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民时评之读书篇全民阅读作文素材

2020-09-29 02:30:01
相关推荐

用心培育一个读书的民族 肖川前两年,在国内一大都市召开的全球市长会议上,中外官员同台 发 言 时 ,我 总 心 生 羞 愧 之 感 :西 方 的 官 们 风 趣 、幽 默 ,观 点 新 颖 、 条理清楚,思维敏捷、表达优雅;而我们官们几乎都是满口的套 话、空话,显得平庸无趣,江郎才尽,大失水准。口拙的背后的 原因应该是:我们官们大概是不怎么读书的。不 读 书 的 不 限 于 官 们 , 更 可 扩 大 到 “国 人 ”。 不 少 人 对 “不 读 书 ”有 着切肤之感: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就几乎与书籍绝缘了。许多家 庭,高档电器一应俱全,唯独没有几本书。有资料称:以色列每 年 人 均 读 书 是 5 5 本 ,俄 罗 斯 是 50 本 ,美 国 是 4 4 本 ,我 们 只 有 4 本,而且百分之九十是教参和教科书。相比之下,还有几本真正 意义的书可称得上读过?中国人不读书当然有很多理由。政府官员无暇读书,他们忙着应 酬 ,忙 着 出 国 考 察 和 谈 项 目 ;商 人 不 用 读 书 ,因 为 中 国 是 “市 场 经 济 ”,而 不 是 知 识 经 济 ,读 书 值 几 个 钱 ? 工 人 农 民 读 不 进 书 ,他 们 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也低,读书对于他们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 师没有精力读书,中学教师工作太累,没有精力读书,大学教师 在 为 课 题 交 差 而 读 书 ,确 切 地 说 ,是 翻 书 ,是 查 书 。真 正 的 阅 读 , 超越功利的心灵阅读,恐怕是很少很少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 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国人为什么不读书?我仔细揣摩,大致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人贫怕了,穷惯了,挣钱的机会突 然 多 了 起 来 ,大 家 忙 于 挣 钱 ,心 浮 气 躁 ,自 然 难 以 静 下 心 来 读 书 。 二 是 中 国 传 统 中 缺 乏 对 于 纯 粹 精 神 的 崇 尚 。“ 万 般 皆 下 品 ,唯 有 读 书 高 ” ,只 因 为 读 书 可 以 做 官 ,可 以 成 为 “ 劳 心 者 治 人 ” 的 “ 人 上 人 ” , 赤裸裸的功利取向。三是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智的好 奇心。应试教育的泛滥使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变得十分狭小,并 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功利取向。一个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民族,一个必定有着光明前途的民族。过去我们讲:一个人的心 灵,高尚的东西不去占领,低下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一个不读 书的民族,是不会具有智慧和力量的,也不会具有崇高。以色列 是全世界人均读书量最大的国家。直到今天,以色列人口也不过 六百多万,而它在全世界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读书对于一 个民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看 过 一 幅 对 联 : “为 善 最 乐 , 读 书 更 佳 ”, 为 善 之 乐 在 于 “予 ”, 读 书 之 佳 在 于 “取 ”。 读 书 是 一 种 可 以 忘 乎 所 以 悠 然 的 自 足 , 只 要 一 卷在手,便可以拥有许多许多。是的,有两种东西能让人的心灵 永葆青春:真爱与好书。为了让我们的内心不再脆弱,让我们的 心灵拥有力量,让读书成为幸福人生的秘诀。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在《阅读力》一书中,聂震宁先生基于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提出 了 “阅 读 力 ”这 一 概 念 。在我看来,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 学 生 的 PISA 测 验 等 指 标 性 评 价 中 , 阅 读 能 力 一 直 是 最 为 重 要 的 项 目 之 一 。可 以 说 ,阅 读 力 与 “智 商 ”“情 商 ”“财 商 ”等 概 念 一 样 ,也 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 民族的竞争力。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阅读。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读书 学 习 ,要 爱 读 书 、读 好 书 、善 读 书 ,“真 正 把 读 书 学 习 当 成 一 种 生 活 态 度 、一 种 工 作 责 任 、一 种 精 神 追 求 ” 。今 年 的《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再 次 提 出 要 大 力 推 动 全 民 阅 读 , 这 已 是 “全 民 阅 读 ”连 续 第 四 年 被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也有望年内 正 式 颁 布 。提 升 全 民 的 阅 读 力 ,之 所 以 能 逐 渐 成 为 全 社 会 的 共 识 , 正是因为阅读力是一种根本的素养、基础性能力。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 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 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 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 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 途径。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 和思想,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 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所以,阅读 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 力不足的民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阅 读 力 就 是 竞 争 力 。我 很 喜 欢《 朗 读 手 册 》一 书 里 的 一 句 话 :“阅 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 之 前 歼 灭 它 们 。”对 于 个 体 来 说 ,阅 读 是 学 习 的 工 具 ,而 学 习 是 成 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 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 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 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宁静与充实。阅读需要 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 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 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 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 让浮躁的厚重起来。阅 读 最 大 的 意 义 和 价 值 就 是 “改 变 ”。 我 坚 定 地 相 信 : 阅 读 , 让 中 国更有力量!《 人 民 日 报 》 ( 2017 年 05 月 26 日 05 版 )从 “读 书 好 ”走 向 “读 好 书 ” 王石川世界读书日前夕,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在半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 传 统 纸 质 图 书 阅 读 时 ,近 一 成 国 民 更 倾 向 于 “网 络 在 线 阅 读 ”,1/3 的 国 民 倾 向 于 “手 机 阅 读 ”。“屏 ”阅 读 ,已 与 传 统 的 “平 ”阅 读 平 分 秋 色。几年前,就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读屏时代,青少年成为被电 子屏夺走的一代;更有人简单将读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画上等 号,呼吁多读书、少读屏。事实上,无需将读屏和读书割裂,乃 至 对 立 起 来 ,不 同 的 人 群 选 择 不 同 的 阅 读 方 式 ,无 可 非 议 。“布 衣 暖 ,菜 根 香 ,诗 书 滋 味 长 。”有 人 在 纸 质 书 中 嗅 到 了 书 香 ,感 受 到 了阅读审美;也有人将视野浓缩于方寸之间,在手指翻飞的滑屏 中获取信息,同样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在互联网时代,却非要固 守黄卷青灯不可,未免显得有些迂腐。对于那些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他们选择读屏,拥抱更简捷的阅读 方式,实则属于阅读本能。而一些人爱读纸质书报刊,也多与阅 读 习 惯 有 关 。 双 方 不 妨 少 一 些 “洁 癖 ”, 多 一 些 接 纳 。 两 种 阅 读 方 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无论读屏还 是读书,要义在读。与其纠结于读屏与读书之间的轩轾,不如反 身自问:今天我阅读了吗?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 读史。读书也好,读屏也罢,惟有热爱阅读,精神才能挺立,深 切 理 解 “再 卑 微 的 骨 头 里 也 有 江 河 ”; 把 阅 读 当 成 生 活 方 式 , 才 能 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心怀都是一道河水,多阅读多吸收, 方能心灵丰沛,奔流向前。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堪称最丰盛的时代。然而,与 过 去 单 一 的 选 择 相 比 , 如 今 “过 剩 ”的 选 择 机 会 , 也 让 人 困 惑 与 惶 恐。在五花八门的新书中,什么书才是好书?在纷繁芜杂的信息 海洋中,哪些消息才是有效的?有作家说,在信息海啸中,读书 要 会 做 减 法 , 要 学 会 找 “小 岛 ”、 找 “海 床 ”、 找 “支 点 ”、 找 “自 己 ”。 诚 哉 斯 言 ! 当 前 , “读 书 好 ”已 是 社 会 共 识 , 但 得 承 认 , “好 读 书 ” 和 “读 好 书 ”仍 是 需 要 努 力 的 目 标 。 更 堪 忧 的 是 , 为 数 不 多 的 阅 读 时间,往往被营养价值不大的无效信息所裹挟,被缺乏深度的平 庸书籍所填塞。于是,我们变得无所不知,却无一精通;我们看 似 很 忙 ,实 则 很 盲 ;我 们 没 有 遇 见 更 好 的 自 己 ,而 是 失 去 了 自 我 。 这愈发证明:读屏时代,更需价值坚守。阅 读 ,是 一 个 人 的 体 验 ;而 全 民 阅 读 ,则 与 政 策 导 向 有 关 。当 下 ,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应当将全民阅读促进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将政府开展全民阅读促进工作所需资金纳入本级预算。相信 未来,政府在全民阅读中将扮演更重要角色,比如在政策制定、 机构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有大手笔。蒲 松 龄 尝 言 :“书 痴 者 文 必 工 ,艺 痴 者 技 必 良 。”爱 读 书 、读 好 书 、 善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把阅 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人一 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品 质,这样的国家一定拥有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人 民 日 报 》 ( 2017 年 04 月 24 日 05 版 )网络时代,阅读可以更精彩 李待军墨香阅读和指尖浏览,到底哪种阅读才能通向未来?这个问题不 仅关乎阅读方式的选择,更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即阅读场景的 变革。以前,人们的阅读场景比较明确,比如报纸杂志在办公室 里阅读,书籍在家里的书房或者图书馆阅读,时间紧凑的上班族 也可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阅读,等等。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 发展,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任何内容。以往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阅读的限制,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全都解 除。阅读场景的变化,引发了一场知识领域的大变革:传统的知识载 体 ——书 籍 上 的 图 钉 被 网 络 撬 开 了 , 知 识 信 息 漂 浮 了 起 来 , 成 为 碎片化的存在。网络放大了这些信息碎片,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 读 心 态 。换 句 话 说 ,面 对 海 量 信 息 ,人 们 的 信 息 焦 虑 症 也 更 严 重 , 时间不够用了,注意力也不够用了,读过的信息像手中的沙子一 样,记不住、留不下。海量信息缺乏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正是 被 很 多 人 称 为 “阅 读 危 机 ”的 根 本 所 在 。克 服 “阅 读 危 机 ”, 正 确 的 方 式 不 是 在 纸 质 书 和 电 子 阅 读 的 选 择 中 “有 你 没 我 ”, 而 是 要 创 造 一 种 全 新 的 知 识 装 订 方 式 , 从 而 给 人 们 提供系统性的认知。传统的阅读在这方面显然是有优势的,但电 子阅读也并非无可作为,可以通过构建虚拟的阅读空间,为人们 提供崭新的阅读体验。比如,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就是典型的 虚 拟 阅 读 空 间 ,通 过 微 信 好 友 这 一 “装 订 方 式 ”,把 人 群 聚 集 起 来 , 形成信息交互的空间,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 信 息 世 界 , 最 早 承 担 “装 订 知 识 ”使 命 的 是 搜 索 引 擎 , 它 让 每 一 个词语、每一种思想,都能从驳杂的网络信息中迅速进入其坐标 位。每一个信息都可以被迅速带入需求者的阅读场景中供其推 敲 。如 今 ,一 些 付 费 阅 读 APP 的 成 功 也 启 示 我 们 ,网 络 升 级 了 阅 读场景之后,获取知识和装订知识的方式也在进化,人工装订知 识 大 有 用 武 之 处 。比 如 ,一 些 阅 读 APP 倡 导 “把 书 读 薄 ”,通 过 后 台加工,用更加精短的内容吸引受众关注,既让一些经典书籍获 得了更多的读者,也为移动阅读增加了文化厚度。当今时代阅读场景的变快,提示内容制造方必须以更加用心的方 式装订内容,给人们提供新的阅读体验和知识服务。今天,制造 信息的技术鸿沟已被网络填平,人人都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个性化 信息,这也是自媒体崛起的背景。先进的阅读工具非但不会破坏 阅 读 效 果 , 反 而 会 大 大 提 升 “单 位 面 积 ”内 的 阅 读 质 量 。 网 络 时 代 的阅读,可以更精彩。《 人 民 日 报 》 ( 2016 年 08 月 04 日 05 版 ) 读 书 “三 境 ”宋代的《五灯会元》里,有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禅师青原行思 谈 及 他 的 参 禅 过 程 , 认 为 经 历 了 三 种 境 界 , 刚 开 始 是 “看 山 是 山 , 看 水 是 水 ”, 初 悟 时 是 “看 山 不 是 山 , 看 水 不 是 水 ”, 彻 悟 时 是 “看 山 还 是 山 ,看 水 还 是 水 ”。由 懵 懂 无 知 ,到 雾 里 看 花 ,再 到 透 彻 明 悟,有我、无我、忘我,三种境界,依次展开,引人深思。其 实 ,读 书 何 尝 不 是 如 此 。哲 人 有 言 ,“ 人 的 天 性 像 是 野 生 的 花 草 , 读 书 像 是 修 剪 移 栽 。”某 种 意 义 上 ,读 书 给 人 带 来 的 ,除 了 知 识 的 增 长 ,更 重 要 的 恐 怕 是 心 境 的 提 炼 和 升 华 。成 就 大 学 问 ,实 现 “立 德 、立 功 、立 言 ”这 “三 不 朽 ”的 人 生 追 求 ,或 许 并 不 是 所 有 读 书 人 都能够达到的,但读书所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却是每一个人 可以追求的。正如参禅,读书也有三境。有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人生的避风港。作家毛姆曾说过,养成 读书的习惯,就如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 避难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坎坷、遇到挫折,无所畏 惧、一往无前是一种态度,掩卷沉思、反思自己也是一种态度。 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但后者未必就是逃避。通过读书,在历史 中寻找借鉴,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未尝不是以退为进、站在问 题之外看问题的大智慧。不仅如此,以读书修身正己,能让人少 几 分 “卷 帷 望 月 空 长 叹 ”的 烦 恼 纠 结 , 多 一 分 “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 ”的 淡定从容,反而有助于我们迈过这些坎。 无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诗意的栖居地。有人说,读一本好书, 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 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撇掉 左冲右突、内心喧嚣的浮躁,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 个安静的精神角落。苏州有一家大型书店,一个特点就是拥有非 常长的楼梯,其意图就在于让每个来到书店的人在拾级而上的过 程中,能够放慢脚步,感受书香,从容沉淀。在这个意义上,读 书绝不仅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生活方 式。忘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气质的涵养源。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将 人 的 认 识 区 分 为 “ 见 闻 之 知 ” 和 “ 德 性 之 知 ” 。“ 见 闻 之 知 ” 说 的 是 对 外 部 事 物 的 认 识 ,而 “ 德 性 之 知 ” 则 指 向 内 在 的 精 神 涵 养 。刘 勰 在《 文 心 雕 龙 》 有 言 , 好 书 奇 文 可 以 “疏 瀹 五 藏 , 澡 雪 精 神 ”。 读 书 的 益 处 ,不 仅 在 于 学 习 一 些 新 东 西 ,增 加 见 闻 之 知 ,更 在 于 滋 润 心 灵 、 塑造人格、熏陶气质,提高德性之知。每每翻开书本,都会被那 些 浩 然 正 气 所 感 染 ,“或 为 渡 江 楫 ,慷 慨 吞 胡 羯 ”的 文 天 祥 ,有 “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的 赤 胆 忠 心 ;“此 日 漫 挥 天 下 泪 ,有 公 足 壮 海 军 威 ” 的 邓 世 昌 ,有 “今 日 之 事 ,有 死 而 已 ”的 报 国 志 向 ;“何 当 痛 饮 黄 龙 府 , 高 筑 神 州 风 雨 楼 ”的 共 产 主 义 先 驱 李 大 钊 , 有 “无 非 一 念 救 苍 生 ”的 坚 定 信 念 。含 英 咀 华 ,浸 润 书 香 ,精 神 面 貌 也 会 透 着 文 化 的 气息。“今 人 不 见 古 时 月 ,今 月 曾 经 照 古 人 ”。书 是 桥 梁 ,让 人 思 接 千 里 ; 书是翅膀,让人心游万仞。摩挲书页,捧卷而读,聆听文化的钟 鸣,啜饮文化的甘露,我们每个人都能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人 民 日 报 》 ( 2017 年 08 月 11 日 04 版 )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 面 临 “平 静 书 桌 ”的 问 题 , 拷 问 的 是 怎 样 对 待 精 神 生 活 、 如 何 安 顿 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暮 春 ,子 夜 ,北 京 一 角 。毗 邻 王 府 井 大 街 、24 小 时 营 业 的 三 联 韬 奋 书 店 内 ,依 然 灯 火 通 明 。几 张 书 桌 ,数 盏 灯 光 ,秒 针 滴 答 有 声 , 手 指 划 过 书 页 ,颇 有 “ 夜 深 还 照 读 书 窗 ” 的 意 境 。一 位 学 者 感 慨 ,“ 不 打 烊 ” 书 店 的 灯 光 ,在 城 市 夜 空 中 格 外 明 亮 ,它 是 对 阅 读 价 值 的 一 种守望。生活、读书、新知,不也是理想人生的轨迹?第十九个世界读书 日 到 来 之 际 ,最 新 国 民 阅 读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2 0 1 3 年 我 国 人 均 纸 质 图 书 阅 读 量 为 4.77 本 , 算 上 电 子 书 阅 读 量 的 2.48 本 , 一 共 不 到 8 本 ,成 年 国 民 人 均 每 日 读 书 时 间 不 足 1 4 分 钟 ,相 当 于 鲁 迅 所 说 “喝 咖 啡 的 工 夫 ”。 读 书 的 时 间 哪 去 了 ?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诚 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读书与其说是外假于物,不如说 是 内 求 于 心 。“苟 能 发 愤 读 书 ,则 家 塾 可 以 读 书 ,即 旷 野 之 地 ,热 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 时 ? ” 我 们 早 已 告 别 了 书 荒 年 代 ,海 量 出 版 物 、不 断 创 新 的 阅 读 介 质 , 为 读 者 提 供 了 无 比 丰 富 的 阅 读 世 界 。 相 比 以 前 “无 书 可 读 ”的 苦 恼 , 今 天 则 凸 显 “有 书 无 心 ”的 困 扰 。吹 去 一 堆 堆 泛 黄 书 籍 上 的 灰 尘 , “忙 ”与 “累 ”也 有 另 一 番 场 景 。 一 些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 不 少 人 心 为 物 役 ,铁 了 心 做 “物 质 的 短 暂 情 人 ”,一 些 地 方 的 “读 书 无 用 论 ” 则 夺 下 了 孩 子 手 里 的 课 本 。从 社 会 层 面 看 ,将 人 与 读 书 世 界隔离开来的,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这种病象,也侵袭 到阅读内部。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 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 精 神 , 还 要 “长 疾 瘤 ”。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 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人更是警告: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 好长时间没读书了,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话,那你就已经堕落 了。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 富、思维缜密;不阅读的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 的 分 裂 都 比 前 者 要 少 。 “书 犹 药 也 , 善 读 之 可 以 医 愚 ”, 用 知 识 祛 除心中的黑暗,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 底气和定力。因而,图书馆排队借书的队伍长了,信谣抢盐的人 就 会 少 些 ; 平 时 科 普 工 作 深 入 细 致 了 , 市 民 们 面 对 PX 项 目 的 心 态就会平和些。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 以 看 成 败 、鉴 得 失 、知 兴 替 ;学 诗 可 以 情 飞 扬 、志 高 昂 、人 灵 秀 ; 学 伦 理 可 以 知 廉 耻 、懂 荣 辱 、辨 是 非 ,都 是 对 生 命 的 熔 炼 和 升 华 。 古 往 今 来 ,以 沉 潜 之 心 坐 得 住 冷 板 凳 者 ,总 能 激 发 “ 问 渠 那 得 清 如 许 , 为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的 思 想 活 力 , 得 到 “夜 来 一 笑 寒 灯 下 , 始 是 金 丹 换 骨 时 ”的 智 慧 启 发 ,滋 养 “天 行 健 ,君 子 以 自 强 不 息 ”的 浩 然 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华 北 之 大 , 已 经 放 不 下 一 张 平 静 的 书 桌 了 ”, 风 雨 如 晦 的 岁 月 , 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今天,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 时 代 的 信 息 浪 潮 , 让 这 一 代 读 书 人 也 面 临 “平 静 书 桌 ”的 问 题 。 不 同的是,它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 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的灯塔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 价值。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每一代青年的成长都烙刻着深 深 的 时 代 印 记 , 上 世 纪 50、 60 年 代 青 年 上 山 下 乡 的 经 历 , 70、 80 年 代 改 革 开 放 的 记 忆 , 90 后 、 00 后 对 网 络 世 界 的 高 度 认 同 等 皆是如此。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 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对于历史的敬畏,对于民族情感 的归属,对于人们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 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与青年人总是走得很近。借助经典,青年人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生活本来是 些没有装点、散落而动人的册页,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 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青春之歌》成功塑造了林 道 静 这 一 在 30 年 代 觉 醒 、 成 长 的 革 命 青 年 的 典 型 形 象 , 写 出 了 青年一代在国家动乱时期面对亲情、爱情、责任的担当和选择。 《平凡的世界》刻画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 难,深刻展示了大时代下普通人的艰难曲折命运。但最令人感动 的 ,还 是 孙 氏 兄 弟 在 沉 重 生 活 枷 锁 中 的 自 强 不 息 。生 活 从 来 不 易 , 更不会因为你不努力而改变。经典作品传递出对于生命的热爱、 对于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人能够形成更为成熟的思 想 。透 过 经 典 作 品 ,感 受 主 人 公 们 “历 经 风 雨 仍 从 容 ”的 自 信 乐 观 ; “跌 倒 九 十 九 次 , 却 仍 一 百 次 再 次 站 起 来 ”的 笃 定 担 当 。 《 钢 铁 是 怎样炼成的》告诉人们,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 奋 勇 抗 争 ;只 有 以 人 民 的 福 祉 为 正 义 性 的 来 源 ,才 能 称 之 为 伟 大 ;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 创造出奇迹。《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古巴渔夫,生活贫困,屡 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这些都代表 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从 最 近 引 起 广 泛 讨 论 的 “丧 ”文 化 到 “佛 系 青 年 ”, 青 年 话 题 总 是 牵 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 脆 弱 、敏 感 、自 私 、叛 逆 、物 质 、冷 漠 ,却 忘 记 了 他 们 的 世 界 观 、 价值观,是时代投射在身上的印记。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 视 不 断 成 长 起 来 的 青 年 一 代 。脆 弱 也 许 是 善 良 、敏 感 可 能 是 细 腻 、 自私可能是自我、叛逆可能是主见、冷漠可能是分寸。虽然这些 偏见推远了青年走向我们的身影,但我们仍要辩证地看,积极地 引导。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厚,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当年的 《 青 春 之 歌 》《 平 凡 的 世 界 》《 钢 铁 是 怎 样 炼 成 的 》 感 动 我 们 的 , 正是那些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它们依然是一面镜子, 让我们发现自身的缺点,成为我们奋斗赢得未来的指针。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最好的媒介。经典似一缕清风,又简 如白水,穿透人文之美触摸生命真谛,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 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 变化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 青年前行的道路,驱散路途上的迷雾,引领青年走向更有意义的 人生道路。正如十九大报告强调的,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 忘 本 来 、吸 收 外 来 、面 向 未 来 ,更 好 构 筑 中 国 精 神 、中 国 价 值 、 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这一背景下重新焕发生命力 的经典作品,理应成为指引青年精神的灯塔。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 中 疾 呼 ,“我 们 要 相 信 :不 同 的 青 春 ,同 样 的 迷 惘 。然 而 ,青 春 会 生 长 , 迷 惘 会 散 去 。 太 阳 第 二 天 都 会 照 常 升 起 。 ”坚 定 理 想 信 念 ,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才能做时代的弄潮儿。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每 到 世 界 读 书 日 ,这 样 一 张 照 片 所 定 格 下 的 历 史 瞬 间 总 会 被 人 提 起 : 1940 年 10 月 22 日 , 英 国 遭 受 空 袭 , 位 于 伦 敦 的 荷 兰 屋 图 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 3 名 男 子 竟 不 顾 敌 机 刚 刚 离 去 ,又 在 尚 未 倒 塌 的 书 架 前 翻 捡 书 籍 。 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 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或 许 ,也 会 有 人 不 解 :战 火 纷 飞 ,还 不 忘 阅 读 ,为 的 是 什 么 ? “很 多 人 被 生 活 的 艰 难 折 磨 得 心 灵 枯 萎 ,但 有 书 香 滋 润 的 灵 魂 不 会 。” 不 久 前 ,在 一 家 书 店 里 看 到 的 一 则 读 者 留 言 ,或 许 可 以 作 为 解 答 。 对 于 那 3 名 男 子 而 言 , 阅 读 绝 非 是 暂 时 忘 记 战 乱 的 “镇 定 剂 ”, 而 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 径。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 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 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 前 者 是 知 识 , 后 者 是 智 慧 。 越 是 走 在 人 生 的 “三 岔 口 ”, 越 是 面 临 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 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 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 定前行的意志。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 览 群 书 , 文 章 笔 力 雄 厚 , 就 连 梁 启 超 都 称 赞 他 “可 以 入 文 苑 传 ”。 然 而 , 即 便 有 如 此 深 厚 的 功 底 , 他 依 然 认 为 自 己 有 “三 耻 ”, 居 第 一 位 的 ,就 是 对 天 文 和 算 学 “毫 无 所 知 ”。一 物 不 知 ,便 深 以 为 耻 , 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 “能 养 人 精 神 ”。书 籍 并 非 是 装 点 门 面 的 饰 品 ,而 是 精 神 的 营 养 品 。 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 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 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 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 仅 仅 是 武 亦 姝 2000 多 首 诗 词 记 忆 量 的 才 情 , 也 不 全 是 雷 海 为 以 外 卖 小 哥 身 份 成 功 逆 袭 的 不 凡 ,更 是 因 为 他 们 身 上 散 发 的 那 种 “ 闲 看 花 开 花 落 , 漫 随 云 卷 云 舒 ”的 从 容 淡 定 。 这 样 一 份 独 特 的 气 质 , 正 源 于 阅 读 的 滋 养 。 有 句 话 说 得 好 , “读 书 多 了 , 容 颜 自 然 改 变 ,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 忆 ,其 实 它 们 仍 是 潜 在 的 ,在 气 质 里 、在 谈 吐 上 、在 胸 襟 的 无 涯 , 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 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 为 了 更 好 地 生 活 。 正 如 哲 人 所 言 , “一 个 人 和 书 籍 接 触 得 愈 亲 密 , 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 用 他 自 己 的 眼 睛 观 察 ,而 且 运 用 着 无 数 心 灵 的 眼 睛 。” 既 塑 造 丰 盈 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 意义。 莫让文学成了信息时代的古典之殇“3458 首 诗 ”“25 万 字 ”“2041 次 出 现 山 ”“1732 次 出 现 我 ”……在 大 数 据技术支持下产出的这份关于苏轼的课题研究报告在近日的朋 友 圈 中 获 取 了 极 高 的 点 击 量 ,被 各 大 媒 体 纷 纷 转 载 。在 惊 叹 之 余 , 却也让人不禁思考,由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成功,是否真的可以 和了解苏轼、了解文学画上等号?在信息时代下,大数据蔓延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许多公司都在 用 大 数 据 悄 悄 地 观 察 与 分 析 着 我 们 的 生 活 记 录 ,通 过 数 据 定 向 投 放广告,通过数据分析来举办各种促销活动,通过数据分析优化 得 出 最 优 的 物 流 线 路 ……这 些 科 技 应 用 一 次 次 地 让 人 们 感 叹 科 技 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质的改变。而此次,文学这个值得深入探讨推 敲 的 学 科 , 竟 也 被 “成 功 ”地 套 入 了 信 息 时 代 的 “大 数 据 公 式 ”, 得 出 了 “所 求 的 解 ”, 不 禁 让 人 再 次 惊 叹 大 数 据 的 力 量 之 大 。然而,文学是否真的可以如此地被量化?如此量化得出的解,是 否真正完成了我们对于文学的探究?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文学的意义在何?在于文学除了拥有 外 在 的 、实 用 的 、功 利 的 价 值 以 外 ,更 重 要 的 是 它 还 拥 有 内 在 的 、 看 似 无 用 的 、超 越 功 利 的 价 值 ,即 精 神 性 价 值 。周 国 平 有 言 :“吟 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 用 之 人 ,却 因 此 活 得 有 滋 有 味 。” 文 学 的 意 义 不 是 正 在 于 此 么 ? 文 学的无用之用,正是文学之于人的最大意义所在。 小学生读苏轼之诗,了解苏轼的人生,便是为了体验苏轼之乐, 理 解 苏 轼 的 情 怀 , 感 受 “且 将 新 火 试 新 茶 , 诗 酒 趁 年 华 ”的 意 气 风 发 的 年 少 , 体 验 “细 看 来 , 不 是 杨 花 , 点 点 是 离 人 泪 ”的 离 殇 , 欣 赏 “回 首 向 来 萧 瑟 处 , 归 去 , 也 无 风 无 也 无 晴 ”的 洒 脱 ……从 而 丰 富自己的内心,感受到诗和远方的情怀。而非将卷帙浩繁的诗篇 打包丢进数据分析软件,让计算机冷冰冰地检索所有文字,最终 生 成 图 表 , 得 出 结 论 。 研 究 文 学 在 大 数 据 工 具 的 “帮 助 ”下 , 被 简 化成解数学题,何来情怀与熏陶?文学的意义又何处寻觅?诚然,对于苏轼的遣词造句,对于苏轼的成就,大数据分析固有 其意义所在,量化分析固然能大大提升速度,提高精准性。文学 研 究 , 套 入 “大 数 据 公 式 ”得 出 的 解 是 对 的 , 是 精 准 的 。 但 是 文 学 研究,更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沉浸 到文学作品中,一次次忘我的那些时段,我们感知不到时间,我 们感知不到除了文学以外的其他事物,唯有那灵魂与灵魂的交 融。如此研究之过程,岂是其他工具所能取代?如此之情怀,岂 是冰冷的数字所能给予?“ 高 楼 大 厦 夺 走 了 地 平 线 ,灰 蒙 蒙 的 尘 霾 ,空 气 中 老 有 油 乎 乎 的 腻 感,即使你捂起耳朵,也挡不住车流的喇叭,没有旷野远山,没 有 庄 稼 地 , 只 有 牛 角 一 样 粗 硬 的 黑 水 泥 和 钢 化 砖 。 ”信 息 时 代 下 , 人 类 的 生 活 也 建 立 起 了 一 座 座 无 形 的 高 楼 大 厦 ,生 活 的 旷 野 远 山 早已被信息的水泥森林取而代之,数据的车流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越来越拥挤。我们应该警醒,莫让文学,也成了信息时代的又一个古典之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