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不一样的中国 一样的了不起!

2020-10-24 05:50:01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素材 不一样的中国,一样的了不起! 今天,我们为大家搜寻了几篇关于中国不断发展走向富强的高考满分作文。考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创新、共享经济、美食文化等等,展现了中国的不同。但是,中国无疑已经从一个大国逐步向强国迈进。通过我们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相信大家早已感同身受了!我们这一代能够亲历祖国富强,伟大的中国梦实现,并能够献出个人的一份绵薄之力,也是一种值得骄傲的事情。 《创新科技点亮美丽中国》 今天的中国正在创新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脱胎换骨,破茧成蝶。中国的国门已经敞开,既张开臂膀欢迎像你们一样渴 望一探究竟。 的海外青年,又放眼目送和我一样心怀中国梦的热忱青年留学深造。 中国和我们这一代青年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创新科技领域,层出不穷的智慧产物正点亮我们的生活。 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正是物联网正式走进大众生活的时代标志。通过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扫描单车身上的二维码即可解锁,开始骑行。这一极具便利性和灵活性的创新出行方式得益于先进的科技。而研发者坦言,从设想的萌生到梦想的实现总共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可见,中国年轻一代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实力的交融已经到了十分高效的水平,我们早已走出王开岭口中那个 用强大的智商、逻辑 和麻木,将现实给无理地合理化 的悲剧。 创新成为了开拓者的血液,科技成为了开拓者的利器。创新科技产物引领了资源共享化的新潮流,同时也激活了大众绿色出行的环保意识。正所谓仓原实而精神富,物质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生活观念对于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侧重,因此绿色出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大众中的普遍认可才助推了创新科技产物 共享单车的成功。 而共享单车的大规模使用同时也离不开新型支付方式移动支付的一臂之力。移动支付,是革命性的无现金支付方式,将银行信用账户与手机应用或网上银行关联,实现以信用卡更便捷的交易。这是物联网技术 成熟后与另一领略的紧密合作。作为在创新科技发展中应运而生的又一大新生事物,它在大众生活中渗透的速度远比想象中的迅速。小到菜市场中的肉菜交易、快递验收等小金额交易都通过移动支付完成。而它的普及也反映出中国民众对于新兴事物接受能力的加快以及对创新的认可。移动支付不仅成为创新科技的一大成就,同时也点亮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经济增长。 或许我们都不曾想过,创新科技能让如此快地让中国乘上发展列车。但今天,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转变让中国这一拥千年文明的大国焕发年轻的生命力,让我们刮目相看,因为正是创新科技点亮了美丽中国! 《开放共享,成就大美中国》 过去,提起中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长城、京剧、功夫和大熊猫 仿佛泱泱中国只和传统与继承有关,而无关乎创新与发展。放, 眼今日中国, 海斗号 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万米,纯正中国基因 非洲天路 通车,共享经济乘着时代的快车向未来飞速前进,微信支付宝强势登陆美国。如今的中国,于坚守中嬗变,于传承中突破。中国,正以开放共享之姿,拥抱世界。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遥想丝路神奇,今朝砥砺前行。 丝绸之路,唯美的名字背后承载了一部辉煌的世界文明交流史。2100 多年前,中国的张 骞率先走出了一条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21 世纪的今天,依然是由中国发起倡议, 一带一路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强音,进而转化为国际共识。今日的中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积极思索, 一带一路 无疑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强势回归。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秉承平等交融,实现开放共赢。 中国的对外关系准则是无论国家大小、贫富,一律平等相待。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在谱写的《怀念中国》歌曲中唱到: 您是一个大国,毫无自私傲慢,待人谦虚有礼,不论大小,平等相待 中国,以平等的态度与世界各国友好交融,以开放的姿态 与兄弟联邦实现共赢。当前世界依然处处存在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和资源共享密不可分,各国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中国以水之包容,在兼收并蓄的同时,也为他人做活水之源。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倡导共享经济,收获时代强音。 2017 年, 共享单车 突然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这些单车聚焦城市交通的 最后一公里 ,让公共自行车从 两点一线 中解放出来,深得广大民众赞誉。 共享单车 的待遇是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的缩影,如今,共享经济作为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项目,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推崇。以 共享单车 为代表的共享经济能够盘获 活市场资源,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定会收获 21 世纪中国发展的时代强音。 王湾有诗云: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告诉我们,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并不断发展,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中国,以开放共享之姿,于传统中孕育出发展,于继承中孕育出希望,成就新世纪的大美中国! 《一碗一筷诠中华》 白落梅曾写道: 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 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 民以食为天 竟令无数文人* 客、权贵宠臣、普通。 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 柴米油盐酱醋茶。 从原始人的 茹毛饮血 到如今 蒸煮炒焖炖 ,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 食色,性也。 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好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 老炮儿 们谨慎机智的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酸甜苦辣咸,五味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元旦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 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 年年有 鱼 ,汤 圆 团圆 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然而,正如《月亮和六便士》所言: 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 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 ,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只是虾,而是注胶虾 渐渐地,人们 谈 食 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眼里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 利欲催人万火牛 ! ,悲哉!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 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 不见长安 而发愁了。 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坚韧,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 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 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 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 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 《以和为贵万物共荣》 中国,华夏民族的家园。上承炎黄子孙的山脉,薪火相传;走到今天,中国人依然坚守着以和为贵的理念,立足国内,由向世界,追求万物共荣之境。 和谐,首先是城市与乡村的和谐。英国诗人库伯曾说: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 而在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的文化与生态机制日渐脆弱。于是, 美丽乡村 概念应运而生,中国人发起了一场寻根之旅。上至国家领导人提出的 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 的口号,下至青年返乡潮的出现, 美丽乡村 是中国实现和谐社会、走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有人评价,青年返乡建设 美丽乡村 ,是青年再造的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 北上广 是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的梦想之地。城市,意味这机遇,也意味着成功;乡村,则意味着贫穷与落后。一位湖南扶贫青年曾惭愧地回应起自己回到农村老家后放出的狂言: 这里简直比上海落后一百年。 的确,现在的乡村景象是今非昔比,再也不见 蒹 葭苍苍,白露为霜 之景,再也不见 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之景。但正因如此,乡村所蕴藏的无穷潜力吸引着现代青年返乡造梦,大展鸿图。 美丽乡村 建设,实现的不仅仅是城乡和谐,更是青年价值观念的进步,在乡村发展自己,在乡村创造价值,实现乡村人与城市人的和谐共生。 和谐,不仅是本邦内部的和谐,更是万邦的和谐。老子有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己为(几于)道。 中国兴起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秉着 亲诚惠容,和谐万邦 的理念打造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之路。有人扬言这是 中国威胁 ,其实达何尝不是在现今保守主 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受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挖掘出来的、具有当代意义的治世理念呢?往西,接通哈萨克斯坦,直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上北,接蒙古、俄罗斯;向南,开老挝,经越南,至泰国。中国努力延伸橄榄枝,通 一带一路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和为贵,万物共荣。中国,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实现城市与乡村内在机(肌)理的对接;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实现国与国之间经济、政治与文化命脉的衔接。21 世纪,请* 和谐建设之路。 《善读心灵之书》 原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 是 有字之书 ,一本是 无字之书 一本是 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 题目自拟。② 不得少于 800 字。③。 不得抄袭、套作。 以下文正文 : 人生有三本大书: 无字之书 ,即最一般意义上的书; 无字之书 ,代指生活中的经验; 心灵之书 ,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追求与省思。如我所言,三本书各有侧重,但首要的是读好 心灵之书 。 有字之书 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主要和直接的来源。我们出生,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一起进入学校让心灵得到教化。诚然, 有字之书 不可或缺,正如赫尔曼 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指出的:阅读,特别是经典的阅读,对人学识教养的获得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 有字之书 相较于个体总是显得抽离,其中固然有醒世名言,但却难为人所获得。譬如前些年的 药家鑫案件 及 复旦投毒案 ,他们的学识毋庸置疑,但他们却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真正遵循的准则。 相较于 有字之书 对具体知识技能的侧重, 无字之书 则让人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懂得教训。正是所谓 吃一堑,长一智 。以范雨素为代表的一批文学爱好者便是其中典范。他们大多学历低,但这并不阻挡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他们将亲身经历成文,这现实便是他 们取之不。 竭的灵感来源。 无字之书 以其亲历性与直观性在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然而, 有字之书 与 无字之书 纵然有许多不同,但他们仍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便是仍桎梏于现实之中。两者都取法于现实,以现实的方法呈现,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以心灵呈现的。这 心灵之书 即 ,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哲学等价,即 philosophy ,爱智之学。遥想古希腊哲学三子,再回想中国思想大解放的诸子百家时期,他们生活在书籍与经验都匮乏的千年以前,但却以自己的头脑与心灵产生了多么伟大的思想! 柏拉图的 理型论 ,亚里士多德的 形式与 质料 ,科圣墨子都 对 自然各种规律的洞悉与理解 很难想象他们能在那样的年代达到那样的智慧。反观自己,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智慧比之他们不及分毫。 我们现在是缺乏 心灵之书 的。因为世界的发展与物质的积累,我们有时过于沉浸于现成的 有字之书 与 无字之书 ,而忘却了对自己 心灵之书 的深度挖掘。其实从 有字之书 与 无字之书 也是可以得到 心灵之书 的智慧的,但真正关键之处在于摒弃外物的纷扰,用自己的心灵去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产生共鸣。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斯宾诺莎到黑格尔,历代哲学家都大声呐喊,让人们以 一种爱智的崭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他们知道,真正的智慧只能来自于每一个人的内心。 善读 心灵之书 ,是它让我们摆脱现实的奴役,在广阔而自由的宇宙中寻回人生最本初的价值。 《心有三书,不忘初衷》 原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 有字之书 ,一本是 无字之书 一本是 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 题目自拟。② 不得少于 800 字。③。 不得抄袭、套作。 以下为正文 王阳明在临终前说过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辨明善恶 是格物,为善去恶致良知。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 致良知 。 人生来于世,未曾携带任何东西。因此,学习,在这个世界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读书,便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首先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读 有字之书 ,张载有言: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将往圣的绝学继承下来,理解并吸收他们的精髓,这才使原本的 童子之身 逐渐成长,使心智趋向成熟。金庸在大学期间几乎将整个图书馆的史地著作读完,这便为他接下来写武侠小说奠定了一个较深的文学功底。可以说,这是读 有字之书 。 的功劳。 但是,读 有字之书 ,也会日 渐分化出两类人,一类人成天咬文嚼字,抱着基本经书不放。出口则 子曰子曰 ,却似和尚念经,不懂其中精明奥义。一类人则将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吸收,逐渐转化成他们自己的思想,从而应用于自己的生活领域,逐渐通往自己所向往的成功之路。可以说,后一类人已从读 有字之书 转变到了读 无字之书 的境界。诚然, 有字之书 给予了我们许多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但是我们所经历的,又岂能与书上的完全相吻合? 当我们的心智渐趋成熟,我们应从 有善有恶 的境界到 辨明善恶 的境界,我们学习书上的内容,并非让我们纯粹地记忆知识,而是让我 们将其运用、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即在心中形成一本 无字之书 ,让它来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这时,原本书上的白纸黑字的内容,才是真正的物尽其用。正如《倚天屠龙记》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让他学会招式,再将其忘记。其事虽是虚构,但其思想精华,当与此一致。 当我们的心中形成一本 无字之书 时,学习之路仍未到尽头。最后一本 心灵之书 ,也是从 辨明善恶 到 为善去恶 的境界,也就是从 格物 而 致知 ,如果人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自身的生活领域,但也是 随波逐流 ,仅在社会上 求存 ,那么他终究也只是生活的牺牲品。当 我们拥有知识,很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将我们的知识与经验传承。而这之前,我们需要不断地* 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品德与素养,使我们的思想与素养相匹配,这样子,我们才真正读到了 心灵之书 。又回到那句话,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继承了绝学,当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的志向,孔子的一生,从小时候的饱读诗经,到后来的游学劝说,再到后来的整理书籍,即是他读人生三本大书的写照。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他如何与帝王争辩,早已忘了他从政时的光芒万丈,我们仅记得了他整理下来的《六经》,记得了论语里面一句句 子曰 ,这才是他给 我们留下来的真正的精神财富。 总之,我认为人生读三本大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初心所在,然后将心中美好的想法,传诸于世。愿人人都能读好着三本书,实现自己的梦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一年级 写小作文 英语初中作文 作文读书 山作文 精神作文 议论作文 作文50 信作文 作文家 美丽的作文 美丽的 作文 作文《家》 初中的作文 450作文 我们作文 作文翻译 作文美食 作文动物 推荐作文 事作文 作文优秀 作文家乡 作文优秀作文 的故事作文 自己作文 篇作文 作文800字作文 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我的