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年中国政法大学行管上岸总结答题技巧及考研答题模板

2020-10-21 01:55:01
相关推荐

观点为:

(1)剧烈性。再造带来的并非是微不足道的改善或进步,而是要使组织绩效实现大幅度的突破。

(2)彻底的。再造并非改进现有状况,而是重新创造,深入到事物的根基。

(3)流程。指一组结合一起的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机关工作。

(4)重新设计。重新设计组织过程。

2.错误观点的纠正

汉默认为,再造的一些错误观点要予以纠正:

(1)再造不是缩小规模。再造是从头开始重新设计工作,再造要裁减的是工作,而不是岗位或人员。

(2)再造不是组织重组。再造的中心工作是工作如何做,而不是机构如何设置。

(3)再造不是赶时髦和万能的灵丹妙药。再造是一项彻底的新原则,推翻以层级节制和专业分工来设计工作的理念。

(4)再造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基于从头到尾的整个过程和为顾客创造价值上。

(二)政府再造

传统上的行政改革,大多将改革的注意力集中于人员精简、组织结构调整以及组织的自我更新。然而由于行政组织的惰性,行政改革往往很难取得成效。另一方面,传统的行政改革由于关注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简化,而忽视了政府与环境的关联,也往往使改革处于不推不动、推亦不动的境地。

“政府再造”一词,在很大程度上标明了如今人们在行政改革问题上的观念更新。政府再造不只是注意政府在量上面的成长,而更重要的是质的方面的改变。它更能表明我们这个时代政府改革的本质,即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既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三)政府再造的背景

1.政府角色膨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受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观点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角色不断膨胀。政府虽然管的事情很多,但是社会问题却同样层出不穷,因而引发了人民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怀疑,也就是所谓的政府失灵问题。

2.财政状况的恶化

工业化国家向福利国家的发展,政府支出不断增加,这对政府的财政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仅依赖增税以缩减预算赤字有困难,因此,通过改革政府以控制财政赤字便成为一个可行的手段。

3.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

针对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政府的弊病,以公共选择为代表的新右派对此进行不断的抨击,他们认为政府失灵不亚于市场失灵,强调市场机制,主张将政府的角色、功能和规模缩小,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

4.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压力

国际竞争的压力迫使一个国家的政府不仅必须和它国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相协调,而且必须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应付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5.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官僚主义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导致了政府的“信任危机”和“合法性危机”,为重振政府的威信,“去官僚化”便成为各国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节 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育明教育注:重点)

(一)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与公共企业家

1.企业家

企业家是能够将低产值的经济资源转移至较高生产力领域,并获取较大丰收者。

2.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应用创新的方法适用资源,以使生产力及效用最大化的一种精神理念。

3.公共企业家

一些公共行政学者认为公共企业家是在政府领域,生产、设计以及执行创新理念的工作者。学者刘易斯E.Lewis在《政府企业精神:官僚政治权力的理论》一书中曾说明了公共企业家的五个基本特征:

(1)善用组织内部的资源及力量,实现公共目标。

(2)专精某些社会关注的领域,善于应用各种形式倡导其专精的领域,成为某些公共政策的代言人。

(3)积极运用组织中的影响力,争取成功。

(4)善用民意市场,塑造“舍我其谁”的形象。

(5)设法扩展专属的公共政策的范围。

(二)企业型政府

1.定义

所谓企业型政府,系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以提高政府的效率。

2.基本特征

(1)重视成本效益关系。企业型政府改变过去只关心投入而不关心产出的做法,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

(2)强调顾客导向。政府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应考虑公民的需求,并以公民满意为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准。

(3)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主张通过市场机制的发挥,提供公共服务;使民间机构与政府共同生产,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4)授予权能。主张给予公共管理者以行政自由裁量权来完成计划,这意味着裁量权的扩大,同时也包含着支持与容忍错误。

(5)创新与改革。企业型政府要求解除规则枷锁,打破结构惯性,活化官员思维。

3.企业型政府的创新策略

(1)创造新任务

(2)主动发掘机会

(3)勇于承担风险

(4)行政首长的支持

(5)建立外部联盟,组织内部团队

(6)善用舆论压力

(7)具有说服力的领导风格

(8)组织文化的塑造

第三节 企业型政府的实施策略及其限制

(一)政府再造的十项策略

奥斯本和盖普勒俩人曾提出了政府再造的十项策略:

1.导航型的政府。政府的职责在于规划远景,建立发展方向和机关的使命和目标,并从中担任催化角色,而是及推动的工作则可交由民间来执行。

2.竞争性的政府。政府应该扬弃过去公共服务的独占心态,鼓励民众参加提供公共服务,而由顾客进行裁判和选择,如此就可刺激政府机关改进其管理方法,提高服务水平与品质。

3.任务导向的政府。政府固然要依法行政,但更要使民众得到福祉,在合法的范围内,行政机关的运作应以目标和任务为导向,发挥创造性,以弹性、高效、便捷的方法完成其任务。

4.结果导向的政府。企业型政府通常运用绩效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以实际的结果为工作的重点,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

5.顾客导向的政府。企业型政府的运作应以顾客为导向,检讨并改变传统服务生产与传输的老方法,建立顾客回应系统,及时倾听顾客的意见,满足顾客的要求。

6.有企业心的政府。企业型政府应该强调如何增加利润的观念,应发挥企业经营的精神,进行有效的投资,达到自给自足的境地。

7.分权化的政府。企业型政府讲求分权的管理理念,对外授权地方政府或派出机关发挥因地制宜的作用,对内授予部属一定的决定的权力。

8.属于社区的政府。企业型政府应该提供有效的意见表达通道,鼓励民众关心并参与公共事务,只有这样,政府此能真正了解民众的需求,从而对症下药。

9.预防性的政府。企业型政府重视策略的思考和长期性的规划,能够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实现制定对策,因此,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强,更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10.市场导向的政府。企业型政府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具有资源有效运用的理念,开放公共服务的市场,使民间组织共同分担营运的风险,刺激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政府再造的“五C策略”

奥斯本和普兰斯特克Plastrik将上述十项策略加以整合,提出了政府再造的“五C策略”:

1.核心策略。政府基因的首要成分就是决定公共系统与组织的目标为何。

2.影响策略。引进市场、竞争、契约外包等观念,加强公务人员之诱因以创造更高的绩效。

3.顾客策略。改造组织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了解顾客的需求,变更组织的结构以符合并顺应顾客的需要。

4.控制策略。将重大的决策制定权从官僚体制手中下放到社区。

5.文化策略。此处的文化是指员工的价值、规范、态度与期望,目的在于确保所有员工都能产生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是他们的工作责任的思想。

(三)学者对企业型政府的限制的反思

1.贝龙Bellon和戈尔Goerl对企业型政府理念的四种反思

(1)企业自主性和民主责任性之冲突

(2)公共企业愿景与市民参与价值之间的冲突。

(3)企业秘密性与民主开放性之间的冲突

(4)企业风险承担与民主的公共财产处置责任之间的冲突。

2.凯顿的反思

学者凯顿也认为,由于对政治与制度环境的忽视,企业型政府将使改革推动者产生错误假定:

(1)将公共管理视为单独功能,而忽略其中包含的政治问题。

(2)认为企业之成功经验是好的经验。

(3)以大致的营利观点评价行政绩效,忽视其可能对社会环境造成的破坏。

3.泰瑞的观点

学者泰瑞也提出企业型政府的限制:

(1)公共企业家偏好问题。

(2)公共企业家崇尚变革与创新,然而许多变革与创新未必带来组织的正面发展。

(3)公共企业家有反传统的倾向,轻视存在了好几个世纪的价值与信仰。

第四节 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实践

(一)英国政府再造

英国政府再造方案,主要有效率稽核、财务管理改革方案、续阶方案、公民宪章以及民营化。

1.效率稽核

鉴于长期以来政府行政效率不高,早已为英国人民不满,因此,撒切尔首相执政后,在首相办公室成立了一个“效率小组”,对各行政部门的特定问题,如增进效率、消除浪费等进行小规模调查,其主要目的在于发现、改善政府机关阻碍行政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到1985年,共进行了300项稽核,估计在二到五年内可节省6亿英镑。

2.财务管理改革方案

1982年国会财政与文官委员会公布一份有关文官效能与效率的报告,报告中间一个部会首长应对其部门的内部管理负更大的责任,并且对于业务主管应该赋予更大的权力,以配置、运用所拥有的资源。为回应该报告的建议,同年5月内阁提出了“财务管理改革方案”,并由财政部和“管理与人事局”成立一个“财务管理小组”来推动这项方案的进行。

基本上,“财务管理改革方案”是一种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式的财务预算运用模式,强调机关内阁业务主管有权进行分权式的财务管理,同时要负管理成败之责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各级管理者能够具有清楚的工作目标,对资源是否作最有效运用能有一个明确的责任界定,并拥有所需信息、训练与专家的建议。同时,该方案鼓励各部门大量运用绩效指标,来引导目标的达成。依照政府预算白皮书的记载,绩效指标从1986年的500项到1989年已增加至2300项。此外,预算制度方面也变为实行总支出上限的“由上而下”的预算决策方式。

3.续阶方案

为了成功的改变严重束缚机关有效运作的官僚组织机构,“效率小组”在1988年向首相提出了一份“改善政府的管理:续阶改革”计划,并自1988年2月起正式启动。这份报告建议了三个改革的方向与做法:

(1)强化有效的政策与服务的提供:建议各部会成立附属机构,专门负责执行该部门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二者订立类似契约关系的工作纲领。

(2)执行服务提供者应该具备相关的经验和技术:建议实施适当的训练计划,确保服务的品质。

(3)改革持续在部门中进行,并形成一种持久的压力:建议指定一位常务次官出任专案管理者。

这项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增进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传送,其基本假定是:认为政府的功能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系统,一是“政策功能”;一是“服务传送”功能,部会只负责政策与策略的决定,执行则交由新设立的执行机关全权负责,执行机关的执行长负成败之责。

此外,为了要提升服务品质,1991年英国政府又公布了一项“服务品质竞争提升计划”,其基本信念是:竞争乃是最佳的品质保证,竞争可以使政府的资源运用发挥最大的效益。此计划在1995年9月的一份报告中显示,每年可以节省政府5.4亿英镑的支出,约为政府运作成本的20%。

4.公民宪章

1991年梅杰继任英国首相后,一方面持续过去改革的做法,另一方面则向国会提出“公民宪章”的改革构想和计划,并且在内阁办公室中成立了一个“公民宪章”小组负责推动这项改革。

“公民宪章”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公共服务的品质、增进资源运用的最大效益,期望将任何公共服务接收者视为消费者,赋予自由选择服务提供者的权力。它主要标榜四项主题:

(1)提升服务品质

(2)享用服务时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3)人民可以要求知晓服务标准

(4)确保经费运用的合理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1991年出版的“公民宪章政策白皮书”支出通过下列的几项改革途径来达成:民营化、竞争、外包、功绩俸、公布绩效目标、出版服务标准信息、提供申诉程序、独立调查、矫正错误的服务措施等。

5.民营化

民营化是撒切尔内阁在针对政府机关功能进行全面改革时的一项手段。当重新检视一个机关或国营企业的功能时,首先必须提出一些优先性的选择标准:

(1)这项工作需不需要做?如果不需要,就将它删除。

(2)如果这项工作必须做,是不是应由政府来负责?如果不,则应该考虑民营化。

(3)如果必须由政府负责,这项工作是必须由文官来完成,或以由民间部门来做会更有效率和效果更好?

(4)如果这项工作必须在政府机关里来执行,那么组织是否有合适的架构足以承担这项任务?以及是否已将主要的资源充分集中在这项工作上?

在撒切尔内阁11年的任期中,共出售40%的国营企业。而这项民营化的政策,不仅在英国取得了成功,更成为各国为提升政府效能而竞相模仿的做法。

(二)新西兰的政府再造

新西兰政府改革的原则:

(1)政府不应介入由社区或民间企业经营可获得更高效率的活动,只能涉入由民间经营没有效率或效能的活动。

(2)以民间的运营方式建构的企业实体将获得最高效率,留在公共部门的事业组织及运作必须采用民间公司的形式。

(3)在功能明确且不冲突、政策与营运功能分离、商业与非商业功能分离下,政府各部门运作伊始最有效率。

(4)清楚界定政府各部门、各皇家机构及个别文官的目标,具有潜在冲突的责任宜安排在不同的体制中。

(5)在中央控制降至最低,并让政府各部门主管对组织负完全责任时,预期绩效最高。

(6)政府部门活动之成本,需考量市场因素,亦即品质、数量、成本应以顾客的需求为判断标准。

新西兰推动改革的组织主要为:国家公务委员会、财政部、首先与内阁部。新西兰的政府再造主要由预算与财务管理制度与民营化两部分组成。

1.预算与财务管理制度

(1)开源节流:政府一方面扩大税基、降低税率来增加税收;另一方面也削减公共支出。

(2)财政法:于1989年通过,主要是将私人部门公司会计的架构应用与政府的预算制度之中。

(3)财政责任法:于1994年通过,用以规范政府债务规模,确保政府资产的适当适用,要求政府应提供相关资料给国会,了解政府未来的财政政策方向;同时,鼓励各部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2.民营化

新西兰政府自1986年开始实行民营化,其民营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986年首先通过国有企业法,将政府部门中的商业活动和其它政府业务分离。

(2)责成国有企业设定营利目标,并推动解除管制计划。

(3)将国有企业转为民营

民营化实施的头五年,国有企业共裁员50%,增加了15%的收入,以及增加了4倍的利润。

第五节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府再造

(一)中国政府改革的反思

1.改革的成效

(1)整个社会对政府改革取得了共识,认为不进行政府改革,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难以持续。

(2)政府机构扩张的总体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机构本身向精减的方向发展。

(3)开始以重塑政府职能而创新政府体制。

(4)在理顺关系,特别是政企关系上,有了突破性进展。

(5)公务员和公职制度正在实现从特殊主义的偏狭制向普遍主义的功绩制的转换。

(6)政府治理从遵循人治到重视法治。

2.改革的缺陷

分析以往的政府改革,特别是第四轮之前的改革,我们发现,政府改革本身也存在着许多误区或缺陷。(1)政府改革的被动适应性远远大于主动的前瞻性

历次的政府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出于财政、机构、人员、官僚主义的压力,政府迫不得已才进行改革,政府的改革是消极的,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和前瞻性,无法应对社会发展的挑战。

(2)政府改革视角偏狭

将政府改革等同于机构改革,改革的视角总是停留在机构、人员的调整上。实际上,政府改革最少会涉及到三方面的变革:结构性变革、工具层的变革、价值层面的变革。显然,仅仅改变政府之结构,是无法达到改革的目的。

(3)缺乏对政府改革理论上的反思

历次政府改革都反映出我们理论的准备和反思不足。对于政府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都缺乏系统的理论上的认知。改革在理论上的滞后,影响着我们对政府改革的思考,并限制着我们战略和政策的选择。

(4)政府改革孤立于政治和社会系统

政府改革不能、也不可能游离于整个社会系统之外。行政部门的问题是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多种因素的体现。在中国这种高度统属的体制状况下,我们需要的政府再造无疑是一种大规模、普遍性、彻底性,关联政党与政治、立法、司法、社会组织等多种环境系统改革的政府再造。因此,政府再造不仅仅局限于政府组织之内,而应与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司法改革、立法改革、社会组织改革相呼应。这也是中国政府改革为什么不推不动、推亦不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5)效率主义改革典范的局限

检视过去的政府改革,主导我们改革的是行政理性模型,即行政改革的核心在于有效率的行政。客观的讲,政府行政必须是有效率的,效率也是重要的。但是效率主义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使行政发展和改革的视野狭隘,致使行政发展的目标无法落实;可能忽视了民主、公平、社会正义、责任的价值;将行政矮化为政府的执行工具,忽略了政策规划、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易使行政权力过分集中而腐化或沦为管制人民的工具。

4.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

公共问题的日益复杂化,社会行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以及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事实上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使得政府部门已经无法成为一个唯一的治理者,政府必须与民众、社会和其他组织共同治理、共同管理、共同生产与共同配置。因此,政府、社会、公民的共治已成为当代重要的治理模式。发展政府与民间的伙伴关系,落实民间社会与政府共同治理的合作关系,已成为中国政府再造的重要策略。

5.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

中国传统政企关系最大的特点在于政企不分。改革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最核心在于:

(1)考虑到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和范围,国有企业应逐步从竞争性生产和经济领域退出,通过产权处置的办法,压缩国有企业的规模。

(2)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实行最彻底的分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3)更多的引入竞争,通过贸易自由化,放松准入,停止补贴和转移支付等方法促使企业更具竞争性。

(4)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特别是通过投资改革,使其向更商业化的信贷靠近,限制软贷款的获得方法,使其由压力和活力。

(5)改变国有企业管理者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来改善激励机制。一方面赋予企业经营者以更大的自由权,另一方面引入新的监督机制,如稽查制度、业绩评议、管理合同等。

6.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正如邓小平所言,中国政治体制最大的问题在于权力太集中。因此,在调整权力结构时,要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中央集权相比,分权的比较优势在于:

(1)有助于保护个人的权力和自由;

(2)社会系统免受中央决策失误的影响;

(3)确保政府决策更符合地方时机;

(4)使地方政府能更好的选择适合地方条件和需要的公共计划;

(5)使地方政府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6)不同地方的竞争能够产生改进公共服务质量的效果;

(7)存在着政策创新的可能性。

7.从机械式的管理组织到有机式的适应性组织

从组织设计的观点来看,传统的政府机构是一个典型的机械式的组织,这样的组织设计固然有其优点,但缺陷表现得日益明显。因此,政府内部组织设计,应更具弹性和适应性。与机械式组织不同,有机式的组织的特点在于:

(1)对环境具有开放性,建立一种具有弹性、回应力的公共组织,并发展一种将大众视为顾客的公共服务导向;

(2)实行政策制订与执行的分离,强调战略管理;

(3)改变组织机构,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管理的层次和环节;

(4)改变组织内部集权的结构,向下级授予权能,使其承担责任;

(5)以制度性的对话、只是和专门机能作为权力的来源;

(6)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

(7)重视决策的参与和组织的参与;

(8)以团队的精神而非命令与服从达到整合与控制;

(10)建立跨部门和功能的组织。

8.从人治到法治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九届人大通过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提出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实行依法行政,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这标志着我国政府治理理念和模式的一个巨大变革,即实现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

法治是这样一种治理状态或秩序,在这一治理状态中,存在着法的普遍性和有效适用性,法律比政府的权力具有优先的、至上的权威,或者说政府应由法律规制并服从法律,最终公民的自由权利得到维护、保障并扩大。具体而言,法治政府的含义包括:

(1)法治政府崇尚秩序并反对无政府状态

社会秩序意味着在社会生活方面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人类崇尚秩序,并因为能在有秩序的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崇尚法律。与秩序相反,在无政府状态中,任何人都不受他人或群体的权力与命令的支配。人类社会不可能在无政府状态下运转,我们也不能假定建立在无政府状态基础上的社会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幸福,相反,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建立在无政府状态下人类的自私、贪婪、相互残杀和对基本的人的权力的践踏。因此,对法治政府秩序的追求,就必然反对无政府状态。

(2)法治政府要求法律具有普遍性

一个社会和政府所应遵循的法律应当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意味着法律是由用以安排或裁量大量的人类行为模式或尺度构成的,而不是由用以处理单一的个别的情形的命令构成的。法律的普遍性为公正的执行法律奠定了基础,同时,人们能够与见到行为的后果,从而安排他们未来的行为;法律的普遍性也意味着法律的普遍遵守和人人在法律前的平等。法律的普遍性,是一个法治政府所应具有的最基础的形式要素,一个社会没有这种形式要素,就不配成为一个法治国家。

(3)法治政府要求体现实质正义

尽管一个法律制度的存在与否,可以不以正义为其条件,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根本无视正义观念具有的主要实质性价值,那么它便不是一个法治的国度。同样,在现代民主社会,当一条或一套规则因其违背道德上的价值而受到抵制,那么必然因为它是“恶法”而无意义,国家将不可避免的崩溃。保障公民的权力和自由,是实质法治区别于形式法治的关键。

(4)法治政府的核心在于政府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

法治政府的理念固然承认并重视民众的守法,但其重点不是“治民”,而是“治官”,其基本的要义在于“治国者先受治于法”。它不是强调政府要维护和执行法律的秩序,而是政府本身要服从法律制度,而不能不顾法律或重新制定适应本身利益的法律。如果不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如果政府权力的行使缺乏标准,那无疑是对专职的认可。因此,一个法治的社会经常试图阻碍压制性权力的出现,其依赖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立法为政府设定规则,通过广泛的分配权力来制约权力,通过政府间权力的分配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

四、2021年行政管理考研时政热点

育明考研大印老师结合过去五年公共管理考研真题发现,当前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越来越灵活,对热点考察越来越多,所以以下参考书目是考生必须要看的,来应对今年可能考察的政府改革热点和政策热点问题:《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此外,育明教育的辅导是高校老师+在读研究生、博士联合授课奥,效果非常好,历年北大、北航、人大、北师大前三名基本都是育明学员,2019年矿大、地大、北体行管录取的研究生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育明学员奥。

2020 2021年行管专业考研主要热点如下:

1. 产业政策争论,包括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制造2025》、自主创新等问题。

2. 垃圾分类,涉及政策评估、方案执行、政策工具等问题。

3. 放管服改革所涉及的政府相关理论。

4. 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5. 政府的财政职能,涉及减税降费、营商环境、政商关系、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等。

6. 住房相关问题。

7. 环境保护相关问题,比如环保一刀切问题等。

8. 政策修订等问题,比如霍尔果斯避税天堂问题。

9. 政府改革最新的趋势等问题。

五、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技巧

1.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一般答100字左右,在A4纸上约3行,每行30 40字。

(2)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第三,总结,可以作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 200字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2.简答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查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本看到5遍以上可以达到记忆的效果。当然,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简答题定义框架答题法

定义→框架→总结

第一,先把简答题题干中涉及的最重要的1 2个名词进行阐述,类似于“名词解释”。很多人省略了这一点,无意中丢失了很多的分数。第二,按照要求,搭建框架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 5条,每条150 200字。第三,进行简单的总结。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头有尾,换言之,必须要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800 1000为佳,时间为15 20分钟。

3.论述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查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查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论述题三步走答题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回答的视角要广,不要拘泥于一两个点。

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 30分钟。如果试卷中有3道(一般不会更多)论述题,你可以答800 1000字,如果有两道,你可以答1000 1200字左右。论述题是拉分的关键,也是专业课里分值最高、题量最大的题型,同时往往是概括性最强、最难回答的题型。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即前后是起始和总结的套话,中间是要点,要点部分采用4×300(2×150)模式,即分4大条,每条300字,每条又分两小点,每点150字。

六、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模板

其实,考研专业课和考研英语作文一样,都是有模板可循的。

一、有关政府改革考题的答题模板

比如“大部制改革”的措施、如何构建“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无缝隙政府”。如果考题涉及政府及其官员存在的一些问题,考生就可以套用此模板。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2.下放权力,转变管理方式,吸收社会力量共同治理。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择、考核机制,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4.增加专家学者以及群众的参与决策渠道,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体制。5.利用现代化、市场化管理方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行政效率。6.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答题“三段论”

对某句话的“评析”,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这样开放性的题目,建议考生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第一,是什么,即以上材料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文章中反映了哪些行政管理的现象和理论。

第二,为什么,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或行政问题出现的原因。考研提供的材料,一定是要说明某一个问题,那么既然有问题就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

第三,怎么样,即针对以上的原因,今后应该怎么做。至于怎么做这个方面,可以套用上面的模板。

1.4 公共行政学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育明教育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育明教育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育明教育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育明教育订购!

七、行政管理考研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育明教育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育明教育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育明教育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育明教育订购!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3-17 16:22瘦西风[内蒙古网友]IP:3406719142
    感谢分享,这些技巧对考生们应该会有很大帮助!
    顶7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童年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感恩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 四年级下册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400字四年级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妈妈 作文 责任作文 写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写过年的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 好书推荐作文 250字作文 写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600字 七年级作文 快乐的春节400字作文 关于春节作文 描写人物的作文 开学第一天作文 写信的作文 我的自画像四年级作文400字 600字优秀作文 拔河比赛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