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孟子在道德人格境界上的理念 首先集中体现为其消解了孔

2020-10-22 16:00:01
相关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题壁

王了一

题壁不知始于何时,相传司马相如过升仙桥,题柱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可见汉朝的人就有了弄脏公共场所的习惯,又唐朝韦肇初及第,偶于慈恩寺塔题名,后进慕效之,遂成故事。这故事就是后世所谓的“雁塔题名”。司马相如和韦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羡慕富贵:一个是未富贵二先夸口,一个是初富贵二便忘形。说得好听些,就是雅人深致;若从坏里说,这简直使无聊,令人作三日呕。

题壁也许纯然为的是留一个纪念吧,“某年月日某人到此一游”,这简单的几个字未必就是想出风头。但是,为什么不写在你的日记册上呢?假如你有一个照相机,还可以把盛地拍一个照,然后记上你来游的年月日,何苦弄脏了公共场所?你这是为人呢,还是为己?若说是为人,人家根本不认识你这个无名小卒,非但不能流芳千古,而且不足以遗臭万年;若说是为己,你何时重游还在不可知之数,甚至老死永不重游,你留几个文字又有什么用处?关于这个,往浅里说,你是像小学生用粉笔乱画墙壁,显得你没有好好受过教育;往深里说,你是因为喜欢这个风景,恨不得据为己有,公家的地方是不出卖的,就是卖你也买不起,你怀着 阿Q的念头把公家的地方加上了你私人的记号。至于人家是否因此感觉“杀风景”,你可管不着,题壁完全象征了咱们中国人一种有我无人的心理。

有些人不甘心于只题一个名,他们还要题诗。这自然更胜一筹。“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风趣啊!可惜的是他们的诗多数是颇欠推敲,或者说是只敲而不推,因为他们吟诗有如擂鼓,“不通”“不通”又“不通”!胜地何辜,受此污辱!他们太不自量了。他们没有因为“李白题诗在上头”而搁笔,倒反是人人自比李杜,人人都要题诗在上头!未辩四声,遑论八病!只合矜夸荆室,床上吟诗;何须唐突山灵,墙头放屁!那些不喜欢文学的人,熟视无睹,倒也罢了。最苦的是那些对文学有兴趣的人,看见了字闭不了眼睛,总不免一看,看了之后,把水色山光的满怀乐趣都糟蹋了!寄语现代的司马相如和韦肇们,做做好事吧,莫再 佛头着粪罢。当然,其间偶然也有达官名士,不爱惜他们的墨宝,来给山水增光,甚至于不惜重金,特雇巧匠,摩崖刻石,做得非常精雅。这似乎是无可批评的了。名山佳作,相得益彰,有时候,竟使我们不知道是人以山传呢,还是山以人传。这样,我们感谢大手笔之不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但是,我总觉得题壁是中国文人的恶习。名人题壁,后人看见了也许发生仰慕之忱,然而在他本人却是未免自诩多才,令人有搔首弄姿之感。“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达官名士们在别的地方风头已经出够了,何必雁塔题名,才算是自鸣得意呢?再说,在立功之言之后,将来世家有纪,儒林有传,而全檀石室,又复永宝鸿文,自有人家捧场,更不必沾沾于炫露了。西施若不捧心,东施虽欲效颦亦苦无从效起。寄语达官名士们,你们如果不喜欢名山宝刹被尺二秀才乱涂乱画,你们就应该以身作则。

此外我还有一个建议,凡属公共游览场所,一律严禁题壁。如有典型才子未能免俗,一定要出风头,必须将佳作先付审查,缴纳重税,然后规定式样,指定地点,特许摩刻。说不定还有名门闺秀,像旧小说中所说的,在壁上题诗唱和,因而恋爱结婚。这样,多捐两个钱给公家,也是值得的。

1944年8月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孟子在道德人格境界上的理念 首先集中体现为其消解了孔子以来所形成的儒家圣人人格的崇高性和神秘性的色彩 去除了圣人与凡人的等级划分 从而在道德人格境界上赋予人以自由而平等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而言 孟子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显著超越。在孔子的理想人格境界中 圣人作为一种最高的人格类型 具有强烈的神秘性 崇高性 等级性色彩。圣人在孔子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存在 同时圣人又是“不可见的” 具有极强的神秘色彩;圣人与凡人处于不同的等级序列。孟子则不然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是可以自由地成圣成贤的 圣人并不是“高等级”的道德存在 而是与凡人处于同等地位的。当曹交问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 有诸” 孟子给出了非常肯定的答复:“尧舜之道 孝弟而已矣。”也即是说 尧舜的道德精神是简明的 你只要按照仁义孝悌的道德原则来要求自己 你就可以成为尧舜。在孟子的观念中 圣人并不是异类 “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告子》 圣人之心与我之心同然 因为仁义礼智之义理存乎每个人之心。圣人只是先得仁义礼智之心 因而成了圣人。而凡人之所以没有成为圣人 并不是因为凡人比圣人低下 而只是因为外物和欲望遮蔽了本心。只要去除遮蔽 发扬本心 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也正因为如此 在成圣成贤的道路上 每个人都是自由而平等的道德主体 都可以通过扩充和发扬道德本心 从而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人。 其次 孟子在人格境界上并不认可人格的单一性 而是坚持人格的多元性 从而给予道德主体更多的道德人格境界的自由选择空间。孔子所形成的儒家传统 往往把圣人塑造为十全十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类型 从而制造了圣人的统一模板 它更多的是供人瞻仰 凡人只能接近圣人 而永远不可能学成圣人。但是 在孟子的伦理思想中 圣人不仅是可以自由学成的 而且圣人本身也没有统一模板 并不存在统一标准来界定圣人与非圣人。孟子曰:“伯夷 圣之清者也;柳下惠 圣之和者也;孔子 圣之时者也。”由此可见 在孟子的伦理阐述中 伯夷 柳下惠等都是圣人 他们具有多样的个性特征而不存在统一的模板 并且他们的人格也并非十全十美 比如 伯夷过于清高不能与现实社会相融 柳下惠过于随和而缺乏独立性等。但是 孟子依然把他们看作圣人。而对于孔子的评价 孟子虽然认为孔子“得天时”而成了圣人中的集大成者 但是孟子并没有因此而独树孔子一人之人格 而否定其他几位。选自《论孟子伦理思想中的自由理念》 有删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最美交警作文 文具的故事作文 文字博物馆作文 十年后的学校作文 以作业为题写一篇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涯作文 谁笑了作文500字 以吃亏为话题的作文 过生日英语作文 对自己说的话作文 汉字的启示作文 有关乡愁的作文 手机对我的影响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老师 高考作文结构模式套用 老鼠的自述作文400字 三年级孩子不会写作文怎么办 关于初一生活的作文 语言描写 作文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400字 保护环境作文800字 如果重回那一天作文 素质教育作文 六级作文句型 小汽车作文300字 保护环境高中作文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 科技是把双刃剑作文 关于抄袭的作文 周杰伦稻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