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高考作文命题必考的十个关键词内容精解+作文模拟

2020-10-20 13:45:01
相关推荐

创新的后继力量。

关键词四:休戚与共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崇高目标,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中国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中国携手各国联防联控、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尽责担当的大国形象,极大地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诠释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五:致敬英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座英雄的城市、一群英雄的人民,以其重大的牺牲和奉献,以其可贵的坚持和努力,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没有人愿意看到牺牲,但我们仍要含泪礼赞英雄,一个生命的逝去,往往会触痛我们的心灵;我们不愿意看到牺牲,但“为有牺牲多壮志”,只有不怕牺牲,才能呵护更多生命。新时代的英雄,千千万万,我们礼赞英雄,阐明牺牲的意义,以激励更多人勇敢站出来,去守护生命的价值,让人们在危难中坚定前行。

关键词六: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精神”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灯塔,它将照亮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教育部要求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

关键词七:汉语魅力

语言承载着文化和思想,传递着情感和温度。无论是”山川异域,日月同天“,还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无论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还是”武汉加油,我们挺你“,都是情意与思想的表达。语言确有雅俗,情感实为一致。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国际友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

关键词八:时代答卷

新时代最高领导人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出一份答卷,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这个时代的答卷人。改革发展、脱贫攻坚、抗击疫情、恢复生产,我们答得怎么样,需要接受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新时代的我们,如何写好属于自己的答卷?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本领?需要我们做出回答。

关键词九:感恩人民

有心人请认真研读这段重要讲话:“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正是因为有了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有了武汉人民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态势。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为你们而感动、而赞叹!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民!”

关键词十:反思省察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过程中不能没有总结反思,没有省察检讨,特别是在遭遇重大风险考验的时候。总结成功经验,吸取教训,反思如何改进,少走弯路,检查自身行为,以期完善。疫情之下,值得我们反思省察的实在太多,大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小到个人素质、生活方式,对待自然和生命的态度等。痛定思痛,是为了更好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这些内容都与抗疫情有关联,但又保持了某种距离,话题可大可小。因为专家命题往往出其不意,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不得不服。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今年的高考作文很可能不会直接考疫情,但背后的精神要渗透,与之相关的素材要积累,与之相联的“燃点”可以转化。

以上遐想或不专业,仅供参考,后续或还有补充和细化。相信头脑风暴亦可掀起大波,一点火花也能点燃智慧。感谢关注!

杨胜利2020年3月

01

作文原题

广州市2020届高三阶段测试题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1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2月23 日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

有关审题

由“湘语文”撰写提供,转载请联系作者

先说一点题外话。

印象中,广东地区近十年二十年的基础教育,是和其开放、自由的沿海环境相匹配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每年高考阅卷,其他内陆省份严防死守相对封闭,严禁各类信息流出,而广东从阅卷场地开放,到阅卷进程通报,到数据信息发布,都有主流媒体及时跟进,公开报道,显然也是官方授权的,近年的高分佳作以及一些细则都由省考试院第一时间公开发布,既满足广大群众窥探了解的欲望,适应人们渴望学习、借鉴的需求,也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当然包括苛严的质疑与挑刺,毋庸置疑地,这是一份诚意,也是一种专业与自信。

而在近年的高三模考中,广东地区题因其命制精心、水准较高,尤其是坚持原创,而很受关注。2018年的“蚯蚓和小鸟”,2019年的“桥的内涵”,都让笔者印象深刻。而今年前不久的深圳高三线上模拟测试题也有亮点,“跨时空对话”,“人生如考试”“人人都是答卷人”等等角度,有一些创意设置。

言归正传,下面说说今天今年广州高三(3月28日考试)的这道作文题。

疫情背景的设置,热点的选材,让这道题目在内容上,并未呈现多少新意。而“独特一课”的场景模拟,公众号投稿的任务驱动,多元视角的开放展示,又让这道题目在形式上不显陈旧。而广大考生,哪怕见过这组照片,也未必有过深入的思索,因而,此题并不影响考场上文采与情思的自由发挥。

这两幅照片的本意,无疑着眼于医患关系。

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现实社会, 医患关系都极其微妙而复杂:医护是病患的恩人,又从医患身上获得了职业的回报;病患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又得到了医生的照顾和救治。 医患之间,既可以是相依相存,又可能是矛盾冲突,而现实中频发的医患恶性事件,其实就是两者之间的付出或者索取出现了失衡,而走向极端的矛盾爆发,当然也更是当前医疗体制存在缺漏和不完善的集中体现。

而这两幅跨越百年的医患鞠躬照片,为我们呈现出一种和谐、互敬的医患关系,它们传递的是同一个主题:表达了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医护人员的感激与敬仰,也体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

之所以这两张照片被广泛传播,引发人们的无限慨叹与由衷感动,显然是因为这样的画面,在当今的医患关系中已很稀有,但人们又渴望找寻、回归或者重塑这种美好的医患关系,并且认为这应该是医患关系的常态,这和我们 渴望人和人互信,渴望爱情更纯粹,渴望世道有悲悯心一样,而这些又恰恰是当今社会中在日益消遁走失的美好。

我们每个人都会觉得,医患之间就应该这样互相尊重、依赖,彼此理解、融合,那医患纠纷乃至恶性伤医事件就不复存在。当然,这种想法往往会有些单纯乃至简单化。

我们再来看材料的具体表述。

从材料提供的模拟对话可以看出,“生甲”“ 生乙”“ 生丙”“ 老师”都可作为切入的角度。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患者感恩与敬重医者,医患关系何不若童心纯粹?家庭教养?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医者仁心,尊重患者,谦卑懂礼,心有敬畏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美好医患关系的延续,人与人之间“礼”的传承,美好品质穿越时空的存在。

……——此处省略号,表明还有不同的角度包括异见。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以图片做引,生发对“独特一课”的讨论,或者进一步到语文内涵与外延的定位,对学校育人个功能的认识,等等。

做个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由材料中,提炼一系列关键词: 医患关系,互相尊重,医者仁心,心怀感恩等等。

也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知礼懂礼、心存敬畏(患者对医生,医生对患者),人与人之间心意相通,诚以相待,鱼水和谐的关系,乃至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主要要放置到医患关系的层面谈),都是符合材料内涵的。

显然,如果能从医患关系谈起,有所延伸,会是最稳妥最不具争议的审题,而不是一上来 就抛开材料,集中火力写“礼节”、“感恩”、“理解”、“互信”等话题( 也不难想象,考生中这样写的也为数不少)。

行文仓促,欢迎在下方留言补遗。

03

好题示例

十二公里作文拟写和整理

心有敬畏,知恩识礼

百年流逝,仁心不泯

穿越百年的医患鞠躬,暖人!

代代相传的医者仁心

医患之间,应有礼数

以仁心缝合医患矛盾

医患间应有的尊重与关爱

学会感恩,是一生的护身符

让仁爱留驻人心

医患互敬应常态化

向往这样的医患关系

从医患间的温馨瞬间说起

暖心致敬,给我们的深刻一课

疫情给我们的生动一课

04

精彩时评

来自人民日报 新京报

人民日报评论:

好患者不是偶遇的

最近,一组医患鞠躬照在网上热传。在北大医院,患者李先生来到医学影像科护士孙艳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护士,您好!我有两个问题要问您……”孙艳鞠躬回礼,并认真回答了李先生的问题。李先生很满意,又鞠一躬,欣然而去。

一个鞠躬,看似寻常,浓缩了医患之间的真情。“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包含了久违的理解和尊重。此情此景,让人想起100多年前的一张老照片:在浙医二院前身广济医院,西装革履的苏格兰医生梅藤更,与穿着长袍马褂的中国小患者相遇,一老一小,互相鞠躬。

作为医生,谁都希望天天遇到好患者。有人说,假如患者都能如此彬彬有礼,怎么会有医患纠纷?事实上,患者如同自然界的物种,形形色色,良莠不齐。有的知书达理,有的蛮横无理;有的宽容大度,有的刁钻挑剔;有的心怀感激,有的充满敌意。

也许,这就是社会生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作为医生,可能遇见“好患者”,也可能遇见“坏患者”,谁也无法挑选。但是,医者治病,如同佛陀度人,绝不应有所区别。无论遇见什么样的患者,都应心怀慈悲,一视同仁。不求有所回报,但求无愧于心。医生所能做的,就是善待每一位患者。

生病是人生的一场“自然灾难”。在医院里,到处是愁苦的面孔、痛苦的呻吟。无论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疾病,都是对人性的摧残与折磨。疾病让人变得更加脆弱敏感,甚至焦虑暴躁,一触即怒。有的患者平时温文尔雅,生病时却脾气怪异、出言不逊,这都是疾病惹的祸。

有时医生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就可能激怒患者,引发一场意外冲突。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厌恶型刺激”。如果医生不理解这一点,很容易归咎于患者“素质低”,认为遇到了“坏患者”。如果医生能够体谅患者的疾苦,就可以避免很多不该发生的纠纷。

医疗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治疗,第二个层次是关怀。事实上,很多患者来到医院,既是来治病的,也是来寻求关怀的。尤其是对于绝症患者来说,明明知道病已无法治愈,仍希望得到医护人员这群“陌生人”的照护和抚慰。

有一位癌症晚期患者,每天疼痛难忍,止痛药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一位小护士每隔两小时就去他床边一次,握住他的手,说上几句话。结果,每当这位小护士到来的时候,他就不喊疼了。护士的安慰,成了最好的“镇痛剂”。可见,心灵关怀的价值,有时远远超过生理治疗的价值。

医学是一门温暖人心的科学。一位好医生,不应只是“人体修复师”,更应是“心灵按摩师”。笔者认识一位医生,医术并无过人之处,名气也不大,但他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举手投足,令人温暖。

例如,接诊之后,总是面带微笑看着患者;听诊之前,先在手心焐热听诊器;检查之后,顺手帮助患者拉好衣服。他行医一生,救人无数,竟不知医疗纠纷为何物。在这样的好医生面前,再难缠的患者也会被感化。

眼下,医患关系依然紧张,医患冲突时有发生。以怨报怨,只能怨上加怨。人性本善,好人总是大多数。医患之间,与其怀疑防范,不如信任尊重。因为好医生和好患者都不是“偶遇”的,而是相互用心碰撞出来的。一位好医生,总能遇到更多的好患者;一位好患者,也总能遇到更多的好医生。

人民日报评论:

缝合医患关系,要手术还要仁心

一个手机号码,一句“有情况随时联系”,本来冷冰冰的病历本瞬间就拥有了人性的温度。杭州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贠健这个坚持了15年的小习惯,近日被网友“爆料”后,在让赴诊患者感动感叹的同时,更收获了无数网友真诚的点赞。在深圳八角门事件、湘潭产妇死亡风波、岳阳“医闹”等多起医患矛盾之后,这个病历本上的小细节、舆论场上的大感动,也如同穿透医患关系乌云的阳光,让人思考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医患关系。

医者父母心。正如父母希望孩子碰到问题随时联系到自己一样,医生贠健也作如是想。在他眼里,能用电话解决患者的小问题,就省了患者专门跑医院的奔波之苦。贠健的习惯养成,源于对病人需求的换位体察。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因为患者凌晨5点或者午夜来电而拒接,也没有因为领导同事不知晓而放弃坚持,而是一如既往地用这样一个走心的连线,去坚守和践行大医精诚的圣训。

人们的点赞,也是对贠健式好大夫的渴望。有网友这样写道:“我希望遇到一个真正关心我、愿意了解我的医生,一个不会在乎我是谁、不管我有没有钱的医生,一个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沟通的医生,一个真正懂得爱、能从我微小的一举一动中洞察我的心的医生。”这种朴素的期待,恰是一个世界著名行医理念的注脚——“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赞誉贠健的同时,也有人提示“善良的风险”。曾发生在河南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的一起医疗纠纷,正是由医生好心电话指导却事与愿违而触发的,当事医生不堪“医闹”选择自杀,好在抢救及时,没让这起纠纷再添人命。也许正是类似的一次次教训,提醒医生要谨慎热心,要学会风险规避。诊断必在医院,常规检查必做,手术风险确认必签字,也渐成医学管理上的一种保险做法。这样一来,也容易导致医患之间加强戒备,拉开心理距离。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谁也不愿意让自我保护与医者仁心相互对立。当医生都不愿意冒风险时,医学怎么能进步?患者怎么能受益?医患矛盾的今天,不仅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滞后相关,与公众健康素养较低相连,也与舆论的“放大效应”有关。解开死扣,消除戾气,需要消除制度缺陷,更要弥补精神缺陷。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医者,坚守着初心。

现代医学并不完美,但生命的旅程离不开它的护佑,医生与患者理应结伴而行、相互扶持。不仅医学要从技术主义歧路上回到人的医学轨道上来,医生要会手术又会心术,理解病人,而患者也要理解和尊重医生,释放善意和信任。只有双方缔结为情感与道德的共同体,有了互信与理解的精神纽带,才能重建以敬畏、悲悯、感恩、利他为基线的和谐医患关系。

新京报快“最萌医患鞠躬照”:

将抗疫时的“互敬”带到平时

作者:李万友

“谢谢护士妈妈,谢谢护士妈妈。”近日,一张3岁男孩与护士互相鞠躬的照片,在网络上热传,这也被称作“最萌医患鞠躬照”。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月22日,3岁小男孩在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感染三病区出院时,与护士长曹玲玲鞠躬致谢,曹护士长随即也向小男孩鞠躬致意。这感人的一幕刚好被她的同事记录了下来。该男孩于2月19日发烧住院治疗,后经核酸检测为阴性。曹玲玲称,见男孩先鞠躬,很是惊讶和感动,遂鞠躬回礼。

这张医患互行鞠躬礼的照片,吸睛无数,不禁让人想起了百年前相似的一幕。100多年前,时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前身的广济医院院长、英国人梅滕更医师查房时,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礼地向梅医师鞠躬,深谙中国礼数的梅医师也深深鞠躬回礼。如今,这一幕再现,越发温暖人心。

两张鞠躬礼照片时间跨越百年遥相呼应,那一样的姿势,都诠释了小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也是医患互敬的佳话。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的当下,“最萌医患鞠躬礼”再现,也触动了很多人的心。

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不少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冲在了战“疫”一线。他们与死神赛跑,与病毒“读秒”。连轴转时,他们有的累瘫在地上;防护物资短缺时,他们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为了少上厕所,有的戴上了尿不湿工作。从那摁满手印的“请战书”,到被护目镜、口罩压出勒痕的脸,他们用自己的“负重前行”托起了我们的“岁月静好”。

在此次“战疫”中,人们对医护人员流露的情感也几乎“同调”:内心感恩,充满敬意。而“医患鞠躬礼”经典画面再现,就颇具代表性。

也许是小男孩耳濡目染,又或许是家教有方,但毫无疑问,这样的感人瞬间,是互相尊重的医患关系“树干”长结出的“果子”。而这张图片能在网上走红,也在于小男孩这一记鞠躬能代表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谢意,很多人都在点赞跟转发时,将自身情感投射在了那一记鞠躬上。

将两张跨越百年的医患鞠躬礼照片放在一起,显然颇具公共价值和社会启示:平常时期也好,非常时期也罢,医患关系从来不该是对立的。医护人员和病人的目标是一致的,真正面对的有且只有“病魔”,也就是说,“医”与“患”彼此之间本是同袍。

在以往,顺着信息不对称生成的不理解,加上暴戾与失智,总容易催生出很多医患冲突乃至伤医行为,这让人痛心并遗憾。

但经历这次疫情,有些心态该获得洗礼,那些曾经发生在医患之间的不友好行为,也该得到荡涤。在网上,面对时隔百年的最萌医患鞠躬礼再现,有网友就评论道:“愿医者和患者之间的尊重与关爱如这般代代传承。”

用善回应善,才有善的循环,才有对等尊重下的互敬。希望所有人都将抗疫时期对一线医护人员的“致敬”带到平时,让这份温情带动医患关系持久性升温。

05

相关资料

点击标题均可进入链接

相关素材

人民教育:三岁小男孩与医生互相鞠躬致谢,网友:背后是一份教养

审题指导

下水作文

下水作文:心怀敬畏,识礼知恩

下水作文:不同世纪 相同仁心

当事人 孙艳护士

声明:文章综合选自语文师说、湘语文、十二公里作文、新浪微博、腾讯视频等,本文部分为转载,文章有标注,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苦耕耘,如有侵权请联系!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芒果作文 作文400字以上 石榴作文 写篇作文 德语作文 生气了作文 作文争吵 作文美丽的风景 时事作文 天鹅作文 作文生活 家乡作文结尾 家乡作文开头 英语重要性的英语作文 旅游作文怎么写 镜头作文 校园作文600字 作文我的爷爷 风景作文三年级 修辞作文 赏 作文 我的烦恼的作文 互联网作文 优秀作文三年级 我的植物作文 角落作文 作文《我的烦恼》 正能量的作文 礼作文 作文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