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经典咏流传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10篇

2020-10-19 09:45:01
相关推荐

字经》的旋律里更自然地接受启蒙教育。

有人认为古风始终是更适合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但单一风格始终是小众需求。

从节目“流传”的立意来说,民谣、摇滚、流行、民乐……多样化表达才能为经典被更多人听见创造足够多的机会。今年节目在各种宣传中反复提及的“读诗成曲”,不但将多样化表达升级,也是人工智能与文化传播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

这周反复被王源和《长歌行》刷屏。在大众审视下成长起来的三小只,虽然仍颇受争议。但比起教条式的背诵,小孩的经历和对未来规划的通透理解,无疑是“少壮要努力,老大不伤悲”最好的表达。

第二季回归得猝不及防,希望能听到更多好听的歌。

最后恭喜王源喜体伯克利。

《经典咏流传 第二季》观后感八: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之我见

感觉不如第一季好看!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关键是诗词本身所具有的内涵,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咏流传,就是在诗词本身的内涵上加一个曲谱的外延,让它更具有传唱性使之易于流传。所以经典咏流传的内核应该是诗词本身的魅力加上朗朗上口易于传承的形式!

但是感觉节目中,特别是第二季节目中,唱歌的人的比重太大,与他她所唱的诗词无关的东西夹杂太多,让人感觉节目所要表达的东西不是这首诗词的伟大与经典,而是唱这首歌的人的故事。

本应该人是载体,诗是内核,现在成了诗是载体,人是内核了。

我所关注的是诗词本身的意境,背后的年代,作者当时创作的心情,以及诗作从诞生到现在这么多年来历代文人的解读等等,这首诗词自带的内涵及外延,其中代表的文化符号和对我这个现代人的现实意义!

至于唱歌的人,你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有哥哥还是弟弟,学中文还是外语,今天赚钱了还是昨天潦倒了等等等等,有意义吗?!

所以打一星,代表我的失望!

5月2日补:另外,并不是在节目中请几个外国友人用生硬的汉语表演一番就表示中华诗词走向世界的,文化的传播自有其途径和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精美绝伦。伴随着祖国的富足强大,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主流文化之一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势。中国人应该有这个文化自信!

《经典咏流传 第二季》观后感九:刚刚又推荐给了自己家的家族群~

记起小时候也是有不少小动画,讲古诗的,但是真心没有这档节目内容这么丰富!!

还有上课的时候,老师偶尔会播放一些朗诵大师的视频,怎么说呢,作为一个小朋友真的比较难体会那种美感呀!!

这档节目有诗、有歌、有故事,看起来特别容易投入进去,而且诗歌又有诵读人来朗读、又有传唱人来演唱、又有康震老师来讲解、又是和传唱故事联系,真的好记了很多啊!!!那么丰富的内容设计起来肯定是很不容易了,所以一定要给工作人员们点个大大的赞!!!

第一季大部分内容我也看过了,这一季更丰富了,还有了小互动,真实可爱啊这个小互动!适合带动家里的小朋友和老人一起玩起来,特别合家欢,就是反应速度有点点慢,可选曲目有点点少,相信随着节目播出会越来越完善的~希望节目组的工作人员看到哦,给你们加油!!

对了,最近因为在B站刷经典,还发现了一部特别好的动画短片《中国唱诗班》,内容也做得特别好,可惜只有五集,可能是制作团队资金人力比较有限吧,还是央视爸爸比较壕,像《经典》这种大制作应该制作成本巨高了,一年能出一季也是不容易,但是很多歌真的够听好多年啦!!第一季廖俊涛和毛不易的《月下独酌》真的是宝藏歌!《苔》可以听一辈子!

最喜欢这一季的《乡愁》了!!!还有《长歌行》也不错,真的很励志,也特别期待张靓颖的《春夜喜雨》!唱功好的人唱我特别喜欢的这首诗,心里还是很踏实的!!!

要是我能年轻个十几岁就好啦,当个小朋友也太幸福了呜呜呜,我一定会爱上背诗词~

《经典咏流传 第二季》观后感十:简单谈谈对于第二季的一些看法

没有什么预告,节目第一期突然就播了,甚至连官微都是开播当天才公布的开播信息,显得有点仓促。但是看完第一期之后觉得虽然定档仓促,但节目内容并不仓促。

首先要说的是文化感。

第二季节目在文化感上依旧保持了一定的文化高度。虽然很多节目(尤其是文化节目)很难保持在第二季依旧水准持平,但是经典第二季虽然没超越,但我觉得至少至少是持平的,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文化不是一座高山,是通过更加通俗的方式让更多人去读懂。开场康震老师对诗词的解读是新加的流程,这个流程设计得很好,解读也很通俗,使诗词文化不至于阳春白雪,更易于让人去接受。同时在听歌之前也更加使观众读懂了诗词本身的内在含义。这一点是要点赞的。

第二是包容性。

在节目的宣传片中我看到了许多外国面孔或元素,克丽丝叮、包括第一期里的罗杰斯女儿、五种语言的登鹳雀楼,这意味着这一季不再局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而把目光放得更广阔,对世界文化的文化互融共鉴有了包容态度,这种格局的提升对于这样的舞台是不容易的。(尤其在文化节目泛滥,各家始终沉溺于传统文明无法自拔、善于煲传统鸡汤的今天)新鲜的血液是值得表扬的。

第三是情感向。

第一期节目印象最深的就是《乡愁》。这张情感牌打得很好,不得不说赵照是有才华的,重新作曲的《乡愁》配上齐豫倾诉般的嗓音,让本就老少通吃的诗句,更像一把柔软的刀子直戳人的内心。听着听着,甚至还没反应过来,眼泪就已经流下来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乡愁”,这个“愁”不只是对“乡”的愁,而是一种对于过往时光的牵挂。节目组很聪明,在临近春节的小年夜放《乡愁》,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本就让人难以自控,会让每个人都将自己代入,这样一来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第四是对“经典”的再定义。

细心的人应该已经发现,第二季节目不再局限于传统诗词,把现代诗也加入进来了。就比如刚刚谈到的《乡愁》还有谭维维的《山高路远》,虽然会有人对选取现代诗的行为是否配得上“经典”持保留意见,但是个人认为,这些现代诗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说明它们已经经过了、扛得住时间的打磨。“经典”本就是跨越古今的,从《诗经》到唐诗,从元曲到现代诗,古诗也好、现代诗也罢,在每个年代,每年都有许多人在创作“诗”这样的体裁,大浪淘沙之后,能够让人记住,就已经是它们的能耐。在这一点上,节目对于“经典”的重新定义,显然更加准确了。

第五是科技创意。

第二季玩了一个“读诗成曲”,还蛮逗的,扫一扫,读一句屏幕上的诗句,就可以转化成自己声音的歌,据说是用了AI,这个创意还挺有意思的,也应该是这一季跨界传播的亮点。我玩了玩这个东西,感觉挺逗,但是希望界面可以更简化并美观一点,生成的歌曲再长一点,曲库再丰富会更好。

第六来说说时代价值。

谈央视节目这一点是绕不开的,大家也都知道央视节目总喜欢“上价值”。相比第一季,这一季的价值输出其实还蛮自然的,把价值嵌套到入歌中,比如五种语言演唱《登鹳雀楼》,作品做到了做歌、诗、人物故事的统一,不至于生硬,这一点是个进步。

最后我们来说说问题。

当然,天下没有完美无缺的珠宝。就算再好的东西也是有瑕疵的。第二季节目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访谈过程节奏略慢的问题,很容易让人恍神,这一点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比较危险,因为大家会调台。对于带有音乐属性的节目来说,大家可能更愿意听歌。所以听听解析、听听歌、简单听听鉴赏团评论就挺好的了,个别朗诵、评论的节奏还可以再简化。

综上所述,第二季节目还是有进步的,对于撑到第二季这件事来说,能够在第一季的口碑、传播都很高的前提下做到再创新,大胆突破,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希望节目组能够继续改进,毕竟刚刚开始,后续还有许多进步空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温暖的时刻作文600字 新年快乐作文600字 留一点什么给自己作文 第一次做饭作文500字 关于挫折的作文800字 温暖的回忆作文600字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300字 放慢脚步作文600字 myclassroom英语作文 最好的时光作文600字 关于过年习俗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600字 和过年有关的作文 难忘的童年作文500字 关于春天的作文200字 关于诚信的作文600字 以圆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大年初一的作文 校园拾趣作文 小学三年级寒假作文 七年级语文作文600字 自我介绍英语作文50字 有梦想才有远方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500字 小学生作文大全100字 我生活在什么之中作文 暖冬作文800字 我的一天英语作文5句 这里的风景真美作文 最难忘的事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