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史类文章的写作

2020-09-27 13:15:01
相关推荐

历史类文章的写作 最后我们说一下历史文的写作。历史文顾名思义是和历史相关的,这类文章不同于爱情和婚姻类文章的没有切身体会就写不出,但凡愿意学习的,就可以写得出来,虽然难度有点大,但转载率也高,是个很值得努力的方向。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注意下面几点: 中国历史人物稿。这类稿件的写作方向大多集中在汉唐宋明清这几个朝代,最近民国人物也十分大热。当然其它的朝代也可以写,没什么限制。这类历史人物稿的写作套路也类似于生活感悟类文章的那些方法;比如前后对比的应用等。不同的是你的主角一定是一个人,而这个人的作为最好是有可取的地方,也就是说他在某一方面的处世之道是值得借鉴的。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清风慕竹的新浪博客,他的文章对历史人物的正面描写非常精到,很值得学习。当然,也可以写他在失败的处世方面。但这种发表难度有点大。下面是我写的正反两方面的两篇文章,大家对照着看一看。 黄侃的“为徒之道” 赵建伟 国学大师黄侃生平有两位重要的老师,一位是在日本留学时结识的章太炎先生;一位是仅大他两岁的刘师培先生。黄侃生性孤傲,桀骜不驯,一些生活问题也为时人所诟病,但在对老师的态度上,他却有着独特的“为徒之道”,与平时判若两人。 黄侃师从章太炎后,对其十分恭敬。在他眼里,章先生饱读诗书,过目成诵,论及学问,简直无所不能。黄侃后来也收有徒弟陈君。每到新年,他就带着弟子前往章太炎的住处拜访。到了之后,黄侃双膝跪地,对老师行跪拜之礼。跪拜完毕,陈君又跪拜黄侃,章太炎反过来又给陈君行礼。坐下后,陈举杯向黄敬茶,黄同时举杯向章敬茶,章又举杯敬陈,如此循环不绝,家人传为笑谈。 在黄侃面前,人们不能做出对章太炎的不敬之举,哪怕只是发发牢骚也不行。如果有人编排章先生,被他听到了,他就会怒发冲冠,大声争辩,完全不顾及场合身份。他对章先生的笔墨视如珍宝,每当作文后得到章先生的批阅,必定将其文字装裱起来珍藏。知道他这一“癖好”后,章先生有时会特意写几幅字、几首诗送给黄侃。每当得到这样的“重礼”,黄侃都兴奋得手舞足蹈,反复摩挲,很长时间都不舍得释手。 黄侃在34岁那年,偶然的机遇,拜刘师培先生为师。别人都觉得那时他已经名满天下,比刘有过之无不及,完全没必要屈尊谒其门下,甚至章太炎都觉得他大可不必如此。但黄侃却执意为之,用红纸封了十块大洋,到刘家行磕头拜师之礼。他说:“我要学习的《三礼》是刘先生的家学,要是不拜师,我怎么能学到正统的学问呢?这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吧。” 一次,有人问他:“您的两位老师中谁读的书最多,学问最高?”他说:“在博闻强识方面的工夫,刘先生无人能及。”可惜,刘师培在正式收黄侃为徒后不久病逝。但黄侃念念不忘,将其墓志铭做成拓片装裱后挂于书房,自称:“朝夕面对,如见师恩。” 黄侃尊重老师,并特别看重和老师交往的礼节;重视学问,在学问面前没有先生后生;并能时刻保持一颗公正的心,实事求是,从不做厚此薄彼的言论。此三点,可谓黄侃的“为徒之道”。正是因为深谙此道,黄侃终成国学大家。(《羊城晚报》) 解缙的变通与不通 赵建伟 永乐皇帝朱棣有一天兴起,把翰林学士解缙找来,突然问他说:“你知道昨夜宫中有喜事吗?就此吟首诗吧!” 解缙曾率三千人历时六年主修《永乐大典》,其才情为当时天下人所共知。听到“有喜”两个字,他想可能是宫里的嫔妃中有人生了龙子,便大声吟诵道:“君王昨夜降金龙”,朱棣立刻沉下脸来:“生的是个女孩。”解缙立刻改口说:“化作嫦娥下九重。”皇帝见解缙出口成章,反应如此之迅捷,就想借题难为他一下,于是故意叹了口气:“可惜刚出生就夭折了。”解缙大惊,赶忙说:“料是人间留不住,”朱棣终于被他逗笑了,赌气说:“已经把孩子扔到池塘里了。”没想到,解缙不慌不忙,转口吟道:“翻身跳入水晶宫。” 在古代,一些关于“死”之类的避讳之语是不能随便说的,尤其是事关帝王之家的事情更得慎之又慎,万一一不小心说错话,小则鞭打一顿,大则罢官丢职,甚至被满门抄斩都是有可能的。解缙凭借自己在语言上的变通,巧妙地避开了一些忌讳的说法,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解缙却又是个不怎么懂得变通的人。朱棣有三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但立谁为太子一直定不下来。弄得朝中猜疑不断,大臣们也多有所投靠,一时之间,竟出现了派系之争。朱棣是马上皇帝,喜欢征战,二儿子高煦也遗传了他的这一嗜好,经常外出作战,还因此立下大功,深得皇帝的喜爱。有一次,成祖征求解缙立太子的事情,解缙脱口就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朱棣的脸色马上沉了下来。解缙装作没看出皇帝的意思,又加了一句:“好圣孙!”是说皇长子朱高炽的儿子也是个不错的苗子,意思很明白,立大儿子做太子,连太太子的问题都解决了。在解缙的拥簇下,朱高炽终于顺利上位;但朱棣仍然心里很不痛快,言谈间时常表露出对太子的不满。解缙又进谏说:“您这样做可不太好,会引起事端的。”皇帝忍无可忍,找了个由头,把他发配到了广西。 解缙不死心,永乐八年(1410年)的时候,他偷偷地跑回京城去见朱高炽。这件事被朱高煦知道了。借机发挥,说他是太子党,这次逆旨来见,一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阴谋。朱棣听了大为震怒,亲自定罪,把他关了起来。几年后的一个冬天,他有一次无意中见到了解缙的名字,随口问了一句:“他还活着吗?”朱高煦害怕父亲顾念解缙的功劳,重新启用他,就买通了锦衣卫,用酒把他灌醉,拖到外面的冰天雪地里,活活地给冻死了。那一年,解缙才四十七岁。 解缙在诗词书画方面的造诣非同一般,也深谙其中的变通之道,每句话每个字每一笔都留给自己一定的回旋余地。然而在处理与皇家的关系方面却又表现得很是迟钝。究其原因,或许与当年朱元璋老爷子在时给他的那句:“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有很大关系,这句话让解缙把自己当成了朱家的一份子,时时处处为人家的家务事操心。刚直不阿,直言进谏,但这正是解缙与众不同之处,然而有时这样的正直无私有时带给他的却不一定是别人的敬仰,甚至可能是自己的灾难。 因为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太平十策纾民意,永乐大典慧斯文”的解缙最终害了自己。(《通辽日报》) 2.某一个历史人物的小故事,能带给人以启示。这类小稿子在《演讲与口才》有发,一些报纸的文史类栏目也比较喜欢。这类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只是一个单纯的小故事加一点感悟即可。初学写作这类文章,可以先以此为切入点。 徐渭的讽拒 赵建伟 明代书画家徐渭因政治斗争晚年落狱,一个名为张元忭的朋友把他援救了出来。为了表达谢意,同时也找个安身之处,徐渭寄身在张家做了一个文书。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张元忭出于怜悯,送了一坛酒、一件裘皮大衣给徐渭御寒。他给张写了一封回信。 徐渭在信中说,我收到你的礼物了,今天早上刚下了雪,真是雪中送炭。可惜酒喝掉了没法打开肚皮还给您,喝完了我就把酒坛子再给您送回去吧;裘皮大衣也不是穷人能常穿的,过了冬天,晒晒也还您。我还听到一个脚夫说,风在老爷您那儿过夏天,在我这儿过冬天呢。权作一笑哈。 这封信在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算是一封感谢信。但仔细看看,讽刺的意味就跃然纸上了。尤其是那句“风在老爷您那儿过夏天,在我这儿过冬天”更是讽地极妙。原来,张元忭是徐渭一个老同学的儿子,论辈分,徐渭算是长辈,称呼对方为“老爷”很明显就不是尊敬了,更何况还有“夏天”“冬天”之说。其实,两人起先关系不错,还一同编修过《会稽县志》;可是后来张元忭中了状元,对徐渭就开始颐指气使起来,常常用一些不必要的礼法来约束他。他们越来越不合拍,徐渭不愿意接受张元忭的馈赠,又碍于当年救命之恩的情面,就写了这封曲折婉转的回信。 拒绝别人本来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但徐渭却把它演绎地如此活色天香。除了其固有的才气外,这和他特立独行,不为权贵所折腰的秉性是分不开的。正是基于此,徐渭本人的故事才得以和他的书画一起留名青史。(《中国老年报》) 让你的专业知识为文章增加卖点。比如本人是学美术史和工艺美术史出身,对历史上与之相关的人物大多有所涉猎,所以可以把写作的重点放到这类题材上去。如果你是学医的,就可以写写李时珍张仲景之类的医学大家的事情,如果是学工程造价的,那就写写历史上的房地产,学文的就更好办了,民国人物现在是个大热点,当然,你写别的也随意。总之,让自己的专业在写这类文章中发挥效用,时间久了,还可以形成专题结集出书,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看一下我下面这篇小文: “画不像”的毛延寿 毛延寿的成名不是因为他不错的绘画技艺,而恰恰是因为他画了一幅不像的人物画像。这幅画像和真人对比后,令当时的汉元帝大吃一惊,咬牙切齿,然后就把毛延寿等一干宫廷画师给干掉了。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这六个人因此在历史上留名,有幸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经过实名认证的画家。当然,毛延寿画的这个人名叫王昭君。 我们耳熟能详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其实有两个版本。 一是上面说的这个,王昭君性情孤傲,娘家也不是土豪,进宫后没什么钱能拿出来打点那些画师,在汉元帝着人给宫女妃嫔画像的时候惨被毛延寿歪曲事实,在脸上平白点了一颗丧夫落泪痣。元帝一看画像就把她撂一边了,四五年下来见都没见过一次,更别说什么临幸。赶上匈奴呼韩邪单于打仗打不过,要来和亲,皇帝就随随便便在后宫扒拉了一下,把王昭君等五个让人倒胃口的女子叫来准备给送到匈奴去。结果上殿一看大跌眼镜,这王昭君漂亮呀,优雅呀,举手投足都堪称极品。这样的尤物送到匈奴去喝北风实在可惜,于是起了心思要留下自己用。 回头瞅瞅呼韩邪单于同样热辣辣的眼神,想想日后两国交好省下的大量军费银两,再加上“君无戏言”的条条框框约束,汉元帝眼一闭脚一跺,不能做殷纣,不能做周幽,美人再好,抵不过江山实用,忍了,送给你吧!于是让王昭君带着许多彩礼浩浩荡荡地去了匈奴,眼睁睁地看自着自己盘里的鸭子成了人家的美味。 但这口气一时半会是出不来的。画像上这么丑的一个女子到了眼前竟变得如此贤淑美好,这其中定有文章。一再追查下去,画师受贿的事就浮出了水面。原来夜夜临幸的美女竟然全是画师们“人造”的,宫里不知道还因此埋没着多少自己从来都没能谋过面的王昭君呢!这样一想,愈发觉得这些画师可恨,于是全部抄家。这一抄更不得了,画师们各个家财万贯,自己给的那点俸禄在人家那里倒成了九牛一毛。受不了了,一锅端了吧。六个画师,全部送上了断头台。 因为这个故事,毛延寿得以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大名。他是陕西人,比较善于画人物,据说他的绘画不管丑的靓的,老的少的,都十分逼真。也正是因为有这一首“绝活”,毛延寿才得到皇帝的宠信,专门让他给后宫嫔妃画像。这个时候画师的地位并不高,基本是下九流的行当,能做到宫廷画师这个份上,吃喝不愁,受人尊重,也算是毛某人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了。可惜的是,大好的前程就这样坍塌在了受贿这条路上。所以,不论多少的本事,心正还是首要的,心一旦歪了,多辉煌的前景也得和自己说拜拜了。 但也有为毛延寿鸣不平的。中国的绘画历来是讲究一个“神韵”,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不似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一样讲求构图的精准,人物的完全相像。如果当时汉元帝请来的是达芬奇,说不定画出来的王昭君还靠谱一些。王安石就曾在《明妃曲》中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也就是说毛延寿本来不是故意丑化王昭君的,而是中国画本来就是这么画的,根本就不讲究形似。毛延寿是死在了中国画的风格上。再者,根据当时的记载,只说当时一天杀了六个,并没说这画究竟出自谁的手。说不定毛延寿只是因为名字靠前而躺枪也未可知。 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就简单多了,王昭君久居宫中多年,成日介听到些哪个妃子被临幸了,哪个妃子生子了的消息,自己却没有门路,“日日思君不见君”,最终怨由心生,赶巧碰到呼韩邪单于前来求亲,心一横就自动请缨了。汉元帝见到她后的确纠结了好一会,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身为一国之君,不好食言,就把她许配给了单于。这个版本的故事里没有宫廷画师什么事,也没提到毛延寿。 但千百年来,人们宁肯相信第一个故事是真的,不仅因为这个版本料理齐全,更隐隐地诱发着人们的一股好奇。王昭君好看,好看到甚至可以让皇帝不惜杀掉自己的宫廷画师来作为不得之的宣泄,这其实是一种诠释。 不论故事真假,毛延寿等六人却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有分量的一笔。在他们之前,中国的画家姓名是鲜有记录的,如此一来,便开了画家成名的先河,虽然这河水不见得多么清澈。现在有的人甚至把他们奉为中国绘画界的张三丰,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又实在是他们的一份造化了。 4.除了上面两点之外,仍有一类文章,字数大约在3000左右,算是文史类里的特稿了。就是详细介绍某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目前为止我只见到《环球人物》和《天津日报》两家报刊有收。这里就不贴了。如果有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请参看清风慕竹的新浪博客作为参考。 另外,一二战人物故事稿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类题材。因为是国外的事情,很多都不一定真实,很可能是根据一两个线索杜撰出来的。这也是和国内的历史人物稿很不同的地方。国内老祖宗的东西,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要乱编。这些东西很容易被人找出来给你拍砖。 总之,写作是件辛苦的差事。有些时候,你研究琢磨搜索资料的时间可能比真正动笔写的时间都要长很多。对别人的文章多做研究将大大有利于你文字水平的提高。对于文史类文章,建议大家浏览四个人的新浪博客:清风慕竹,程刚,汤小小,唐宝民。尤其是清风慕竹的,把他们相关类别的文章细细看两遍再下笔,你会觉得大不相同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教养作文600字 满分作文酒 打丫鬟屁股作文 作文纸条网页版 日记300字作文 劳动的意义作文 与国同庆作文 照片 作文 作文儿 八百字作文初中作文 作文400字作文 三年级作文编写童话故事300字 从这以后我盼望长大作文600字 什么刷新着我的生活作文600字 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作文600字 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作文500字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作文450字 让我握住你的手作文600字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是什么 你是我最贴心的人作文600字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300字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400字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400字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600字作文 什么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我的新学期计划作文500字 愉快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我和昆虫交朋友作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