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浅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2000字 难倒你

2020-10-19 07:00:01
相关推荐

的理解。还有更多学者将古今结合,认为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当代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精神体系。

1.2 基于不同性质的定义

有学者将中国精神理解为一种价值理念,认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有学者认为中国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有学者认为中国精神是融思想、精神、道德、心理品质等基本元素于一体的精神认同系统;①有学者认为中国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民群众历史实践的产物;还有学者认为中国精神是一种思想观念,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更有学者认为中国精神是一种社会心理资源,是凝聚人心、激发创造活力和心理动力之源。由此可见,关于中国精神的定义,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观点。

笔者认为,无论将中国精神定义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还是将中国精神定义为近代以来彰显于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精神状态,对中国精神的定义都不能缺少历史,这是前提。但不能仅仅着眼于历史,还应结合当今中国实际,这是现实基础。对中国精神进行定义之时,不能离开历史,否则无法体现厚重感;不能脱离当今,否则无现实指导意义,应该辩证地将二者结合。

2 关于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

2.1 在对中国精神定义的基础上阐释其组成部分

指出,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因此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国精神组成部分的阐释大多以此为准。在对中国精神组成部分进行阐释文献中,绝大多数是围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故均建立在习对于中国精神定义的基础上,以此认为该观点为主流。在此理解的基础上,学者们或认为;中国精神包含爱国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或认为;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产物 ,③或认为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总称。

2.2 对中国精神的细化阐释

对于中国精神组成部分的阐释,学者们多采用宏观概括的方式,认为中国精神是;当代中国社会所有精神生活和精神状态的一种总体描述 ,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但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并不乏对中国精神进行详细阐释的学者,他们明确指出中国精神的具体组成部分,或侧重历史或侧重形成主体或贯通古今,虽各持己见,却都对中国精神组成部分的界定产生一定影响。如,;中国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爱国、敬业、奉献、自强、革新、包容、厚德 ⑤;中国精神具有一些稳定不变的核心内容,如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⑥等。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精神组成部分,学界达成了较为广泛地一致。但在阐释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之时,不能简单地说中国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多因素、多层次的复合体,其内容非常丰厚。

3 中国精神与中国梦的关系

从当前中国精神的研究现状上看,学者们有的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来论证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的从中国精神对中国梦的巨大现实作用出发,来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有学者采用将二者相结合的角度,运用辩证眼光来论证。

3.1 中国梦呼唤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价值依托,是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与源泉所在。实现;中国梦 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是中国道路的方向,是中国力量的核心,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有学者指出,;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后盾。中国精神能够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维系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在思想上精神上提供坚强的保障。

3.2 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学者们认为,中国梦呼唤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统一于中国人民民族振兴、开创未来的美好愿景中,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问题在于,学者们只说明了中国精神对中国梦的重要作用,关于中国梦对于中国精神的弘扬与培育的巨大意义却论述较少。笔者认为,既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就不能只看到中国精神对中国梦的重要影响,还应进一步探究如何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三方面有机结合以发挥中国精神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巨大作用,这是当前研究中所欠缺的。此外,在中国精神与中国梦的关系中,鲜有学者从纵向角度出发对二者关系进行历史性的梳理,多是直接从当前实际出发,认为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到底经历哪些历史历程,如何形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学者们思考较少的。

4 关于中国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4.1 从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出发来谈其弘扬与培育

在谈及中国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时,学者们大多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这两部分出发,认为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彰显当代中国的伟大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必须首先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始。

4.2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谈中国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有学者指出,要弘扬中国精神就必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有学者指出,我们要进一步挖掘中国精神的内涵,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国精神。更有学者从党的角度出发,认为党应该作为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并将中国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作为党的重要任务。

4.3 从制度上谈中国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在中国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方面,有学者指出,必须要具有制度保障,从制度文明建设的角度来保障中国精神得以弘扬;有学者指出,弘扬中国精神必须以制度作保证,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也有学者指出,应当建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相协调的社会基本制度体系以推动中国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笔者认为,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不仅应遵循继承发扬、着眼当前的原则,还应做到放眼未来,具有世界眼光。我们不能只侧重于史,还要放眼未来、面向未来、具有世界眼光。此方面并没有引起当前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如何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相生,如何放眼未来审视当前中国精神弘扬及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中国精神发扬光大使得其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有所裨益论述较少。此外,在谈到其他关系与中国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时,学者们多论述其他精神对中国精神的影响与意义,却缺乏中国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对其他精神的弘扬意义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陈虹.论中国精神在培育良好社会心态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48 50.

[2] 周钦声,吴庆阳,唐志勇.中国精神托起 中国梦 [N].南方日报,2013 04 21.

[3] 廖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J].群众,20136:33 34.

[4] 张瑜.;中国精神宣传普及路径研究 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教育,201419.

[5] 陆晓红.实现中国梦必须发扬中国精神[N].陕西党校报,2014:2.

[6] 孙来斌.深刻认识中国精神[N].辽宁日报,2013:5.

[7] 王钢.;中国梦 与中国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5:73 74.

[8] 孙恪廉.中华文化是中国精神的载体[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4 1:45 48.

[9] 王菲菲,赵春莲.弘扬中国精神,推动理论创新[N].湖北日报,2014 10 10.

[10] 邹广文.中国精神:民族性与时代性[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12:16 21.

[11] 韩凤霞.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精神的弘扬与培育[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

[12] 杨叔子,欧阳康,刘献君,张曙光,何锡章,罗家祥,雷洪,张廷国,张建华,方梅.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研究构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3] 李少斐.中国梦研究的学术聚焦点与未来走势[J].未来与发展,2015.

[14] 陈宇宙.论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及其时代价值[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1.

[15] 陈虹.论中国精神在培育良好社会心态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

[16] 陈研.中华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J].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4.

[17] 肖贵清.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精神支撑、力量之源[J].党建研究,2015

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乡下风景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青海作文 描写东西的作文 长大作文600字 就这样长大作文 大连的变化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片段 小学生法制作文 趣味运动会作文450字 作文教训 做个妈妈不容易作文 家乡的草原作文 英语作文朋友 长城作文怎么写 旅行游记作文 长城的特点作文 小人物作文500字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亲情最珍贵作文400字 冰箱的自述作文 美好作文 合作的事例作文素材 五年级作文历险记 课余生活的作文三年级 作文精选片段 富贵竹作文600字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作文 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作文 六一快乐的节日作文 写学校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