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经典咏流传》500字观后感心得体会.doc

2020-10-19 09:50:02
相关推荐

我得承认,听完这首古诗新唱后,这两句歌词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古人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大概能体会了。 歌手曹轩宾,来自陕西西安,用当地的方言演唱了这首别君叹,赋予了这首歌独特的魅力。在如今普通话大力推广的时代,用方言演唱歌曲并不普遍。传统印象里,方言作为地方特产,受众小,局限大,似乎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别君叹这首歌,偏偏就是例外,其在近几期节目中脱颖而出,令人感动。西安话独有的韵调,碰撞上传颂千年的诗词,构建了一幅空旷辽远,隐隐有悲凉之意,又掺杂着洒脱豁达的多层次画面,挣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带领我们走近千年前的那个清晨,那家酒馆,那片黄土。想象自己站在耸立的高台上,极目远望,故人的身影早已消失在漫天风沙之中,只有那山石林木默默地守着每一个日出日落,不曾改变。 纵观唐诗宋词,送别是诗人绕不开也是极为重要的创作情感来源,并因此给后世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从牙牙学语时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到课堂上背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请”,及至今日演唱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由别离生情,由情入诗,或赠别友人,或聊以慰藉,将内心情感落于笔尖,传颂至今。 随着交通和网络的便利,时空感大大压缩,如今的离别早已不像当年那般深刻,便也催生不出像样的创作了。然而古时的送别习俗依然对当今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摆宴席这种仪式便是其中之一。席间觥筹交错,大家无不带着“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诚意,推杯换盏。酒过三巡,红了脑袋,粗了喉咙,早已分不清是你送我还是我送你。离别的情绪被酒精调动的更加肆虐,语言似乎已经不能充分表达内心,男人搂着膀子,女人挽着胳膊,那一杯杯顺着喉咙灌下的此刻已不是酒,而是情感的宣泄。 离别不仅意味着空间上的远离,同时带来的还有人际关系上的疏远。纵使交通再便利,网络再发达,忙于世俗的我们怕是也难有那份时间和心思去见一见昔日的故人。从某种程度上讲,“经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再见”对当今社会同样不算夸张。 “春复秋往世无常,何年何月蹉跎降”。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不妨想一想,我们有多少多年未见的人,怕是之后也只能相忘于江湖了。何况城市化浪潮席卷每一个大街小巷,几年以后,即便想故地重游,只怕也是物是人非,看不到当年的“山石林木”了。 昨晚看央视一的《经典咏流传》节目,真是令人百感交集,大开眼界,有欣喜,有感动,当然也少不了吐槽。 这是央视推出的一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以现代流行音乐与经典诗词相结合的形式来推广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让观众领略中国诗词意境美的同时引发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与兴趣,简言之就是一档诗词传唱节目。 注意到这个节目其实也很偶然,晚上帅哥刚打开电视机就有人约他出去散步,我呢就在客厅的沙发玩手机,有时候会瞅一眼电视,这时候就看见一个主持人很眼熟,我说这不是撒贝宁么?好久不见也有点沧桑感了。然后我听到他提起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 middot;咏梅》,顿时来了精神,因为这首词我很喜欢,早上还念叨了一会,最爱读后面几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其实我经常把词换了变成是——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我常常把这首词拿来自勉,俏也不争春,这是我的自信,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这是自恋。别人怎么说我,那是别人的事,别人的自以为是,我才不要与自大狂共勉,杨绛不是说世界终究是自己的么?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勉励足以,因为自己的追求自己知道,别人做不到的事不等于我做不到,别人思想达不到的境界不等于我达不到,我有自知之明,不一定有兴趣告诉你,是吧?哈哈。 撒贝宁抒情完后请出两位传唱嘉宾,一位是京剧大师李胜素,一位是11岁的加拿大少年王泓翔,一大一小,两人举手投足,大方得体,字正腔圆,声音婉转,犹如天籁,更有眉目传情,配合默契,令人拍案叫绝。这时候电视机屏幕上出现摇一摇的标志,主持人说过只要摇一摇,就能拥有这段经典传唱视频,于是我拿着手机凑近摇了摇,咦,居然没反应,再摇,依然没有,于是我使劲摇,简直跟当初测试摇手机挣步数的狠劲有得一拼,摇了一会儿还是没反应,眼看就要唱完了,索性放弃,专心听歌。 接着上场的是一位身背吉他的70多岁老者,现场介绍是台湾70、80年代一个非常有名的音乐人:陈彼得。我纳闷这是谁啊,等到电视画面播放一些歌曲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阿里巴巴》、《迟到》、《一剪梅》等等都跟他有关,然后我一想《一剪梅》不是费玉清唱的么,怎么是他啊?后来一查才恍然大悟,曲是人家陈彼得作的啊,这是一位词曲唱俱佳的音乐天才,关键我一看这人年轻时长的那个帅,戴上墨镜,酷毙了,我一下就对他产生了好感。因为有着前面出场的京剧大师和天才少年对诗词作品的精彩演绎,我开始担心这位台湾的音乐人唱出来的效果不如人意,毕竟岁数搁在那里,廉颇已老,尚能饭否?彼得已老,尚能唱否? 很快我的疑虑就烟消云散了,音乐伴奏响起,陈彼得自弹自唱,声音虽然没有年轻歌手那么中气十足,然而那副激情中略带嘶哑又沧桑的嗓音仿佛带着一种穿透力,穿越时空,把你带入八百多年前那一个火树银花游客如云歌舞通宵繁华热闹的元夕不夜天,仿佛他就是辛弃疾,站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中目睹这一盛况感慨不已: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接着画风一转,词人的目光落在了一位身着华服头戴亮丽饰物的美人身上,她是如此光彩夺目,整个世界因她的出现而黯然失色,周围的一切都成了陪衬。只见她笑语盈盈在人群中穿行,空气中飘来让人销魂的香气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辛弃疾猛一回神,美人已经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不知去处,他举目四望,苦苦搜寻,再也看不见佳人。正当他怅然若失几乎要放弃寻找的时候,一回头,猛然发现刚才那女子正站在灯火暗淡的街角处 词,止于此,而意,犹未尽,这正是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让人沉醉不已,欲罢不能。演唱结束,全场观众嘉宾起立鼓掌,向演唱者陈彼得致敬,向词作者辛弃疾致敬,向中国古诗词致敬,那场面真是太令人感动。 陈彼得老先生之后上场的是一个女的,当时没记住名字,刚查的叫吉克隽逸,我听主持人撒贝宁在读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middot;秋思》,以为接下来吉克隽逸会用一种很古典韵味的腔调来唱,谁知她唱的竟然是《故乡》,也就是在现代流行歌曲中塞进一首词的唱法,我听的时候禁不住吐槽,人家想听的是唱诗,谁爱听你唱大白话啊,再说这大白话写的平庸,唱的也平庸,简直听不下去了。听了好长时间的大白话,终于唱到马致远的秋思,一阵吊嗓子,感觉还是不爽,没唱出那种味道,有点糟蹋原作品,差评。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2018年正月初一,沉寂了200多年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贵州山里孩子们的演唱唤醒,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歌以咏志”不仅是天然去雕饰的童声和让诗回到歌唱源头的创意,更是乡村教师与贫困儿童对未来的渴望,引起了亿万观众的内心共鸣。 这首小诗《苔》是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前三期16首经典诗词之一。2月16日—18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经典咏流传》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连播三期,迅速刷屏成为现象级节目。这是继春晚之后,央视奉献给全国人民的又一春节文化盛宴。2月22日—24日,农历正月初七至初九,该节目又在央视综合频道傍晚时段重播这三期。剩余的8期从3月3日起每周六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继续播出。 《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新时代文化节目的创新之作,节目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并邀请音乐人用“和诗以歌”的方式演绎经典诗词,开启文化节目2.0时代。“诗言志、歌永言”,通过咏唱经典诗词带领亿万中国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经典诗词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唱出新时代最强音,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之声。 节目开播次日,《经典咏流传》就一举拿下了豆瓣9.4的高分,创造了文化节目的新高。节目不仅有励志的《苔》,也有催人奋进的《明日歌》,甚至还让国际化的果敢Duplessy疯马乐队用中英文演唱《登鹳雀楼》,让诗词以音乐为媒,穿越古今、跨越国界,实现中西方文化互动和交融。 节目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节目制片人、总导演田梅介绍说,节目强烈的文化属性和对经典诗词传承的社会责任,吸引近百位经典传唱人加盟,《明日歌》《登鹳雀楼》《将进酒》《送别》《陋室铭》《梁祝》《枉凝眉》《苔》等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在节目中被创新性传唱。 “《经典咏流传》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集合大批优秀音乐人共同传唱经典诗词,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文化的共同情感从未改变。当伴着优美的旋律重温这些动人的文字,我们仍能感受到我们的先祖对美好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节目经典鉴赏团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表示。 中国社科院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评价称:“这档节目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把世界传统文化的传播难题找到了中国式解决的途径,它在潮流时尚和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会商机制。整档节目将 lsquo;再造经典 rsquo;作为核心要义,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用曾经的盛世文化,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 经典鉴赏团成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认为,《经典咏流传》通过语言和音符的嫁接,让大众更好地接近传统文化,这种做法是对艺术的准确表达。作为节目参与者,他计划把节目搬到中国音乐学院课堂,让学生学习这种表达方式,创造更多的经典之作。 节目很好地解决了诗词和音乐两种形态的跨界融合,选择的诗词都具有普世情感,比如古人有关“惜时”“励志”“亲情友情爱情”“家国”等主题诗词,让当今的中国人更容易接受;邀请知名音乐人和有特点的素人传唱经典诗词,他们本身都是时尚的载体和符号,更易引起观众的追捧。比如,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演绎《乡愁》思怀余光中老先生、88岁巫漪丽演绎经典爱情《梁祝》 北京大学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从传播学的角度剖析节目的创新之处,一是传播者掌握主动性,节目选择的诗歌都是有价值诉求的,能够与今天的世界对接;二是形式创新,节目本身是诗歌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过去和今天结合在一起,是历史跟未来结合起来;三是主题的拓展性深耕,节目让经典传唱人咏唱经典之外,还让他们自己说出对诗歌的感受,给人启示。 “节目让诗词内涵外延浑然一体,每个元素的调动和运用都有含义,让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依据自己文化的基础去畅想、去体会、去感受。”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学院院长高晓虹说。 作为央视新年文化节目的新开局,《经典咏流传》不仅用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作为打造了优质电视节目,还立足当下,再造流行,更引发全民热烈参与到传唱经典诗词,成为一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名片。 “节目用 lsquo;和诗以歌 rsquo;的形式,让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性,为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与新时代的价值追求,建立了有机连接,让主流的经典再次成为流行的先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经典咏流传》契合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的时代性要求,成为最直接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神的电视文化节目。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认为,诗词与流行的结合是一种非常好的国民教育模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人生价值、人生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节目这样的创新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一定能在青少年中生根、开花、结果。” 节目制片人、总导演王宁介绍道,自古以来“诗”和“歌”原本就是双生姊妹。比如,在文字诞生之前,历史是靠歌谣来传承,而中国文学之源的《诗经》本身就是由民间歌谣收集而成,很多古代的诗文在当时都是用唱的形式表达的。所以,为经典诗词配上旋律本身就不违和,进而使用现在大家都听得懂的流行音乐去表达古典诗词更是为经典赋予了时代的活力,让经典在当下的传播中“燃”起来。 节目也受到新媒体年轻观众的追捧。新媒体专业人士分析称,《经典咏流传》把音乐节目的创新和文化节目的创新巧妙结合在一起,这样创新的形态在网络上能够引起年轻人追捧;节目在新视听、新故事和新知识上都做到了突破,通过不同文化形式和不同传媒形式的结合,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 《经典咏流传》让经典诗词和现代音乐相碰撞,让中华文化的风骨与魂魄,插上歌声的翅膀,飞进了亿万中国人的心中。节目中的16首歌曲更是唤起了无数网友内心诗意,有许多网友表示“已建立无限循环歌单”“声音渗透了我的灵魂”;也有许多网友从诗的咏唱中听出了人生的哲思,如《定风波》里遇到挫折时一笑了之的旷达,《明日歌》中珍惜时光的感悟。 节目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据报道《经典咏流传》前三期节目短视频全网播放量已突破1.5亿,57篇微信文章突破10W+,节目“摇一摇”互动更是获得了近400万次分享,总曝光量约4亿。这些数据表明,《经典咏流传》中的配曲重唱的歌曲将再造当下之流行,成为未来之经典 从去年岁末到今年年初,央视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上连续发力,继《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之后,又一档让人“彻底跪了”的热播节目《经典咏流传》再成热议话题。节目以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流行乐,即所谓的“和诗以歌”,星素搭配用歌声诠释诗词之美。近日,节目总策划、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和总导演田梅、王宁等分别接受了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国产综艺原创的重要性。许文广提到,现在的音乐节目都是单调性的繁荣,要么是草根选秀,要么是明星PK,他们的团队也曾一时迷茫,也停下来思考,最终找到了把音乐跟文化、跟经典结合的模式。在节目筹备过程中,风险和困难都可想而知,但他们始终坚信一旦成功就会拓展出全新的方向,这要比通过“模仿借鉴”取得的成功更有意义。 谈赛制 放弃对抗赛制,明星不再焦虑 从王俊凯的《明日说》、王力宏的《三字经》、余少群的《枉凝眉》到张杰的《少年中国说》、腾格尔的《敕勒歌》等,通过将明星的演唱和经典的古诗词熔于一炉的全新形式,再次拉近了观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距离。对于这种原创的形式,创作团队也有过犹豫,许文广透露,“我们知道比较火的音乐节目,它的高收视取决于其演唱的歌曲是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而《经典咏流传》可能更多的是原创歌曲。原创节目的歌曲收视,跟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收视有几何级数的差异。在原创歌曲中又显得那么小众的经典诗词的风险可能就更高了。所以,当时我们在团队内部做过一个调研,让每个人列举出几首印象深刻的、能够广为流传的、根据经典诗词改编的歌曲,结果发现耳熟能详的、能被广泛传播的歌曲不到10首。所以,我们不是没有过犹豫,思考会不会过于小众、制作的门槛是不是太高,我们的音乐创作力量是否足够支撑。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可能这条道路尽管有门槛,但恰恰意味着它具备空间,而且这也是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要做的事情。” 目前国内的音乐节目离不开对抗、竞争、排名、淘汰,而这些恰恰是《经典咏流传》放弃的元素。明星不再焦虑了,会更安心地投入创作,成为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收获。“从播出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可能恰恰因为取消了对抗赛制之后,这个节目成了我这几年录得最走心的一个。不光是创作团队一次一次被歌曲的表现力和背后的故事所打动,我们的音乐创作人也以一种更纯粹的心态,投入到制作音乐的过程。可能没有了这种赛制带来的焦虑感之后,大家的心安定下来,比如说我看到像王力宏背着一把吉他就出场了,然后去唱《三字经》,就是这样一种很轻松的状态。我们此前也做过《梦想合唱团》和《梦想星搭档》等强赛制的音乐节目,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觉得可能没有这种比赛之后,少了某种戏剧性的张力,但又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回归。” 谈选题 小诗《苔》入选,是意外又必然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苔》由清代诗人袁枚所作,在《经典咏流传》之前,它鲜为人知;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支教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们用歌曲的形式把它重新唤醒,冷清了近300年的小诗全网播放量突破3亿,一夜走红。在节目组看来,《苔》和《经典咏流传》的相遇是一个意外又是一个必然。因为总导演田梅的标准是不希望选择很生僻的诗词,所以《苔》不会是节目的首选;而另一位总导演王宁的介绍又透露出梁俊就是节目组要找的人。“我们的编导蔡晓双起初在微博上看到了关于梁俊老师的信息,马上就意识到这位老师是栏目组要找的人,但相关信息极少。蔡晓双从《乌蒙山的桃花源》追寻到做过这本书发售活动的书店、咖啡馆,这才在其中一家书店的老板手中得到了梁俊的电话号码。在梁俊老师的公众号 lsquo;童书乌蒙 rsquo;上有他自己录制的视频,《青玉案》、《苔》、《边草》、《十年生死两茫茫》、《西江月》等许多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变成了歌曲”。王宁还回忆说,“当初感觉《苔》字数太少,不好填充歌词,但是 lsquo;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rsquo;,越读越觉得,这十个字虽然浅白,但是意味无穷,其中蕴涵着强大的力量。同时,这首诗所内藏的寓意也与生活在乌蒙山区的少数民族儿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领导在看到这个故事、这位老师、这群孩子、这首诗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就决定让音乐团队开始编曲。” 除了《苔》是节目组公认的最有意义的、最动人的改编外,由谭维维带来的《墨梅》也备受幕后主创推崇。许文广就评价这首歌曲特别具有艺术高度,“我们对谭维维印象最深的歌曲还是《华阴老腔》,那么在《墨梅》里她又做了一个新的颠覆,她并没有用那种宽音大嗓、呐喊的方式来体现这首诗作,反而用了一种接近戏歌的方式做这首歌曲的开头,它里面并没有飙高音和呐喊,但是极其动人清亮,而且听完之后会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反复萦绕。这个旋律跟谭维维自己多年坚持民间采风有很大的关系。” 谈创意 编钟古琴登台,契合节目立意 节目中,歌唱家龚琳娜、作曲家老锣携曾侯乙编钟复制件登上舞台,演绎屈原的《离骚》,上演穿越时空的对话,也成为网上热传的亮点之一。许文广对这段创作印象深刻,“龚琳娜是我们多年的朋友了,合作过几次音乐节目。这两年跟她联系不多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她不在北京了,她去了云南,她把事业的核心放在经典诗词的传承上。跟她第一次谈的时候,她就说到了编钟这个想法,当然真的只是一个愿景。因为我们知道难度、成本非常之高,首先我们要找到编钟,会弹奏编钟的人本身也并不多,然后编钟还非常沉,把它运到北京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还要把它搁到舞台上。然后找到能够打击编钟的人、能够适合跟编钟合唱的人,其实都很难。” 当前期的筹备工作完成后,想法变成了现实,龚琳娜投入到了音乐创作阶段。“龚琳娜本人也为编钟专门写了首曲子,她觉得只有《楚辞》甚至只有屈原的《离骚》才最适合编钟所传递出来的王者之声,所以当最终呈现在舞台的时候确实很让我们惊艳。我们惊叹不光是编钟发出来这个声音,其实我们这个舞台上还用了很多的民族乐器,包括古琴。这些乐器的使用,跟这个节目的立意和定位,其实也都是一致的。”许文广还透露,那把古琴具有800年的历史,节目彩排的时候都没敢用它。 第一季节目已播出过半,问及节目还有哪些提升空间时,许文广认为,“第一期节目里头有一首歌叫《登鹳雀楼》,是四国的音乐家用中英文的方式演唱,我们在盛典里也会找不同国家的顶尖少儿合唱团去演唱《登鹳雀楼》。所以,可能在未来的第二季,我们会找中国经典诗词更国际化的表达,以及一些国外经典文化的中国表达,会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走向,许文广的观点是,“还是应该鼓励更多的原创,而不是去追随,不是一窝蜂地去把一种形式迅速过度消费,让观众迅速产生审美疲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蚂蚁怎么写作文 这个星期发生的事作文 小学生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 一种花作文 美丽的紫荆花作文 写平凡的作文 自己的梦想作文500字 面对挑战英语作文 运动会开幕式作文400字 关于无私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作文全部 豆腐脑作文 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澳门作文400字 四年级语文五单元作文 身边的风景也美丽作文 什么给我勇气作文 运动会作文拔河 所见作文400字 触动心灵的声音 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题 中考优秀满分作文600字 笔神作文 抓螃蟹的作文 最后一次六一作文500字 20年后家乡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五年级作文 关于写人的作文600 去朋友家玩的作文 英语作文常用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