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揭秘战国时期亚圣孟子的真实面目

2020-10-22 16:00:01
相关推荐

,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继承和发扬者,被后世人称为“”。他的著作《孟子》是由孟子其本人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汇编而成。

之一《孟子》

《孟子》一书约创作于公元前250年至150年,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据称,《孟子》一书是“四书五经”中部头最大的一部,约有三万五千多字,共计286章。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孟子》原著有十一篇,现仅存七篇十四卷。

孟子主要受业于孔子之思,学成后,他像孔子一样,游说当时的列国,他主要到过梁、齐、宋、鲁等国。在游说中,他试图推行儒家的政治思想,实现他的“仁政”的政治理论。他在齐国当了一段时间的的客卿,但他的政治意图,却没有被齐宣王采用。孟子回到家乡,聚众讲学,成书立说。

一开始,《孟子》一书并没有被列入“经书”的行列。直到五代时期,后蜀的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孟子》也在其中,这是《孟子》最早被列入经书的开始。时期,又翻刻了十一经。到了南时,当时的大儒把《孟子》正式编入“四书”的行列,从此,《孟子》有了一个新的高度。明清时期,《孟子》已经是考试的必考内容了,相当于现在的教科书。

孟子的思想主张

相信朋友们对孟不是很陌生,不管是从教学课本上,还是从文言故事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孟子的思想主张。严格的说,孟子是孔子的后世弟子,当然作为孔子的弟子他传播的也是儒家的思想精髓。

孟子画像

作为儒家思想的主要人物,孟子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社会地位在战国时都是深有影响的,孟子对当时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关于仁政的思想主张,战国时期孟子曾游历于各个国家,游说推行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这对于当时战乱频繁的时代具有深远的意义。

孟子在人性,社会观点,仁政,礼仪,民本,价值观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思想主张。在人性方面,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仁善,与人为善,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品德,要求人们多注意检讨自身;在社会和政治观点上,同样是仁政治理天下,让王者一定要仁义治国,重视人民的自身意愿;在民本方面,它的思想是注重民心所向,主张得民心者得天下;价值观方面更是强调自己的一言一行,主张礼仪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孟子的家乡是现在的山东,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同时也是世界人学习的榜样,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很多的人物和国家,他将儒家的思想传播久远,对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世人都称他为“亚圣”,并建“亚圣庙”供后世人敬仰。

孟子语录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的核心。其后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孟子认为,君王和国家都是可以被更替的,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人民。所以,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来说,老百姓的地位,比国家和君主更为重要。他认为,国君当政,应该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否则国家就不会强盛。

孟子画像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对于义利观的核心思想。他对于“义”和“利”假设了一个鲜明的冲突和矛盾,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该把义放在首位。但是在这里,孟子并没有完全否定利的价值。只是把义的价值置于在利的上面。

仁者无敌。此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同样是孟子对于“王道”和“仁政”的核心辩论思想。孟子认为的“仁”,分成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减轻刑罚。第二,是减轻赋税。第三,是鼓励人民种田,发展农业。只有做到了这三点,人民才会甘心情愿来归附。而人民归附了,国家的实力才会强大,才能做到真正的“无敌”。在孟子认为,想要在战乱不听的战国时期称雄,唯一的办法,就是施行仁政。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这也是孟子对于“仁政”思想的一种阐述,是孟子“法先王”的一种理论。他认为,在推行仁政的时候,一定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人民根据着法律法规行事,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孟子是个怎样的人

众所周知,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人的孟子有“亚圣”的美誉,他的学术成就是非常高的,被誉为先秦时期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一生都十分尊崇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并且效仿孔子周游历国,最后也是郁郁不得志,美誉实现他的理想抱负。

孟子

孟子的为人处世是很令人敬佩的,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族,从小生活艰苦,而且又自幼丧父,全靠母亲一个人、历经艰辛把他养大。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有“”和“断机教子”的典故,可见是费尽心思才把孟子培养成一个有学问的人。所以孟子对母亲十分孝敬,他曾经很想远游,见识世面,但是一想到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要侍奉,就会不忍心,于是他就在家乡附近教书,一有时间便回家陪伴母亲,直到母亲去世,孟子又守孝一年,才离开家乡周游历国,他是孔子所说的“父母在,不远游”的最好的实践者。

孟子还是一个很善于辩论的人,这一点与儒家其他的学者不同,他们通常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不屑于或者说不善于与人争辩,但是孟子没有故步自封,他在向国君和诸侯推销自己的理论的时候,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将故事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首先就在气势上压倒对方,野史上甚至记载孟子就是因为与的辩论处于下风,一气之下,吐血而亡的,可见孟子有其真性情的一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生打篮球的作文 五年级作文国庆 温暖的幸福作文 邮票作文400字 体育单招考试作文 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树叶 关于热闹的作文 乌龟作文600字 相信坚持的力量作文800字 期中考试的作文 最后六一儿童节作文 失望作文 我最崇拜的英雄作文 关于花的作文600字 退让的作文 小学英语作文大全50字 初中英语作文书 写含羞草的作文600字 中国范儿作文800字 我的二三事作文800字 父亲的教导作文 南山竹海作文500字 关于爱作文400字左右 五年级优秀作文题目 班级新变化作文 五年级作文难忘的一件事400字 安全教育作文500字 打屁股作文肖晶晶 和母亲散步作文 送别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