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通史教案

2020-10-23 07:10:01
相关推荐

第一张PPT 20 简介整个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 年)时期,我们从六个方面对北宋进行一下介绍 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习惯上称公元1127 年前定都开封的宋朝为北 宋,公元1127 年后迁都杭州的宋朝为南宋。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北宋时期。北宋是中国 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它于公元960 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定都开封。北宋王 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 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使北宋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 第三张PPT 2 分钟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公元960 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当时主政的符太后乃一介女流,毫无 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屈尊求救于宰相范质,皇室威严荡然无存。范质暗思 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推脱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 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几天后,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当时,大军刚离开不久,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赵匡胤将做天子,这个谣言不 尽而走,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谁也不敢相信,却已慌作一团。赵匡胤此时虽不在朝中, 但东京城内所发生的一切是了如指掌,这正是他的杰作。他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 山被人夺走,所以他们的疑心很重。他就是要造成朝廷的慌乱,并使他的军队除了绝对听命 于他外别无他路。而就在陈桥驿这个地方,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 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 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 四张PPT 1分30 燕云十六州为险要之地,易守难攻,无燕云十六州,导致中原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因中原士兵善守城,而北方少数民族士兵善攻),对宋朝的衰变乃至灭亡有着重大影响。 第五张PPT 2 分钟 五代后期,从人民的愿望、经济发展及统治者自身等三方看,统一的因素已具备。正确 战略:宋太祖又采取了正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平定南方各国和攻取北汉以及收复幽 云十六州,是完成全国统一必不可少的两大历史任务 。但是这两件事不可能同时进行,而 只能根据实际力量,按照轻重缓急,来确定用兵先后。)的方针。当时北宋的军事力量对辽 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 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因此,其战略部署是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 然后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地区。这样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兄弟俩用了十九年时间,结 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 第六张PPT 1分钟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 呈现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第七张PPT 3分钟 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是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也是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赵匡胤本人就是拥有实权的禁军将领,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当上了皇帝。为了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扩大自己的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从唐末开始,地方节度使掌握兵权,以后经过唐末农民战争,地方藩镇的势力更大,拥有军权、行政权和财权等,造成“君弱臣强”。于是赵匡胤针对这些,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来加强中央集权。 第八张PPT 4分钟 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 利用更戍法,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而统军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的局面,此法虽 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各地方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一半捍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 影响:可以防止武将专权,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事基础,有利于巩固统一。但军队开支日益膨胀,守内虚外造成边防力量削弱 第九张PPT 3分钟 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初,为了使宋朝不再成为继五代十国后的又一个短命的王朝,于公元961 年宋太祖首先下令罢免了慕容延钊、韩令坤等人统领禁军的兵权。此后,不再设 统领禁军的殿前都点检一职。禁军将领石守信等都有拥立之功,不好下令罢免。一天, 宋太祖请石守信等拥立他的将领们饮酒,乘醉说:“不是靠你们的力量,我不会有今天。但做皇帝太艰难,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夜都睡不安稳!”石守信等说:“陛下怎么说这个 话。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太祖说:“你们虽没有异心,一旦部下把黄袍加在你们 身上,想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吓得涕泣叩头,第二天便称病辞职。宋太祖顺势解除了 他们的兵权,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第十张PPT 2分钟 (1)在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2)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监督知州,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 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 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第十一张 PPT 2 分钟 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规定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这样就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第十二张PPT 2分钟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同时,也 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由于各级政府权力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不仅办事推诿,互相扯皮,行政效率低下,而且也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地方财政尤其困难。 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后来北宋政府拥有百余万军队,却始终阻挡不住辽、西夏的进攻; 第十三张PPT 3分钟 北宋初期开始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发展科举制度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兵变登上皇位的。他深知武将权力过大的危险性。为了解决唐末五代以来,军人权力过大导致颠覆政权的 问题,宋太祖决定以文人取代武人,掌握国家实权。因为他认为,纵使文人犯法,亦不过是 贪污舞弊,为祸远不及谋朝夺位的武人严重。所以,宋朝优待文人,借此变相抑压武人。政 府最高级的政、军官员,几乎全部由文人出任,又不断 增加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放宽录取标准,提高被录取人的待遇,使文人有更多机会进入仕途,文人的地位日益提高。 隋文帝隋炀帝 唐太宗武则天 唐玄宗 增加考试科目—增加取士的人数,创武举和殿试—高官主考,提高科举地位 第十四张PPT 3分钟 北宋科举制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后定为三年一次,成为定 制。科举考试实行:考试分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严格考试程序; 减少考试科目(熙宁八年,宋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 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 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 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严密考试方法,实行试卷糊名和誊 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 封”或“封弥”。);增加录取名额(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第十五张PPT 3分钟 小结: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又经过20 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 的分裂割据局面。同时,在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北宋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 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这 些措施在北宋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应辩证地去看,一方面它有效地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 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也 是非常严重的,给北宋王朝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第十六张PPT 3分钟 农民的反抗斗争 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辽、西夏的威胁 军队涣散,指挥效率和战斗力较低,导致北宋在与辽国和西夏的斗争中常常失败。北宋政府为了防范武将实行更戍法,频繁调动武将,并设立不同机构管辖 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削弱军队战斗力;北宋政府荒年募兵,招募流民当兵,军队战 斗力下降;北宋以步兵为主,根本就打不过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武器生产管理混乱,影响 军队战斗力; 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三冗”危机。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 权的方式,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 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北宋大兴科举, 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冗兵,政府为稳定社会秩序招收流民入军,军队数量 增加,军费增加;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北宋政府还要给西夏和辽“岁 币”,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第十七张PPT 2分钟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开始推行新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是新政触犯了官僚贵 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1045 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 新政宣告夭折。 第十八张PPT 3分钟 月21日),字介甫,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东乡县上池村)人, 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 小官吏家庭。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不仅使王安石深刻地认识到宋朝社会普遍性的贫困化其根 源在于兼并。因此,嘉祐三年(1058 年)王安石在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分 析了宋朝 担任地方官期间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的积累; 1067年,宋神宗即位,决心进行变法,想把“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扭转过来。他任用王安 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 第十九张PPT 5分钟 制置三司条例司 熙宁元年(1068年)二月,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推动变法 第一个设立之机构,原本宋朝的财政由三司掌握,王安石设立置制三司条例司来作为三司的 级机构,统筹财政,是当时最高的财政机关,此机关除了研究变法的方案、规划财政改革外,亦制订国家一年内的收支,并将收入定其为定式。 年)三月,颁行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司,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 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市易法增加了财政收入。 保甲法 熙宁三年(1070年)司农寺制定。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 十大保为一都保。保丁平时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以住户中最富有 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 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 青苗法 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 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 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 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但具体实施中出现强制借贷现象, 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内容。 募役法 熙宁三年(1070年)十月颁布全国实施。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 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的风景作文400字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同学我想对你说 作文 以书为主题的作文 爱的故事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作文五百字 我的同学作文350字 教师节作文五年级 关于春节的作文三年级 不一样的美作文 执着作文600字 网络的利与弊英语作文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 感谢老师作文400字 mymother英语作文 雅思作文真题范文 快乐的一天400字作文 我的目标作文600字 人物描写作文600字 我很感激她作文 植树节作文300字 自由与束缚作文 我的假期作文300字 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中考满分作文亲情类 短作文50字 自然感悟类作文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以创新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