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倒计时11天 解决高考新题型:名言组合材料作文

2020-09-28 11:55:01
相关推荐

名言组合类材料作文题,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二诊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

②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

③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新时代领路人)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请就“知”“信”“行”三者的关系进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由三则材料加一句引导语组成的任务驱动作文题。

首先要把握住三则材料的中心,从而明确“知”“信”“行”三个概念的内涵。

第一则出自《尚书·说命中》,意即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所谓“知易行难”,强调的是“行”的重要性。

第二则材料选自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一篇演讲。她强调的是“信仰”的可贵,希望青年人在一切都怀疑的时代里仍要相信美好的东西依然存在。

第三则材料是新时代领路人在2018年五四前夕与北大师生座谈时的讲话摘录,新时代领路人强调的是不能空谈道德、理想,而要知行合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确定三者的内涵是:“知”是懂得(道理等);

“信”是相信(美好),有信仰;

“行”是做,即实干、实践。

写作中有考生将“信”理解成“诚信”,是不准确的。

其次要把握“知”“信”“行”三者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最佳立意点。在写作中,多数考生都能指出三者应该兼备、缺一不可,或者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但这种思考过于笼统,欠缺深刻性和独创性。如果表述为“信仰,源于正确的认知,无知而信叫盲从、迷信,坚定的信仰却能激励人去探知笃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信为知行之首”“知行合一难,知行需要信仰来支撑,而信仰又在知行中内化”等,内涵就丰富得多了。

总之,对“知”“信”“行”三者关系的思考,一定要体现出思辨性,立意时可通过自设疑问、展开联想等方式来打开思路。

比如:对于“为什么知易行难”,我们可以想到“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名言;

然后再反过来思考,“知”对于“行”的意义何在,就可以论述“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更好地行动”;

而对于“信”在“知”与“行”中的作用,我们自然可以想到“信仰为知行指明了方向”“有了信仰,才能有坚定的行动”等立意。

范本佳作

知其难,信其力,行其艰

重庆市万州中学 高三考生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颓废、享乐之风盛行,“丧文化”大行其道,“怀疑一切”理论甚嚣尘上。然而正如卢新宁所言:“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青年人应摒弃消沉之心,直面人生,知其难,信其力,行其艰。

“朝霜暮雪,不改英雄意气。”对于真正的强者,知其难,反而会坚定他们的信念,将事情做成功。知科技创新之难,华为公司聚员工信念之力,终于研发出领先于全球的5G技术;知黄土高原水土治理之难,朱显谟立下让黄河水变清的理想,奋斗几十年,最终使黄河入沙量减少了60%!反之,一个人如若沉溺于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中,难免会被眼前闲适安逸的表象所迷惑,失去了对现实的准确认知,也丧失了奋进的勇气。跳出自我设置的舒适圈,直面社会现状,是每个国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当务之急。

青年一代,怀着一腔孤勇踏上人生的旅途,不论遭遇何等挑战与挫折,都不要失去信仰。培根说:“不相信明天的青年,是对自己的背叛。”信仰之可贵,一在于它让我们永不失对将来的希望,二在于它还能为我们的前行之旅提供方向和力量。有信仰的马斯克倾尽家财研制纯电高速的汽车,而没信仰的国内某商人却以造车为名,将从股市收刮的金钱带到国外挥霍享受:两人的境界高低其实是信仰的有无决定的。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其难,信其力,说到底便是为了行其艰。

天津大学校训“莫从纸上逞空谈”教育一代代学子于实处用力,从实践出发,克服艰难困苦,如果只有主观认识,只有一腔孤勇,理想再好,信仰再美,成功也只是黄粱美梦。“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新时代领路人之语令人醍醐灌顶,告诫着每一位中华儿女脚踏实地,用行动去开创美好未来。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我们应牢记“筑室道谋,则三年不成”的警示,带着对现状的清醒认识,怀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以昂扬之姿,以无畏之志,去行动,去奋斗。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青年一代并非垮掉的一代,而是充满希望的一代。知而后信,信而后行,不自我束缚,不妄自菲薄,不纸上谈兵,实干笃行,则中华之强盛,可指日而待也。

//河南洛阳市三统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

②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以严束也。(《修匿余编》)

③施惠勿念,受恩勿忘。(《朱子治家格言》)

④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司马光)

⑤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林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五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句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思路

本题是传统文化类中的家风家训热点,命题采用名言组合的形式,有很大的开放性,全面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立德树人的层面上,聚焦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的培养,引导考生树立立德为先、清白做人、重德疏财的价值观;

也考查考生关注社会现实,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思考如何发扬家风家训,怎样才能做到家国同兴、国富民强、长盛不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写作时应立足于“化育后世”,谈以上名句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中所给五句话均为名人家训,因此写作时考生可谈家风家训是如何教导化育子孙后代的,这就限制了写作情境。

结合材料中名句的内容及其出处,可知材料的核心应是家风家训,应围绕其来审题立意。而非站在青年学子的立场上,谈后辈应自立自强,或者论述“贫困易造就人才”“严于律己”“文化造就未来”“品格铸就人生辉煌”“奋斗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等内容。

“化育后世”“上面五句话”“选择其中两三句”等要求,提醒考生写作时应围绕上面五句话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两三句作为基础确定立意,谈家风家训如何化育后代。

材料①的核心是“清白”,是化育的内容,可突出“财”与“德”的思辨;

材料②的核心是“严束”,是化育的方式,可突出“严束”与“姑息”的思辨;

材料③的核心是“感恩”,是化育的内容,可突出“施恩不图报”与“受恩不能忘”的思辨;

材料④的核心是“义方”,是化育的内容,可突出“什么是真正的爱子”的思辨;

材料⑤的核心是“富贵计”,是化育的目的,可突出“遗财”与“遗德”的思辨。

写作时要抓住材料的内在联系,自由组合。

学生可以自由联系社会现实,比如啃老现象,父母溺爱、纵容孩子,官二代、富二代中的吸毒案,“我爸是李刚”等典型事件,反思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应该传承给孩子什么,只要言之成理、切合材料,都符合要求。

范本佳作

遗之财富不如授之教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牙牙学语时,《三字经》便已融铸于中华血脉,华夏自远古走来,穿携古之教化义理,流芳百世;中国向未来而去,伴守传统化育,迎新时代复兴。

古之教化,在明明德。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自夏之禅让,舜便教子以贤,担国之大任。古代历史,风起云涌,德义教化之旗却从未倒下:谢添出身名家,世家大族,富可敌国,但家族的传承让他义无反顾,入仕有为。“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可他一向恭敬,素来坚毅,为汉邦镇守疆域,保一方太平。霍去病身为将门虎子,却非因家境殷实而无所事事,却是传承父亲志向,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舍小家为大家,捐躯报国,以死明志。古人高义,感我中华。

今之传承,在明己志。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的轨迹刻下中华韵骨,优秀文化不会随时代而消亡,反而熠熠生辉,愈加璀璨。毛泽东教毛岸英以劳动之姿实现人生价值;傅雷家书点点玉墨,缕缕纸香,将教义志向浸润子孙心田;何猷君出身富贵,父亲的化育让他不断充实自我,从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到最强大脑的顶尖选手,他一路前行,明己之志。“富贵不能骄”,传承精神财富的价值更高。

遗之财富不如授之教义。今之时人,日月为证,以优秀的风骨刻下中华道义的华章,重振国之重器。

来者发扬,在弘新风。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洪流中,优秀家风的教化作用日益珍贵。富贵已不再稀有,贫穷仍存于世间。王心仪一篇《感谢贫穷》让古人圣训再现光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寒门学子志向远大,严于律己,不鹜于声,不弛于惰,故而事业易成。相反,如今富贵之家,溺爱孩子,疏于教化,以至恣意狂放、一事无成者,比比皆是。

遗之财富不如授之教义,后之来者,身体力行,以时代新风传承中华文化,再现国之雄风。

泱泱中华,红日初升,大道其光。遗后世财富,莫如授之以教义。优良家风世代相传,化育子孙,道义永存,家国同兴!

备考名言

1.我责人人亦责我,我望人人亦望我,是四万万人遂互消于相责相望之中,而国将谁与立也?——梁启超《新民说》(适用话题:五四运动)

2.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陈独秀《新青年》发刊词(适用话题:五四精神)

3.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周恩来(适用话题:建国七十周年)

4.如何创造更多的机会,锻炼年轻并振奋他们的精神,这应该是今后我们、全社会都要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稻盛和夫(适用话题:创造机会、精神力量)

5.所有你听见的都只是观点,不是事实;所有你看见的都只是视角,而不是真相。——奥勒留《沉思录》(适用话题:真相、自我判断)

6.如果连一个人的正当权益、边界和尊严都不能捍卫的话,那所谓的得体、礼貌、教养有什么意义呢?——陈鲁豫《偶遇》(适用话题:权利、教养)

7.当一个人集中地凝视着自己的不幸时,他就很难想象别人的苦难。——路遥《平凡的世界》(适用话题:正视苦难)

8.不去探索更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赶过前人,非有独创精神不可。——华罗庚(适用话题:探索、创新、赶超)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0字写景 作文读书笔记 梨花作文 励志作文题目 去海边作文 经历作文600字 亮点作文 描写景的作文 牛人作文 关于游戏的作文 中考作文多少分 作文快乐的一天 快乐时光的作文 关于精神的作文 历险记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 高中作文500字 写景4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 400字写景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开头 初三作文题目 草原作文 600字写景作文 朋友作文500字 爆笑作文 曹操 作文 爱国作文题目 600字作文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