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0-09-18 17:03:01
相关推荐

导语语文当中,写作方面的素养是能影响和伴随孩子一生的,它会渗透到孩子以后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中去。小学阶段,正是大脑发育记忆力、好奇心最重、思维拓展能力的时期,引导孩子学习写作,以后中学对于作文的写作,学起来就更加轻松。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注重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习作中,积累是重要的基础。特别是语言积累和情感积累,尤为关键。没有语言的积淀,则言不达意,甚至无法表达出自己想写的东西,从而造成习作的障碍;没有情感积累,就无法对大千世界或生活中错综复杂的人、事或物分辨出其是真善美还是假丑恶。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因此,教师应指导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品读某些名言佳句,品味句子中的好的词语或标点符号。让学生在欣赏中积累丰富的语言,体验作者的表达情感,进而晓理、动情,潜移默化,最终形成语言和情感融为一体,做到言为心声,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桂林山水》一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用优美的笔触写出了排比句,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教师可抓住这段写法,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感悟到语言表达之美和漓江水之美,并产生对祖国的壮美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从而体会到语言和情感交融的写作境界。

二、细心观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的“米”就是写作的素材或内容。捕抓文章素材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细心观察。那么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呢?所谓:“生活处处皆文章。”“作文源于生活。”同时,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在习作方面着重也强调: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可见,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最重要来源。只有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事、每一物、每一人学生才有话可写,写出的内容才能真实化、具体化。这就像是石头、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缺乏这些东西,工程师就无法建造起高楼大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入微细致地观察生活中身边的一事一物,注意捕抓事物发生的瞬间。引导学生观察要注意做到三点:一是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态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进行观察,不能走马观花,粗心大意;二是要指导观察方法,明确观察方向,如人物应从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方面,动物则应注意样子、体重、生活习性等方面,事情应关注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三是形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对观察到的情况要及时记录下来,防止遗忘。做到这几点,学生的观察到位了,对生活中的事物的认知就更加深刻,写起文章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三、创设情境

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使兴趣得到激发,思想得到启迪,思维得到启发,情操得到陶冶,情感得到渲染,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培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当一个人情感被激活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欲 望和动力,其状态才能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情趣,从而产生习作的欲 望和冲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接近或类似学生生活经历的教学情景,激活其习作情感,诱发其写作灵感,让学生愿写、乐写。如为了指导学生写敢于关于“环保”话题的文章,我首先向提问:“我们的校园环境怎样?”有的同学说:“很美,看了很舒服。”有的说:“校园环境很幽雅!我很想住在校园里。”也有的说:“还很干净,我喜欢到这里散步。”……学生们面对自己熟悉的问题很乐意地回答。于是,我趁热打铁,继续问:“你觉得这样的好环境是怎样得来的?你身边还有哪些人很爱护环境?”……学生们开始搜索并争先恐后地说出他们的所见所闻。接着我又向学生提问:“在你们生活或学校周边环境中,还出现哪些不保护环境的行为或现象?”这一提问触到了学生的情感,有的学生埋怨:“桥头到处是垃圾,没人清理,很臭,污染空气。”有的说:“附近的码头的环境更差,有许多脏物和腐烂的东西。我们路过时都要屏住呼吸。”也有的说:“我家旁边的那片树林现在成了荒地,每次刮风都黄沙漫天;鸟儿的影子都不见了。”……最后我顺势要求:“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经过这一连串地提问,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感知,引发了学生的喜怒哀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触动他们的灵感,学生的真情实感开始油然而生,并洋溢在笔尖,跃然于纸上。

四、换位评改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善做不如善改。”自古以来,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或一部优秀的著作无不是经过多次酝酿,反复推敲琢磨,改之又改才能形成,况且我们教师面对的是阅历尚浅,文学功底薄的小学生,又岂能在短时间里写出名篇佳作?故而更需要反复修改。

不过,修改的主人并非教师,而是学生。以往的作文指导都是一个模式——学生写,老师改。这样的做法虽然能让学生的文章更好,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因素,也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换句话说,那样的做法的最终结果是教师的修改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变好了,而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修改却一窍不通。因此,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着眼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宗旨,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析能力和修改能力。当然,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析能力和修改能力并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有系统地、长期地进行训练。首先,要培养赏识评判能力。让学生多读一些具有“鉴赏评语”的作文选,在读中感知、理解,并从中学会欣赏、学会评判。其次,要教给学生修改要领,比如,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词语句子是否合理,主要的内容是否具体详细等,让学生明确评判的基准和方向。再次,学生之间交换作文进行先评后改,避免“*者迷”,这样学生可以清醒地发现对方的优缺点,并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最后,分阶段、分类地进行训练。写人、记事、写物等文章地习作后及时分阶段进行,一步一个脚印,切忌急于求成,特别是初步训练,不能交换不同类的文章,以免学生遗忘修改要领,影响效果。如此一来,学生从初知到实践,并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修改能力,也凸显了“教是为学服务”的积极作用。

五、培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换句话说,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时,就能真正调动其积极的情感和写作的动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必须从积极方面做起,挖掘学生的亮点和优点。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习作产生恐惧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评价作用的认识不正确,总是一味地批评。确实如此,习作是学生习作的难点,好不容易写出一篇文章来,却被我们教师批改和评价得一无是处,毫无成就感和信心,打击非常大。长此以往,不仅学生脆弱的心灵被击跨,而且积极性也被抹杀了,甚至对写作“闻风丧胆”。因此,教师应改变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大至一篇佳作,小到一个好的词语都不错过,让学生经常尝到“成功的甜头”。久而久之就会对习作产生信心和兴趣,并内化成写作动力,从而使习作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总之,要突破习作教学这一攻坚战,教师务必重视以积累为基础,细心观察为捕抓素材的渠道,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长期培养习作兴趣和评改能力,使习作逐步成为乐趣和本能。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doc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3186字]编辑推荐:Word文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500 开学计划作文600字 追梦路上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天作文300字 打铁花的作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感恩有你作文600字 可爱的小猫作文300字 追逐梦想作文6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600字 新学期新征程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开头 沟通作文600字 尊重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600字 想象作文300字三年级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被老师打屁股作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每逢佳节作文 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寒假作文300字 拜年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50字 突破作文600字 元宵节400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200字 春节作文五百字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