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一件有趣的事的作文该怎么写

2020-09-27 17:35:01
相关推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充满了情趣,可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千人一面,万人同腔,干干巴巴的,让人难以卒读呢?笔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摸索,在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将趣味性有机地融进思想性、情感性、逻辑性之中,从而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人的个性心理是丰富多彩的:有孤独型的,有社交型的,有思考型的,有行动型的,有焦虑型的,有乐天型的,有冷静型的,有激动型的。写作活动是个性心理的外在表现,个性心理既然是丰富多彩,那么写作活动就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学生作文的模式化,很大程度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接受了教师对作文的硬性指导和功利性熏陶。这种教育方式,不论在主观上是合理或非合理的,在客观上都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导向,造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把自己困在书海中,圈在一块狭小的天地中,缺少生活感受,写作时自然就会缺少素材,缺乏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就枯燥无味;偶尔在生活中得到启示,产生灵感的火花,也不敢“一发而不可收”,害怕触犯考试式作文中的“清规戒律”。这样下去,造成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很难写出有新意、有情趣的文章。针对这种局面,教学内容的改革刻不容缓。具体的做法是在作文教学中强调情趣,指导学生从新鲜、知识、形象、情感、哲理、美好等几方面入手,写出有趣味的文章。 一、以新出趣 喜新厌旧,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它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文章要保持长久的趣味性,首先要内容新。内容新,主要体现在写作的素材方面,即在选择素材时,除了注意选取那些有利于表现主题、突出主题的素材外,还要注意素材的新颖性。也就是说,要反映新人、新事、新成果、新面貌,体现时代精神。 其次观念新。就是要让学生在写作构思时要力求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见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立意时避免雷同,写出独到之处。 再次角度新。任何事物都是由多要素、多层次、多方面构成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构思新颖与否,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站在不同位置去观察不同的层次,就可形成不同的角度。在写作中选取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就是创新。 最后方法新。同样的主题,同样的素材,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记叙文,或议论文,或说明文;或归纳,或演绎,或类比;或叙述,或描写,或议论。总之,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二、以博出趣 博,就是博学,就是知识广博。趣味性离不开知识性。所谓“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知识是一种信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各种文章实际上都是在介绍知识。但介绍的方式上有别,就是知识的内容本身也相异。要让人“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秦牧语,这就要求文章中介绍的知识,不但宏博,而且新鲜奇特。如秦牧的《榕树的美髯》一文:“榕树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地面就又变成了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可见,丰富的知识不但有助于作者的写作,而且还可以满足读者的求知欲,使人们从中获得新鲜感,增添情趣。趣味性是以知识性为基础的文章,言之有物,才有吸引力。这正如秦牧在《散文创作谈》中说:“占有丰富的生活知识的材料,对于一个散文作者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对于一个道理,发挥起来,才能够有丰富的材料加以体现。而接触一件新鲜的事物,也能够引起丰富的联想。” 知识的获得渠道很多,可以靠直接经验,也可以靠间接经验。在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思考,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界,从生活这本人生的教科书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尽量多地从书本上去间接接受有关信息,积累知识。以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并把它们用于作文之中。 三、以形出趣 形,就是形象,语言要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就是把事物写得绘声绘色,声色俱鲜,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形象的描述之中,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的描述就很精彩、很形象。他在书中写道:“资本一来到世间,就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样就把资本拟人化了,就把非常抽象枯燥的概念变成了具体、可感、逼真的生活画面了。那么怎样才能将文章写得既形象又生动呢? 首先,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报载:美国纽约有一个乞丐,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写“自幼失明”,每日所得甚少。后来一位诗人路过,给这个乞丐的牌子上换了一句话:“春天来了,可我看不见它。”之后,施舍者络绎不绝。原因就在于诗人形象化的语言,激起了人的感情波澜:春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多美的世界,可惜在盲人的眼里却是一片漆黑,这不能不令人顿生恻隐之心。这充分体现了形象化语言的魅力。 其次,引导学生尽量多地使用语言的修辞手段。罗马的郎加纳斯说:“我们要不厌其烦地说,恰当的、引人注目的措辞会对于读者有惊人的威力,迷人的魅力———我们确实可以正确地说,美妙的措辞就是思想的光辉。”我们教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拟人、反问、引用等,鼓励学生在作文中使用。引导学生在写文章时能多用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着力于典型细节的描写,增强形象性,使文章立起来,活起来。只有这样,阅读的时候才饶有兴味,爱不释手。 四、以情出趣 情,就是感情。人都有感情,不管它是心灵自涌,还是外界引发,是浓淡深浅,还是强弱多少,喜怒哀乐都要伴人一生。文章或写内心,或写外界,或写内心对外界的感受,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言情。可以说,除少数应用文体外,没有情的文章不可能受人喜爱,记叙文如此,议论文如此,散文诗歌更是如此,甚至有些科学普及文带些情趣的和不带情趣的,读起来的感受也大不相同。人们写文章前往往觉得情趣盎然,可是笔一提起,脑中木然,或不知如何写起,或口罗嗦不到正点。这需要有一个引发的过程,而多写真情实感的日记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过多的抒情,往往会有空泛之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原因很简单,情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往往是与具体的景事相伴的,因此,在写情的同时,一定要把景或事也写出些来,甚至写景或事的笔墨更多一些,所谓因情写景,以景传情,叙事表情,情含事中。这样写,也许会更好些。如朱自清《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凋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通过具体的景物变化,抒发出一种委婉、缠绵的抒情,使读者的心灵不能不被那深挚的痛情之情所感染。 五、以理出趣 理,主要是指哲理。哲理,并不神秘,我们每个人对宇宙万物、人生世事,总会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看法。把这种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看法系统化、理论化,就是所谓哲理。生活中本来就充满着辩证法,充满着哲理。哲理反映了生活的本来面目,体现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借写花生给我们阐述了一番做人的道理,形象生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充分的感受和思考,教他们在谈天说地、写景状物中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奥秘的真谛。而不是让他们说大话、空话、假话。重点教他们如何融理于情、于景,不用大段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三言两语,点睛之笔突出文章主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以美出趣 世界是美好的,人生也是美好的,反映主客观的文章也应该多写美好的人生和景物,陶醉自己,也熏化众生。生命的过程,人生的意义,从根本上说就是对美不息的追求的过程。我们在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过程中,要时常关注和感悟其中的美,并把它再现出来。美和情一样,不是孤立的,它是客观景事物在人们心理和情感上引起的愉悦。因此,感受美和表现美,也需要通过具体的景事物及情,才能有较好的表达效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在所描之景和所叙之事中,表现出客观景事物的美,以及作者情为其美所醉的情形。 总之,现实生活五彩缤纷,富有情趣。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积累美、展示美的能力,从而写出可读性强、情理交融、妙趣横生的好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什么的两三事作文 四年级作文300字 四年级写人物的作文 书信作文600字初中 写天气的作文200字 校园一事作文 窗外的蓝天作文 以我的周末为题的英语作文 民族团结一家亲作文200字 作文谁谁谁我想对你说 写滕王阁的作文 吹鸡毛比赛作文 从什么到什么作文600字 我最想发明什么作文 陶醉于作文600字 幸福的一家作文 狗的特点 作文 带有三个小标题的感动作文 时代的变迁的感悟作文 当家的滋味作文400字 粽子的作文500字 成长中的快乐500字作文 以德报怨的作文 优秀作文150字 以醒来为题的作文800字 趣在其中作文 六年级想象作文怎么写 以后悔为话题的作文 献给妈妈的礼物作文 初三开学第一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