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谈孔子的义利观

2020-10-22 15:45:01
相关推荐

谈孔子的义利观2019 05 29 10:04:21 文理导航 2019年19期

蒋存堂

摘 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利与义并不是对立的,要在不违背义的前提下求利,不义之财不可取。

关键词孔子;义;利

孔子所说的义,是指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合乎规范,合乎道义,合乎礼法。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在追求物质利益时,要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德。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追求物质利益,天经地义,追求富贵,也不是达官显贵们的专利,平民百姓也要以此来满足生活需求,这样才能从事一定的社会活动。但是在追求物质利益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范呢?孔子已经告诉了我们,即“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意思是,如果不能追求富贵,那我就要遵循我喜欢的道义。也就是说,人不能因为追求富贵而不择手段,不能为了追求富贵去做违背道义的事情。孔子崇尚义,唾弃不义,虽贫穷而固守高洁,历磨难而心怀仁德,这正是孔子令我们崇敬的原因之一。孔子三岁而孤,十七岁丧母,在他生活的时代,他的家族已从最初的诸侯王族沦落为士族,士族是春秋时统治阶级中身份最低的一个阶层,而就连这样的士族,也不被当时的势利之人认可。“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史记·孔子世家》),这对年轻的孔子是多么大的打击,又是令他感到多么屈辱的事情。但面对屈辱,孔子并没有低声下气,也没有一蹶不振,他愤然离开鲁国,来到宋国,专心学习,他深信通过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刻苦学习终于有了回报,孔子终于成为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方面的专家。他以精神的富足弥补了物质的不足,也为自己赢得了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后来孔子带着妻子回到鲁国,生下儿子时,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就送给他一条鲤鱼祝贺,国君的看重改变了孔子被人瞧不起的境遇,他被季氏招为家臣,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孔子倡导不违背义而去求利,在他的观念中利与义并不是对立的,在不违背义的前提下如果放弃利益那是他不能容忍的。当时,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这道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得以重返故国。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的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自己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的负累。但孔子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说,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恻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偿和奖励,让这个行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孔子还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誉,但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以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圣人说,子贡此举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自子贡之后,很多人就会对落难的同胞视而不见,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而且如果他们求国家给一点点补偿的话反而会被人唾骂,致使很多鲁国人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

这就是孔子的“义利观”,他并不排斥追求利益的人,只要是在符合义的范畴内,追求利益无可厚非。孔子的朴实就在于此,他不是凌驾于我们之上谈一些高不可及的大道理让我们无所适从,而是植根于黎民百姓的现实生活,让他的喜怒悲乐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感到可敬可亲。正如宋代理学家张横渠所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就在默默地做着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

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他认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境界,对道义的追求比谋取富贵财利更重要,无论何时何地,君子都会把奉行仁义道德放在追逐富贵之上。这种对义的至高追求也成为了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是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孔子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自从孔子之后,这种义利观便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成为影响中国人处世做人的一条法典。诸多人为了义可以放弃仕途,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从而成就了诸多佳话。《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有一次,刘备被曹操打败,退到一片草原中。而关羽驻守在下丕城,其亲率大军去营救刘备,反而中了曹操的奸计,大军全军覆没,只剩下关羽单枪匹马,刘备的两位夫人也被曹操部下逮捕了。曹操非常爱才,他自知难以攻下下丕城,便对关羽说:“云长,如果你愿意归顺我,我保你衣食无忧,而且,我还可以放了你的兄嫂。”关羽答应了。为笼络关羽,曹操先后送给他金银绸衣、美女宝马,并加其爵号,可谓用心良苦!但关羽心念刘备,一刻不忘。在探知刘备确切消息后,去意坚定,封金挂印,护送兄嫂,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以实际行动描画了一个大大的“义”字。后来曹操兵败华容道,关羽念及曹操旧恩,放了曹操,他的义薄云天令世人动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毅然归隐田园,“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文天祥不为威逼利诱所胁,慷慨赴义,“留取丹心照汗青”;近代的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翻开历史的史册,像这样闪耀着“义”字光芒的故事举不胜举。谁能说这不是孔子“义利观”的传承?孔子又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不会在哪怕是一顿饭的时间里背离仁德,在最紧迫的时刻也一定会按照仁德办事,即使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孔子就是这样身体力行坚守仁的典范,无论“造次”还是“颠沛”时,孔子都保持了自己人格的健全,保持了精神的旷达与完美。孔子所执著处,小人多不屑;孔子所淡泊处,小人多执著。比如:小人执著于“富”,常常为富不仁,孔子则在“富”字之上高悬出一个“吾所好”;小人贪求不义之财,孔子则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小人见利忘义,孔子“见利思义”。孔子对道义的坚守与执著,使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中国人精神仰望的核心,成为几千年来无人可超越的一座高峰,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一座不朽丰碑!

写作此文时,也正是国家“反腐倡廉”进行得风声水起之时,不时有高官落马的消息传来。周永康、徐才厚、蒋洁敏、李东升、令计划等等,利用职务之便谋求利益,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被司法机关处理。这些人的落马,正是由于他们忘记了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告诫,他们的落马,更让我们佩服先圣的睿智与卓识。不义之财不可取,取则被捉!事实证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确实应该成为我们奉行的做人处世安身立命之准则啊!

孔子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创造的义利观念永远会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信仰的一部分;孔子是永恒的,他的永恒在于能够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仍然能让今天的我们感受到他的温度;孔子也是平凡的,他如我们身边的一位良师,一个益友,不时提醒着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

2019年19期文理导航的其它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八年级上册作文 童年作文600字 怎么写好作文 八下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高中版 高中生作文800字 写事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中考的作文 三年级英语作文 乡愁作文 多肉作文 孝顺作文 作文寒假生活 白衣天使作文 作文成长 雅思大作文 出游作文 羽毛球作文 野餐作文 苏轼作文 行走 作文 乐乐作文 写美景的作文 意外作文 奋斗作文素材 一千字作文 那一次 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 做自己 作文 表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