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高雅与通俗的艺术作品”优秀作文

2020-10-20 23:10:01
相关推荐

新材料作文“高雅与通俗的艺术作品”优秀作文原题再现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而丰厚,能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提升人的文化 品位……但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 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能够让人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但也常常因为缺乏深 度,易遭淘汰,难成永恒。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考场佳作 1.高雅与通俗毕淑敏曾说过:生命之高下并不在于绵长或短暂,而在于丰美和深邃。以命之长短来衡 量生命的意义,确实庸俗。若用高雅与通俗来衡量一部作品的好坏,却是无知的。在我看来, 能读出点味道的就是高雅的,与形式无关。以俗写雅,大有人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伟大人物白居易,用他的笔杆子写出了盛世,道 出了衰败;他的诗通俗易懂,但凡读过几首诗词的人都能看懂他的诗。你说他高雅吧,他的 诗中却无宝石点缀;你说他通俗吧,他却写出了大半个世纪,写出了百姓疾苦,诗中散发出 高雅的淡香。以通俗之词道出高雅之意,这就是雅。能让不少文人学者奉为圭臬,让诗人墨 客引为至交,让历史学家研究唐宋沧桑的诗,就是高雅。通俗的作品,能让人尝出高雅之味, 品出高雅之精髓。然而,高雅的作品想写得人人都“通俗易懂”,却未必行得通。曹雪芹的那句“一把辛 酸泪,满纸荒唐言”真真说出了不少读者的心声啊。初涉《红楼梦》,只觉得人名还未记清, 故事已发展到高潮。或许吾辈皆浅陋,但不要忘记,现代城市水泥林场里的,可都是些“浅 陋”的人啊。白居易的诗他们或许能哼上一两句,但让他们说出“黛玉葬花”这句,可真谓 难如登天。现代社会有过一般的人是普通知识水平分子,让这些人来读懂被社会学家们作为 解释明清社会关系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简直是天方夜谭。《红楼梦》不仅高雅,而且 高深,高深得让人望而却步。一步作品的成功,不在于他写得有多高雅,或多通俗,能让人 读懂,爱读,想读,才是高雅,能读出点味道,那就是雅。繁华逝,铅华尽,能存留的,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的就是高雅。莫言来自乡村,他的文 字自然带上了点俗气。可他的作品不但不“通俗”,还被认作“高雅”之作。因为他写出了 实实在在的中国农村风味,展现土地力量。摘取诺贝尔奖时,他的言谈如旧,却不自觉地带 出了那么点“雅”,所以说,雅俗之作,不在言谈文字,而在于所写之物是否让人读懂,让 人读出味道。我很喜欢七堇年,她是个网络作家,然而她犀利的文字却能透人心扉,让你看到文学的 “雅”;我也很喜欢七七,她那通俗文字拍出的电视剧,在南非播放,把中国的“雅”送到 世界另一个角落。我们无法分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但我们能看明白自己的心。读一部文艺作 品,不一定要是出自名家,只要你能从中领略不一样的风光景象,在恍惚后大彻大悟,那么 这部作品就值得你回味,因为在你认知里,它就是“高雅”的化身,能读出点味道的,就是 “高雅”。 2.适当感受高雅艺术作品的魅力 从古到今,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似乎总是水火不容。高雅的作品是阳春白 雪,厚重深沉,能给人精神的洗涤与身心的净化;通俗的作品易于被大众接受,却往往只是 “快餐式”的文化享受,难以给人长久的精神滋养。面对高雅与通俗之争,愚以为,在感受 一定的通俗作品的同时,不妨适当感受经典,与高雅使精神得到升华。 通俗的作品固然有其受人欢迎的地方,它的碎片化与功利化,能满足人们短暂的精神需 求,然而,在它发挥了自己的功用之后,便往往为人们所淘汰,变得一无是处了。像如今的 商业化时代,电影本来是贵族们才能享受到的高雅文化享受,但自从第一部商业电影问世, 品味高雅文化的权力下移,普通大众在五花八门、类型多样的电影中各取所需,电影的内容 变得功利化、通俗化,人们看电影也不是为了得到精神滋养、灵魂的升华,二仅仅是为了在 忙碌的、为名利奔走的生活中得到暂时的休憩,抑或是给自己空虚的精神注入一点活力。因 此,人们不厌其烦地追求看这种快餐式的文化享受,也成就了通俗作品的价值。 然而,高雅艺术作品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尽管大多数读者对于《百年孤独》、《红与黑》 这类厚重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死活读不下去”,它们还是应该成为我们的阅读选择和 文化追求。因为推究原因,读不下去是因为大多数人的阅历不够,审美品位仍有待提高。同 时,人们的功利心太强,远远盖过了纯粹的“因为热爱阅读而阅读”,与作品所描写的时代 存有隔阂,不能了解它们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超越时空的意义。如果我们想要提升自己的文化 品味,而不致于被商业的气息熏染,我们不能抛弃高雅的艺术追求。 时代呼唤我们能放下浮躁功利的目的,静心适当感受一下高雅作品所带来的永恒的艺术 魅力。就算对于《论语》、《庄子》等作品的理解仍缺乏深度,就欣赏一场古典音乐比听偶 像的演唱会要枯燥乏味得多,就算许多世界名画十分抽象、难以吸引眼球,在耐心品味它们 的时候,我们不管阅历深浅,都能体味到厚重而凝练的气息,渐渐体悟到它们长久不衰的原 因,感受不同于通俗作品的精神的陶冶,与心灵的触动,这时功利化的时代应孜孜以求的啊! 因此,适当地感受高雅作品的魅力,不强求完全领悟它们的内涵,只为一次与高尚的心 灵、与过去的时代、与伟大的思想的对话,在拯救功利化社会方面显得更为急迫和紧要。3.高雅并非“艰涩”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大概很少人能在那一簇剑眉与八字须的注视下 仍从容不迫的。鲁迅,以其思想的深刻锐利被历史铭刻。然而,面对如今“艰深难读”的指 责,恐怕也要口中苦涩了。 鲁迅在教科书中的文章日益删减,全因中小学生难以品味读懂,我们要试问,诚如周先 生这样曾以一笔挽中华波澜的高雅文学家,为何反被避之不及?高雅文学作品,乃至文艺作 品,并不是以艰涩枯躁(燥)冠名,只是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读,又该如何云读懂,最后 只能找个借口,沦陷入浮躁的“快餐文化”中去了。 就所谓高雅的文学作品来说,因为它们富有丰富的时代精神,意识文化,是现代人塑造 人格的重要指标,这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我们 品味到荆柯(轲)敢于殉国的勇气;“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于谦的周 正;“梧桐更兼细雨”是李清照的凄婉……凡此种种,为历史的进程引领了方向,而又为后 世人的修身提供了无限的蓝本。高雅文学作品不仅不应逃避,反而应被推崇。 就其对人的指导,我们想到传统国学大师南怀瑾,南怀瑾年轻时有幸结识位高僧,得以 入寺阅读书籍,在那里,他通读了许多道家秘本,最后,在《金刚经》中参悟了世人无相的 真谛。从此四处寻师访道,磨砺修为。中华的传统文学作品可谓浩瀚,南怀瑾也许只望见其 冰山一角,但对成人成事,已大有(裨)益。高雅文化大可这样定位,那些真正有神韵,有 内涵,而能使人登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的,都实在有无穷的价值。 而如今,大多人抱怨不会读高雅文化,实则是他们并没有静下心来,高雅文艺与我们所 说的通俗文艺不相同,他并不艰深,只不过需要更多的冷静和耐心,你匆匆行走,拥挤于人 潮之是,想要去品味高雅,自然是不行的。另外,高雅与通俗的分界也被人界定不清。《红 楼梦》、《水浒传》这一类在出世时也被称为流俗,但经历时间考验,却被证明具有巨大意 义,学者称,看《红楼》,研究者看到的是淫,而文人志士看到的是情。不会分辨,无法深 入,成为一道阻隔人们与高雅的一道分水岭。高雅文化如光风霁月,淡以修身;如明镜止水,静以为鉴;如青天白日,需纳之于怀。 一起品高雅,远尘俗。4.让高雅不再“高冷” “高冷”,即高贵冷艳,这正是高雅之作往往给人的印象,虽然高雅之作内涵丰富,底 蕴深厚,却少有人能拨开重重迷雾,领略其内涵,吸取其精华。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应当 让“高雅”卸下“高冷”的外衣,走近大众。 高雅的艺术作品往往浓缩着人类文化的精粹,是寄托着人类精神的伊甸园。无论是诗词 文曲,还是歌唱舞蹈,其高雅之处皆在于代领人们进入一个它所创造的境界中。让你领略不 同的风采,汲取不同的启示。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可谓儒家学派之学术精 华,指引我们逃离现实的喧嚣,沉浸于文化之中。 然而,由于所处年代不同,抑或身处境界有异,高雅艺术作品往往曲高和寡,“高冷” 得让人无法接近。高雅之作不像通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跃然纸上,使人一目了然,自由而 随性。高雅作品虽能叩击人的心灵深处,给人以启迪,提升素养,但这些都建立在能够读懂 并理解的基础之上。毕竟现今社会中大部分为凡夫俗子,倘若高雅之作一直继续维持其高冷 外貌,必定无法为普罗大众所接受而被“束之高阁”,那么,即使再高雅又还有什么意义? 艺术作品为人所创造,亦为人所欣赏,因此应当尽量贴近人群,唯有这样,才能对更多人有 所裨益,实现它真正“高雅”之处。 让高雅不再高冷,也并非是让高雅直接走向通俗。通俗作品虽易为大众接受,却因缺乏 深度易遭淘汰,如 2013 年风靡全球的《江南 style》骑马舞与 2014 年中国神曲《小苹果》 都曾一周内创下几百万点击率的记录,但轰动一时后不过半年便“夭折”;而高雅之作,无 论中国四大名著,唐诗宋词或是外国经典,都经历时光磨练越醇越香。 让高雅不再高冷,既可以从创作方面入手,也可以在传播时注重适应性。诺贝尔奖获得 者莫言的作品皆取材于生活,并通过虚幻想象等手法描述文革时期的实事,鞭挞现实反思社 会现实,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热爱,既贴近生活,又直击人心,引人反省,谁说他的作品不高 雅?笔者看来,能把高雅传递开,才是真正的高明!此外,现如火如荼开展的《中国汉字听 写大赛》《中国传统大赛》不也是传播高雅文化,使之更适应大众的好途径吗? 如何使高雅不再高冷,让高雅作品真正走入人心,是每个人应当思考的。惟有如此,才 能真正实现全民文化!5.下里巴人也要“高大上” 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二丰厚,但却曲高和寡;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但却缺少深 度。而我认为,通俗的艺术作品若能结合高雅的文化,则能取长补短,更好地为我们传播优 秀文化。 高雅艺术作品犹如阳春白雪之凋,高山流水之音,高而和寡,高雅而小众,它们往往承 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主题、蕴藏着极丰富的思想与情感。按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 “高端大气上档次”,它们是文化上璀璨的明珠而可叹今人无人能慧眼识珠。而通俗文化犹 如下里巴人之调,民谣儿歌之音,自由而随性,通俗而大众,它们是大众口耳相传的文化, 流传极广且易接受,但却易于流于低俗之流,难登大雅之堂,故我认为,高雅文化若能以通 俗艺术作品为载体,使下里巴人也能“高大上”,那么定能更好地为我们传播优秀文化。下里巴人如何“高大上”?自然是要从高雅文化中汲取养料,充沛自身底蕴。如用电视 剧这种大众媒体搭载高雅文化,便能创造出优质电视剧。《孔子》便是很好的例子,一直以 来,孔子都被尊为“圣人”,供奉于庙堂之上,其思想几千年来也一直为上流社会,知识分 子蔡熟知,而《孔子》为我们还原了孔子这位传奇人物跌但起伏的一生,将孔子从“神”还 原为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剧中始终贯穿了孔子的各种思想,优秀品质,使之不再神秘, 更易为大众接受。《孔子》是通俗的艺术作品,但当它结合了高尚文化之后便成了不可多得 的优秀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建国大业》恢宏壮阔,《家有儿女》寓教于乐…… 许许多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告诉了我们,下里巴人也能“高大上”,也要“高大上”!而追求“高大上”便是追求制作、规格高吗?我看未必,通俗艺术作品容易陷入三俗误 区:低俗、庸俗、媚俗。我们要火眼金睛,善于辨别。《富春山居图》斥资过亿却并不叫好, 《小时代》充斥着拜金主义,韩版《甄嬛传》被指低俗,他们在追求高大上的道路上却掉了 “三俗”的陷阱里,而广电总局对于“三俗”的抵制,对于滥用网络语的限制,对于宫廷剧, 抗日“神剧”的叫停也体现了普通大众对于通俗文化不等于低俗文化的认识啊!通俗的艺术作品就如精美的盒子,而高雅文化就如璀璨明珠,两者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而我们应追求下里巴人也要“高大上”的同时,也切记不要干买椟还珠的傻事啊!6.能俗也能成永恒 前几年流行《江南 style》,《爱情买卖》,再到最近的《小苹果》,在其辉煌之 际无不充斥着大街小巷,可谓是“枕上,马上,厕上”皆可闻。而时间一过,就犹如一盏原 本金光闪闪的挂灯落地,瞬间就支离破碎,从此销声匿迹。 的确,很多通俗的作品为搏得观众眼球,或是放松人们身心而自动降低作品的深度, 减少作品的内含(涵),而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寿命太短。当有另一件新鲜通俗的东西出现 时,原本的就会立马被替代。而我却认为:通俗的作品同样可以永恒,而前提必须是有深刻 的寓意,或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持续的动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首通俗易懂而又深入人心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至今仍被(为)人们所传唱。简剖此诗,并无多么华丽的词藻,也无多么巧妙的构思,只因 它老妪能解,寓意丰富而成为永恒。初观此诗,可能觉得平平无奇,而咀嚼至诗尾,才不禁 对诗人满腔敬佩,这是对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的赞颂啊! 香山居士的诗历来被称颂为“通俗中的经典”,白诗妇孺皆可读,妇孺皆可懂,谓 之“通俗”;白诗寓意之深,其内容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虽历经沧海而不衰, 谓之“经典”。至今耳边仍常萦绕着十几年费翔的那首《故乡的云》,歌中对游子的深切呼 唤牵动了多少人的心,而这首歌也因为唱出了人们的心声,让听众产生共鸣而被奉为经典。 通俗也能成永恒。通俗的语言与深刻的内涵的有机结合必将成就一部永恒的作品。 设想一下,假如一部作品中尽是高深奥妙的术语,生僻难懂的字词,那么它的读者将仅限于 少数的那几个精英,这对于推动全人类发展是绠短汲深的。唯有那些以通俗的文字为载体, 寄托深刻的精神的作品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莫言的作品取材于生活,乡村,通俗易懂,却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他自己也坦 言:“书就是要写给人们看的,人们看不懂,多深刻的东西也没有用。” 通俗的作品也能永恒。这就启示着人们:不要故作高深,故藏玄机,而应创出真正有价 值而又便于人民大众接受的东西。7.让高雅浅一度,让通俗深一度 高雅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家看来,它能够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和眼界,甚 至能够提升人的文化品位,然而身位(为)大众的我们是接受不来的。相反,对于那些通俗 的艺术作品,却能够使我们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令人遗憾的是它难存于时代这本挑剔的书, 原因到底出在哪里?让高雅浅一度吧!那样我们才离你不远。舒伯特有一曲交响曲,它只有两个节奏段, 相比别的交响曲,少了一个甚至两个奏段,这毫不削减大众对它的喜欢,一听再听,有的还 单曲循环。一些不泛(乏)对高雅崇崇敬的“好事者”想要补全这首交响曲,然而都以失败 告终,不为什么,只因大众继续听他们热爱的交响曲,并不为后来诸多的所谓“高雅”的版 本所捍(撼)动,这首交响曲后来被人们命名为《未完成》,舒伯特的这首《未完成》恰到 好处,离高雅浅一点,让人们离它近一点,不失为一首完美的杰作。高雅的作品在大众心中 就如同天边那颗星,可望而不可及,那么通俗一点的作品又是怎样的“遭遇”呢?曾(周)国平曾这样说过: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作品并非一问世就是经典,因为它还 要经历时间的磨砺。与人们的观点看齐,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然而时间这把大尺却狠狠抽 打了我一记耳光。巩(龚)林娜的一首《忐忑》在当年是风靡一时的,广场上的大妈有时也 会跟着“咦啊”地唱。鸟叔的《江南 style》也在当年提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使人时不时地 连唱带跳地跟从。2013 年也有一首挑起大众兴趣的歌曲《孤(狐)狸叫》这似乎都是成功 的艺术品,能使人纾解压力,放松身心。然而却在时间的洪流中迷失了自我,试问这通俗的 作品现在还有人仍存有当年那样的激情吗?让通俗深一度吧!它能让我们靠得更近。正如上面提及的作品,缺乏深度,易遭淘 汰,难成永恒。这也是人们的心境使然,对所谓艺术作品的看法。让高雅浅一度,让通俗深一度,这是心之所向。有一首诗句说得好“姹紫嫣红开遍,是 赋于(予)这般断壁残亘(垣)!”由此可见,让高雅浅一度,让通俗深一度尤为重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4-29 06:51匿名网友[国外网友]IP:3407643569
    3.这篇作文对于探讨艺术作品多样性给出了很好思考启发性强。
    顶8踩0
  2. 2021-05-06 13:01久愛必膩 久膩必厌[贵州省网友]IP:3405820299
    2.作者在高考语文作文中展现了对艺术作品深刻理解很有文学素养。
    顶5踩0
  3. 2020-05-13 19:10沫小莼[国外网友]IP:3406881804
    1.这篇作文对高雅与通俗艺术作品探讨很有见解值得读。
    顶26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600字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600字 记事文作文600字 西游记观后感800字作文 亲切的怀念作文600字 我想唱首歌作文600字 我的拿手菜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800初中 有什么真好作文600字 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400字 关于寒假的作文300字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400字 成长的代价作文600字 爱就在身边作文300字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600字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400字 打屁股作文5000字 非凡的美丽作文600字 新年愿望作文450字 何以解忧唯有什么作文 新学期的我作文600字 一件伤心的事作文400字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500字 我与什么有个约定作文 一件快乐的事作文300字 一道风景线作文600字 快开学了作文400字 青春的味道作文600字 遇见你真好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