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山东淄博20届高三第二次线上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2020-10-20 13:05:01
相关推荐

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 导演郭帆回答:“ 我们买房子买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家庭,里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这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情感。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

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农业的固定性,使得勤劳的人民逐渐世代安居,终日和土打交道的经历,则让他们周身都环绕着泥土的气息。

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那么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再加上交通工具的落后,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状态。

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逃亡。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摘编自 《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

材料二:

中国人讲的“家”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是“State”

并没有一个“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所以“家”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挺麻烦的。它牵涉的范围非常之广,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有伸缩弹性的东西。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讲这个“家”恰恰能够说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他说“西方的社会像一捆柴”。我们把这一捆柴里面每根柴,理解为不同的个体、个人。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为一个社会或者团体,叫做“团体格局”。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影响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费孝通就用这个形象界定了我们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他给它一个名字,叫“差序格局”。

费孝通说,因为整个社会是个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跟我友好的那个关系网也是可以不断伸缩来回的。

正因为“公”“私”的界限没那么分明,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特别喜欢讲入情、讲关系,又要讲面子,因此那些规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东西,包括了很多我们叫“礼”的东西,这是一种礼治。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好比你跟别人做生意、做买卖,你丧失了信用之后,就没人再找你做了。

假如这个社会,什么都是讲规矩、讲礼治、讲面子、讲关系、讲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费孝通说,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贪污问题很严重,是因为我们其实不太有法律观念,也不太有公共观念。

我们过去讲儒家道德,都是从小的教化,而这个教化都是有社会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乡土社会,农村也不再是过去的乡土社会的时候,这个儒家伦理就纯粹只是一套抽空现实环境的教条,那又该怎么办呢? 摘编自梁文道 《乡土中国 :家,到底是什么呢》

材料三: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家与国的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

国与族的统一性,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

国与国民、国士国域的统一性,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谈到中国,人们会自然地联系到中国这一疆域。这疆域既是国之域,也是民之家。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国权是国家的基础,与他国进行交往,国权是首位的原则;国学即“伦质”,是国家意识形态;君臣和睦是国家稳固的枢机即关键。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

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 种情感——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的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摘编自陈望衡 《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一种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与《乡土中国》中其表现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B.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

C.材料二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对材料一中的家国情怀进行必要的补充。

D.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是人类共同的意识,是情与理的合一,全面地体现为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固定,人们主要靠土地吃饭,而这种不流动使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土气。

B.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传统恋根情绪的体现,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是很难去完全读懂的。

C.费孝通运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

D.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种礼治,人们之间讲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这种与天争与地斗的祖传性格,让中国人民生来就不服输,传统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言,也为我们注入了济世的强心针。

B.谁说带有土气的中国文化在国际就没有竞争力,恰恰相反,带有泥土气息的脚踏实地才是我们与世界竞争的本钱。

C.在当今世界,只有展示民族特色,彰显文化价值,才有可能不被随波逐流的社会节奏漩涡同化,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D.因此,在这样伸缩来回的状态底下,我们把什么叫做“公”什么叫做“私”那就是相对的了。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家国情怀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锄 李 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响,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与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十样的。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

B.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

C.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

D.“锄”作为一种农具和一种劳作行为,代表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喻示了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也象征着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埋下伏笔。

B.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 样破土而出了……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通过“种子”的生长反衬了土地流失的悲哀。

C.“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 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形象传神。

D.“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翻飞”,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六安爷锄地时的心情。

8.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4 分

9.“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瘦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日:“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已,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梁直适华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立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虔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虔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子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3分

2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5分

14.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结合文中曾公亮为官从政以来的事迹,你认为这个评价公允吗?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看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6.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 , ”解释。

2《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 ”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 ”,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出不吸取教训会令人痛惜的观点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 ①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 ②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引用

C.比喻、借代、排比 D.比喻、比拟、借代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白雨,加上一层背景,就十分悠闲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儒学的交叉学科,②是对儒学研究的必要补充。③中国儒学考古的研究对象是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④例如孔子肖像、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图、曲阜鲁城及各种文化遗物、孔庙、书院等都是研究重点。⑤儒学考古对元代祭孔礼器的发现也颇有助益。⑥包头市曾出土一件西周风格的元代青铜豆,器内刻有“雪堂总统置古铜祭器,奉施古丰宣圣庙内,永远供养”字样。⑦宣圣庙又称孔庙,是由于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原因。⑧用佛教禅师监管孔庙,反映了元代对儒学的态度及当时佛儒之间的关系。

22.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对其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较高的乐器。

四、写作60分

23.请从下面提供的两个作文题中,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60 分

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有这样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一天,他忽然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于是他偷偷地把校长喜欢的一条狗杀掉,然后把内脏一件件剥离观察。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决定“惩罚”这个小男孩,让他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和一幅狗的血液循环图。小男孩照办了,杀狗事件就此画上了句号。这两幅图,至今还珍藏在英国亚皮丹名人博物馆中,而那位小男孩从此喜欢上生物学若干年后因为研制胰岛素成功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他就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约翰·麦克劳德。

②某杂志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2%的受访者坦言现在中小学老师不敢严管学生的情况普遍,74. 3%的受访中小学生家长支持学校引入教育惩戒制度。

③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指出:“ 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不支持教育惩戒的学生家长写一封公开信 ,以“学校需要教育惩戒”为观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阶段性检测语文二

参考答案

1.CA项“其表现形式是完全一样的”有误,B项中家国情怀是中国人一种重要的精神与情结,但并不是独有的,D项“全面地体现为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过于绝对

2.D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着公私界限不明的现状,是一 种礼治,但是也是需要一定的契约的

3. D 此项可以来支撑材料二中有关“公”与“私”的解释

4. 1 比喻论证, 作者运用“柴”与“水的波纹”的比喻形象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格局的不同。24对比论证,作者通过对中西方的对比来证明自己的观点。3 举例论证,作者列举了中国与西方对“家”的概念的不同理解来论证观点。4 假设论证,作者运用假设,让自己的论证更严密。本题共4 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只答要点,不结合文本分析扣1分

5.这种评价是合理的。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中国人把“家”与“国”很好地融在一起。家国情怀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不单纯体现为一种理念,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本题共6分,答出观点“合理”或“不合理”,2分。结合文本,从任意两个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

6. B “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的说法有误。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题应是表现土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断沦陷的命运,表达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和留恋

7. A “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分析有误;“他与村人的分歧”于文无据

8.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共4分。 每答出1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六安爷层面: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小说主旨层面: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共6分。 每答出1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 B

11. CC项“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12.CC项,错误在于“派一使者偕同雄州赵沿前往调解”的说法

13.1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3分,计分点:此 .....也, 判断句;虽:虽然;间,区别,每点1分

2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5分, 计分点:锡,赐给;虔,恭敬;而,却;之,这样的事;句式,安乎,心安吗?每点1分

14.治理湖患,可以说是为民造福;夜不闭户,说明治盗有功;悉知典宪,是个人有才华有能力,知文法明典章;为偷银者力争,堪称老成治国,不滥杀;荐赵滋,说明慧眼识才;处理边害和接待辽使,看出外交胆识与才华。这些都能看出,曾公亮为官施政是可以做到救正补弊的。所以说。完全否定这个人, 认为他不能救正补弊,是有失公允。当然,在对待王安石变法这件事情上曾公亮存有私心,一切听顺,毫无异议,说他不能纠正一些新法上的弊病是可以的。本题3分, 得分点:学生只要能分析出一二曾公亮救正补弊的措施,并且答出他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态度,辩证看待这个人即可。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15. D “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错误,应为“书写时下笔纵横如飞”。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6.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表层意蕴 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深层意蕴 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表层意蕴 心满意足、踌躇满志。深层意蕴每答出1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参考译文: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17. 1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 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本题6分,每空1分

18. B B项, “细得同粉似的雨”运用了比喻。“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运用了比拟手法。第二段“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等多处运用了引用。选文没有运用夸张和借代手法,所以排除项A、C、D三项

19.原句在“白雨”前加了修饰语“细得同粉也似的”,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写出了白雨的细、密的特点;在“背景”前用“淡得几不成墨的”来修饰,更形象地写出背景的特点,更有色彩感和画面感。原句“你说还够不够悠闲?”用问句表达,让读者更有参与感,与陈述语气相比,更有趣味。本题4 分,比喻与问句,结合文本分析特点,每点2分,无结合文本分析,扣1分

20.①又是一种悠闲境界。②是雪夜人静的景况。本题4分,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1. ③缺少介词,在“儒学相关的遗迹”前加“与”;⑤主客颠倒,应该是“元代祭孔礼器的发现”对“儒学考古”也颇有助益。⑦句式杂糅,“是由于……的原因”可改为“是由于……”。⑧用词不当,将“监管”改为“管理”。本题4分, 每处1分,只写出序号不修改不得分

22、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本题共5分, 每个要点1分,句意流畅1分

23、依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范文参考

坚强与纯真一样都不能少

淄博市教研室 陈鲁峰

这幅漫画画得真好,寓意更好。“风雨里做个大人,阳光下做个孩子”蕴涵极为丰富的内容:“风雨里做个大人”,是说在磨难、困难、甚至灾难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坚强和伟岸,敢于与磨难、困难和灾难抗争;“阳光下做个孩子”,是说在和平时期,风和日丽时期,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一颗和孩童一 样的纯真之心。 和在一块,是说每个人当风雨来临时要坚强抗争,在风和日丽时要葆有纯真。总之,坚强与纯真一样都不能少!

最近总书记给援鄂医疗队中90后们回信,高度赞美这群年轻人的医者仁心,称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啊,这群年轻人在父母眼中也许就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可疫情来了,他们面对新冠病毒也许有些许害怕,但他们要“风雨里做个大人”,于是成为了最可爱的逆行者,这就是坚强,这就是勇敢,这就是抗争!在一个人的人生信条的世界里,若少了“风雨里做个大人”的勇敢、坚强和伟岸,就如同骨骼里少了钙质,是挺不起整个身躯的!

在这次战疫情中,“风雨里做个大人”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一线前沿。不是吗?重症医护人员被防护用品勒得肿胀的脸,那是无惧无畏的象征;不是吗?金银滩医院院长张定宇拖着病躯日夜操劳,那是白衣执甲冲锋陷阵的最美姿态;不是吗?本已休假,听说疫情爆发,毅然决然奔赴医护岗位,并将秀发剃去,那是无论生死、不计报酬的美丽。……

生活之中虽不时袭来狂风暴雨,但更多时候是风和日丽。风和日丽之时,我们则要“阳光下做个孩子”,用纯真、赤诚拥抱这个美丽世界。病退风清日,已是万木春。“阳光下做个孩子”,少一点人际之间庸俗,多一些彼此纯真,你生活的群体必定充满阳光灿烂;“阳光下做个孩子”,像个孩子气样非功利看待生活中名利诱惑,你的内心世界就会永远晴朗无雨;“阳光下做个孩子”,像个孩子一样真性情生活,不戴任何面具,你才能回归逍遥游的自然状态,感受到美丽和淳朴。可见,纯真也是不可或缺的!

也许有人说,风雨来了,做个柔弱的“孩子”,有何不可?万万不可。风雨之中,若失去了坚强、勇敢与伟岸,风雨雷暴何时可止?都做个柔弱的“孩子”,谁去支撑起风雨如晦的乾坤?也许有人说,风和日丽,做个有城府的大人,有何不可?万万不可。做人做事,简单一些好,千万不要搞复杂了。你对人有城府,别人对你有城府,整个世界就是复杂的世界,谁活在其间都是不舒服的!

可见,“风雨里做个大人,阳光下做个孩子”是极为有人生哲理,我辈当践行之!

致不支持教育惩戒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淄博市教研室 陈鲁峰

有关家长:

您们好!听说对教育惩戒持不支持的态度,我很是焦虑,因此写这封公开信表达我的观点——学校需要教育惩戒,并谈谈一些理由和道理来交流一下这个方面事情。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既是育人的地方,就要赏罚分明,学生有突出优秀表现,就要表扬和鼓励,借以激发其他人;学生犯了错误和品质出了问题,就要予以教育惩戒,借以警戒大家。只有这样,学校的育人效果才会明显有效。看来,家长若不支持教育惩戒,学校在学生犯错误之时,就会畏手畏脚,不敢批评教育,这样就会纵容学生犯更大错误。从调查来看,这方面情况还是比较突出的: 68.2%的受访者坦言现在中小学老师不敢严管学生的情况普遍。长此以往,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正气就会下降,邪气就会上升,诚如此,谈何教育呢?所以,我劝告家长要旗帜鲜明支持教育惩戒。

其实,支持教育惩戒,不光是我的看法与观点,这也是有理论支撑的。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指出那样,“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可见,教育惩戒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也是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经过教育实践验证过。其实,我国的《三字经》也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更是从家庭教育和学校内的教育孩子说,都是认可教育惩诫的!所以,从学理来说,学校需要教育惩戒是立得住的观点与理论。希望家长认可教育惩戒这一教育手段。

从教育实践角度看,教育惩戒可以有效提升育人质量。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约翰·麦克劳德小时候偷偷地把校长喜欢的一条狗杀掉,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决定“惩罚”这个小男孩,让他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和一幅狗的血液循环图,结果引导麦克劳德走上热爱生物的道路,后来获得诺贝尔奖。这说明以教育为目的的惩戒是可以最大限度化负为正的。试想,若无校长的教育惩戒,哪来后来麦克劳德的成功?我国的教育家魏书生在学生犯错后,也是别出心裁予以教育惩戒的,让犯错的学生写犯错说明书,明确错在何处,应该怎么改。学生犯错了,若不跟上教育惩戒,学生就会认为这样做是可以的,就会祸患常积于忽微,犯更大更多的错。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学校老师有足够智慧用好教育惩戒的;家长要相信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规范下,老师会正确使用惩戒,把孩子教育好的!

比较痛心的是,一群港独小青年近来为非作歹,祸害香港,究其原因,与其在校犯错时未受到教育惩戒大有关系,他们以为天下老子第一,不懂得家国情怀,老师学校不敢管,不敢严格要求,乃至发展至他们希望借助外力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局面。笔者以为,若香港教育长久以来严格落实教育惩戒,只要学生出现一些背离家国情怀的思想和行为,就要实施教育惩戒的话,也不会导致如此局面。可见,教育惩戒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啊!希望家长要洞察此事,明确表态要支持教育惩戒!

以上是我的观点及理由,希望有关家长三思啊!

学生 xxx

2020年3月23日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3-30 11:19最常辉[青海省网友]IP:248268192
    语文试题是学习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努力发挥自己水平。
    顶0踩0
  2. 2021-03-18 03:26欧阳瑞欢[澳门网友]IP:2573459455
    线阶段性检测方式越越普遍了希望学校和老师们能够合理利用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顶9踩0
  3. 2020-03-05 19:33风后落叶[内蒙古网友]IP:3416982243
    这份试题应该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提高语文水平设计希望学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顶6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我的作文怎么写 难忘的一刻600字作文 文明之花处处开作文 七年级下英语作文 陀螺玩具作文 五彩田园作文 怎么在手机上制作文档 生活中的小确幸作文 有关项羽的作文 陶罐和铁罐作文 秋天的晚霞作文 自强自立作文600字 作文单词 与英雄有关的作文 开卷有益600字作文 2016高考作文题 蚂蚁觅食作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400 对父母说作文 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 让我愤怒的一件事作文 秋天的景色作文200字 作文我明白了 我和书交朋友作文400字 秋天的园子作文 我的修正带作文 不会叫的狗作文 大扫除的作文 皇帝的新装作文600 推开一扇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