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蒋方舟母亲尚爱兰为《作文课》划重点

2020-09-18 15:27:01
相关推荐

蒋方舟母亲尚爱兰为《作文课》划重点蒋方舟母亲尚爱兰为《作文课》划重点

潇湘晨报官方

发布时间:11 1608:25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

首先问个问题:当下80后,特别是80后女性买得最多、看得最多的书是什么?

根据记者对朋友双11购书车单的不完全统计,答案不是文学小说、不是励志鸡汤、不是小资文艺、不是科幻穿越……而是亲子、教辅、儿童阅读。

嗯,80后养育的孩子们普遍开始进入小学。“陪作业时代”的开启,注定了比“柴米油盐酱醋茶”更重要的是“拼音汉字乘除加”。比起有口诀可背的乘法表,有字帖可摹的汉字,小学生还面临着一个魔幻化的终极BOSS——作文。“今天作文写什么?”几乎每个小学生家长都会受到孩子的灵魂拷问,或者你自己也无从回答。此刻,往往是一本优秀作文辅导成为两代人的救命稻草。

为什么小学生作文的套路千篇一律?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好作文到底什么样?知名作家蒋方舟的妈妈尚爱兰,结合培养女儿的心得,总结30年一线语文教学经验,为7~12岁孩子精心撰写了一本作文指导书《作文课》。与大多数作文辅导书要求孩子“做什么”不同,《作文课》里尚爱兰更多的是让孩子“别这样做”,因为,除了应对作业和考试,尚爱兰更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潜力与才华。

有蒋方舟“少年成名”的成功案例,尚爱兰的《作文课》确实令人期待。作为前文中80后家长大军中的一员,我以记者和家长的双重身份与尚爱兰对话,就书中的热点问题与尚爱兰进行交流,也请她为孩子们写作文划了一下重点。

聚焦

尚爱兰老师的“职业临终遗言”

尚爱兰是谁?

《作文课》一书的腰封上赫然写着“蒋方舟母亲”的字样。但这并非一本以名人母亲身份写的书。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1999年秋天,著名文学网站“榕树下”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首届网络原创文学大赛。一位美女作家凭借其写作的《性感时代的小饭店》成为了那一年最佳小说奖的得主,一夜之间红遍天下。她,就是尚爱兰。

后来,尚爱兰曾在《南方都市报》等报刊开设专栏,出版了小说《永不原谅》、散文集《数字美人》等。之后,尚爱兰并没有利用网络带给她的名气继续文学创作,而是选择从事基础教育行业,还培养出作家蒋方舟。

其实早在2003年,尚爱兰就出过一本名为《蒋方舟的作文革命》的书,时隔多年,新书《作文课》的发表又有什么不同呢?

尚爱兰用了一个词语:“去蒋方舟化”。“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蒋方舟。《作文课》里的孩子,是我接触过的、真实存在的孩子的集合。”尚爱兰说,蒋方舟18岁离开家乡去北京念大学,尚爱兰留在老家,母女二人长期处于两地分隔的状态,而本书也是尚爱兰根据这段时间经历写作而成的。

虽然蒋方舟年少成名,但令人意外的是,与很多努力让孩子拔尖的家长不同,尚爱兰一直以“中等”的要求来教育蒋方舟,希望她成为一个“中不溜”的孩子。因为太优秀或者是太调皮都会被老师注意到,而“中不溜”却拥有很大的自由。在后来面对媒体的采访时,蒋方舟说:自由是“中不溜”孩子的特权,既不会因为作文太差被老师请去单独开小灶,也不会因为作文太好而浸泡在满足虚荣心的表扬中。正是由于这样的自由,也让她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将创作与制度化的作文写作平衡得很好。

“创作与制度化的作文写作平衡”在尚爱兰眼中并不是矛盾的事情:“作文不是科学技术,永远就是这么保持着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的状态。”尚爱兰说,语文老师循循善诱,但很多老师自己并不写作。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指导出优秀的学生写作者。但如果老师自己多多少少写一写再来教,还是不太一样。自己走过思维的多个分叉点,评价作文的标准不会太单一,知道哪些地方是可以谅解的。

“作家和语文老师,我刚好两者都沾一点边。好处是我提出的都是实用的、可操作的、不僵化的方法,一些经验都是我多年积累所得,并不断复制,不断完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另外我不会带偏,小孩子尽管和作家有差距,但写作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尚爱兰说,在职业生涯结束之际,自己也不敢说窥到了作文真相的全貌。如果知道一点点作文的秘密,那就说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也可以与自己的职业好好地做一场告别。她表示,这本《作文课》就算是她的“职业临终遗言”。

划重点

一本非典型写作指南

《作文课》显然不是一本典型的写作指南,它没有一般作文指导类的书籍的所谓公式定律与写作模版,反而对很多传统做法提出了反对和质疑。

要不要用拼音代替汉字?

传统做法:不会写汉字怎么办?通常的做法,当然是用拼音代替。

《作文课》:我历来反对用拼音代替汉字写作文,这会使作文失去了文字的美感。我的办法是:先空着,全文写完之后,再让孩子把那些空着的字用便利贴写出来或打印机打出来再补好。

记者:我的女儿6岁,上一年级,写字量非常有限。我还蛮鼓励她用拼音写日记的,因为拼音也是他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内容,积极使用拼音进行日常写作不是可以更好地强化对拼音的感情和熟练程度吗?

尚爱兰:6岁小孩就开始练习写作了,看来现在的家长比我们那时候更超前呀。这个其实并不是绝对禁忌,对于六七岁的低龄孩子来说,肯定还是可以写拼音的。但其实拼音这个窗口期很短,到了三年级,孩子就能很迅速摆脱拼音。

要不要反复打磨修改一篇作文?

传统做法:文章不厌百回改,对于学生的作文,老师要多修改。家长看到老师没有在孩子作文上大批大改,大删大添,就觉得老师没有尽到责任。

《作文课》:反对打磨一个没有价值的作品。对于有能力的小孩来说,要写就直接写好。“可以反复修改的文章”有两个前提,第一,本身是好文章的坯子,有改的价值;第二,作者有自主修改的意愿,有认可的修改方案。

一般来说,学生积累到七八篇作文,就可以将其中一些好的进行修改和打磨。考场的高分作文,多半是平时作文的“修改提升版”。

要不要用“好词好句”?

传统做法:老师让孩子们持之以恒抄写好词好句,并让孩子运用到作文里去。

《作文课》:过分依赖现成的词是有害的,更是一个成熟的写作者所不取的。比如萧红的《呼兰河传》:“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这些语言凌厉而有痛感,几乎没有什么成语,类似儿童的语言,这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如果萧红用所谓的好词好句来写:“严冬来到,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银装素裹……”这一堆毫无观察感的词,有什么看头吗?好好地写写个人经验,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要有效。

作文要不要发表?

传统做法:学生的好作文,通常的“发表”地点是在教室,发表人是作者自己,拿着自己的作文本,对着全班同学们朗读出来,读一读,念一念,这是最原始、最简单、最常见的发表方式。

《作文课》:作文要尽快进入公共评价,才能够健康。朗读的作文,听过也不容易记住,所以,我一般会用书面的方式让学生们“发表”作文。正式出版或发表到杂志刊物,只有极少的学生能做到。但在同学们中发表传播一下并不难。可以打印或者复印出来,人手一份。写作文是个完整流程,先要有生活经历,再加以选择,再构思、写作、发表,这样才完成了作文的流程。否则作文进入老师办公桌和学生书包里的死循环,最后就丧失了作文的活力。

对话

“整个社会对文字的审美比较单一,缺少个性化”

潇湘晨报:您出版过小说、散文集,是曾名噪一时的美女作家。有人说您完全有实力成为冲击大奖的骨干作家,载入中国文学史册。后来您急流勇退,以培育孩子为重,在某个意义上说等于是放弃了自己的文学生命,对于这个决定您后悔吗?

尚爱兰:不可能后悔。这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我要真的继续写下去也未必见得会获得文学大奖。因为写作冲动和写作才华是两回事。当时我写网络小说,还是安妮宝贝的时代,那时我一看到网络就有特别强的写作冲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作家一直在写,有的就销声匿迹,这跟个人的表达欲有关。我之后没有了表达的欲望,也基本上不看文学,所以也就不再进行文学创作。现在我退休了,以后也不再带孩子写作文了,就打算旅行和做手工。

潇湘晨报:从一位著名作家、老师,到“蒋方舟的妈妈”这个头衔,您怎么看待您在大众面前的身份转换?您介意外界把蒋方舟作为您的说明书吗?

尚爱兰:我现在已经没有别的身份,我已经不是老师也不是作家,只剩下“蒋方舟母亲”这个身份,不捆绑怎么办?其实也不是我特意去捆绑,但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摆脱不了,我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潇湘晨报:您说这本《作文课》是“去蒋方舟化”的。所谓“去蒋方舟化”仅仅是指书中没有出现蒋方舟吗?大多数人会认为,您作为一个因作文而闻名全国的孩子的母亲,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去蒋方舟化”的,《作文课》与您之前写的《蒋方舟的作文革命》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吗?

尚爱兰:这本《作文课》里的孩子都是确有其人,是我真正接触过的孩子的集合体。常常会有一些家长找我,让我教他们的孩子写作文,所以我这些年遇见了很多孩子,他们就是《作文课》里的文文、依依、铭铭。

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蒋方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走上职业作家道路。《蒋方舟的作文革命》那本书是不可复制的。

潇湘晨报:您说过:“任何一个孩子,照我的方法,都可以成为写作天才。”但这本《作文课》其实是以应试为目的。在您看来,“考试作文拿满分”与“成为写作天才”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照您书中的方法去做,更容易考试作文拿高分,还是更容易成为职业作家?

尚爱兰:如果大家非得说我在搞应试呢,我也不太想反驳,因为这本书的诞生过程其实也确实是帮助孩子们解决实际困难。平时常常是孩子遇到哪个题目写不出来,在这个危急关头就会找到我,让我出出主意,很多家长希望解决的这个紧急问题,可能就是一种应试吧。但我认为,这种应试方法与提升写作能力本身也并不矛盾,按照这种方法来学,也更能解决长远的问题。

这些孩子以后当不当作家,很难说。以前的人说出了校园之后就不愿意也不用写作文了。现在并不是这样,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就是发个朋友圈也要写好一点。作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某种天赋,很快就会面临他是走向职业道路还是一般性玩一玩的选择。因为我有一点写作的经验和直觉,所以我当时觉得蒋方舟是有可能走上职业作家道路的。但每个人的路径也并不是特别一致的,还是因人而异。

潇湘晨报:电影《银河补习班》里邓超的儿子写了一篇作文,有老师打了零分,有老师打了满分。写文章是没有正确答案的,评价的标准不同,结论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孩子们在考场上写作文其实还是挺冒险的一件事。随大流的考场作文,比如引用提前抄好背好的好词好句、比如写一些落入俗套的剧情,可能比较平庸,但至少能拿到中上的分数。如果另辟蹊径,可能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也有可能达不到老师的及格线,所以比较冒险。怎么解决在当今教育体制下父母的这种担忧呢?

尚爱兰:生活并不像电影那样夸张和戏剧化,大家不用太妖魔化我们的老师,其实老师也不喜欢看假大空,不喜欢看套路,他们也更希望看到孩子们的写作能解决切实的问题。我对作文的想法,与学校对孩子的要求,其实是合拍的。

对于写作来说,不管是日常写作、应试写作,还是文学创作,选材立意永远是第一位的,其他的好词好句、排比、比喻等等都是小儿科的问题,都是可以训练的,我甚至可以教他们比这更升级的东西。按道理说,正常起步的孩子,这些都不在话下,如果一味地去刻意追求那些所谓的好词好句、排比比喻,就是舍本逐末了。而且现在的孩子其实都是身经百战的,他用某一种独特的写法应试,如果老师不认可,那么他下次就不会那么写了。他们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文笔好其实是有很多风格的,但我们整个社会对文字的审美比较单一,缺少个性化,这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也是需要很长时间和过程才能解决的。

潇湘晨报:听说您在宣传新书之前,特地去网上看了李佳琪卖口红,希望自己能像李佳琪卖得一样好。您的《作文课》其实一开卖就加印,已经算是一个爆款了。您觉得您算是“推销作文的李佳琪”吗?

尚爱兰:不敢,不敢,我怎么敢说自己是李佳琪呢。只是作家写了一本书之后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配合出版社做一些工作,就跟演员拍完一部影片之后还要到处路演和宣传一样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这本书卖得算不算好,我也很想要知道你们看到的别的作文书是什么样子的。我也要多看看人家的。

潇湘晨报:现在有各种针对小朋友的作文大赛,获奖作品的水平已经很超出人们对小学生写作的认知。您认为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吗?小朋友过早地模仿大师的作品,或者提前进行一些超乎年龄的深层思考,您认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尚爱兰:现在大规模的作文比赛很多,各地都有,我不确切知道你指的是哪一两篇,所以无从具体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先抛开抄袭和模仿的可能,假设那些文章确实都是孩子自己写的,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有的孩子天生敏感,天生对文字有良好的感觉和表达技巧,所以他们的作品会有超出同龄人的水平。但也必须了解的是,这一定是例外,不是普遍现象。这样的写得特别好的孩子每个时代都可能有一两个,只是因为现在的平台比以前多了好了,所以现在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储文静

作者最新文章11 1611:0211 1610:45相关文章??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生活中的发现作文300字 玩具小白兔作文 我有这样的朋友作文 smile作文 古文作文 抓鱼作文500字 家乡的呼唤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包饺子 最开心的事作文400字 生活中的小镜头作文200字 给爸爸写一封信作文 我心目中的什么作文 童年乐事作文 有一种力量叫希望作文 感悟的作文600字 关于动物的作文英语 桂花作文200 中考诚信作文 随便写一篇作文400字 我懂得了坚持作文400字 小学义卖活动作文大全 介绍家庭成员的作文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作文 美好为题的作文 a4作文纸模板免费下载 你画我猜作文 议论文作文标题大全 团结合作的作文 高三计划作文 秋天的杨树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