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诗意的旅行

2020-10-16 05:10:01
相关推荐

记得程翔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一个教师,三尺讲台几十年,备课本写满几大摞,教案数以千计,这就是教师的财富。这些教案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但其中必有精心之作,把这些精心之作集中起来,就是一本课堂作品集。”其实,“精心之作”何止只有教案。一个语文教师书写的每一段文字,或许都出自精心,源于心灵。穿梭于这样性灵的文字间,犹如在语文与岁月的深处诗意旅行。

四年前,我通过网络与一群从草根成长起来的人相遇。后来他们中有人成立了“叙事者”团队,虽然至今我依然没有加入,但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像他们一样要求自己,自觉地书写我的教育故事,记录点点滴滴的感悟,游弋于诗意的教育生活里。于是,有了《教育行走》(其一)《教育行走》(其二)之后便又有了眼前这本《语文要有光》。打开这本十几万字的小册子,扫一扫目录,我便又想起了从繁秋时节到春意阑珊的每一天整理自己文字的诗意生活。闲暇时,对几年来自己留下的点点滴滴的文字进行梳理和总结,或许是见证自己成长历程的最好方式。

周国平曾这样说,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是为了安顿自己。无独有偶,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其实,教师的教育写作也是这样。教师会在教育写作中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明晰自己的教育理想、提升自己的教育品味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写作指向的是生命,安顿的是灵魂。

写作是吐纳,是阅读与思考内化后的外化。梁恕俭先生曾说:“优秀的教师要学会写。”一个语文老师教师能写些什么呢?

一是写我们的课堂。每天挤时间把教学实录写下来,然后写好反思。因为课堂教学是我们的规定动作,记录课堂也是记录历史。教学实录便会让这一流淌着生师生命精神的历史鲜活起来!

课堂写作至少有几个特点。首先是真实。真实的东西往往接地气,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次是写得快。因为是课堂上真实发生的东西,不需要想象,更不需要虚构,只需要将原生态课堂记录写起来,不耗时。再次是有价值。课堂上对文本的解读,对某个问题的处理,体现师生智慧,体现教学艺术,对别人有借鉴作用;同时,当教者教后再看自己的实录时,多会真诚地反思,找出不足,从而明白努力的方向。

正是因为课堂写作具有这些特点,报刊杂志编辑老师也喜欢,所以投稿发表的机会更多一些。例如今年五一放假回来后,上荀子《劝学》时,学生们对“君子”一词产生了兴趣,我便随即抓住契机,引导他们探讨“君子”的内涵,进而探讨荀子写“君子”的目的和意图,从而达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编者,走进学生的课程目标。课后,我把这个过程写下来,修改几遍后,5月8号投给了上海的《语文学习》,三天后便收到了终审通知:拟录用,待发第六期。后来果真收到了样刊和稿费。

二是写阅读后的思考和感受。读书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读了些书自然便会有些思考,便会生长些智慧,因而有了表达的冲动。读了钱梦龙先生《教师的价值》后,我写了《教育就是在表达上花心思》,后来分别刊发在《语言文字报》和《教育视界》杂志上;读了吴忌先生《被收缴的语文》以及刘从良老师的随笔《止于至善》后,我写了《语文要有光》和《一个“人”的远方》,后来都刊发于《教育文汇》(文化);读完刘祥老师的《有滋有味教语文》后,我写了《从无序走向有序》,后来发表在《语言文字报》。这些年,写读教育教学专著后的思考与感受的文章早已超过20篇,期待将来能做成一个专题。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后写成的文章只是教育写作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时候,读书后思考内化的文字是以片段式、语录式的面目出现的。

当然,触动教师写作的未必是整部书,有时一篇文章、一件事也会引发共鸣,激发出我们思考与表达的欲望。例如读完2016年第13期《人民教育》“发现教师”专辑上南京孙双金校长发现教师的故事后,我写了《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己》,在这篇文章中,我主张教师不要被动地等待伯乐发现,要勇于发现、推销自己;某次考试期间,听了一位同事讲自己中学时代读书期间发生的故事后,我写了《不寻常处便是教育契机》,后来刊发于2017年第4期《江西教育》(A);把稿费单发到朋友圈引发非议后,我写了随笔《稿费,只是教育表达的副产品》。这些思考后的表达,或是对原作者观点进行补充、丰富,或是从故事中挖掘教育真谛,或是为自己正名,阐释新知,大多体现出对教育生活的另一种理解。

其实,有形文字只是我们阅读的一部分,“教师要用教育之眼,发现世间之事”。一个教师只要有一颗育人之心,便会发现现实世界中寻常事件背后的教育真谛,感受到教育之力,体悟到肩上的使命之重!这些年,我正是用心思考身边的教育生活。在我的《语文要有光》一书中,《一个连环故事带来的思考》《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做一个有良心的教师》《留一只眼睛看自己》等均是这样获得的。这些思考过后的表达加深了对“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的理解。同时,也告诫我自己:教育之路漫长,教育之责重大,做一个好教师意义非凡。

三是写学生。李镇西校长曾作过一件事,为学校每位老师写一篇素描。《中国教师报》为此开了专栏。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写自己的学生。当然,写的内容绝不只是素描。诸如把同学生谈话内容记录下来、把给问题学生做思想工作的过程记录下来、把转化差生的过程记录下来、把班级贫困生背后故事写出来;每学期用心为学生写评语、为学生写一封信等等。这些均是十分重要的写作内容。若干年后,稍加修葺,便可成书。这样的写作,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自己均有重大意义。

写作源于生活。教师的专业写作便是源于教育生活。只要我们热爱教育生活,用心于教育生活,便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长期坚持,教师便会在教育写作中照亮教育人生,体验到做教师、干教育的幸福。

当一个教师真正自觉地进行写作的时候,便会发现自己对教育的无知,这时便会从心底萌生出一种渴望。渴望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优化自己的教育写作。如果说教师的阅读史决定着教师的精神品位,那么一个教师的写作史就决定了一个教师的生命质量。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思考与写作的内在需求。当一个教师真正沉潜下来不停地阅读的时候,他便会不断地发现风景,他自己也会以风景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四年来,因缘际会做了一些事,读了几页书,遇见过几个人,发了几篇文章,他(它)们一起涂抹着我这张不再年轻的面孔,也拨亮了我心中暗弱的灯火,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希望。

不过,让我感觉自己还年轻着的是我的学生们。十六七岁的他们,或调皮,或聪颖;时而兴奋,时而忧郁。看到他们,我就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我知道,我必须努力让自己不仅仅是他们生命中的过客。而这,就需要我用心同他们一起成长。记录一段故事、引发一点思考、获得一些心得,虽然更多是留给自己看的,是一个自我内化和提升的过程,也是一场关乎个人修为的旅行;但是同年轻的生命分享他们青春的生活,启迪他们的智慧,这本身就充满诗意。与这样的精灵一起迎接朝霞,吟赏落日,我感受到了为师的责任与幸福。正是穿梭于这样的诗意里,我忘记了什么叫疲惫,知道一个地方叫远方。

在一个耻于静下心来读书、教书、思考、表达的世界里,这样的我或许显得另类。但是当我读到《精进》里面的“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的左右”这一句话后,我还是愿意沉溺于自己的世界。我坚信,哪怕是以蜗牛的速度行进,只要一路向前,从不停步,在浮躁的世界里,便可收获一份心安理得,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因为,在寂寞的书斋里,一个教师,只有心里守得住宁静,手中高举温暖的火炬,肩上永扛育人的重责,才会真正安心于阅读、思考和表达。而这样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抵达诗意的旅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100字写人作文 背影作文700 介绍亲人的作文 老师改变了我作文 樱桃树的作文 做个文明的人作文 去姥姥家作文 四千字作文 七年级英语作文下册 蚂蚁采食的作文 广东卷作文 苹果树的作文 河源万绿湖作文 想象作文四百字左右 围绕成长写一篇作文 一份爱心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500字大全 感恩作文四年级 作文 味道 高考押题作文 六年级写老师的作文 描写小草的作文150字 巧遇作文800字 有一种美丽作文400字 我和我最好的朋友英语作文 作文有趣的小狗 四川大地震的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开头结尾 武宁湿地公园作文 小动物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