其易套作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高考作文中套作、宿构、抄袭等现象愈演愈烈,及至严重影响高考的公平、公正性,因此 新型材料作文 应运而生,从2006年开始,高考全国命题组创新推出 新型材料作文 ,例如全国卷Ⅱ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 没时间 ,青年人说 不习惯 ,还有的人说 买不起 没地方借 。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18.3%。 要求全面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己确定立意和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该作文试题的特点是:给出事实材料,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内,由考生自主选择角度、立意,自定文体、文题。这样既保持高度的选择性、多样性,又能很好地 防套作 ,经过几年的发展、完善,2012年在全国得到推广,该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共计17套,无一例外都采用 新型材料作文 ;除了江苏卷为考生确定了文题《忧与爱》,其他16套试卷的写作要求中,都有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等;文体要求方面,凸显了开放性,多为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 就性质而言, 新型材料作文 介于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之间。相较于 话题作文 ,它限制性加强了,充分凸显了 防套作 的意图,大部分试题在 要求 中都予以重申: 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 。相较于以往的 材料作文 ,除了 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 保留了以往 材料作文 的根本要求外,更加突出了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 总之,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文题型:从 全命题作文 转到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的 开放性作文 。(2)文章体裁:从单调的记叙文、道德拷问式议论文,逐渐过渡到题材自选、立意自主的多样化、复合式文体。(3)写作内容:从引导考生介入社会主流思潮,到书写主体自身的独特思考和真切感受,突出 写作 的本质内涵,促进作文教学向 作文如做人 我笔写我思 的积极转变。(4)价值取向:在遵循 文道统一 、渗透 立德树人 原则的前提下,力求使考生释放出语言创造力,充分彰显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语言教育的真谛。 二、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的审题立意探析 审题立意,是写作的第一步,而且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审题,就是认读、分析、研究题目,包括题目内涵、主题、写作对象、选材范围、写作重点、体裁等相关要求。立意,就是确定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即观点、主题或思想感情。王夫之云: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1]可见,文章的 意 是文章灵魂,它制约和规范着文章全局,立意的正误、深浅、高下,决定着文章质量的高低。 (一) 命题作文 的审题立意 从当下高考作文全国卷、地方卷的题型发展总体趋势看, 新型材料作文 虽然占主流地位,但 命题作文 仍然具备 常青藤 活力:或以全命题形式呈现,或以 供料式命题作文 形式呈现。 1. 命题作文 的类型及结构形式 命题作文,对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刺激创作灵感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是作文能力考查的重要途径,因此长盛不衰。命题作文主要有 全命题 半命题 两种类型。全命题:题目完整,题意显露,取材范围比较明确。半命题:命题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标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取向,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构成完整的题目;例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 》、湖北卷《站在 的门口》等。半命题作文既有规定性、限制性,又有开放性、选择性。 全命题作文,其题目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题目是一个词的,如《坚强》(2008年四川卷)、《熟悉》(2009年四川卷)、《难题》(2010年重庆卷)、《早》(2010年湖南卷)等。题目是一个短语的,如《诗意地生活》(2007年湖南卷)、《一步与一生》(2007年四川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2010年北京卷)。题目是一个句子的,如《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年上海卷)、《不要轻易说 不 》(2008年广东卷)。虽然随着材料作文的兴起,命题作文一度受到冷遇,但在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以2011年为例,全国高考17套语文试卷中,有4套使用全命题作文,分别是《时间在流逝》(安徽卷)、《旧书》(湖北卷)、《这世界需要你》(山东卷)、《总有一种期待》(四川卷)。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纯粹意义上的 命题作文 已经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 供料式命题作文 :既给定材料,又确定题目;如2011年江苏卷《拒绝平庸》。北京卷近年来一直使用这种 供料式命题作文 :2015年至2018年,题目依次为《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深入灵魂的热爱》(两题任选一个,以下同),《 老腔 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新时代新青年 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绿水青山图》。 2. 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的策略 首先,全面理解题目的字面意义。对题目的内容、语法、要求以及规定的体裁、人称等,进行多方面推敲、揣摩,确保全面掌握试题的信息。 其次,确定题目的表意重心。要对题目进行语法结构分析,词句式命题作文,题目结构不同,其表意重心也不同。 题目是偏正结构的,其表意重心往往在 偏 的部分,如《诗意地生活》,重心应在 诗意 上。题目是联合结构的,题目的重心在词与词或短语与短语之间的关系上,如《一步与一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重心应该在运用辩证思维揭示前后两个词、短语之间的辩证关系上。题目是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谓语动词上,如《时间在流逝》《必须跨过这道坎》,重心分别在 流逝 和 跨过 上。题目是独词的,其表意重心就在该词的本质内涵上,或在其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上,例如《早》(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如果取其本义 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 ,则可以写成记叙文;如果取其引申义 在先、靠前 等,则适合写成议论文,论述 赶早 对于人生定位、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抓住表意重心后,还要进一步根据题目分析和联想,把写作的范围、中心、体裁、写法、字数等一一确定下来,才算完成审题任务。半命题作文,重心就在所填写的内容上。例如《这也是一种 》,因为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除诗歌外),因而可以填写的内容范畴非常广泛,如 爱 恨 情 仇 境界 人生 财富 等等。 第三,对题目进行改造分解。有些题目,或涉及范围过大,或所暗示的态度模糊,或过于抽象。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题目进行改造、分解或补充,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化,模糊的变得清晰些,使之虚实互补、大小兼顾。做到 大 题 小 做、 抽象 题 具体 做。写作要打 深井 ,不宜挖 池塘 ,角度小,便于深入开掘,容易突出中心,收短小精悍之效。例如《难题》,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分解为以下几个指向:一个人的难题,一个家庭的难题,一个政党的难题,一个国家的难题。如果要写成记叙文,则可以选取上述中的一个指向立意;如果写成议论文,既可以选择上述一个指向,也可以综合几个指向进行立意。 第四,运用辩证思维辨明题目寓意。对题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看其中究竟有哪些含意,可以有哪些不同理解,如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隐含意义与言外之意等。要避免只注意一般性而忽视其特殊性,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握手 只是一种交际行为方式,而其背后的原因才是更加主要的,即 我 因为什么 想握住你的手 。这是文章立意的关键所在;又如《必须跨过这道坎》, 坎 应该取其比喻义,指学习中、工作中或生活中的障碍、难关;再如《不要轻易说 不 》, 不 是一种对待事物的态度,立意时可以强调一种责任担当意识,也可以强调一种勇往直前不服输精神,还可以是 勿以善小而不为 的修己境界等等。近年来全国高考作文题如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忘记与铭记 一步与一生 等,审题时都需要运用辩证思维。 (二) 话题作文 的审题立意 1. 话题 内涵及其类型 话题,即说话的由头、中心,是引发学生由此说开去的 引子 ;话题作文,就是就着所提供的 引子 说理论事、抒情言志。话题作文有两类,一是词句或短语式话题,如 交友、奉献、宽容、机遇、风度、青春、自由、财富、竞争、成功 等,这类话题涉及的内容很宽泛,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古今中外,人情世故,只要与该话题相关的都可以谈。另一类是提供一段材料作为话题,让学生按具体要求写作,高考话题作文一般都属于这一类。 近年来,不少高考作文试题提供的材料其实就是一个简短的话题,例如2018年上海卷作文材料就是关于 被需要 的话题,2018年江苏卷作文材料就是关于 语言 的话题,不过这些 话题 都强化了限制性。 2. 话题作文 审题立意的策略 首先,分清 话题 与 命题 的区别。命题作文的 题 ,指标题、题目,写作时不能变换;而话题作文的 题 ,是话题、引子,写作时可以作为文章的标题,也可在话题范围内另拟题目。一般情况下,命题作文的文体已经事先规定,没有选择余地;而话题作文一般文体选择的余地较大。 其次,理解 话题作文 与 材料作文 的本质区别。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提供材料,但从立意方面看, 材料作文 提供的 材料 ,是写作时立意的出发点与归宿,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思,而这个中心意思,往往是写作的根本依据,不能偏题。 材料作文 立意思路是:由 事 (材料)到 理 (主题)的升华,所写文章的立意与所给材料一定要有契合性,即所写文章的立意必须在所给材料内涵范围之内。而 话题作文 提供的 材料 ,只是命题者所作的 导引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题意直露、显豁,较少有审题障碍。且具有开放性,呈现全方位的开放态势,如立意不限、文体不限、写法不限、内容不限等。 话题作文 立意思路是:由 一个或几个 (话题)到 多个 (事理)的发散,所写文章的立意与所给材料只要具有相关性即可。 相关性 ,既可看作话题作文写作的特殊要求,也可看作话题作文写作时构思的思维走向。 第三,要正确理解话题,注意话题中关键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例如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话题,应理解为 情感的亲近或疏远会影响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 ,如果从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角度立意,是切题的;若立意为 不可意气用事 ,或 对事物的态度不可随情绪的好坏而变化 ,就偏离了题意。又如 雕刻心中的天使 ,话题中 雕刻 不限于本义 雕琢 刻画 ,更多指向引申义、比喻义,如 追求 创造 等,即对心中的美好事物(天使)付出全副身心,进行不懈的努力。 第四,立意力求深刻而新颖。 话题作文 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呈现全方位的开放态势:立意不限,文体不限,写法不限,内容不限。因此在立意上追求 深刻 新颖 ,就显得相当重要。 意 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看法,或愿望、意图,或情致、理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时代的深层思索和领悟。立意,就是把这些思索和领悟在文章中反映出来,这种思索和领悟越深入、越独到,文章的主题就越深刻、越高远。新颖之 新 ,并非指 奇特 怪异 ,而是从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中,洞悉事理,发现真谛。立意新颖,就是要求文章要表现新思想,传达新认识,发表新启示,或者是抒发自己愉悦与痛苦、困顿与彻悟、愤慨与感动、前进与彷徨等极具个性化的思想与情感。 例如,对 雨燕减肥 话题的立意,由材料中雨燕减肥获得振翅高飞这一现象,联想到人类的减肥健身有益于工作、生活,可以说这样的立意不够深刻、新颖。立意深刻的重要策略,是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 雨燕减肥 这一现象蕴含的深刻寓意出发,思考人类社会生活,如人类的 克制 自律 ,对于 人与自我 , 人与社会 ,或 人与自然 的和谐发展,有何重大意义;即将材料中 雨燕 拓展到人类,将 减肥 这个动物的本能行为,引申到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适、减负,或节制、控制等理性行为等等,这样的立意应该说是较为深刻、新颖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最美交警作文 文具的故事作文 文字博物馆作文 十年后的学校作文 以作业为题写一篇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涯作文 谁笑了作文500字 以吃亏为话题的作文 过生日英语作文 对自己说的话作文 汉字的启示作文 有关乡愁的作文 手机对我的影响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老师 高考作文结构模式套用 老鼠的自述作文400字 三年级孩子不会写作文怎么办 关于初一生活的作文 语言描写 作文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400字 保护环境作文800字 如果重回那一天作文 素质教育作文 六级作文句型 小汽车作文300字 保护环境高中作文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 科技是把双刃剑作文 关于抄袭的作文 周杰伦稻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