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心中的萧红散文 安达政协会刊

2020-09-20 11:15:01
相关推荐

萧红,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著名龙江女作家,深得鲁迅先生的看重和栽培。她为呼兰河这个地方写了一部小说《呼兰河传》,呼兰这个东北小城的生活,从此便引起人们的深入了解和特别关注。

前些年,我就很想到呼兰去,看看萧红曾经居住过的家和她的珍贵遗物,缅怀她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现在,正置这位享誉国内外的女作家诞辰100周年之际,我和几位文学朋友怀着对她的崇敬,一起去了呼兰区的萧红故居,看望心仪已久深得大家思念的萧红。

1911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黑龙江省呼兰县龙王庙胡同张家大院正房东屋南炕上,诞生了一个女孩,大号叫张乃莹。这个小姑娘就是后来笔名叫“萧红”的女作家。她的到来以及后来离家出走,辗转异地,艰辛追求,接连不断地给呼兰河带来了全新的模样和深厚的内涵,为这条河流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和前进动力。

萧红故居当中有个后花园,还有个磨房,都是根据小说中的描写复原的。只有土地是真的,还是当年的土地。看着故居里的火炕、萧红的一些照片、少量的花瓶等遗物,女作家坎坷的短暂人生一一闪现。解说员在背诵萧红关于后花园的经典描写:“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这里便是萧红的故乡,是生她养她的地方。萧红全身流着呼兰河的血,不管怎么样,也不管流浪到哪里,她始终思念着故乡,挂念着这里的人民和他门的生活。这里有她的苦痛,也有她快乐童年的故事。

在张家大院里,萧红最喜欢去的是后花园。在这里,她暂时忘记了祖母用钢针刺她手指的难忍疼痛,忘记了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去人性的凶狠叱喝声,忘记了一脸病容的母亲对她的无情冷淡。每当祖母斥骂祖父与萧红时,这一老一少就手拉手逃到后花园去做游戏、栽花、种小白菜……这是萧红孤独寂寞童年的惟一快乐时光。除了玩耍,祖父也教萧红念诗,为萧红讲解诗的含意,鼓励她学习。祖父是萧红文学上的启蒙老师,也是在萧红幼小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的园丁。进中学后,萧红在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下,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古今的小说、杂文和诗。她看鲁迅、茅盾、郁达夫、郭沫若的名作,也读莎士比亚、歌德、海涅、普希金等名家的作品,和同学们交换着阅读,一起谈论,有时还会争辩,讨论人生的真谛。

萧红不光喜欢看书,还不时地写点散文、诗歌等,刊登在学校的黑板报或校刊上。这些作品从生活中来,朴实无华,感情真挚。那些刊登在黑板报和校刊上的散文和诗,可算是萧红最早的处女作。1930年初夏,学校组织学生到吉林旅游,不久,校刊上刊出一组署名“悄吟”的诗,题为《吉林之游》。要好的同学不解地问萧红,为什么用“悄吟”这个笔名?她说:“悄悄地吟咏嘛。”

在贫困交加的苦难中,萧红与萧军开始了饥寒交迫的蜜月生活。由于日伪对进步文化人的迫害和镇压加剧,两萧也上了黑名单,随时有被捕的危险。1934年5、6月间,萧红和萧军秘密离开哈尔滨去青岛。在青岛只待了五个多月,但在她的创作中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站 完成了她的成名作《生死场》。

萧红,深深地爱着她心仪的呼兰河。这样一个传统的小城,构起了她太多的回忆和思念。长期的在外流浪生活充满了人间的险恶和曲折。一切的孤独只有在呼兰河那地方寻求一点童年的慰藉。从慈祥的祖父那里,她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还有温暖和爱。所以她就向着这温暖和真爱的方面,一直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的一生,可谓说不尽的悲凉,道不完的沧桑。如果说,女人生来是让人疼的,象萧红这么美丽可爱而有才气的年轻女子,放在今天,当之无愧是“美女作家”,原本应“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可是,在国难当头的那样大背景下,她过的日子是辗转飘零,缺爱少钱,饱受“亡国奴”的耻辱。国家蒙难与个人不幸,都压在了她一个弱女子身上,折磨着她孤独颠簸的身心。她爱的男子,都有才气,却不曾给她长久专一的爱。当年的萧红走出呼兰后,四处流浪,哈尔滨、大连、青岛、武汉、上海、日本、重庆、山西,直至以31岁的娇好年华,客死在香港的潮热土地。如花生命可谓饱受摧残,却在雨打风摧中绽放出不朽的果实:《生死场》《呼兰河传》……许多人经由她的作品认识了呼兰小城和呼兰河,认识了东北农村这片不平凡的黑土地。

我虽说是个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但对于现代女作家萧红了解得并不多,细说起来实在还很陌生,也很有限。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于她及其作品的敬重、品读和偏爱,自然成了萧红的忠诚粉丝,她在我心里占居了相当高的位置!

长卷如画、缥缈如玉的呼兰河,从祖国的大北方——黑龙江省铁力境内的一座山脉发源,经历望奎、青冈、明水、兰西等十来个市县区,一路欢歌昼夜不舍地奔向湍急的松花江,汇入大江流向辽阔壮丽的绿色大海。一部朴实无华、震憾心灵的《呼兰河传》,让萧红在全国作家群中托颖而出!也正是由于她的这部文学作品,呼兰河这条普通的河流,便随之被世人所牢牢记住和深刻认识。呼兰河,这条就流淌在我们身边的平原之河,伴着萧红的文学一篇篇名作而扬了大名!

我生长在呼兰河边,从小就听到老师讲述关于萧红与呼兰河的精彩故事,后来上中学曾读过她《生死场》《跋涉》《看风筝》《王阿嫂之死》等一些作品。我喜欢萧红那些富有东北乡土气息的优秀文字,欣赏她那一串串地方特色的方言土语,更珍视她对于关于地域风情和人情事故和动情描写……不断地探索萧红所走过的足迹,渐渐走近了这位受到鲁迅先生赏识和宠爱的年轻女作家。

今年初,我从省城书店选回几本关于萧红的生平传略,潜心阅读和研究起来。女作家的感人作品和生活故事,将我带回到了她所生活和奋斗着的风雨年代,回到了她那个时期的无尽艰难与烦恼,回到了她对于那个社会抗争和拚搏的史诗情境。我完全理解作者的叛逆思想情绪和执着斗争精神,以及她的在爱情方面的不屈探求和抉择。我实在是很想深入地阅和研究读她,同大家一道携手揭开她给予我们留下的诸多宝贵文化财富,真正了解和挖掘萧红的文学艺术和人生轨迹及社会价值。

在鲁迅先生的眼中,萧红只是个大孩子,鲁迅曾多次提醒萧红在上海的环境中不要把自己从北方农村带来的“野气”改掉,不要沾染那种“扭扭捏捏,没有人气,不像人样的江南才子气”。鲁迅还在写作方法上具体地指导和培养,要她不能脱离生活,不然“将永不会写文章了”。他希望萧红“最好是常到外面去走走,看看社会上的情形,以及各种人们的脸。”

萧红读着鲁迅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信,心中往往会产生一种激情,这种激情又化为创作的冲动,她拿起笔,伏案疾书,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笔触,写在国难当头的年代生活在沦陷土地上的东北人民;写她栖身于哈尔滨商市街窘迫困苦的境地;写她和萧军“蜜月”中的苦情和离乡前复杂的思绪……鲁迅看了《生死场》后,觉得萧红“描绘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走近呼兰河,就不能不提到著名女作家萧红,她是呼兰河上的凄艳之美,她是呼兰河的明星!

她温柔多情和善良,命运却没有给她温暖;美丽的呼兰河给她生命的哺育,却没给她一点幸福的日子。半生的白眼,尝尽绝世孤独;半生的冷遇,淹没了期望的心。萧军最终没有给她一份踏实的婚姻承诺,端木蕻良也没有给她带来婚姻的转机。从异乡到异乡,都无法将你这旷世才女爱怜地拥入心怀,香港的浅水湾只能给她生命的最终客栈。

她的聪慧未得到伸展,她的善良未得到公正,总在人生的夹缝中步步爬行。她是呼兰河上的一滴苦水,一抹灿烂朝霞,润色着两边的绿岸青山。萧红,命运给她过多的杰出才华,更给她过多的人世苦难。她抗争着拚搏着,坚韧前行,不到10年间,她留下近百万字的作品。她以坚强的生命赘述着她的风雨日子,稀薄的空气里呻吟着她的心灵,烦恼的家事磨钝着她的才华,残酷的病痛夺走了她宝贵的青春时光。

萧红是卓越的女人,却最后归为沉寂;她是位很有才华的优秀女性,生命却过早地随风而逝。半部红楼谁与她接洽?她是呼兰河的骄傲,是呼兰河的传说,她是呼兰河上的一抹凄艳的彩虹。灿烂的呼兰河文化源远流长,芬芳满园。昼夜不息的呼兰河,一直呼唤着她的芳名,倾听着她的凄美故事。

著名女作家萧红,一部散文《呼兰河传》青史流芳,写出了她对呼兰河的挚爱、眷恋与想念,也给呼兰河披上了一层端庄清秀的神奇面纱。萧红的名字,与可爱的呼兰河一道流动在人们的心中,与岁月同辉!

萧红属于这黑土地,属于咱东北,属于全中国,属于我们这个民族涓涓不息的精神血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就这样被感动作文 自拟作文400字 国庆节的作文100字 走进初一作文600字 中考作文要求多少字 高考山东卷语文作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文 六一快乐作文400字 假如我有超能力作文 优美作文700字 书里有个我作文 又逢中秋作文 写小动物的作文300字 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那一双手作文 劳动体会作文500字 今年湖北高考作文 写桃花的作文400字 我想快快长大作文 笑着向前走作文 小学一年级作文50字 我送自己一个字作文 观察绿豆400字作文 关于赶集的作文 洗袜子作文300字 人与社会作文素材 我想要的幸福作文 成长回眸作文600字 我把掌声送给你作文 美丽的春天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