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什么孩子喜欢看书却写不好作文???

2020-09-27 17:15:01
相关推荐

在小学语文教育上,根据多年的习惯,一般写作是到三年级才正式开始,我98年参加工作,当时的一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绝大部分都是字词题目。后来,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难度也提高了(与时俱进嘛),虽然没有写作,但是有“写话”,其实就是基础的、简单的写作。一年级从说话、写句子开始,二年级开始写几句话。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考试就有作文了,并且分值还不少,占20 30%。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值得琢磨的现象:我们班有一两个特别爱读课外书的同学,爱到什么程度呢?下课别人都在说、闹,教室很吵,但是他们不玩、不喝水、不上厕所,坐在座位上看书。上课——不管上什么课,不听讲、不发言、不看黑板、不看教科书,或明目张胆、或遮遮掩掩,专心地看课外书。有一个同学,不怕老师批评,作业经常拖拉,唯一怕的是——家长和老师不让他看课外书!够爱了吧?照常理说,他们这么爱读书,而且阅读量也很大,应该语文成绩很棒、写作小菜一碟,但是事实是,他们的语文学习表现和成绩并不是那么棒,写作也一般,甚至在中等之外。这是为什么呢?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什么他们看了这么多书,还写不好一篇习作呢?课堂上老师是如何上习作课的?在分析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习作课是怎么教学的,看看一个普通学生要怎样做,才能够写出一篇较好的习作。一般来说,我是这样上习作教学的课:首先,带着学生审题,明白习作要求的意思。其次,会指导学生选材一般来说,这一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点。很多学生不是写作能力不强,不是不会写,也不是写不好,但是选材一旦选不合适,就会大大影响他们的发挥。比如习作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的事然而,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学习整体来看,这个题目不应该是随便写一件事就行,而应该是通过这件事,表现这个人物的一个特点。问题来了:孩子们弄不清楚怎么叫写一件事,他们写这个人的特点,只会概述几句。比如:我的奶奶画画很好。她画的鸟……,画的鱼……,画的花……。她画的很认真,人人都佩服。乍一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对照习作要求,孩子没有写一件事,那就不行了?怎么写一件事呢?在选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时,以学生这么小,又是初学写作,很难分清一些细微的区别。比如:很多学生写:弹钢琴好、骑车好、游泳好、跑步快、爱小动物,这样的的“好”和“爱”,就比较难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一般都是泛泛地描写,而这又不符合习作的要求。只能写参加比赛,或者和谁对比,才能看出好。而这个好,学生又很难描写出动作、表情,语言也只能是简单的对答。还有的学生,写的事情是这个人弹钢琴刻苦、骑车刻苦、游泳刻苦、跑步刻苦、对小动物好,其实就是在:特点——事情之间,没有建立必然的联系。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选材太简单,难以描写出来。比如:我的好朋友特别大方。有一次她买了糖果,非让我吃,我再三拒绝,她还是让我吃,给我抓了一大把。再如:我的朋友十分乐于助人。有一次我橡皮/尺子/水彩笔找不到了,问她借,她很高兴地借给我了。又如:我的朋友十分关心人。有一次我腿受伤了,她一直陪伴我吃饭、上厕所,直到我好了。像这样的事情,要写出比较具体、细致的动作、表情,对孩子来说比较难。因为他的观察没有那么细致,在他的印象中,就是这么一件事,说清楚了就完了。老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后,做完以上的铺垫,就到了”指导学生怎么写"这一步了。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一般我会从两个方面讲授:一,文章的结构在初学写作的阶段,一般我们要求学生文章就是三段论,当然,多写几段,只要切题,也没关系,不会强制要求学生统一。比如:写一件事,那就是:起因、经过、结果。二,怎样写得更具体、生动这一点也是老生常谈,只要能从这四个方面进行适当的描写: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文章就会大大增色。在这一点上,有时候如果教材中的课文特点明显,我会结合课文的学习,加以小结、强调,指出这种特点,告诉学生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有时候会根据习作具体内容,给出好词好句的指导和参考。比如:写花,就可以给出一些好词: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颜六色,好句子,就可以学习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另外,对这一点我个人是这么看的:学习写作最终是为了使用的,人的一生中,写文字材料的需要,要远远大于成为文学家的需要。最近在看李笑来老师的书《我把时间当朋友》,他就写到,现在的学校语文教育,有些时候是走偏了。其实,大部分人将来是不会当文学家、当作家的,那么,为什么要过分强调学生的习作,描写生动、细致呢?的确,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一点,老师、学生、家长,都苦不堪言。所以,在三年级这个阶段,不过分强求学生的描写,基本要求是写清楚、有顺序、说明白,如果有一点描写,就算优秀!在指导学生怎么写这个环节,我还经常会让学生说一说,随机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起到启发和示范的作用。其他学生听了,如果有类似的想法,可以学习,不妥之处,听了老师的指导,也可以尽量避免。我的习作教学第一节课基本讲授就是这些。之后让学生打草稿。结合草稿的批改,共性问题还会进行讲评,个别问题会进行面批——即当面批改、指导。从一般习作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实际上,即使学生很普通,积累不多,但是如果认真听讲,努力学习,习作不会写得特别差。为什么爱看书却总是不会写作文?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孩子爱看书,但是写作却不好呢?很大的一个问题在于——不听讲。平时学习课文,他在看课外书。老师指导习作,他也在看课外书。同学之间交流,他还在看课外书。导致动笔写的时候,一是拖拉——没听啊,心里茫然,并不是很清楚要写什么,怎么写。二是应付——因为大部分同学已经写完了,他只好匆匆而就。当然,还不止于此。既然爱看书,应该语言表达能力不错,词语积累也够用,那为什么还写不好呢?提出一些看法:一、只读书,不思考读书,是为了其中的故事(这个并没错),但是并没有主动的吸收、思考,实际上就是只输入,没有输出。二、只读书,不记忆读书的时候一味追看情节,并没有什么记忆。不管是好词好句,还是选材布局,并没有去学习。三、只读书,不观察读书是读了,但是写作的时候,有固定的要求,这样的同学平时观察生活不够,没有素材积累——他光看书了,哪顾得上观察呢?到了写作的时候,肚子里没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四、只想读,不想写这种现象也的确存在。我发现我们班就有这样的学生:爱看书,好词好句的积累还是有一些的,知识面还可以,但是每次写作文的时候,他都写得十分简单,单从篇幅上来看,就很短。我不是说短就不好,但是,在全班同学都写得很长的情况下,他写得比别人短一半,是不是优秀文章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呢?如果在面批的时候进行要求(注意!不是知道!是要求!必须强制要求),他就能稍微写得多一点,习作能够过关。但是,以这个同学来说,他篇篇习作都如此,能短就尽量短。在众多佳作之中,他的习作就显得不值一提了!了解了以上情况,请家长们在引导孩子读书的同时,也要注意上面提到的几点,让孩子真正把从阅读中的积累好好地用到写作中来。相信经过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的写作能力一定能够提高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青春作文记叙文 插花作文 欢庆元旦作文400字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500 走进教室作文 秋天的作文提纲 丰富多彩的暑假作文 观察物体的作文 科普类的作文 山西风景作文 中秋节的夜晚作文 遗憾的作文600字 小学生剪纸作文 我喜欢的地方作文 我的家乡宝鸡作文 望子成龙作文 帮助他人的作文600字 老师真好的作文 我懂得了珍惜什么作文 秋游作文结尾怎么写 介绍一种水果作文400字 疫情后作文 小学作文写作 诚信很重要作文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作文 高中励志作文800字 关于古镇的作文 找回什么作文 介绍信英语作文 什么最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