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有关筷子的故事介绍

2020-10-21 19:55:01
相关推荐

故事

当中国最早的原住民只吃块状食品充饥时,确切地说,也就是在吃烤肉或者馒头,摆弄它们多是自己的双手。而或有那么一天,他们中的某个人想来一碗稀粥或者菜汤温暖一下自己饱尝一天风霜的胃口,恐怕肮脏的双手便难担此重任。“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如果用抓而食之,非把好端端的手烫成鸡爪不可。经过一番苦恼的思索,他们只好折一段树枝草根,搅在汤汤水水相佐助食,更多的人看到这里,对这种新型的添饱肚子的方法态度肯定不是麻木不仁,而是无不认为这种方法确实简单易行,于是乎纷纷群而仿效,筷子便是在这种条件出现的。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且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不愧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别看筷子貌似简单,其科学性有目共睹,运用了力学上的杠杆原理,两根筷子的交叉点形成了杠杆的支点,助人进食方面功能确是十分强大,除了不能当勺汤喝之外,十多种功能,搓、播、拌、撕等等方面一应俱全……长短适宜、粗细匀称的用起来轻巧灵活、得心应手。

中国人使用筷子,有据可查的大约已在三千多年以前。“纣始为象箸而箕子怖”,纣是殷纣王是殷代末期,纣王因为他很奢侈,他把大象打死以后,他把象的牙锯下来做筷子,显示他大王的豪华型的气概,这是我们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双象的牙筷子,这算起来,已经有3100年,就是公元前1100多年,已经有了象的牙筷子。但作为历史来说,他并不是中国的第一双筷子,而仅仅是第一双象的牙筷子。我国的考古学家们在安阳候家庄1005号殷时大墓中出土了一双铜制的筷子,这是来更早于纣统治时期产品,因此说,“纣始有象箸”只不过他使用了第一双象的牙的筷子。

筷子虽说与国人一样天长地久,但真正使用的大名却不过几百年的历史。先秦时期为“挟”,秦汉时期叫“箸”《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

后来为什么叫成了“筷子”呢?原来渔民在行船捕鱼时最盼望顺风顺水,行船如飞,非常忌讳“住”字,因“箸”与“住”谐音,故把“箸”称为“快儿”。又因制作筷子多取材于竹,字不离母,就在“快”字的头上加上个竹字头,变成今天的“筷子”了。明代有一部书里说,说现在吴中也就是现在的江浙一带的土著,这个箸就不叫箸,叫筷子。原因是因为江浙一带的人撑船的多,船户人家撑船有很多讲究,有很多忌会,说这个箸跟停住的那个住字同音,撑船的人总想着一帆风顺,住不走,这不就挺麻烦的吗?就把这个箸改成快,快快的走,那么词变了,发音变了,字也变了,还是竹子头,不是者了,是快慢的快,我们现在的筷子的筷其实就是一个方言字。

在中国人生活里筷子既是须臾不能离手的进餐工具,也是万分讲究握在手中的礼仪。且有约定俗成的忌讳几不准:

疑筷:忌举筷不定,不知夹什么好。

脏筷:忌用筷子在盘里扒拉夹菜。

指筷:不能拿筷子指人。

抢筷:就是两个人同时夹菜,结果筷子撞在一起。

刺筷:就是夹不起来就用筷子当叉子,扎着夹。

横筷:这表示用餐完毕,客人和晚辈不能先横筷子。

吸筷:即使菜上有汤汁也不能。

泪筷:夹菜时不干净,菜上挂汤淋了一桌。

别筷:不能拿筷子当刀使用,撕扯肉类菜。

供筷:忌讳筷子插在饭菜上。

拉筷:正嚼着的东西不能拿筷子往外撕,或者当牙签。

粘筷:筷子上还粘着东西时不能夹别的菜。

连筷:同一道菜不能连夹3次以上。

斜筷:吃菜要注意吃自己面前的菜,不要吃得太远,不要斜着伸筷够菜。

分筷:摆筷子,不要分放在餐具左右,只有在吃绝交饭时才这样摆。

此外,宾主进餐时,主人不拿筷子,客人不能先动筷子,待主人用筷子向摆好的饭菜比量一下说“请”,大家才可动筷子,俗话说:“主不请,客不动”。在饭店进餐当需要暂时离桌时,可把筷子放在饭碗或汤碗上,服务员就知没有吃完。在东北地区有“坐位不越界,夹菜不过河”之说,席间主人给客人夹菜,客人必须吃掉,不能往回夹,主人放下筷子,则是宴席的结束。如有人先吃完,把筷子放在碗口上,等都吃完了再取下来,表示“人不陪席筷陪客”。

饭后不能用碗倒扣筷子,这是对厨师的最大不恭。

看来参加一次盛宴,吃一顿大餐,讲究东西真是不少,真得需要费心学习一阵,否则,别人说不定把你当成了一个只会蹬自行车,一心循规蹈矩家庭生活的凡夫俗子。

筷子的形状也是千奇百怪,无状不有可分为:四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倒圆锥形、上方下圆等等;

筷子看起来简简单单,制作的质料却各不同,品种种类颇为繁多。中国历史上的筷子就有100多款,什么竹制的、木制的、象骨的、象的牙的、金属的、塑料的等等。制作材料上五花八门,但是最常我们现在常用的有木头的、竹子的、密胺的。更多的筷子是我们不常见的。

对于筷子对人们所做的完美的贡献,人们一直思索着所感所悟的答案。有一个流传颇广笑话在人们的口中讲述,一洋人问中国人,听说中国有二十四个人共吃一桌酒席的事,是不是真的?中国人说,是的。洋人问,桌子那么大,怎能夹到菜呢?中国人说,我们有种三尺来长的筷子。洋人又问,这么长的筷子,夹菜是没问题了,可是怎么转过弯来,把菜送到自己嘴里呢?中国人说,我们是你夹给我吃,我夹给你吃啊。

明代程良规在《咏竹箸》中有深刻的表述:“殷勤向竹箸,甘苦乐自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真可谓妙趣横生。

本文来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景的作文700 追随者作文 感恩陌生人作文 六年级建议书作文 我的心在等待作文 过元宵节的作文 关于节电的作文 你的微笑作文 演讲作文400字 泰山作文800字 如果没有什么作文 描写蜻蜓的作文 疫情爱国作文 我和哥哥作文 考试通用作文 写菜园的作文400字 心灵之窗作文600字 关于青春的英语作文 描写大理的作文 那是一首诗作文 春秋乐园作文 第一次消防演练作文 马路作文 我的优缺点作文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600字作文 记叙文作文 作文假如我是 作文我的数学老师 关于小吃的作文 有趣的声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