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素材:“放下”“不放下”

2020-10-22 11:35:01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素材:“放下”“不放下”试题回放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 800 个字。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的能力:①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 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提示语”先以梭罗的话语引出“放下”的这个主题词,然后列出两类不同的看法:一 是直接认同(肯定)“放下”说法的,另一方面则是从反面,以认同“不放下”的说法来对 应“放下”的观点。这实际上也为考生提示了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思考,考生完全可以根 据自己的写作需要,或直接扣合梭罗的“放下”运思作文,或以认同“不放下”来表达自己 的认识理解。考生可以根据提示写作,也可在提示以外,就“放下”或“不放下”的相关范 畴作文章,但所写内容必须在既定文题的范围内。 “要求”明确考生必须在两个标题中自选一个,选定了标题也就意味着确定了写作重点。 “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即是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些体验或感悟,可以来 自身边的人、身边的小事,也可以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行动、经历。考 生可以“自定文体”,但无论是谈论看法还是叙述故事,都必须与自选的文体特征相符,文 章的优劣均按评分标准执行。 审题提示 本题便于联系生活,但难点在思辨。放下什么不放下什么,需要有清晰的认识与有分寸 的表达:1.“放下”的意思是放弃或停止,可以是已拥有的弃之不顾,也可以是停止正在做 的或追求的东西;2. “不放下”意味着不抛弃,不放弃,更是坚持、执着。可以是客观要求 的“放不下”,也可以是主观上的执着追求。至于“放下”或“不放下”的对象,可以是物 质层面的,更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局限在思维,限于个人小视野,限于社会负面事例,限于 就事论事……,这些表现在立意上会有等差,是评判的重要依据。 学生可从正面立意,亦可从反面立意,亦可正反结合辩证论述。正反结合者,如能正确 指出放下什么,不放下什么,有辩证的分析,得分则较高。 论述时,有考生偏重于感性的抒发,不能做深入说理;亦有考生缺少切题意识,不能从 题目或材料切入,上来就谈要 “放下” 或“不放下”,但具体放下什么,不放下什么,则语 焉不详。 结构上有并列式,有正反式,有层进式,妙在运用自如,本身并无高下之分。结构严谨 的颇受青睐,结构松散的难受欢迎。但要注意有些文章的结构表面看起来松散,其实有内在 的联系,不应判为低分。 一、题意理解 1.本义 ①放下是把握着、提着或负载着的物件从高处放到低处;②搁置,停止进行。 2.引申义 把占据心灵的某种东西移出。 3.价值取向 精品文档放下≠放弃 放下,指放下多余的、有害的、悲伤的、暂时不需要的事物。是一种有选择的放弃,而 不是说要完全放弃。 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不该放弃的;不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必须放下的,如 此方可更好的诠释为什么要放下或不放下。 放下、不放下可以是一种价值的取舍(得与失),比如放下个人的名利,不放下对事业 的追求;放下眼前的荣耀,不放下对正义的执着……也可以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先与后), 比如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GDP 很重要,可持续发展更重要,为了可持续发展,就应先放下 对 GDP 的偏面追求。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来说,体育、音乐、美术、奥数、英语论坛等都 很重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想真正有所收获,就必须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其它则必须 放下…… 放下与不放下的对象选择:可以是实的:财富、权力、名利……也可以是虚的:思想观 念(成见……)、情感(喜怒哀乐……)…… 4.角度选择 “放下”与“不放下”必须二选一。文题与内容必须保持一致。选择其一可以涉及另一 方,但主次须分明,忌倒置。比如选择写“放下”,可以涉及“不放下”,但必须以“放下” 为重心,不能是定题为“放下”,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却是写了“不放下”。 二、立意说明 可以正面立意:该放下什么,比如利益、荣耀、财富……不该放下什么,比如尊严、正 义、良知、诚信…… 也可以反面立意: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把本不该放下的东西放下了,比如贪官放下正 义、奸商放下了诚信、知识分子放下了尊严、普通人放下了良知……该放下的却没有放下, 比如对名利的热衷、对权力的迷恋、对金钱的贪婪、对眼前既得利益的不舍…… 1.符合题意 “放下”——含义理解正确,对象明确,选点准确,观点鲜明,立意深刻。“放下”的 理由充分;“放下”的过程清晰;“放下”的方法正确;“放下”情节构置合理。 “不放下”——含义理解正确,“不放下”的对象明确,选点准确。观点鲜明,立意深 刻。“不放下”的理由充分;“不放下”的过程清晰;“不放下”的方法正确;“不放下”情节 构置合理。 2.基本符合题意 “放下”含义理解基本正确,指向基本明确,选点基本合理,观点正确,立意明确。“放 下”的理由比较充分;“放下”的过程基本清晰;“放下”的方法基本正确;“放下”情节构 置基本合理。 “不放下”含义理解基本正确,指向基本明确,选点基本合理,观点正确,立意明确。 “不放下”的理由比较充分;“不放下”的过程基本清晰;“不放下”的方法基本正确;“不 放下”情节构置基本合理。 3.偏离题意 A.“放下”含义理解部分正确,指向不够明确,选点不完全合理,观点模糊,立意不 明。“放下”的理由不充分;“放下”的过程不清晰。 “不放下”含义理解部分正确,指向不够明确,选点不完全合理,观点模糊,立意不明。 “不放下”的理由不充分;“不放下”的过程不清晰。 B.完全脱离“放下”或“不放下”的含义作文。 三、相关说明 1.关于表达 精品文档侧重文章的文体和语言两项。具体评分可参考内容评分项。 2.关于发展等级 参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综合评定,突出其中一点就可以打满分。 (1)符合题意的,“发展等级“一般不低于 6 分; (2)基本符合题意的,“发展等级”一般不低于 4 分; (3)偏离题意的,写得再好,“基础等级”不超过四等评分,“发展等级”不得分; 3.其他 ⑴缺题目扣 2 分; ⑵出现错别字,1—2 个不扣分,3 个扣 1 分,4 个扣 2 分,5 个扣 3 分,6 个以上(含 6 个)扣 4 分,重复的不计; ⑶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⑷字数不足 800 字的,每少 50 字扣 1 分;不足 300 字的,“基础等级”在四等内评分, 发展等级不给分; ⑸全文 200 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 10 分,400 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 18 分,不再分等 级评分。 作文样卷 1 号文 放下 握紧拳头,你抓住的只有空气;张开手掌,你便拥有了一切。 很小的时候,我们总会伸手抓住面前的一切,渐渐地,我们发现,要抓住的太多,手却 只有一对,要想拥有,必先放手。可是如今,我们仍未学会放下,我们会放不下流逝的时间、 缘尽的感情和曾经的爱。它们,如同指触的流沙,指间的轻风和手心的雨丝,你放下,便收 获释然;你放不下,却也留不下,只剩下无尽的痛苦与哀婉给你作无用的慰藉。 朋友,学会放下吧。放过它,也放过你自己;安慰自己,也成全了它。 放下,有三境界。 痛后放下乃第一境界。水蛭吸血,你越拔得用劲,它越痛却吸得更紧,最终只能在火中 蜷缩自己炽热难熬的身躯,化作一阵云烟,渐远渐散。倘若水蛭痛而后放下,想必不会落得 如斯结局吧。痛觉与生俱来,它不是对你的折磨而是对你的保护。也许它不是你的,有更好 的值得你追逐。坚持是中性词,当你坚持应放下的,你就是固执的。痛了就放,是对自己的 保护,是对时间的珍惜,是为更好的到来而准备。有人问佛:“大师,我放不下。”佛拿了一 杯热水倒在他的手上。他手一烫,杯子坠地。佛曰:“痛了你就会放手。”烫伤很快恢复,放 不下而荒废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 主动放下乃第二境界。低姿态的高贵远比高姿态的高贵美丽,圆润而不刺眼。放下姿态, 收获高贵,低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痛了才放是被动的,主动放下是有意识的,觉悟 自然更高。仓央嘉措既恐损梵行又恐负倾城,留下一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后,从此入山终成高僧。李嘉诚之子李泽楷并无仰仗父亲敌国之财,而是放下“华人首富之 子”的身份艰苦打拼,最终一手开创“电讯盈科”的王国,人称“小超人”。路易威登从匠 师爱徒到御用捆箱师,再到创业,一路放下一路成功,留下“LV”让万千女性为之疯狂追逐。 主动放下,你会收获更多。 放下的第三境界是从不抓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带一物而来,不带一物而去, 缘至则来,缘尽则去。这是一种“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潇洒,一种“漫看天际云卷 云舒”的恬然,一种“日起而作,日落而息”的睿智。它不是“放下吧,是你的会回来,不 回来是因为你值得更好的”的自我安慰,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豁达与大 气。这样的人,才是拥有一切。他不需放下,因为他一无所有;他可以放不下,因为放下后 精品文档还是他的。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放下吧,你会是最富有的。 简评 本文对题意理解准确,将“放下”分为“被动”、“主动”和“从不抓紧”三个境界,由浅入深,逐层论述。文章内容丰富,水蛭、商界精英、禅宗故事等诸多材料运用恰当,显示 出作者丰厚的知识储备。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见解深刻而又独到,体现出作者富有个性 的思考。虽然语言上略有欠缺,不够流畅,仓央嘉措的例子分析稍嫌空洞,但仍不失为一篇 难得的考场佳作。2 号文 放下 有人说:真正的智者,敢于辞让整个天下。是怎样的胸襟和气度让他面对天下纷繁万家 都举重若轻,在心中放下名利,放下浮华,放下凡夫俗子割舍不下的羁绊,合心于淡,乘物 以游心? 放下,不是一次轻率的舍弃,更非戏谑的逃避。恰恰相反,它是一次生命的负重。放下 的是熙熙攘攘的身外之物,而在心灵之深处,“放下”二字让人懂得何为生命的本初重量。 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的庄子,无疑参透了“放下”二子真正的玄机。他拒绝了楚相的高位, 要过“生将曳尾于涂中”的生活。妻子故去,他鼓盆而歌,歌的是“查其始而本无生”的朴 素真理。名誉的煊赫,生死的大劫都缚不住这颗无所拘囿、不甘就范的心魄呀!我想,庄子 是懂得放下的,他穿越了名利生死妄加于他的桎梏,当他以一袭白衣、衣袂飘飘地向逍遥走 去时,身外的所谓重量已伤不得他分毫,他的豁达豪迈足以穿越世间一切坎坷,实现自我生 命的圆满成全。 我折服于这“放下”的魄力和气度,这便是古人辞让天下的力量,留一份寂寞的空间给 生命,让生命终可以开阔,让心灵终得到游历的长空。“放下”赋予了生命更充盈饱满的空 间,让人感悟生命本初的质地,原始的欢欣。 然而生命当中可有那些无法逾越的障碍?可有那些戕人心魄,足以摧毁任何希望的苦 难?这或许无法让人轻易地超拔于其上,当生命本身成为自我的累赘,人该如何“放下”如 影随形的痛苦与不堪? 史铁生会给我们一个珍贵的答案。他所承受的那些难以想象的苦痛,我无意再重复提及。 但我无数次地在这些从容温暖的话语中获得笃念。他说:这就是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的 整个世界。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个必将会降临的节日。 我悲恸于他的遭遇,而深深敬重于他对不幸的宽恕,对悲剧的放下。在他的文字中,我 读不到丝毫的颓唐与戾气,读不到他对世界的尖刻与敌意。只有一个宽厚的智者放下苦难, 拥抱生命的赞歌。 只有真正对不幸的“放下”,人类才能在爱与幸福的路途上迎候解放。若紧紧怀揣着命 运的不公,那生命只得沉沦在无边的黑暗际遇之中。 “放下”一词的厚重,我们将会用漫长的生命去体味。愿我们有勇气“放下”并有能力 “放下”,执此一念,我们的生命将会是一个盛大而永恒的节日。 简评 文章起笔即境界阔大,气势恢弘,“智者敢于辞让整个天下”,名利、浮华、羁绊等皆为 可以放下之物。接下来将“实现自我生命的圆满”作为立论的根本,准确深刻。选取事例典 型,以“庄子”为例论证放下之后的豪迈穿越,以“史铁生”为例进一步诠释智者对生命的 讴歌,颇有哲辩思维。语言精练,文辞较优美。但论证过程稍欠严密,“史铁生”的例子分 析不够准确。内容有点单薄。 精品文档3 号文 不放下 朱光潜先生曾说:“成功的关键,在于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是的,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即是面对再多的艰难困苦,仍然不放下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责任,终其一生为实现 这一最高人生价值而奋斗不息。回顾历史,当无尽的艰辛,黑暗的现实,被贬的挫折无情的嘲笑着他们对责任的固执坚 守时,他们没有选择放下。玄奘大师,只身穿透五万里的沙漠,没有神通广大的徒弟,没有 结伴而行的法师,坚定地喊出“宁向西天一步死,不求东归半步迈”的信念,靠的是对为众 生脱离苦海的责任的不放下;特蕾莎修女,毕生在贫民窟为穷人服务,受尽千般万般不解与 嘲讽,依然说道:“我不能假装看不到路上冻死的人们”,靠的是尊重关爱穷人的责任的不放 下。电影《十月围城》中,十三个普通人用血肉之躯筑起中华民族的围城,靠的是对革命胜 利的责任的不放下。倘若他们放下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倘若他们选择了安逸的生活,他们的内心只能享受 物质的富足,却无法享受精神的富有,退缩与放弃只会永远地拷问着他的灵魂。许多的古人, 在困难面前放下一切,避世隐退,他们放下了对奉献社会的志向,却渐渐把这种放下当作伟 大的志向。若社会仅有“放下”的故作潇洒,却没有“不放下”的勇于担当,历史的潮流又 怎能向前发展?当今的中国,也许没有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没有革命时期的战火硝烟,但面临的国际竞 争与国内矛盾却依然激烈。新时代的科技竞争、文化竞争谁来争?是我们青年。新时代的贸 易战汇率战谁来战?是我们青年。新时代的民族矛盾、地域矛盾谁来应对?是我们青年。我 们青年有着民族与国家未来的责任,重要的是不放下,重要的是面对再大困难也不放下对社 会与人民的责任。看那广州的举牌哥,用一人之力挑战地铁部门的措施,他不放下手中高举 的牌,也不放下心中的责任;看那香港那些举着横幅游行抵制“蝗虫广告”的大学生们,为 地域间的和谐相处高呼呐喊,他们不放下手中的横幅,也不放下心中的责任。不放下责任,并不需要舍身就义,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只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 不要认为偏隅一角、独善其身就是大智慧,真正的大智慧,真正对自己有益,对人民有益, 对社会有益的大智慧,在于不放下!因此,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放不下,勇于挑起重担,他才是最富有的人。 简评 这是一篇观点明确、结构严谨、材料丰富准确的议论文。文章由朱光潜的名言引入,将 “不放下”的内容具体化为“不放下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责任”,观点鲜明而集中。主体 论证部分从正、反两面展开,由历史到现实,层次清晰。事例选用准确,叙述简洁。文末提 出“从点滴小事做起”的解决办法。全文显示出年轻人的激情和朝气。但有些表达略显生硬, 有空洞之嫌。 4 号文 放下 不只一次,在梦中看见草原,在澄蓝的苍穹下,没有边际的绿茵原野,轻得像风一样的 身体仿佛能够一直自由地纵横原野之上。 儿时总喜欢跑到城市的那头,看从远方来的火车窗上拓印着的翠色的梦的残片,迎面的 风力似有草原的味道。“赶快回家啦,还有多少功课没完成。”父亲拖着我,汇入潮水般的人 流与日复一日不变的生活之中。我曾恳求,但他瞪我一眼:“你还小。”那就等我长大。我暗 下决心。 年岁渐长,我不再有时间跑到城那头,学业生活一点一点缩小我活动的范围。我向母亲 恳求,我已经长大了。她神色漠然,你那有那个时间,你要学习,你要生活。日复一日的习 精品文档惯一点一点压在肩上,浅浅地,走不远了,每日里似乎停在学校门口便已耗尽全部的力气。 学业确实重,等有时间吧,等有时间一定去。猛然惊醒,抬头,又是一年秋凉。什么时候坐上了轮椅,愈中的肩头压弯了双脚,再也 没有力气离开这个堆满工作与生活的方寸空间。我艰难地摇着轮椅,移到墙边,伸出手指比 划地图上的距离。一指,两指,我那梦中的草原,竟是在那样遥远的地方,我还能够到达吗? 一点微弱的光透进窗帘,推开窗,如旧的城市,我一点一点将视线抬高,街道消失了,每日 往复的车流消失了,渐渐地,铁灰的楼房和大桥的铁索也终于从视野中消失,唯有空阔的没 有边际的天空。忽觉心头一轻,不由伸手摸向肩背,那一日一日不断在肩上垒起的是什么?一点一滴琐 碎的生活,抑或怀揣梦想却蹉跎的岁月。从前总不愿放下,重复的惰性,于是为着一些小小 的理由轻易妥协,总想着,算了吧,机会没到,以后再说吧,于是不知不觉间,把更多的年 月负诸肩上,愚蠢地压断了自己追寻的双腿。扶着窗框,我一点一点艰难地站起身来,明明还能走出,指尖扫过那张早已泛黄的地图, 梦才不过两指的距离。我扶着墙,一步一步走下楼梯,剥落的粉墙沉淀了数十年的时光,而 今,终于是放下的时候了,放下那些自作的枷锁,放下那些惰性与虚妄的否定。膝盖一点一 点伸直,蹒跚的脚步逐渐变成奔跑,身体原来像风一样轻盈,只是不愿放下的我们自甘匍匐 于地。深吸一口气,自由驰骋于无边的绿野,我想,我能够飞起来。 简评 这是一篇散文类一类文。文章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本想轻盈奔跑,可现实却让人不堪重负,此时才悟得:惟有“放下”方可自由驰骋。如果在 前面的铺陈中能将立意点得更为清晰一些,在情感思路呈现上注意运用一些关键句则会更 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期待作文 半命题作文 发现作文 初一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六年级 关于梅花的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 感恩父母 作文 新年英语作文 足迹作文 拔河作文 高一作文 趣事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初二 推窗风来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母亲的作文 初一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 青春作文素材 我爱读书作文 我的爱好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 晚霞作文 改变作文 我的梦作文 初三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