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素材:那些怀才不遇的诗人们

2020-10-22 18:05:01
相关推荐

在散发璀璨光芒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长河中,千年流传的名篇、万古传诵的佳作如过江之鲫不可数也。

就中国古典诗词这一朵奇葩来说,古典诗词的思想内涵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大多数诗人都怀才不遇,他们虽有傲岸不羁、疾恶如仇、正直贤达、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其诗词包含忧国报国、感物借时、离别相思、思乡怀乡、亲情友情、怀才不遇、伤秋悲秋、伤逝悼亡等等意蕴。

“诗品即人品”。人品至上,诗品则高。诗乃心灵活动之表现,一个诗人胸中如果不能奔涌着庄严崇高的激情和凝重深邃的美感,笔下是不可能放射出“真、善、美”的光芒。写诗,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诗人的品格、修养、精神力量,都要化入他的诗篇。诗人怀才不遇的际遇,通过其诗作可以深刻体会。

历史上怀才不遇的诗人,身世飘零,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叹空有满腹经纶而时运不济;悲何时才能慧眼识英才;恨君王不辩贤人庸才。如风般飘渺的时运不济,吹皱了多少文人的额头;如雨般苍凉的命运多舛,淋湿了多少骚人的眼眶;如雪般渺茫的仕途前景,苍白了多少诗人的面颊。怀才不遇,空有一腔热血,报国无门的诗人是何其多啊!最为熟悉的,在脑中可以立刻浮现的有楚怀王执政时期的屈原,唐代的李白,李商隐等等,宋朝的苏轼,辛弃疾,岳飞等等。

无论是在汨罗江边沉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还是长安门外“仰天大笑出门出,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抑或是拉弓长叹:“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苏轼,还是恨君王不识贤人而发出:“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的李商隐。因君王不识贤人,无法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借助于诗词抒发自己的满腔热血,壮志未酬。

屈原怀才不遇,屡遭流放,壮志未酬,魂尽汨罗。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不懂得拉帮结伙,阿谀奉承更不会左右逢源,察言观色,最后对楚怀王失望至极,最终选择一死明志,以示忠心。其代表作《离骚》慷慨激昂的悲壮之美。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既有“存君兴国”之志,又有治国理乱之能。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胸怀“美政”理想,企图改善楚国的处境,振国兴邦。但却为黑暗势力所围困,从而引发出悲剧性的冲突。而最为感人的是,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所谓自觉地承担,是指他对坚持斗争下去的个人后果本有足够的估计,但他义无反顾,仍去自觉承担:“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在《楚辞·渔夫》中他在一次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原因,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让人为之心痛,为之惋惜!

名贯古今的诗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李白的;有着孤傲狂放,恃才傲物的性格的诗人,没有人想不到李白;才华横溢,充满浪漫主义的情怀的诗人,还是会联想到李白;怀才不遇,不被朝廷容纳的诗人,还是会立马想到李白。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李白的怀才不遇,自命清高的心理,和几经上下沉浮的悲哀与落寞。 在“仕”与“隐”之间徘徊不定的忧愤心绪。

才华横溢却只是唐玄宗的待诏翰林,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所作之诗也仅供权贵娱乐。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雄伟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长安门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寄情于山水之间,其中的辛酸与无奈谁人知晓?

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李商隐在《贾生》中写到:“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全诗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才能感受到怀才不遇的痛苦。

苏轼身世飘零,怀才不遇,一首《水龙吟》饱含对自己身世飘零,抑郁不得志之情。《水龙吟》中苏轼通过对杨花无人怜惜而凋落的凄惨景色以及美人梦遇爱郎的相思之情的描写,衬托出了自己当时那饱受官场打击而苦闷的心境。以及对亲人无比的思念之情。可以说,写杨花和亲人就像写自己一般,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令人在为杨花坠落而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那可比杨花的现状,并为之而感到深深的遗憾与同情。“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杨花确是不被人重视的花,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没有菊花的清高淡雅,也没有梅花的铮铮傲骨。自比杨花,无人怜惜,身世飘零,怀才不遇。看似杨花美人,春色盎然,实则离愁之思,怀才不遇之感。杨花凋落,美人飘零,真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腾王阁序》之中: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借助于一系列的典故,历史人物。李广、贾谊、孟尝等等,都空有报国之心,而报国无门。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诗不仅有境,有情,更要有理,这理就是诗中的意蕴。对诗的深刻意蕴,需要我们对此加以领悟、品味、消化。

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庭分波作文 文学类作文 付出总会有回报作文 以满足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波折为话题的作文 改变的作文素材 关于九月份的作文 难忘的那一刻作文350字 开学第一天作文600 小学三年级作文关爱 推荐一篇文章作文 传统文化的作文好标题 浮生若梦作文 黄冈优秀作文 运动员作文 茉莉作文 海滩之旅作文 我的朋友乐于助人作文 作文春游 观影感作文 军训团结作文 中考常考作文 她感动了我作文500字 六级作文要写题目吗 那件事感动了我作文 青春的味道作文800字 我敬佩的人500字作文 不虚此行作文 关于旅游的英语作文 写大自然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