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无言之美

2020-09-24 21:05:01
相关推荐

江西景德镇昌江一中2010届高三月考作文题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司马迁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张潮说:“山水是大地的文章。”(《幽梦影》)

请以“无言之美”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一、审清题意,明确重点。

命题作文虽有标题,却需认真审题,一定要注意题目中包含的写作范围和写作重点。 本题为“无言之美”,写的是一种美,可以是人,是物;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但必须是一种“无言”的美。“无言”二字可作两种解释,即无需用语言表达,说出来反而不妙,有词不达意之感;或用语言表达不出,表达不了,有言尽词穷之窘。作文时,两个意思可自由选择,即所写的美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

二、展开联想,选好素材。

明确了写作重点后,就要围绕重点展开想象、联想,搜罗可用的素材。题目前的导语可作提示,孔子和庄子说的基本是一个角度:天地滋养万物,运行有序,其间有美有理,却无言无语。司马迁说的是高尚的精神和美好的人格的无声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及人们对这种人的倾慕和爱戴。李白和张潮说的也大致相同:自然是美好的,人们可以在美好的自然中诗意地栖居,在静穆的审美活动中安顿自己的灵魂。

读懂了这些导语,既可以帮助我们快一点找到合适的素材,也有利于明确作文的主旨。搜寻素材可以按照自然、社会、文艺的角度,从古今中外四个方向展开。三个角度代表了三种美学形态,四个方向可以扩张文章的表现领域,但要力求素材新鲜、典型。

三、确定主旨,避免套用。

命题作文只是给了一个写作范围和对象,文章的主旨、主题仍需要写作者去表现、去表达。主旨、主题应根据素材的内涵合理演绎出来,作者也应在文章中明确的表达出来,不能含混不清,不能只有叙事描写,却没有议论说理。要根据所选的素材,或表现自然的无言之美,或表现人性的无言之美,或表现科学的无言之美,或表现艺术的无言之美,并在文中明确阐释,一般在结尾处点出来,这叫卒章显志。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简单地套用人家的观点。比如,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的眼睛。这句话重在说“发现”,虽跟“美”有关,但跟“无言”没什么关联,不必非拉进自己的文章不可,以免老师对误判自己对题意的理解。

四、章法自然,善用表达。

本题未限制文体,在主旨确立后,应根据素材特点选用自己擅长的文体。文体因人而异,但首先一定要用己所长,不要盲目跟风,照搬照套;其次要突出文体特征,不能不伦不类。 写文章要注意结构章法。要根据行文特点,合理分段,长短搭配,前后呼应。考试的文章一般控制在800 900字之间,所以长的段落应该在250字左右,300字以上的段落要从严控制,不要搞得文章只有两三段;短的段落视情况而定,短要短得精神、醒目,不要搞得文章过于零碎。

表达上不必一味追求辞藻华美,应在表现自己个性的前提下突出语言的表现力和可读性,让语言更好地表现文章内容和思想,使文章内外兼美。毕竟,作文是写给人家读的,不能让人家读得无味甚至难受。

〖范文展评Ⅰ〗

无言之美

江西省景德镇昌江一中 陈美玲

分数:内容20+表达20+发展20=60分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大片土地都处在热带雨林气候带,那将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情景呢?也许有人向往于热带雨林的生机勃勃而会大声嚷道:“好耶!”但是,我却会痛心疾首地告诉你:如果真的那样,华夏文明就不复存在了!

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热带雨林高温多雨,动植物没有休眠期,一切都在疯狂地生长。在热带雨林的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各种植物拥挤在一起;动物因为有丰富的食物,每天也是不停地搜捕食物,弱肉强食,你争我夺。所以,这样的环境并不利于远古时期人们的生存,更谈不上过上定居的生活,创造文化和文明。

请打开世界地图看看吧,四大文明古国都远离热带雨林气候,都在北纬30多度的地方,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这样的气候有雨旱之分和冷热之别,特别是我国古代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这春夏秋冬的往返有序的更替,不仅使我们的祖先开始了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业文明,也创造了形如图画的优美汉字和犹如四季更替般抑扬顿挫的诗歌。

翻开中国古代的诗卷读一读吧。

春天,有人用参差的荇菜和悦耳的琴瑟追求窈窕淑女,有人在黄鸟纷飞的葛草地里忙着赶完手里的活一心想着回娘家,有人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好日子出嫁做新娘;夏天,有人伫立塘边享受清风送来院子里满架蔷薇的清芬而心旷神怡,有人面对江碧鸟白山青花燃的美景心中涌动着思乡的绵绵情愫,有人散发乘凉开轩闲卧却遗憾没有知音来欣赏自己的琴音;秋天,有人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时节思念着在水一方的伊人,有人仰望灿烂的银河怀想牛郎与织女的鹊桥相会,有人登高远眺惋惜“过尽千帆都不是”而把悲秋之情托付火红的秋叶;冬天,有人冒着霏霏雨雪感叹杨柳依依的美景不复再得心中悲哀一片,有人一边烧起小火炉一边烫着酒问好友能否再喝一杯,有人在冬春交替之际“共欢新故岁”并期待着“愿与梅花俱自新”。

天地四时无言,却以她不断变化的节律展现着其特有的大美。这大美中有大真,所以中国人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成事的依据,讲究“不违天道”、“道法自然”;这大美中有大善,所以中国人坚信“上天有好生之德”,讲究“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品味四季之美,你的心灵会更美丽、更聪慧、更悠远。

〖模拟点评〗

本文有两个鲜明的特色:一是有灵动劲,二是有书卷气。文章的切入点很特别,从设想入笔,让习惯了过着春夏秋冬的我们耳目一新,新颖而富有吸引力。接下来的分析客观准确,言简意赅地说清了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对人类文明创造的深刻影响,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中国人在对四季运行周期和节律的体悟中开始了文化和文明的创造,于是就有了一段精彩的四季之美的诗意描绘,把读者带入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妙意境之中,还有一节精练的议论进一步深入开掘,提升了文章的思想内涵。最后一个短句,语短情长,三个“更”字如余音绕梁。 〖范文展评Ⅱ〗

无言之美

江西省景德镇昌江一中 张世朋

分数:内容18+表达20+发展18=56分

偶然有一次,夜不能寐,见月光皎洁,于是起床赏月。虽然赤脚踏在冰冷的地板上有点凉,我还是兴味盎然地趴在窗口上,遥望着一轮明月。三两片云彩飘荡,淡淡的光晕落在白云上凹凸不平,仿佛给它披上一件梦幻羽衣,灰墨色的远山和着银白色的月光,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动,那种感动竟使我微微地颤抖起来,仿佛有张若虚在春江的望月兴叹。多美呀!明月无言,青山无言,它们却用光和影演奏着自然的美妙旋律。我能忍住寒冷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月色的诱惑。

月色的诱惑不仅是我扛不住,就是大名士苏东坡也扛不住。就在好几百年前一个深秋的夜晚,苏轼正想解衣入睡,外面明亮皎洁的月光射入房里,仿佛邀请他夜游。苏轼欣然走出门去,想到夜晚也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巧的是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二人就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清澈透明,水中如藻似荇的阴影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投影。见到如此美景,苏轼不禁叹到: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如此说来,我也是闲人,只是还缺一个同伴了。

看到美景,我不禁想起了旅游。旅游除了逛都市,恐怕主要是看山水风景了。山水是大地的文章,大地无言,就用山山水水来表达。你也许没有见过山腰间的湖泊吧?碧绿的湖水,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两旁的树木凌空生长,生机勃发。山水无言,可它却以自己的本色纯真之美给我们以心灵的慰藉。你可能会说它是寂寞的,但蓝天上云卷云舒,阴晴雨雪,何曾有过一瞬的停歇;群山中草木鸟兽,生长繁衍,何曾有过一刻的停顿。大地永远在歌唱着生命的欢歌,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养育着我们。面对大地上的山水美景,我们就像赤子扑进母亲的怀抱,亲切温馨安定,一切已经无需用语言来表达。我想,旅游中与其匆匆忙忙地照相,不如让自己静静地与山水对视,让心灵融化在自然之美中。

拂晓时分,天空褪去了部分浓黑,东方霞光微露,透出一点暗红,而满天的星斗还在,月光的温柔和阳光的热烈交织在一起,这样的景就是拿相机拍下来也找不到那种震撼,要是时间定格在这一刻该多好啊!

美是不需要用言语表达的,其实语言亵渎了圣洁的美。上帝给了我们美景,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思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运用语言不断地制造糜烂的文字来驱赶美的高雅,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俗不可耐的文字了。

〖模拟点评〗

本文是一篇浮想联翩、借景抒情、即事说理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把情与理巧妙交织,贯穿全文,并推动行文的展开。开头的写景情景交融,然后用同类关联想象,把苏轼的千古美文化用于自己的文章中,不仅增色不少,而且也没有丝毫的别扭,很好地衬托了月色之美。由月色到旅游的延伸联想,进一步拓展了文章的思想内涵。一通联想后,作者把笔一收,又回到眼前,一方面使文章结构完整,另一方面也使最后升华主题的议论作了坚实的铺垫。作者娓娓道来,语言如一泓山泉,亲切、清新、优美。

〖范文展评Ⅲ〗

无言之美

景德镇昌江一中 金松霞

分数:内容20+表达18+发展18=56分

语言是一种介质,让人与人之间沟通无距;无言是一种意境,让心与心之间相互融合。

——题记

还依然记得,佛祖与众弟子一起论佛。说话间,佛祖拈花而坐,问弟子谁能解得其中真

意,众人无语以对只能静坐其位,彼时唯有迦叶洒然而笑。这种意会是心灵的相通,那无言的微笑让传说变得更美。那拈花一笑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清芬。那神秘美丽的意境,在智慧的山林中依然苍翠。

还清晰记得,伯牙抚琴,琴声时而悠扬时而激荡,时而凄婉时而欢快,无人能解其中意。唯有子期听得出那是“巍巍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琴音中彼此寻到了知己。伯牙慨然曰:“唯君乃吾知音也。”一曲高山流水,让心灵共鸣,心心相印,让友谊升华,忠诚不渝。无需过多的交流,无需过多的言语,他们注定彼此相知。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还时常记得,司马迁参透生死的醒世名言如雷贯耳。他无言,自己忠心报国坦陈直言,竟遭如此惨祸。他无言,自己饱受谤议,为人耻笑,却不得不苟活于世。只因为“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于是,他于无言中以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为榜样,愤而著书。最终,他的无言换来的是名留青史,他的无言让中国的过去有史有据。

还欣喜记得,邰丽华和她的20位聋哑演员用真心真情演绎《千手观音》,一舞世界惊。以善为核心的观世音文化,借助姑娘们妙曼而又庄严的舞姿,古朴如同天籁的音乐,金色似有玄机的灯光,华贵而又祥和的氛围,让人们沐浴善良、智慧、美好之氤氲。成名的邰丽华拒绝了许多国际性大品牌厂家开出的一个个做形象大使的高价,只义务为一直支持和理解残疾人的企业做宣传。

还永远记得,汶川地震发生后,子弟兵日夜兼程、出生入死、拼命抢救老百姓的英雄壮举。还记得废墟中紧握着笔的小手,那是中国少年对知识的不懈追求。还记得躺在担架上的孩子向解放军战士行的少先队礼,那是中国人的坚强勇敢和厚道温存。还记得解放军撤离灾区时,老百姓用各种材料书写的标语和条幅,那是中国军民血肉相连的亲情和“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气魄。

还激动记得,体操王子李宁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腾空而起的奔跑,他的上面是璀璨的夜空,他的下面是欢呼的人群,他的眼前是熊熊的奥运圣火,他的身后是不断展开的画卷。在如潮的欢呼声中,他点燃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那一刻,中国人民只有欢呼喜悦激动;那一刻,中国向世界作了一个华美的亮相;那一刻,中国和世界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那一刻,只需分享喜悦和欢快,无需言语絮絮叨叨。

无言的美,胜过了华丽辞藻的修饰,胜过了锦绣丝绸的装扮,胜过了铅华粉黛的涂抹。 〖模拟点评〗

本文特点有三:一是选材丰富而有层次。六个素材,从个人到群体,从历史到现实,每一个材料都很典型,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二是结构清晰,层层递进。结构很好地配合素材和表达的需要,前面的题记如凤头亮相,最后的议论如豹尾响鞭,文章章法严谨,布局合理。三是语言整散结合,反复咏叹。反复、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不知不觉中把读者的情感带动起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谢阅读600字作文 微信怎么制作文件 火烧云作文800字 英语作文myfriend 玩具水枪作文 作文成长中的故事 如何成功英语作文 校园里的趣事作文400字 紫罗兰作文500字 在新的起跑线上作文 初中生活作文400字 最美的瞬间作文500字 好书伴我成长作文结尾 可爱的松鼠作文 勋章作文 亲身经历的作文 描写景象的作文400字 综合实践作文 美丽小区作文 关于努力的作文记叙文 做仰卧起坐的作文 以价值为题的作文 长城作文100字 我的视线作文600字 以心为主题的作文 写一篇秋游的作文 奋斗作文题目 平安家书600字作文 天凉了作文 背景资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